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 巴刻主题读书会分享:《清教徒肖像》

  微信号:生命之光读书汇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免费订阅』

  编者按

  今年4月份我们开始了一个新的栏目“经验”,在这个栏目中我们会和大家分享基督徒读书会或读书小组的活动记录。对于想要开始一个读书会,或是正在参与的读书会的伙伴们,这些实录可以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以及有用的资料。如果你参与的读书会也保存有活动记录这类宝贵资料,鼓励你向我们投稿和更多人分享。

  之前“经验”栏目分享过此读书会的录音整理稿(巴刻主题读书会分享:《软弱之道》;巴刻主题读书会分享:《虔敬的奥秘》),这一期的分享也是出自这个读书会。(之所以叫“巴刻读书会”是因为他们会在一段时间内集中阅读巴刻的作品。)如果你想更多了解这本书,可以点击 ☞ 荐书 | 巴刻《清教徒肖像》

  本期的分享的聚焦在巴刻的《清教徒肖像》,带领人着重介绍了清教徒牧者群体的信仰特征。“愿感动清教徒的上帝的灵,今天也加倍感动我们,激励我们为他的荣耀而活。愿一切荣耀归给上帝。”

  这个读书会为什么叫

  “巴刻读书会”?

  我们发现很多人读书,无论是对某一个人,还是对某一类的书,都是那种浅尝辄止、随手翻翻。(在文科生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虽然只要坚持这样做,也可以被称之为博览群书。不过,作为基督徒来读书,我们相信无论是读书的时间,还是读书的内容,都应该用一种管家的心态去对待。所以我们要思想: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与另外一个生命产生对接,进而让自己的生命被另外一个生命所影响塑造。

  提摩太·凯勒牧师曾推荐的一个作法是,在一段集中的时间内,非常专注的去读某一个作者尽可能多的著作。比如你可以在一年内全部用来读马丁·路德,或者全部用来读巴刻,或者全部用来读C.S.路易斯等等。

  当你在这段时间内集中地、大量地去读那位作者的书,就等于在与他进行不断地对话,你们关系的亲密度甚至可以比得上天天相处的夫妻一样。这样你就能理解这个作者的思想的精髓和他生命经历里面的精华,并且在你自己的不断思考之中转换到你的生命里面来。这是一种个人成长的很好的方式。

  我们知道有一种教育理论叫做“锥形学习法”,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非常专注地学某一门课程的知识,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的去学习,就可以很快地掌握这门课程。

  我们也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考虑,就在我们福音班的延伸事工里开展了一个读书会。我们今年找到了几本巴刻公开出版的著作来读。巴刻是当代一位非常著名的神学家,他总共有40余部的作品,但在国内出版的非常少,比如说《清教徒肖像》、《寻求引导》、《软弱之道》、《虔敬的奥秘》,还有《认识神》(我们之前读过的《传福音与神的主权》也是他的作品)。我们盼望,通过一段时间内专注地读巴刻的这几本书,让我们生命里面有一点巴刻的味道。

  读书会分享大纲

  一、清教徒运动的简介

  1.历史背景:改教运动的影响与深化

  2.清教主义在英格兰的处境:

  a.“清教徒”(Puritans)的含义

  b.神学上深受加尔文的改革宗传统影响

  c.与王政与社会变迁的复杂关系

  二、清教徒牧者的素描

  1.他们的信仰特质:

  a.圣经权威

  b.聚焦教会

  c.上帝的荣耀

  d.重视学识

  e.纯正的教义

  f.神学与牧养的结合

  g.整全的圣经世界观

  2.分享一位你个人最喜爱的清教徒牧者

  第一部分:清教徒运动简介

  在教会历史上,可以被称为基督教信仰的最重要“典范转移”的事件,就是发生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以下称“改教运动”)。改教运动的实质,简言之,就是教会(主要是当时的西方教会)对福音真理的再发现。这一开始于路德对“因信称义”教义的经历与认识的改革运动,无比深广地影响和重塑了整个普世的基督教,以致于产生了我们今天习惯上称之为的“罗马天主教”、“英国国教(圣公会)”、“路德宗”、“改革宗”、“长老教会”、“浸信会”等被统称为“基督宗教各宗派”的庞杂信仰体系。

  因此,虽然在教会史上有着其他许多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运动,对于教会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比如罗马帝国对初期教会停止逼迫,以及君士坦丁大帝的归信及其带来的基督教国教化等等,但是就对基督教信仰本身的发展而言,改教运动确实是教会史上和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在此背景下,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本巴刻博士的书,实际上就是对清教运动时期,一些英国清教徒杰出牧者的素描及其思想的简介。这是深谙清教徒思想和实践的当代神学家巴刻(他属于圣公会背景)对其前辈牧者的回顾与致敬。

  ■ 清教徒运动的历史背景

  清教徒运动在本质上是对改教神学(主要是改革宗传统)在英格兰地区的进一步落地和深化。英格兰地区(包括今天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改教历史比较复杂,神学思想的变迁受到当时的诸多执政者政策的巨大影响。一般而言,我们认为英格兰的改教始于英王亨利八世。这位君王改革教会的初衷并非是因为倾向于新教的神学——换言之,他对当时还处于罗马天主教统辖之下的英国教会的神学与实践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大问题——而是直接起因于在自己离婚的问题上,与罗马教廷产生的冲突。

  亨利八世的原配妻子是阿拉贡的凯瑟琳。凯瑟琳是他哥哥亚瑟的遗孀,也是当时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姑妈(查理五世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八世的父亲亨利七世在儿子亚瑟死后,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媳凯瑟琳带着巨额的嫁妆回到西班牙(这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他把凯瑟琳又嫁给自己另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亨利八世。

  自结婚之日起,亨利八世就对自己婚姻的合法性感到不安。他一直想要离婚,特别是当凯瑟琳始终不能为他生出儿子时。但是,当时欧洲的君主离婚需要罗马教宗的许可。而当时的教宗绝不会许可这样的事,因为罗马教廷处于西班牙的控制之下。最终,亨利八世与罗马决裂,英国的教会也和罗马教廷的统治决裂,从此走上了改革的道路,这就是英国改教运动的一个简要背景。

  从这个简介我们可以看出,不像在当时欧洲其他地区,改教的推动力主要是出于神学的变革,英国的改教运动从一开始就深受国王权力与政策的影响。在与罗马决裂之后,英王亨利八世随即宣布唯独他自己是英国教会的可见元首,王国领地内的所有教会和信徒都要服从他的管辖,而这样的君王主导教会的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英国圣公会。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改教运动在英国会和统治者的思想与政策产生无比紧密和复杂的关系,这也是后来的英国历史所见证的。

  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神学变革,英国教会的神学与治理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她是亨利八世与其情妇安妮·博林所生的)统治时期达到其成熟状态。

  这时的英国教会,我们可以简要地描述为:在神学上总体倾向于新教思想,特别是慈运理和加尔文的改革宗传统;在治理上,则是在君王之下的主教制治理模式。

  换言之,英国教会总体上采取了一条不同于欧洲新教与罗马天主教的“中间道路”:神学上的归正,治理上的守旧。同时,英国教会基本上也保存了一切中世纪教会的敬拜模式与教会传统(所以圣公会的崇拜和习俗与天主教很像),只要是教会认为没有和圣经明文抵触的传统,统统被保留下来。这就为深受加尔文思想影响的清教徒运动埋下了伏笔。

  ■清教徒(the Puritans)是谁?

  “清教徒”这个词的英文是Puritan,来自英文的一个动词purify,就是净化。因此,清教徒这个名号在一开始其实比较贬义的,是当时的英国社会、特别是那些支持国教会的权威和习俗的人,用来贬称那些在他们眼中非常“狂热的”、想要按照改革宗思想来彻底“净化”英国教会的基督徒群体。

  不过,后来这个词的贬义意味逐渐淡化,用来泛指一切接受改革宗的神学思想、高举圣经权威、坚守纯正教义、生活敬虔的基督徒,他们不一定都脱离了英国的国教,也有许多清教徒的伟人和牧者选择留在国教。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莱尔主教(J.C.Ryle),他是圣公会的第一任利物浦主教;也有非常不情愿被逐出国教的神学家和牧者,比如卫斯理兄弟和怀特菲尔德。他们都和圣公会有深厚的渊源。

  所以,在此意义上,我们今天主要是从褒义的角度来使用“清教徒”这个词,用来代表英格兰改教史上,那些信仰纯正、生活敬虔、具有革新精神的基督徒,无论他们属于哪一个教派。

  《清教徒肖像》所描绘的清教徒牧者群体的信仰特征,我们可以简要总结如下:

  ■1.高举圣经权威。所有的清教徒,无论其属于何种背景和宗派,都一致地高举圣经在基督徒信仰与生活中的最高权威。这是他们非常不同于天主教徒的地方,因为后者相信教会传统与圣经拥有同等的权威(而在实践中他们实际上让传统的权威超越了圣经)。

  清教徒对圣经权威的重视及其在教会牧养中的重要性,有深刻的洞见。巴刻在“后记”里引用伟大的清教徒神学家和牧师约翰·欧文的话,就可以显明这一点。

  欧文说:“牧者首要的职分就是去竭力传讲上帝的话语,牧养主的群羊。一个人按着圣经的真理在带领教导一群人,那么这个人就是这群人的牧师。”(原书256-257页)按照清教徒,教会传统和教会领袖绝不是基督徒信仰与生活的最高权威,圣经才是。

  ■2.聚焦教会。清教徒极其重视地方教会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督徒生活中的优先性。这一点,和我们今天许多游离于教会之外、甚至贬低轻看教会及其基于圣经的神圣权柄的不成熟基督徒,形成显明的对比和反差。让我引用巴刻在第四章探讨马太·亨利的思想时,总结清教徒重视教会的话语:

  教会是所有重生之人因着圣灵的连接,在主耶稣基督里所结成的超自然的团契。上帝呼召他们去崇拜、见证基督,并让他们在彼此配搭的服侍中彰显上帝的荣耀。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上帝又在他们中间赐下了被按立的牧师、圣礼的施行以及各种服侍的恩赐。每个基督徒都属于上帝所设立教会中的一员,需要教会作为支持自己生命成长的属灵家庭,并应该委身服侍在特定的地方教会。基督徒的生命需要在一个信仰的群体中活出来。(106页)

  ■3.上帝的荣耀。清教徒极其看重上帝的荣耀,将其视为基督徒信仰与生活的核心,将高举与表明上帝的荣耀,作为基督徒生活的最终和最高目标。

  这非常清楚地体现在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的第一问(这是代表清教徒信仰的权威文件):“问:人的首要目的是什么?答:人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上帝,并以上帝为乐,直到永远。”

  在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对清教徒神学的深刻影响,因为对于前者,寻求上帝的荣耀,恰恰是其神学的核心推动力和目标。

  《清教徒肖像》

  作者:巴刻

  译者:孙为琨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策划:橡树文字工作室

  

  字数:150千字

  

  书号: 978-7-5426-5466-3/B·461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J.I.巴刻是清教徒研究的最重要权威之一。这本书是巴刻为九位清教徒伟人所画的“肖像”。由一组介绍他们生平和思想的评传构成。书中结合亨利·斯库格尔、斯蒂芬·查诺克、约翰·班扬、约翰·欧文、约翰·弗拉维尔、托马斯·波士顿、威廉·帕金斯、理查德·巴克斯特等清教徒牧者的生命见证和著作,很好地向读者展示了清教徒神学的丰富以及灵性的深度。

  本 书 特 点

  1.选取了清教徒牧者的典型人物,结合对其经典作品的介绍,为他们画出一幅幅“肖像”。

  2.不同角度的清教徒小传,并非简单介绍生平的泛泛之作,而是将他们的作品与现代基督徒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3.为普通读者而写,深入浅出的解读,实实在在的提醒。

  ■4.重视牧者和信徒的学识修养。大多数的清教徒牧者,在当时都是受过良好人文与神学教育之人。其中许多人更是毕业自当时英格兰的两所顶尖学府:牛津与剑桥。这从牧者的装备上,极大保证了他们要牧养的教会可以得到水准优良的侍奉。因为牧者的水准,一般而言,就是教会的整体水准。并且很有趣的一点是,当时的清教徒许多都是早熟早慧之人,许多人在十几岁的年纪时就考入大学深造。在第八章,巴刻介绍清教徒运动的杰出先驱帕金斯时,写了以下的话:

  “1577年,来自沃里克郡、时年十九岁(按照伊丽莎白时代的标准,这个年龄入读大学算很晚了)的帕金斯,进入了当时剑桥最具清教徒思想色彩的基督学院……”(184页)

  每当读到类似的文字时,我总是觉得汗颜。约翰·欧文在十二岁(!)时就已考入牛津大学的皇后学院,十九岁便取得了文学硕士学位。(119页)相比之下,我们当中许多人是在他们大学毕业时,才刚刚进入大学。

  不过让我们不要气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特别是对于圣经的专研。我们可以效法清教徒的榜样,将优秀的学识与敬虔的信仰结合起来,为主所用。

  ■5.纯正的教义。清教徒运动能够在基督教历史上被视为是改教之后的一个信仰与实践的高峰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教徒群体对合乎圣经之纯正教义的研究与实践。

  改教运动的核心是因着对圣经启示的再发现,而导致的基督教教义和基督徒生活实践的全面更新。任何伟大的信仰运动都是植根于对伟大真理的重新认识和委身实践,而对于正统的基督教而言,圣经——上帝成文的圣言——始终是我们信仰与生活的至高权威。

  在此意义上,任何出于不敬虔之目的而对圣经话语的增删、篡改和扭曲,都是敬虔的基督徒绝不能接受的。因为圣经是纯正信仰的根基和源头,“根基若毁坏,义人还能作什么呢?”(诗11:3)

  根据作者巴刻在第九章对清教徒牧者巴克斯特的思想总结,我罗列出清教徒群体最看重的一些核心教义(225页):

  1.信徒自我的认知(是否是合乎圣经的);

  2.信徒是否一生活在向着上帝真实的悔改之中;

  3.信徒是否在不断地操练和持守对救主和君王基督的真实信靠;

  4.信徒的生命中是否有因着称义而来的成圣的果子(得救的证据);

  5.信徒是否渴慕和时常参与基督所赐的各种蒙恩之道,使自己的灵命成长;

  6.信徒是否有意识地以上帝无谬误的律法作为自己生活与信仰的准则;

  7.信徒是否因着真实的信心而时常经历圣灵所赐的属天的喜乐。

  可以这样说,把握住这些合乎圣经的、同时对基督徒生活极其重要的教义,你就能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成熟。

  ■6.正统神学与深度牧养的良好结合。清教徒牧者群体是教会史上少有的可以把正统神学与深度的牧养很好结合起来的群体。清教徒运动有一个著名的口号,表明他们的追求:“纯正的教义,敬虔的生活。”(参《入世的清教徒》)

  如果教会没有纯正的教义,则信徒生活很难走上敬虔的道路;但同时,如果缺乏有意识地对纯正教义的应用与操练,正统信仰也只能停留在神学教科书的纸面上,很难活化在信徒的日常生活中。最终导致我们称之为的“死正统”。后者是没有生命力与活力的正统信仰,极难对信徒和世人见证福音转化生命的大能。圣经也说:“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2:26)

  这一点在巴刻描述帕金斯的教导特点时很明显:“帕金斯的教导是讲求实践的,以帮助人们把发现并走上永生之路作为其时刻围绕的目标。他的指导也是经验性的,因为他时刻关注人内心和内在生命中的动机、欲求、愁苦、风度和羞耻,并深知这些信徒内心的光景是他们顺服或悖逆上帝的直接根源。”(201页;另参213页)

  ■7.最后一点,是清教徒群体彰显的整全的圣经世界观。关于这一点,我引用巴刻在第九章总结清教主义本质时说的话:

  清教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对基督徒信仰整全的认识,它以圣经为基础,以教会为核心,强调上帝的荣耀、信徒的学识、正统的教义、牧养与归正的神学,它将个人、家庭、职业、政治、教会、经济等层面整合为一体,呼吁所有人按照上帝的道来规范自己生活的所有领域和所有关系,从而所有的一切都被圣化,向主成为圣洁。(225页;书中其他几处对清教徒信仰核心的优秀总结,可见58-59页、105-106页、157-158页、171-173页等)

  我们可以借此反思,今天许多基督徒所持有的残缺的基督教世界观对其信仰与灵命造成的严重损害,以及因此导致的教会整体对世界的见证和宣教苍白乏力。圣经蕴含着一套以三一上帝为中心的完整世界观,圣经对我们的吩咐,就是要去竭力认识和活出被这伟大世界观主导和推动的敬虔生命。

  至此,我们对本书所呈现的那个伟大年代的伟大圣徒们,以及他们所持守并传讲的伟大信仰,就有了一个全景式的初步认识。愿感动清教徒的上帝的灵,今天也加倍感动我们,激励我们为他的荣耀而活。愿一切荣耀归给上帝。

  (请分享一位书中你喜爱的清教徒牧者,或某些有触动的段落。)

  三句话分享

  读完以上的文章你有什么心得想法呢,小编鼓励你通过留言用三句话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阅读收获。

  第1句话:请在文章中摘录一句你认为最精彩、最重要或最有启发的文字;

  第2句话:请用一句话总结文章带给你的收获、感想、触动、挑战或思考;

  第3句话:请将文章提醒你可以马上付诸实践的行动,用一句话记录下来。

  来源:本文“生命之光读书汇”首发。

  充满活力的读书会

  长按识别关注

  微信号:生命之光读书汇

  联系邮件

  购买巴刻作品,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