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不如故

  她唱了半生的戏,唱尽了戏中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却不想再也寻不到听戏的人……

  风华

  “败北皆因无战将,涉长途塞北和番……”舞台上的人水袖轻舞,眉眼间顾盼生辉,似有盈盈泪。红色嫁衣如边塞之火连起天边晚霞,丹唇轻启,便又是一番余音绕梁,经久不绝……

  “好——”一曲终了,台下又是一阵掌声雷动。

  “这裘先生,简直就是那昭君再世啊……”一位自民国时期便为裘先生捧场的老戏迷,用手捋着花白的胡须,眼睛用力微微张开。戏散场了,人还在。

  “谁说不是呢。”一个年轻小辈儿拍着蒲扇在老先生旁应和着。“诶?话说这裘先生不早就归隐了吗?如今怎么又出山了?”

  “对,还有啊,裘先生自打那次之后右手就一直戴着手套……”一旁正喝茶的人插过了话来。

  “嗨,听您的戏,管着么多做什么?”

  …… ……

  后台,裘先生瞧着铜镜中的人,细画峨眉,唇红齿白,皓腕霜雪。岁月将古铜镜镀上了一层暗红的锈,连旧戏园子里的那棵和她同龄的树都不知起了几层褶子,偏生到了她这儿就像是停滞了一般,依旧是一等一的容颜,举手投足,尽显优雅。

  “裘先生,您累了吧,先歇息着。要到下场还赶早儿呢。”剧院院长在隔厢外头边喊着,“等下茶水就给您送来!”

  她好似什么都没听见似的,依然直愣愣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有些出神儿……

  初始

  要说民国十六年梨园行里最火的戏班子,那莫过于在南城东来顺旁的裘家班。当家人裘景生裘老板,老生唱的是一等一地敞亮,唱调气儿足,紧拉慢唱,韵味十足。一般来说这家业都是传儿不传女,可惜了裘老板膝下无子,而夫人只留下一双女儿便撒手去了。无奈之下,只得拿女儿当儿子养,让她们和戏班子里的那群混小子一起练功底。

  裘家两个女儿,分别叫鹤祎、鹤林,但要按照族谱来就排到了十三、十四位,故又叫裘十三、裘十四。别看这姐俩儿一娘胎生的,性子却大不相同,长姐十三,性喜静,不施胭脂粉扣,素颜,抚琴,却自是一番婉转妩媚;相反,小十四却好动,拳脚功夫不必园子里的那些小子们差,总是去隔壁陈家班子搞些乱来,惹得两家总是不和。人人都知,这后来名动京城的裘先生,便是那十三姐儿。

  回忆

  这阵子裘先生总是想起小十四来,不知道为什么,她心里空落落的,是丢了什么东西?却又总是寻不到。尽管她嗓音依然如旧,但她知晓,自己已经老了,受不了刺激了。十年文革,身边的老戏友们隐的隐,逃的逃,还有不少人归去了。最后只剩得她自己空留在这世上,享受着这赶场似的赞誉。她有些乏了,微眯着眼,靠在软垫上小眠……

  十三和十四是有些不对头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这天裘老板到张司令府上给老夫人祝寿,留管事儿的和徒弟们在家里连嗓子。小十四本是不爱戏的,甚至有点像旁人一样瞧不起。反正是下九流的营生,就算成了角儿,真当下面捧场的人是真心喜欢你?他们不过是凑个热闹罢了。

  “冰糖葫芦……”西街口的叫卖声不知穿过了几条胡同,携着街转角处小馄饨的香味,挤进了门缝来,在大家周围绕着打转儿。十四的心思本不在戏上,这样一来,哈喇子都快要流出来了。十三懂她的心思,不明说,便把管事儿人招来,努着嘴示意他把门钥匙悄悄给自己,莫要再让十四顺了去。

  隔阂

  想到这儿,裘先生“噗嗤”笑出了声,小十四固然鬼灵精怪,但依然单纯的很。那天十四依然要到管事儿的那去摸钥匙,却看见姐姐将大门钥匙放在了自己的荷包里,她要去扯,却不曾想将这精巧玩意儿扯断了,它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下子摔落在地上。小裘先生当场就红了眼,对十四喊道:“你这是做什么?就你这样还想成角儿?”至今裘先生都记得妹妹当年说的话:

  “谁要成角儿了?就这样的行当,你当外面那些人真真儿瞧得起我们?”

  “你,你怎么能这么说!这戏就是我们的命,没了命,你哪儿来的生与活!”

  “不,这不是。总有一天,我要离你们、离北平远远的!我要逃离这个逼仄、狭隘的地方!”

  当年十三必定是伤心极了,两人不欢而散,隔阂又加深了。后来呢?裘先生想。她们两个互相变的客客气气,表面上你让我谦,其实两人能不说话就不说话,但在外人看来都称赞两姐妹感情真好。

  出走

  “上面坐的同胞人,弟兄分别十五春……”戏台上咿咿呀呀的唱段依然没有停息。

  文革后新政策实施地很好,北京城这两年变化太大了,茶馆子也关了不少,换上灯红酒绿的酒吧和歌舞厅,真是热闹地紧。裘先生正在后台准备,听着这段咿咿呀呀的唱词,不知为何停住了手,眼眶悄悄湿了……

  1936年,北平的局势越来越紧张。日本兵要进城的消息传了一波又一波,惹得人心惶惶。天空乌泱泱的,大有下雨的打算。但路上的人依然是多的,学生们举着大条幅在街上游行,喊着“反对华北特殊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道上随处扔着废旧的报纸、衣服,路边商贩边招呼顾客边把泔水泼上去。

  “凤鸣一声响,日出在荆山……”裘鹤祎,也就是十三姐儿,十六岁那年凭借着一曲《昭君出塞》一举成角儿。但凡她出台,看台上都堆满了人,留不得空地儿。鹤林呢?十三已经有几年未寻到她了。当年她同父亲为是否唱戏起了争执后,便在庙会这最热闹的一天,包裹了自己的衣服,在阿妈坟前上了香后,朝裘老爷子演出的地方磕了几个头,走时眼里盈着泪。

  “跨战马,提银枪,穿战靴换戎装,今日里我上战场……”远方戏台传来铿锵有力的唱调,也未能挽留住她离开的脚步。天上飘了雪,一片,两片,三片……不一会儿,便是白茫茫一片。

  重逢

  裘先生不解,十四当年怎么就这么狠心地走了呢?留自己一个人在戏台上,寻人又寻不着……她用手紧紧地握着帕子,叹了一口气。夕阳懒懒地将光洒进来,在她身上镀出一层淡淡的圈来。窗外的树隐隐有发芽的迹象。

  “裘先生,要出场了!”外面人在喊了。她轻拍衣袖,戴上头面,施然登场。

  1937年7月,日本人进城了。

  这夜,孩子的哭声、女人们绝望地喊叫声、犬吠声、日军经过时发出的脚步声、远方轰鸣的飞机声和汽车熄火时发出的声音混在一起,无人入眠。

  一年前还人声鼎沸的裘家班子,如今一阵萧条冷清。这天门口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衣服上沾染着鲜血,帽檐刻意遮住了自己的脸,手上缠绕的绷带已经被浸染成红色,脚上的鞋也湿了一只。

  “咚咚咚,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他看到拐角处出现了几束灯光——是日军的巡逻车。

  “是哪个?”门缝里传来老管家沧桑虚弱的声音。

  “开门……”门外声音更加虚弱。

  “小十四儿!”老管家听出了她的声音,忙开了门。

  永别

  裘先生在台上唱着,忽然感到一心悸。但她没管,水袖依然舞动。

  十四躺在床上,呼吸不稳,身上地伤口依然在流脓渗血,额头发烫。

  鹤祎见了,忙端来一盆温水和药膏,并让管家喊了医生。帮她脱去衣服,那是一件军装,是位女兵。

  鹤祎抱着妹妹,为她擦洗身体。医生来看,说:“右手小指没了,下了这些药好生养着,能不能活就看她自己了。”过了小半天,鹤林才悠悠转醒。

  “快让我出去,我不能连累了你们……”

  “连累?知道连累你就不应该回来!你去哪儿去了?爹走你都没能陪着他!”鹤祎说着,看不清表情。

  “开门!开门!查人!”门外是日本兵。正说着,门口传来可怖的声音。

  “是日本人,他们追捕的就是我!快让我出去!”鹤林,也就是小十四儿慌忙说道,“我身上的荷包里有线索,你去交给……”她突然呼吸急促,一时有些喘不上来。

  鹤祎给管家使了个眼色,管家上来将鹤林砸晕了,用绳子将她捆了起来。

  后来人说,当天夜里日本人从裘家院子里搜出一女兵,立刻枪毙。枪毙前,她分明是笑着的。

  “奈夏侯将军军令自恃,不肯听谏,以至命丧沙场,定军……”戏曲,依然悠悠地唱。

  寻到

  裘先生一直认为她的姐妹没有死,她记得儿时的一个故事,说,两个人的缘分有的时候就像是一条线,有时走得很慢,有时走得很快,突然间缘分就到了头。她一直寻找着,找了这么多年却依然没找到。

  “若要相逢,若要相逢,一似海样深……”她正唱着,忽然一口气上不来。就这样,在众人的注视中,她直挺挺地倒在了舞台上。

  后来日报报道,裘先生在戏台上化蝶去了,走时依然端庄美好。有人瞧见说,裘先生右手的帕子掉了,好似没有小拇指……

  但没人知道,裘先生去的时候,心里满足地想着:

  “寻到你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