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如何指导青年教师的话题

  来新校区,带了一个新徒弟。这种常常随机随意组的师徒关系,我感觉其实意义并不大。我带了一年刘璐,基本教会了她怎么备课,上课也有所提高,但接着她换了师傅,我也怀疑这样的更换是好还是不好。没办法,我们有一个比自己厉害的组织,它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它好像掌握教师成长所有的秘密。

  开学来,说实话,我自己也在适应新的学校、新的教学,所以我根本没心思照顾我的徒弟,我问的最多的是:适应这样忙碌的节奏吗?教学上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跟师傅说。备课有问题吗?而后讲讲自己的思路。我真的感觉到新的师徒关系也是需要慢慢建立与相互适应的。另外,她在教三年级,我在教一年级,虽然我们的教室就在隔壁,但我们各自上课,没有太多交流。加上她刚入职,我真不好意思说我要来听你的课,感觉需要一点时间让她自己慢慢上手,而后我再开始听课。

  前两天,徒弟说要来听我的课,跟她约定了周五的课。今天秋游,只好延后至后天。听课归听课,但我想的最多的是:到底怎么指导一个新老师更有效呢?

  1.师徒有共同的职业愿景。建立师徒关系之前,最好有很好的了解,能在教学追求上达成一致的方向,只有这样的师徒关系,徒弟的成长才更快,而非组织给你了一个徒弟,或者组织给你一个师傅。了解先于关系,认可方成师徒。

  2.学习备课。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老师,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上课,二是学习做班主任。一个是教学,一个是班级管理。这两个方面过硬了,就是站稳讲台。要上好课,就得备好课。

  当然,我这里的备课还是一般意义上的备课,而非公开课的备课。我看过的一些备课不理想体现在几个方面:教学内容安排有问题,纯粹是“拿来主义”凑课时;教学设计有问题,形式热闹看不到教学实质;备课撰写不规范,没有突出学科特点。年轻老师不太明白,就需要手把手的教:备课时怎么看教材、看教参;怎么看单元内容,怎么设置课时;怎么备具体的课时等这些细节。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备的课尽量课堂上去执行,而非备课是备课,上课是上课。不然,是无法检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研究,更无法在上课后反思备课的不足。

  3.学习上课。相对于备课,上课的难度系数显然要高很多。我一直认为,备课是一种教师主观上的理解与课堂的理想设计,虽然也有教师的经验在其中,但因为只是处于一种“文字呈现”,所以它还不足以构成更高的难度。而上课,就是实打实的验证与实证,就是对备课的检验,也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检验,包括知识储备、临场经验、教学智慧,等等。即便你有一份完美的备课,但依然不能保证能上出一堂完美的课来,也就是,课堂充满变数,课堂充满挑战,课堂充满无数可能。只有在备课时预想更多、更细,才可能让自己在课堂上更从容、更智慧。

  4.学习做班主任。对于班主任工作,我只有一个认知:优秀的班主任绝非是比赛比出来的,而是日复一日做出来的,建立在和孩子天长日后的相处之中。比赛比的是教师口才、自我演示、应变能力等,而优秀班主任具备的是:耐心、仁慈,处理问题时的技巧与能力等。只要这样去推想:得了一等奖,就是一个优秀班主任吗?非也。所以作为新老师,一方面需要通过比赛锻炼自己,另一方面是通过阅读与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解力,自然会对一些所谓的比赛热情少一些,功利心少一些。

  5.学习做研究。我一直跟年轻老师这样说:健康第一,教学第二,研究第三。虽然我是教科室的人,但我把“研究”排在了最后。我的观点是:把最基本的教学工作做好了,自己又有时间和精力,那就做一点研究吧。如果还没有,就没必要做研究,那是很痛苦的事。痛苦里开出花来,那毕竟是个例,我不主张。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