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无眠》是一部由蔡明亮执导,李康生 / 安藤政信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无眠》观后感(一):不算影评的叨叨
在成为social science学生的道路上的某节课的要求观看电影,这个课叫Body Movement Japan。最开始就觉得这部电影,真的是有够慢的,几乎每次快进15s都还在统一场景甚至同一动作,同时还得想到底和课程是什么关联。
直到我发现他提供的链接,是无码的。
不过泡澡那段看起来真是非常舒适,我是指,水温。还有胶囊旅馆。
《无无眠》观后感(二):repo
肤浅如我,真的不理解蔡明亮,不懂这种全程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微电影冲着安藤政信.avi来的,果然avi值得一看。很担心这个男人总是接这种古古怪怪的电影,怎么可能会挣出两个孩子的奶粉钱。据说<刀见笑>那时也没多少片酬,但他还是非常敬业地去演戏,乌尔善非常欣赏他,他能演的角色别人都演不了,陈凯歌也说,他的眼神是少年的眼神,执着、纯净又明亮。
《无无眠》观后感(三):日本人最爱干净…
这算是《行者》和《西游》的延续,放在日本这个高度注重个人空间和彼此冷漠的国度里,这个故事显出一种特别的意味。我今年初刚去过箱根泡温泉,对电影里的澡堂特别有印象。“汤”的温度挺高,当时我一下去有点适应不过来。公用莲蓬头起初也不太敢用,觉得不卫生怪怪的。然後看到有人在专注地用来冲洗身体,也从侧面证实了日本人爱干净的说法。电影中还展示了胶囊旅馆,不过我没去尝试过,总感觉太过压抑和局促。
《无无眠》观后感(四):是不是该洗个澡睡个觉了呢?
蔡明亮不该叫做一个电影导演,更像是一个装置艺术家;蔡明亮的电影不应该在电影院里放映,更应该在博物馆里展出——观众看完或者中途离开都没有关系。要说《无无眠》有多好或者有多差都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你讨论你吃饭洗澡能多有意义?——你不吃饭你会饿,但你又不会觉得这多有意义。对于这部电影中肯的评价是,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
梳理一下蔡明亮的电影历程,你能明显看出他的分期。以《青少年哪吒》为代表的早期,蔡明亮身上还带着台湾新浪潮时期现实主义的痕迹;到了《你那边几点》开始,蔡明亮渐渐减弱了电影的故事性;到了《脸》开始,蔡明亮慢慢不再讲故事,于是有了后来的《行者》、《西游》等完全抽象的作品。蔡明亮开始放弃电影的意义,转而追求电影的意思。他完全放弃了常规的电影语言与突破了常规的电影架构,用一种孩童的天真的态度去扑捉生命中那充满乐趣的有意思的瞬间。
你每天都要走路,可是想想如果有一个人用镜头向你展示一个人用蜗牛的速度来走路是不是会很有意思?我们生活的太快了,当真的慢下来的时候,其实慢本身就是充满乐趣的。蔡明亮敏感的扑捉到了这一点,并且用影像的方式分享出来其实是和电影的本质相契合的。我们爱电影,我们爱故事,不是爱电影本身的教化意义,相信没几个人喜欢对你劈头盖脸的教育的电影。我们爱电影是因为电影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情感经历,是因为电影能帮助我们发现我们平常难以发现的乐趣。
对于《无无眠》的解读也是没有意义也是费力不讨好的。你说两个人在一个池子里泡澡有多大的意义,或者他背后能蕴含多大的意义,我觉得都是牵强的。如果你非要说导演表现了都市人的一种孤独,我觉得可以。我反倒觉得是导演不想让李康生在走了,他就是想让李康生泡个澡睡一觉好好休息一下。这背后没有多大的解读空间,无非是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爱怜罢了。这恰恰是蔡明亮高明的地方——抛弃可供解读的意义,追求一种自然而真切的情感体验。我们太爱解读了,解读来解读去,却忘记了电影本身的乐趣。电影俨然成了一门解剖科学了。
为什么说泡澡这一段很有趣呢?两个男人什么也不穿,什么也不说就是这么舒服的泡在池子里。导演用影像把这种舒服分享给你,你跟着里面的人物一起感受到热量透过你的肌肤直达你疲倦的肌肉,你疲倦的肌肉得到同样的放松。这样的情感体验是不是很有趣呢?当然,如果你再了解一下蔡明亮和李康生的关系,以及这部电影的制作细节,那么当你感受到一个导演对于陪伴自己多年的演员的关爱时,你是不是觉得这样隐含的温情是很有趣呢?
俨然又感慨起来了。人生究竟要追求多少的意义才是个尽头啊。与其去追求那正大光明的意义,倒不如卸下所有的规则让我们用发现乐趣的眼睛来看待这部并不好看看了也没有多大意义的电影吧。
《无无眠》观后感(五):入眠,入涅槃。
导演蔡明亮用一串长镜头展现一名行者僧以极缓慢的步伐走在快节奏生活的繁华都市,与一名年轻人在同一个澡堂池相遇,却没有产生交际,最后分别在各自胶囊舱里入眠的写实影像。片中没有任何对白和故事化的情节,通过意象化的碎片写实却将一种独立于世俗的清净与安详传达得入木三分。
影片以写实的长镜头赋予意象化的表达,将嘈杂的环境音不加修饰铺设,传达出超脱的平静。影片开头是繁华的都市十字路口夜景,灯火通明人来人往步履匆匆。一组十分钟的镜头里却只有行者僧在车水马龙的人行桥上光着脚慢慢行走,十分钟的视角只使用了3个长镜头,分别从看似一动不动行者僧置于画面延伸中心的大远景,到身着袈裟行者僧步伐缓慢的背影全景,到侧面表现行者僧行走速度与距离的全景;景别和角度的切换将行者僧行走特色全方位展现,行者僧的安静平和与环境音的嘈杂、人行桥上人来人往形成强烈的反差,以长时间对他描绘表现他坚守自我,不为世俗所困的超脱之气。一段快节奏地铁影像仍是以长镜头来表现,在与地铁一起平行运动的运动镜头中,使用了柔光镜夸张城市的明亮与色彩,将喧嚣感和运动的速度感不遗余力地展现。在这个镜头的转场将一切繁华过度曝光,落定于年轻人搓澡的全景画面。夸张地表现城市的繁弦急管与嘈杂,加以迷幻不真实的光线处理,表达经历世俗的快节奏与光鲜下的虚幻后,终究会回归探寻一种洗礼方式的真实中。年轻人搓澡以及后与行者僧泡澡的长镜头都以时间的漫长和动作的完整营造平静的气氛,表现专注于当下的认真和两人间默契的平和状态。环境音贴切地表现了环境的变化,由繁弦急管的街道上广播、鸣笛、行驶的嘈杂,转到沐浴时相对安静的水流声,再到入眠时低响度环境音和呼吸声,整个由闹到静的变化也表达出渐入修行境界的过程。
影片以毫无故事性的记录风格,流水账般却真切传递出在喧嚣世界里对坚持慢生活的肯定,对涅槃的向往。大篇幅地描写行者僧和年轻人在相遇前的安然,运用平行蒙太奇直至两人相遇时反常规地处理,两人肩并肩与一起泡澡却并未发生任何对话或交集。这一反常规的处理使影片更贴近真实生活般的平淡无奇,两条平行的线索即使偶然相交于一幅画面也依然缄默不语、悠然自得,同是长镜头的运用将两人内心的安静与和平真切传达。泡澡过后是各行其道的平行叙述,最后以两人在同样的胶囊舱里年轻人与行者僧的入眠等时长镜头对比作为结束。两人短暂相遇共享共同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属于个人生活中,最终归于生命本真的睡眠。相逢相遇后终是要回归自我,而自我又蕴藏在生命对于安静如眠的共通中。虽是同样时长的镜头,年轻人翻来覆去许久才归于平静,行者僧自始至终静如止水,对比体现出行者僧的修行高于在修行路上的年轻人,以安然入眠作为结束也是对向往涅槃的诠释。
《无无眠》是蔡明亮导演对《行者》的延伸,将更贴近于涅槃的普世价值传达于影片中。《无无眠》将《行者》中的行者僧与一名也在觉悟自我的年轻人平行叙述,而非对行者僧完全超脱世俗的刻画,将行者僧和世俗的年轻人对安静平和的修行都置于世俗的泡澡和胶囊旅馆当中,意旨将平静安宁的心态置于更为平等的视角传达,把对涅槃的追求普遍化,也使影片实现更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胶囊旅馆的作为一种新兴与都市的安静生活的体验,也将世俗的生机体现出来。将人物睡眠置于都市里蕴含内涵的新兴方式里,给予对现代生活下的新鲜事物的肯定,也使得在现代繁华里修行的主题充满现实意义。
蔡明亮的《无无眠》,以缓慢安静的真实引导生活于繁华中的人们入眠,入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