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庵里》是一本由蒙中著作,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201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竹庵里》读后感(一):落字于纸,花笺竹庵°
——读《竹庵里》 文/蓦烟如雪 以前外婆邻居有个很酷爱写蝇头小楷的老人家,据传是个老地主,小时候我常常有事没事进去看老人家写字,那字铁画银钩写得特别细小,整齐,看去颇有书法家的风范。当时也有人说,老人家作品在全国获奖过,但也没细究。 今天看到《竹庵里》特别有感触,仿佛看到了老人家的旧字,对于这种娟秀字迹,我的主任鉴于是书法爱好者,在评定上,会比较严格,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好评,但于我们而言,作者是有一定的功底是的。 这种好与不好,并非我们就能评定,毕竟字体并非是临摹就好看,毕竟有自我风格才是一种独特。 全书收入百首诗词,以归园、丘山、日月、为欢、饮酒、花朝、山河等标题为辑,再把众多作者的作品,一一归类其中,并非是一个作者一个辑,例如写饮酒,作者就用了陶渊明四首饮酒诗作,还有王维、李白李商隐、冯延巳、苏轼等作者,耳熟能详的比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全书按照那种古籍的印刷版本,以竖排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 书中每幅诗词都有配上用花笺纸写的小楷作品,字字娟秀,很适合临摹,此书还配了一叠花笺纸,每张图案不一样,也很灵动,特别喜欢。 我觉得此书第一眼就很古朴,尤其封面的编织设计,特别清新脱俗,有竹林之感。 《竹庵里》透着一股诗意的气息,很有意境。如果喜欢书法,值得一看,也值得学习。
《竹庵里》读后感(二):书成为艺术品
《竹庵里》的封面好像是竹席编制成的,打开以后一半是素笺上写的小楷,一半是仿线装印刷的诗词。感觉很美,很漂亮。开始以为这些手写的诗词是作者的创作,仔细看,才明白其实这只是抄写,原来这厚厚的一本书,竟然是作者喜欢的古诗词的抄写本。随书还赠送了一袋信笺。
这要是在十几年前,真不敢想象这样的书会被出版。过去出版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啊。一个抄写本,也不是名家,也不是名人,出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只要你想出版,没什么能阻止你的。出版的门槛越来越低了。
未来书会变成什么样?会变成电子书吗?是的,这个趋势不会逆转,电子书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象书的样子,不过真正的纸书永远不会消失。纸书曾经占据了人类文化传播的中心接近一千年,接着被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电脑互联网、手机平板一波又一波的新媒体依次登台,依次占据舞台的中心,依次被后来者挤出中心去。然后它们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离开中心以后,只是回到了它们应该待的位置上去了。纸书不可能被电子书完全取代,纸书会变成如这本《竹庵里》一样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品的质感是不会被数字化所取代的。
想当年,鲁迅就非常喜欢各种笺谱编印了《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到今天都是名人雅士案头的精品。
这《竹庵里》的作者蒙中,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曾任重庆出版社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蒙中生于重庆,现居大理,筑居所于苍山脚下,过着隐士般的生活。所以自号曰竹庵,这本书的名字就得名于此。
这本书里面的古诗词都是蒙中选择的。相当于一本个人古诗选,没有太多的理由,就是单纯的喜欢而已。书的编目也很有趣,不是按照年代,不是按照作者,起名为:归园、丘山、日月、为欢、饮酒、花朝、山河、怀人、念远几个部分。
同样的古诗,看铅体字和看手写的小楷有区别吗?当然有,区别就好像看美人的画像和看美人的照片那么不一样。说白了就是感觉,看小楷字,就能感受到书写者这个人的存在,感受到这个人对这首诗的喜爱,感受到这首诗用小楷写出以后的那种美。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吧。
《竹庵里》读后感(三):写意桃源
艺术家的生活生态和视野总是与普通人不同,见美,闻美,书美,读这些艺术人生故事,也能在每一天的繁重生活压力里解脱轻松一二。
蒙中,1976年出生于重庆,青山绿水的盆地气候富养出蒙中的舒缓和闲适,蒙中给自己别署命名为弋阳旧民、竹庵。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做过出版社编辑,现为职业艺术家。出版过多部书画集:《笔墨旧约》《归园集》等,散文随笔集《银锭桥西的月色》等。
2016年,蒙中在大理乡间自盖的一座书斋,以笔名竹庵命名。艺术家建房子当然是与众不同,不是一般人去乡下租个宅院,或者跑到山里修座房子,或者埋头建个艺术博物馆或者自娱自乐的院落等,艺术家蒙中只想建个书斋,只是这间书斋800平米,在如今寸土寸金的时代,真是“豪奢”——如有可能,都想去瞻仰一下这座书斋。我专门找来分享这座书斋“一座房子九个院子——不是别墅胜似别墅的庭院美宅”的文章。从俯视图上看,院落周边就是农田,确实分了九个院子。草筋白的外墙,在周边一概灰突突的外墙里非常显眼。院子内部很现代,避雨遮阳的回廊连续各个院落,中庭有水面。内部摆设古色古香,总体简洁空旷,总是于意外有些或绿植或漏窗的点缀。这座书斋太奢移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斋就一间转角的书屋,两面半墙转角通透的窗望向外景田野,采光很好。从图中人与建筑的比例来看,墙很高,估计有4米以上。
据说这座书斋从2014年就开始构思,因为蒙中夫妇想“重新定义回转式园林式住宅风格”,唤醒更多人对自然生活的追求,于是将这种对古典美学的偏好全部倾注于这所书斋之中,希望拥有“明代佚名画家《米公洗砚图》中“疏竹摇曳、林泉秀美”式的写意”。也许只是片面的照片,但仍可以看看到没有竹、林、泉的另类幽静疏美。不似武陵源却别有自然闲趣,真是“看却桑田欲成海,人间何处不桃源”。
《竹庵里》就是写于这所超级有个性的书斋,有书法,有花笺,有陶渊明的诗词,景、物、境、人和谐无一。坚排文字,还原古典文字排版风格。亲自制作的花笺小楷手抄自然山水风格古诗词作品,还原慢生活的艺术主张,图案与诗词与花笺相形益彰。
这是艺术家的自由、自在、自观、自得,也是艺术家传达给我们的生活主张、艺术主张和另一种生活范本。
《竹庵里》读后感(四):自得之乐
自得之乐
评《竹庵里》
严格地说,《竹庵里》不能算是一本书,它没有通常一本书带给读者的故事、知识和道理;更没有作者通过这本书表达出他想表达的观点和态度。《竹庵里》的诗词是作者抄写历史上有名的诗词佳作,仅仅是抄写而已;书中的小楷倒是很端正,花笺也非常美,那些诗词佳作用小楷的身体,活在花笺的美丽之中,倒是相映成趣。最后的落款有作者的名章,就像我们墙壁上临摹某些大家的作品,临摹者也会加上自己的大名一样。每篇佳作之后,还有极其精致的“竹庵按”,这是作者在书中最具原创的表达方式了,可是对于我们听惯了道理的人们来说,顶多有句“说的不错啊”评价就不错了。
如果作者蒙中先生看到这些话,他一定不会生气,甚至会用《梦田随笔集》书中的第一句话来反驳我:如果你想通过阅读我的书获得什么,那么再见!跳出我们对“书”的狭义理解,我们可以把这本《竹庵里》当作一件漂亮的艺术品来欣赏。竹庵之画,常起人白云在天,杂花送馨,梅边选梦,依筠歌之之意。设想一下在云山雾绕的小竹庵里,作者一袭长袍,握笔撰写书中的文字,是不是一件很美的事,而这本书是不是多了一份意味深长的自然表达,那份在山中自得其乐的悠闲就能跃然纸上了。手捧着这本类似竹叶之青的书,翻看着书中醉美的文字和花笺,在品味传统文学的粘性中,享受和作者一样的自得之乐,何尝不是一种快意。
在最开始看到这本书介绍的时候,我是希望从书中获得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感受,在竹庵里书写、生活的自在;拿到书的第一时间有点失落,便是我最开始的那种想法。拿着这本书看了好长一段时间,闲下来的时候拿起来翻一番,便有一点收获和感悟,偶尔还有一点闲心思,也会想着远方的山林中,传出来阵阵的古琴和歌声,想象着自己像作者一样或读或写沉醉其中,让自己紧张的神经也能得到片刻的放松。
读这本《竹庵里》,想起好友四字小文,他便是书写方面的“高手”,小楷和行书俱佳,而且落笔和布局独特,平日里更是勤学苦练,自得其乐。因为交流较多,小文兄平日里经常向我“炫耀”他的佳作,几次还特意写信邮寄给我,让我找到了中学、大学时代那种收到信的感觉。看完这本《竹庵里》,我还有一个心愿是把这本书推荐给他,也寄希望于将来他也能出一本书,而我呢,争取给他写个序吧!
@四字小文
2019/12/3
《竹庵里》读后感(五):给自己一会儿安静的时光
还记得上初中的时候,爱摘录书中的好词佳句,也爱抄写喜欢的歌词,单单是语句总会觉得有些单调,就会在旁边自己涂鸦一些卡通人物或者描摹一些花朵。那些有花有字的小秘密,让自己静静的沉浸其中。现在翻开已经泛黄的日记本,除了觉得那时候的字有些幼稚外更多的是一种美妙的回忆了。
这本《竹庵里》是作者蒙中由个人的爱好,收录的很多诗词,用小楷书与花笺之上。整本书虽说是抄录但是画面很美。
这本书分别由九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归园、丘山、日月、为欢、饮酒、花朝、山河、怀人、念远。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诗词,有我们熟悉的李白、杜甫、陶渊明。还有我们没怎么听过的许浑、皎然、司空曙。
在每一首诗词的另一侧都有通行标准版,作者还做了简单的标注,作者这点做的很好了,要不然单单看作者书写,那些不熟悉的诗歌恐怕都读不下来,这本书也就仅仅用来欣赏画面了。
蒙中在后记里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他说:“诗词与字迹,画笔自然融合,可以让人忘却诸多忧愁烦恼,得到一个安住内心的地方,渐渐地学会与自己相处。”
人到中年,静下心来写写字,读读诗都是很奢侈的一件事。特别羡慕作者的安心,自己制作花笺并且书写上自己喜欢的诗歌,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想必也是十分享受的一个过程吧!
我不懂小楷,不懂花笺的精致程度,但我从中看到了那个年少时的自己,专心致志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正如序里所写:竹庵之画,杂花送馨。
书中还附赠了蒙中的手绘花笺32帧,虽然看起来有些简单,但是他的想法很好,写字忘忧。多美好的一个寄语,被焦虑折磨的你我有多久没有静心一笔一划的摘抄过自己喜欢的诗句语句了,那些打马而过的时间里,那些认真专注的少年还在吗?
希望那些年少爱诗爱画的我们,能在整日忙碌在一地鸡毛的琐碎里,能拥有一个暖暖的午后,翻开诗词,落笔纸上,在书写里寻找内心的安宁,的确是一种极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