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房秘密》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暗房秘密》是一部由黑泽清执导,塔哈·拉希姆 / 康斯坦丝·卢梭 / 奥利维埃·古尔梅主演的一部剧情 / 奇幻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暗房秘密》观后感(一):惊奇单元已加入北影展映豪华套餐!先来探探暗房之中有什么?

  原文链接

  《暗房秘密》观后感(二):让职业摄影师与资深影迷搞不懂的电影

  1.我第一张照片拍于五岁半,目前三十三岁。

  2.影片给了线索,比如衣服被车门夹住。找不到人就突然由暗至明初现了女主的身影,并且由男主说出“伤口不见了”。这时候应该让观众想到女主已死吧。但问题在于,女主是一轱辘滚下车的意外死亡,而又以幽灵形式出现。这对于影片的表显得荒谬。

  起因是女主从楼梯摔下头破血流,直到影片最后男主发现女主老爸给妻子女儿都用了带有毒性的肌肉松弛剂,此时才更能明白女主为啥身体虚弱跌至楼下。

  但送往医院途中生死不明或生或死,然后意外消失,并不能加剧揭露老爸的私欲。而女儿又以幽灵形式出现,并且和跌落前状态相仿,又有故意扰乱观众让观众思维走进岔道的意图。你故意想让我看不懂,我也不会看不懂,但看着会不爽。

  本片最大的败笔,也可能是某人很喜欢的部分,就是虚幻现实没有各成一派的法则。

  如果虚幻的是客观存在的鬼魂幽灵,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现实存在,比如可以让吊灯晃动、可以选择出现影像现身并让对方有触感、能真正的做饭等,这都可以理解。

  如果晃动吊灯于前妻、女儿出现,包括以图像、声音等方式,那全片就必须立足在“鬼”是不存在的,所以一切不是真实的就是幻觉,然后一定要拍出哪怕只有一个镜头是他自说自话,而不是消失了就是消失了跟真正失踪逃逸没有分别,即便前人用过这类方法。

  如果再复杂一步:本片承认有鬼,也有幻觉。那么就必须让观众在前30分钟分辨什么是鬼、什么是幻觉,而不能是像现在一样,所有的玄幻实际没有界限,一锅粥一样,

  现在的影片,我甚至可以理解为,男主看到父亲自杀是幻觉,杀房产经纪人也是幻觉,和磕完头女主在一起是真实的,与女主结婚完是自己出现的幻觉。

  其实有一幕男主问女主,觉得现在的生活真是幻觉一般。女主回应说,难道这样不好吗?

  如果此时是男主的幻觉,那女主跟男主做爱饭是幻觉好说,给男主做饭,人必须得吃着什么才不会饿,好吧,这也是幻觉并且导演你为了最后女主突然在车内消失而不肯表达明显这是幻觉。也就是男主此时已经疯了。那请问,为什么结完婚,男主就突然清醒了呢?是结婚让男主清醒的吗?被幸福叫醒?

  如果此时不是男主的幻觉,男主跟女主的灵魂去做爱,女主也可以给男主在杂乱的厨房找到食材做饭、让男主买法棍面包。然后作为鬼魂和男主结婚,结婚完了女主就可以投胎了或者完成使命之类,所以就离开了男主再也不能相见。等于导演拍了一个法国版倩女幽魂。

  《暗房秘密》观后感(三):致命的希望

  本来打算在这个万圣节的晚上好好看它一部惊悚片,结果又被带得思绪连篇,满脑子人生感悟,只好独自行走在北京的天桥上,点燃一根寂寞的烟。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黑泽清电影,不自觉的注意到了很多这个导演喜欢用的手法和钟情的元素。这两部电影中都出现了温室这个场景,在《暗房秘密》中被用作更重要的表意道具;开场第一个镜头,前景一个监控摄像头、中景列车、后景是正在工作的大吊臂。导演非常喜欢在电影中加入这些有现代科技对人们凝视关系的元素,《回路》中是电脑摄像头,这里则是摄影术。通过凝视与被凝视制造恐怖感也自然成为他的强项,配合他移动镜头的方式以及特殊的取景,总让人有一种主角在被什么东西监视着的感觉。

  整体氛围上这两部电影也非常相似,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人先是在大马路上走着走着,然后突然来到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接着这个人就直接飞起来了。前后的叙事节奏和风格差异很大,就像是后期直接飞起来了。但是神奇的地方在于,这种处理居然并没有产生割裂感,这归功于导演对过渡段落的小心铺陈以及对氛围和情绪的把握。

  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让送玛丽安去医院那场戏。命不久矣的玛丽安突然叫了让的名字,让跑到后座去帮她擦头上的血迹,这时后窗中不知道哪里来的光一直在闪烁,这种光在前面的房子中也出现过,就像是水面映出的光波一样……之后,让关门时,门夹住了衣服的一角,随后车子失去控制转了几圈后停在了水边,玛丽安不见了,只留下一件衣服在后座,随后很快,玛丽安又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头上已经没有任何伤痕……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黑泽清对声音的处理,玛丽安从楼梯滚落之前没有任何声音,她落水时也同样没有任何声音,这在营造诡异氛围的同时又是多么高级的表意手法!

  《暗房密室》讲了一个可以说十分诡谲的故事,前半部分你会发现导演似乎在用惯常的恐怖片手法在铺很多细节,比如蓝衣服的女人、可疑的银版照相、男主角的处境等等,但是黑泽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些铺垫绝不按照正常恐怖片来进行推进。经历了一连串诡异而荒谬的事件,你最终会发现这是一个讲述一个人与自己的过去的关系的故事。

  我们不需要试图去厘清其中的规律和准则,因为其中暗含的联系足以连接情绪,一步步推到最后的高潮。在这个故事中导演通过玛丽安父亲这个人展示了很多种“过去”,照相术是留住过去的一种技术方式、玛丽安的父亲一直坚持着已经被淘汰的银版摄影术、他上吊的妻子是他过去的爱人,他面临拆迁的房子是他过去的居所……通过和这样一个人相处,我们的主角让渐渐也和过去关联在一起,并且也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自己所爱的人。于是他才会拿起枪杀了那个房屋中介。

  不得不说,影片的结尾是非常打动我的,看到让对着空气又讲了几句话之后,忍不住痛哭起来。这是对于一个失去挚爱的人无比真实的反应,即使以这样一个超现实的方式讲述。面对这种失去的无能为力、自我欺骗,以及最后一丝温暖在手中流走的绝望。爱人的幻影是一种残忍的温柔,失去的痛通过这种超现实的温柔反而被放大,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女主的选角真不错,那种苍白的惹人怜爱的感觉满满,而且,她的眼珠全称一直在不安的翕动,这算是某种特型演员了吧。

  《暗房秘密》观后感(四):摄影机,作为欲望的凶器。

  用法国人的资金法国人的演员在法国拍摄电影的亚洲导演,在2007年是侯孝贤,拍摄了《红气球之旅》。现如今则是黑泽清,制作了《暗房秘密》。而十分巧合的是,两人几乎都创作于甲子之年。将黑泽清与侯孝贤拿来相提并论,也许容易遭来非议。但对根植于本土文化与个人记忆的侯导来说,《红气球之旅》的拍摄似乎充满了更大的阻力。而黑泽清从桃色电影出道,到恐怖大师成名,其作品从未出现过自传的元素或回忆的色彩。在这部几乎具备了一切法国元素的作品当中,黑泽清却一如既往的调度着光影的恐怖美学。

  《暗房秘密》与去年《岸边之旅》在类型和主题上,可以说都很是相似。都是人鬼情未了的惊悚爱情片,都不断探索并模糊着生与死,爱与欲望,现实与虚幻的边界。但《暗房秘密》并非像后者般采用原著改编,而是黑泽清本人亲自撰写的脚本。据采访也可以得知,剧本的构思与草稿早在几年前已完成。那么,这部“早有想法”的原创之作,到底又特别在哪里呢?

  故事的设定是一位摄影师父亲斯蒂芬,因为过于沉迷于银板照相法的美妙,而导致家庭破碎和自我毁灭。这与艾伦・坡《椭圆肖像》里,年青画家对绘画无法自拔,为了满足自我欲望,最终把新娘“画死”在墙上的故事情节简直如出一辙。两者试图用摄影机/画笔,截住时间的洪流,以获得永恒的艺术之美。黑泽清是否从《椭圆肖像》获取灵感我们无法得知,关键在于,作为J-Horro创始人之一的黑泽清,对写真和恐怖、幽灵、死亡之间的亲密关系显然是了然于心。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写真术,银板照相法在1839年发明的开始,即已命定了它所具有的幽灵属性。因为当时银板感光度极低,被拍摄对象不得不长时间的保持身体的固定。对按下快门瞬间即可取景的现代人来说,当然无法想像。但事实上,并非人人都能忍受如此“酷刑”,身体的颤抖在所难免,所以早期的银板照相法的写真大多伴随着模糊不清多重幻影,仿若幽灵附身。

  那么父亲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拍摄这看似毫无实用性的银板写真呢?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谈到摄影机的发明,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让绘画等艺术品原有的此时此地的“灵光”凋落,从“礼拜价值”转变成“展示价值”。但唯独银板写真是例外,它具有着无法复制的一次性和原创性。它是唯一具有灵光的写真。当电影中与玛丽身体同样大小的银板写真出现在我们面前,那灰铅的色调充满着雕刻般的触感,和足以让人屏吸的庄严感,仿若真是灵光闪现。

  父亲为了获得世界上最完美的,充满灵光的写真,从起初的七十分钟,到四小时,到最后八小时,不断将玛丽固定在支架上。为了能使肌肉放松,从而更加长久的保持摄影时的静止状态,竟不惜让玛丽服用轻微的毒药。玛丽的身体越被禁锢和越虚弱,相对应的,写真的效果也就越发活灵活现,好像是银板写真带着她的气息。不仅是肉体,精神上也同样被父亲囚禁。比如,玛丽与温室里的植物们在镜头转换下被不断反复同化,意指着丧失着移动自由的同类。父亲将水银打翻,温室里的植物瞬间全部枯死的场面,父亲作为凶手的隐喻也就变得不言自明。而身体永远的不动即是死亡,死亡成了父亲摄影欲望的极致也是一切的终点。

  安德烈・巴赞曾说:“如果说死亡是时间的胜利,那么摄影机就是人们为了截住时间洪流所发明的武器”。但极其讽刺又悲剧性的是,《暗房秘密》里的银板照相机却成了父亲用来满足艺术欲望,夺取女儿生命的凶器。《暗房秘密》作为黑泽清少见的超过两小时时长的电影,从类型叙事空间等都提供了丰富的读解余地,而本文从写真的剧情设定的分析只不过是其中一种而已。

  《暗房秘密》观后感(五):太虚幻。

  IJFF' 〔死在片场4〕.

  一日三片 Femme sur le film' &Daguerreotype 从多伦多首映,到釜山,总算轮到内地。 本届展映单元日语片最好其之一,电影气质和氛围渲染,以及技法,高于 怒 。 三个观看层面,生理上;不安分情绪导致心慌感胸腹部隐隐绞痛。心理上;悬疑或者恐惧不止是来自未知,而最终是即将预知到的变数且弑杀期望值。感官思维;这是电影气质的根部,贯穿所有内容才得出前两者。 不愧为现代日映大师。所谓的“恐惧美学”其实其本质意义并不是可怖,或是一惊一乍,而是因为美,单纯而阴郁的美,但却无法触及。 道具元素里最今人兴奋的点莫过于对达盖尔照相法的保留,简直圣哉! 用古早的黑布皮腔相机用水银 蒸汽 显影,曝光时长从20分钟到70分钟以上,可想而知是拍攝活体。老式测光,皮尺量焦距。以及艺术价值观保留,杜绝商业摄影。空着肚子可以搞艺术,而且搞得不俗!绝妙。但耗费成本,时间人力。用人形模子作画,艺术成分的摄魂取物。人体等高的银版图片。婴儿入殓二十分钟的长曝光仪式化。 为它服务的魔术腿+地锅+灯架零件+矫正器演变的模特固定器,用其不备的人体僵硬液。 开头的悬疑元素主旨就是引发人的探索心理,求知欲是感官进入造梦空间的钥匙。 不同层次和含义的亡妻子诈现。 共四次;第一次是以陌生人视觉看到的“真亡魂”,因为空間调度不能完全确定,精神尚未出现幻觉。只是情节推进。制造悬疑的引子。 第二次是加深印象的基础上,白昼里出现亡魂,但还是有幻觉的潜在性。从模糊的远景一切画面,然后就大门推动的引导,这一点细节特别棒,单单从自然风吹动门廊打开这一点来看,远要比某绿幕特效给的强亿倍,不是一个等量观。〔这也就是死在片场的终极奥义;为道具中一扇门而死亡,死而无怨。〕全片唯一没完全悟透的点是女儿从楼梯滚落,阴影里银印底片的边缘掠过了几道水波纹。 然后“复活”后的女孩从男主走完弧形调度线后从黑暗中死而复生,或许可以解读为聊斋志异里的幻象波。 第三次,从试听层面上,亡妻终于面部着光,露出造型。5个亮相恐惧感达到顶峰。主要在一个动词慢门里的浮动,从花房拉帘的动态身形可以看出,完全是日本江户艺妓的手法,然后第一人称視角下白光打到面部失焦过曝恐惧真实。包括结尾,黑泽清功力显势无疑。两个逆向反转,技惊四座。 本该在事实观看中死亡而未死亡却死在现实世界里,本该在理想爱情中得到相聚而最终变为为空气而保持空气对话。这就是本片的技法,现实和现实里的幻觉分裂又聚合。 人设男主尽乎全面,从雅克 欧迪雅的〔预言者〕得出结论。之所以他是正常不过的普通人价值观,处理事件方法。包括射杀在内。还有就是起到剧情的穿针引线。这样类别的剧作姑且只有黑泽清可驾驭。 生活行为习惯的向逆,价值观的不符,又无法脱离生活固有形态,演变到理性认知的信服。不同于欧美片子的固有框架惊悚荒烈,本片还保留日式内核,包括女孩压抑心里没有叛逆,男主拖沓到最后才顺势爆发,还有父亲的少了些现实中的诡变。但是这一切都是完善的。 从此片可看出,对于自我风格形态的加深,古典氛围的美学延展,也可以依稀看出希区柯克等大师的影子,对于恐惧以及内核的诠释。阴阳明暗的界限,时间轴不间断前提,现实世界叙事中的梦境。理性的来讲,父亲死亡是因罪恶加幻觉无法支撑,女孩的消逝其实是在午夜的车内,细节,物理缘由将尸体丢失。男主是当晚摄入幻觉,枪杀倒是真实的。 〔所以归根结底是导演方法及试听语言所作的一些蒙蔽,这是高明之处,也是动人之处。这样观看后纠结,思考,疑问,不解。一切思维活动都值得了!〔死在他人片场的重要元素; 也印证了像经典港片时代作品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后的苦有所值,而并非类似封门* 影借鉴式的饱受荼毒且漏洞百出。所以,没有经验值和不被罩着不代表没有鉴别选择能力,也不代表就没被恶俗的冠冕堂皇而左右意识。〕

  《暗房秘密》观后感(六):黑泽清首部外语片《暗房秘密》:这真是一趟美妙的旅行 方汉君

  1

  让我讶异的是,黑泽清自编自导的首部外语片《暗房秘密》(又译《显影的女人》2017),丝毫不比一个法国导演拍的逊色,且极为沉静。影片叙说的是,摄影师斯蒂芬(奥利维尔·古尔梅饰),身处于一座老宅的祖屋,日复一日地沉迷于170年前银板照相法的美妙质感,终而导致妻女相继上吊和摔死。或者说,妻子和女儿以自己的死亡,成就了他的银板古法摄影。斯蒂芬这种沉迷,如同万蚁噬骨的毒瘾而不能自拔。

  在幽灵和死亡之间,毒蚀的心灵,如何面对亲人。这与爱伦·坡的小说《椭圆形肖像》相似,那位年青画家为了满足绘画欲望,最终把新娘钉死于墙上。银板照相法从1839年发明伊始,即已具有某种幽灵属性,因为当时银板感光度极低,被拍摄对象不得不长时间保持身体的固定,这种动辄固定一小时以上的煎熬,形同“酷刑”,并非人人能忍受,如片中的玛丽只想早早逃之夭夭。

  它所带来的问题是,因为长时间固定,被摄者的颤抖,会让早期银板照相的写真,伴随着模糊不清的多重幻影,犹如肉身的灵魂附体。这位父亲为了获得世界上最完美的摄影,从起初固定女儿一小时,到后来慢慢发展到最久的8小时。没有哪个女孩受得了如此“酷刑”。斯蒂芬能指使的也只有妻子。妻子死后,就只有女儿玛丽(康斯坦丝·卢梭饰)。由此,影片弥漫着幻觉、幽灵和惊恐的气氛。让人难以得享安宁。

  想想,每次拍摄,都要将玛丽固定于铁架上,却还要让她肌肉放松。为了保持这种长久的静摄状态,竟不惜让玛丽服用轻微迷药,结局只能如其母亲那样,连同她固定的身体,形成一帧永恒的图像。玛丽禁锢的身体,连同其囚禁的心灵,以及玛丽在温室精心培育的花草,都相继枯萎死亡。妻女的死亡,在成就这位痴迷摄影者追求的同时,也最终让他走向自我的毁灭。

  2

  小伙子让·马拉西(塔哈拉·希姆饰),作为一个外来的参与者,斯蒂芬的助手,自他走进来,在他身上同样发生了灵幻之事。这间大宅始终笼罩于离奇、幽暗又不明的惊恐之中。旋转的楼梯,玛丽的身影,暗红洗印房,阴暗的地下室,都让屋子充满诡异和神秘。自然而然,小伙让与玛丽有了情感的交集。玛丽只想离开这个裹挟她的家。本来她要去图卢兹植物园,可终究没能成行。

  不幸的是,玛丽亚从楼上摔下来,真正成了父亲古法摄影的祭品。影片为我们构造了两重奇巧的世界。小伙让拯救了玛丽,他把她藏于楼上,一起用餐,一起谈心。而父亲只知女儿步了她母亲的后尘,已死了。他再也找不到如女儿这样的固定模特。且开发商盯上了他的房子,欲开建一个球场。但他拒绝了商谈。房产推销员托马斯找到让,总价可售500万欧元。让建议,如果给他提取50万佣金,他即可促斯蒂芬在协议上签字。

  托马斯答应了,让没能让斯蒂芬签字,最终却目睹了斯蒂芬举枪自杀身亡。这也就是说,让与玛丽所描绘的拿着50万去图卢兹建设美好生活的愿望落空了。随即,房产经纪托马斯也成了让的枪下冤魂。玛丽面对惶惶不可终日的让,抚慰他说西莲花正盛开,我们去乡下吧。他们一起终于来到了所向往的图卢兹。他们一早在教堂给自己完成了婚礼。

  离奇的是,在牧师进来时,玛丽却消失了。原来,这一切都只是让的幻觉,如同幽灵附体。最后,让开着车,大笑着说这真是一趟美妙的旅行。我所想的是,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仅仅是说一个对银板摄影法的偏执狂,如何因为他的痴迷,最终害死了妻女,显然,不止于此。女儿玛丽指责过父亲把现实与摄影混淆了。父亲却也同样责备过女儿,豪言我要再次用摄影震撼全世界。而女儿却只想过回自己的生活。

  3

  片中唯一功成身退的老者路易斯,在小伙让到来后,他觉得已无可用之处,便离开斯蒂芬。告别时,老头对斯蒂芬说,如果你们搬到了新地方,用得着我,就跟我说一声。这完全是东方式留后路的说辞。但诡秘的是,这老头以前身置其中,却没有感染上如此鬼马的“幻觉”,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者是黑泽清以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遗忘了他,不忍心而故意让他开溜。

  电影通过古法照相,以及暗房的秘密,阐释了我们人类暗黑的内心。人类是容易迷失的动物。每当我们人类在某个阶段迷失时,都有一个绝妙的让人无法拒绝的借口和理由,如同斯蒂芬所执念的这种古法摄影。这种被迷惑经年之后,即会让人渐渐迷失其中的“正确性”。这往往是我们人类产生悲剧的诱因。幻觉,是我们人类经常犯的毛病。总以为自己的所做是对的,且还要迷惑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直到铸下不可收拾的大错为止,方幡然醒悟,可悔之晚矣。

  面对一块方糖,人类跟耗子没多大区别,总是经不起诱惑,可一旦美梦破灭,人类孱弱的内心,又何时真正拯救过自己。翻开历史的册页,硝烟四起,洪水滔天,饥馑四方,这就是人类可参照的过往。唯一值得炫耀的,似乎就是人类原始生殖的延续。斯蒂芬沉迷其中,明知只有毁灭,却要亦步亦趋地以消耗亲人和自己为代价,正所谓疯爱成魔。

  身为外人的小伙让,为何也深陷其中,这倒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样,他爱着玛丽,被利益所蛊惑,终而走向一个自身所设的迷局。其实,人类的每一步,都在给自己挖坑。每前进一步,离毁灭自身也就近了一步。真的等到哪天,我们什么都有了,什么都智能化了,甚至我们不用辛苦工作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句话,应有尽有,也许到那时,我们离人类的毁灭也就不远了。这或许就是我们人类的宿命。

  2017、12、13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