科学课没有材料让学生探究是很遗憾的,但受条件的限制,有时不得不忍痛割爱。实验课缺乏实验材料,那味道就淡多了,虽然学生上课很专注。我知道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比听老师解释要深刻得多,做实验是全方位的感受,教师讲述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兴趣的学生,所获的知识就有限了。
六上第三单元《能量》我放在最后上,就因为材料的准备有困难。如果实验材料充足,这一单元是很有趣。
备《电磁铁》这课,我用学生学具袋里的漆包线和铁钉制作电磁铁。但怎么也吸不起大头针,我以为电池没电,换了几节电池也不行。电池放电路里检测,小灯泡会亮,说明电池有电,我纳闷。后来试着换了有绝缘皮的电线,通电后,吸上一大串大头针,电磁铁做成功了,欣喜!(还是不清楚:为什么漆包线做不了电磁铁?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给教学带来的困难,让我真切体会到:教到老,学到老!还好我还比较虚心,在教学生之前,自己得先钻。提前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
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研究,需要大量材料和电池,电池因为用短路,耗电量太大。四个班需要多少电池呀!只能安排学生研究一个因素。其余都是我演示,学生观看。数据的得出可以说明问题,从知识角度说,学生也能掌握,从技能和情感价值观角度看,学生没亲身经历是欠缺的。但这是材料不足所造成的。我好希望学生回家去能亲自动手尝试。
今天上《神奇的小电动机》,为这节课,我已经琢磨了两个星期,把赛车拆开,取出电动机,怎么研究自己还是稀哩糊涂,书本的实验无法做成功。这节课要掌握的科学概念是:“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我想,讲清楚就可以了,安排这样复杂的实验有必要吗?决定来个依样画葫芦。
进课堂,一看我手里提的赛车,男孩子们激动得很,“雷速登,雷速登”,有人高声叫。向孩子们介绍了赛车的由来(介绍它在区科技文化艺术节赛车足球赛中七战七胜的英雄事迹。)学生油然而生敬意,教室安静极了。我话锋一转,“是什么让这辆赛车这么厉害?”出示拆出来的小电动机,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外壳、转子、换向器),结合书本插图,重点观察转子的构造:铁芯、线圈、换向器,介绍电刷、换向器的作用(还好书本都有介绍,学生是似懂非懂,太抽象的东西)。学生没材料,我只能采用描述了,还好孩子们虽稀哩糊涂,还是乐意听。我给小电动机接上电源,小电动机转动了,我把电流流过的路径板书出来:电池——后盖接线——电刷——换向器——线圈——换向器——电刷——后盖接线——电池。一边演示,一边解释,问孩子们听懂没有。他们摇摇头说:“不懂!”我也笑了,觉得自己说得太复杂了,但不管怎样,让他们有所了解也不是坏事,没听懂以后到中学再学去。
“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让学生自学,看书本的实验过程。我只作适当解释,并补充电动机的有关知识。最后让学生记忆书本这样的结论:“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它们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四个班一样的上法,我发现孩子们关心的不是电动机,而是赛车。还好,上课的时候我牵着他们走,一起研究了电动机。下课后,他们围着赛车看看、摸摸,把弄把弄,爱不释手。有人还请我给他买一辆!超可爱!还有学生拿起电动机重复我的实验,他们是不亲自动手不过瘾,我只在旁边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