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如何克服历史主义》是一本由[美]列奥·施特劳斯 讲疏 / [美]理查德·维克利 整理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尼采如何克服历史主义》读后感(一):网友有一说一,批量刷一星前,请换位思考
有个网友叫有一说一,据朋友指出,他今年家中遭遇不幸,母亲过世,这两年多次化疗和放疗,拿药物扛着,很难受了,家庭也非常困难,这种精神状态难免会偏激。但你不能豆瓣上批量刷一星,骂人侮辱人吧。这几天好多人指责他,他修改了一些帖子,但还是满口垃圾垃圾。
他其实就是想翻译这些书,但都被别人译完了,他自己又没有能力和渠道。其实他哀求过很多老师,也想译,但水平真的捉急啊。所以你就给人家所有施派书打一星。但你自己又自称施派粉,难道别人翻译不行吗?
这种人生活中得是什么样子,你需要帮助,就跟那些老师和同学们说嘛,你自己觉得译得好,就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嘛。你翻译完,人家拿着放大镜,挑你几个错误,骂你垃圾,你会高兴吗?
期待你的译著也能够在豆瓣上看见,当然,你是不会暴露自己身份的,不过有人知道的,我这就去问。
《尼采如何克服历史主义》读后感(二):臭不可闻的垃圾翻译
第一页,还是小半页,有多少毛病?
1.第一句就错了。
2.第二行没有翻译。
3,愣译,不是人话。
4,倒二行,完全错误。
5,其他,一言难尽。
后面的翻译还能看么???
这样的译者还要不要脸?
英语到底过没过四级?怎么有脸玩哲学?
自己看懂看不懂,心里没点儿b数???
按佛陀的说法,误人子弟,应坠地狱。
随手修改了下臭不可闻的翻译《尼采如何克服历史主义》读后感(三):臭不可闻的有一说一
举报多次,豆瓣也不管,他题目骂人臭不可闻,那我也骂一骂。希望豆瓣能够公平,不删就都不删。
那个人心中有戾气,为了私利,表面讨好译者,背地里干着龌龊的事情。自认为是施派信徒,结果攻击其他翻译施特劳斯的译者。人格卑劣可见一斑。他自己其实有翻译,但被出版社否决了。他就挑译者的一些错误,以偏概全,或是人身攻击,之前的脏话,在豆瓣的警告下,他删了一些。还去掉了认识译者的证据。
之前他骂过《设计共和》与《自然权利与历史》,但那两本书评论人很多,他的恶评被淹没了。所以开始拿中青年学者开刀,挑战,引战,希望有人关注。不过那些译者不会跟你理论,理论的都是义愤的旁观者。
有个网友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当然,这些青年译者还不算江河,但至少比你更有修养,更堂堂正正,踏踏实实,译错就改,有一分力,发一分光,不求完美,但求用心。人家工作家庭都和睦,不像你家庭经历坎坷,所以他们没有戾气,只有雅量。
今天你又气急败坏,临时写了一个长评,语无伦次,荒唐透顶。也难怪,你这种还未进入学术圈,但又汲汲于名利的豚犬,看着学术圈的人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翻译了,心中自然恼恨。但问题是,你的能力还不行。也许你挑的错,挑对了,但你谩骂人家垃圾算什么?这几天好多人都在骂你垃圾,你也体会体会。对了,你其实不用体会,你本来就是。
《尼采如何克服历史主义》读后感(四):请谅解有一说一这个网友
上个月就知道有个喷子,在豆瓣挨个给施特劳斯的译本打一星,骂译者是傻逼,2逼,还说这套书里都是人屎,唾液和经血。(见曹聪译的那本的短评)
指出错,打一星无妨,但你满嘴喷粪算什么?何况你当着这些译者面,自称晚辈,都快给人下跪了,结果上网就像疯狗?
这个人自称认识陈克艰,其实就是个屌丝。但考虑到他的身世之苦,可以理解他的情绪。
他父亲原来是工人,被电击,阳痿了,娶了他妈,很快有了他。他父亲怀疑他的血缘,就婚内出轨了,找了继母。继母每天晚上上班,比较忙,后来才知道他父亲的身体,就开始虐待他。他逃出家门,出去读书,也混得人模人样。一直想贴近施派,独自翻译了《城邦与人》,还有一些施特劳斯的东西,但文笔太差,英语也烂,出版不了。他就到人大、中山、北大、浙大、重大蹭课,打工赚火车票钱。最后还是被拒,一气之下要跟国内施派断绝往来。他母亲今年刚过世,绝症,脑瘤,也有糖尿病,子宫也有肌瘤。他给我们看过病历。所以他心情不行了,女朋友又出轨,一气之下开始恶评。他2016年注册的豆瓣,到了今年才开始大规模点评,因为今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奉劝他不要戾气太重,总是骂人傻逼,其实自己是最大的那个。你是狗,朝人家译者叫,人家是不会学你的叫声回你。
好好弄你的尼采、施特劳斯、博丹和霍布斯,你不是还喜欢柏拉图吗?好好学学希腊文,别吹自己的英译稿了。
《尼采如何克服历史主义》读后感(五):前现代的现代的后现代难题:不确定性的真理
真理问题在今天人机互动数字时代已获得了许多新假设,或称为“不确定性的真理[truth of uncertainty]”,之前它一直是个难题。这本写于上个世纪的谈论上上个世纪的书,探讨了这个贯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思想的经典难题:个人信念是否可能是真理。
// 坚定个人信念必然会泯灭人性吗
我们暂且将存在主义做如下表述:一切人类活动的根基是明智的信念,这种信念是人的能力,用以掌控自身的命运。[p16]施特劳斯告诉所有人,这正是20世纪的时代不安的根源。延续至今,“明智的信念”已不只主宰人类理性,21世纪的不安来自于它对人类感性的最终掌控。为什么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努力,我们仍未能摆脱这种不安,反而更甚进入了人性泯灭的后人类时代?
重复一下,存在主义断言,摆脱人类困境的根基在于明智的信念,这种信念是人的能力之一,唯凭借这种信念,才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存在主义最重要的源泉是尼采。(然而)法西斯主义是尼采所意指的东西的一个愚蠢缺陷。……尼采是法西斯主义之父这个粗浅的表述含有真理成分。因为在“明智的信念”所能达成的所有成就中,最坏的情况是法西斯主义——一种最泯灭人性的、傲慢暴力的人类意识。换言之,但凡沿着“明智的信念”“掌控自己命运”的存在主义认知生活下去,一个世纪之后,“人性泯灭”是在劫难逃的状况。但是,并不是完全不可避免。
// 避免的方式:反思自然正确
尼采不是一个存在主义者。存在主义的出现源于尼采和克尔凯郭尔之间的对立,后者是丹麦的一位宗教作家。存在主义的出现源自于“现代理性”和“现代宗教性”之间的对立。正是发现了“泯灭人性”的潜在缺陷,尼采走向了“强力个人意志”,而克尔凯郭尔诉诸神学,后者不被科学理性至上的现代主流允许。
当今,自然正确[naturla right]普遍受到拒绝,是基于下面这个观点:所有的正确[right]都是历史的。在19世纪的进程中,历史取代了自然。尼采正是从这个最根本的变化出发——他从下述历史主义出发:所有人类思想本质上是历史的(这一观点在整个19世纪已经变得极浅薄,至少在欧洲如此)。但是,尼采也洞察到了这一观点的致命缺陷。因此,他试图从历史转向自然。某种程度上,尼采是恢复自然正确,从而将自然正确与历史主义区分开来。科学理性至上的现代主流是拒绝自然正确,相信“历史正确”和“科学实证正确”。黑格尔的“事后哲学”历史主义,让所有人相信“人类思想本质上是历史的”。技术革命和普及实现了科学实证正确的认知,巩固了“实证主义”,认为一切价值判断无法被理性认识,人的理性无法证明任何价值判断。
施特劳斯认为,尼采提出“强力意志”是对于自然正确的反思结果。但“自然正确”一概念不仅只有尼采的一种反思。
// 自然正确的问题,也是确定性[certainty]的问题
自然正确是一个开放的问题。自然正确是一个含混的术语,它在前现代与现代思想中所意指的东西极为不同。在前现代思想中,自然正确是人的目的。……由于前现代思想认为人是一种理性的、社会性的动物,关于下面这些问题就会给出宽泛的暗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和过什么样的生活。可以宽泛地说,这就是前现代关于自然正确的观点。在前现代思想中,自然正确是人的目的。而进入现代,自然正确的概念不再是合理的。这一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施特劳斯总结了“现代性的三次浪潮”。
现代思想始于16-17世纪,它在17世纪提出了现代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学说,后来被称之为人权学说[human right]。我所谓的第一次浪潮是由霍布斯和洛克所代表的。这一次是对传统教诲的彻底修正,但它依然是一种自然正确的教诲,甚至是一种自然法教诲。但卢梭打断了这一传统,随之被以康德为起点的德国哲人们继承。在第二次浪潮中,自然从关于正确[right]的思想中消失了。当康德谈论道德法的时候,他将其称之为“与自然法敌对的自由法律”。康德认为,自然法类似于牛顿学说中的法则,道德法与自然毫无关系。我们可以说,在现代性的这一阶段中,自然被理性简单地取代了,因为对康德来说,道德法仍然是理性法。这一浪潮始于卢梭和康德,结束于黑格尔和黑格尔的一些学生。第三次现代性浪潮中,不仅是自然,还有理性,都在为道德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被抛弃。第三次浪潮无疑始于尼采,当然,我们还生活于这一浪潮中。在这个阶段中,任何意义上的普遍标准都被抛弃。前现代思想认为,甚至第一、二次现代性浪潮也是,真实的标准必须是普遍的标准。但在第三次浪潮中,普遍标准的必然性和可能性都被否定了。施特劳斯的“现代性三次浪潮”是一段精彩的梳理。现代性从最初的自然权利、自然法,先被康德的理性主义、黑格尔的历史主义取代,再被尼采的强力意志取代,自然正确从有到无,再到被复兴,经历这一波三折,最后,“正确/权利[right]”这一普遍标准的概念被连根废掉了,即再无确定性[certainty]。
普遍标准的确定性瓦解,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非哲学这一家学科内部现象,而是一场遍布各个文理学科的“认知革命”。很多学者著书探讨(传统)确定性的瓦解之后的(新)真理问题,如今称之为“后真理[post-truth]”。《确定性之后[after certainty]》就是一部探讨此问题的认识论哲学著作。社会科学,有量子物理学家著书描述现代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基础框架的断裂事实,有几何数学家摆脱欧式几何、展开非欧几何的新世界。
// 前现代的现代的后现代难题
尼采用“客观真理-主观真理”的区分解释这一问题。客观真理提供外部事实。主观真理是个人基于时代生活经验,获得的理解。此区分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驱动力”,驱动力是人们对价值的信仰,是普遍标准的正确[right]原因。
推动历史人物的东西是什么?什么是推动时代中的个体?用我们时代的话来说,这个东西就是他们对价值的信仰。用更接近尼采所说的意思来表达,就是对未来的想象。他们使用了一个在尼采之后杜撰的又受到尼采启发的术语:由一项事业[project]来建构他们的未来。……在这里,你们看到主观真理包含在某人拥有这样一个事业和为这个事业的献身之中。这就是存在主义者对尼采的解释。[p29]但是,此处的难题是什么?显然,客观真理只有一个,但主观真理却因人而异。这意味着主观-客观之间的对立关系需要报废,他们之间不得不是失衡的、非对应的。正如施特劳斯所说“唯一可谈论的真理是主观真理”。
主观真理不是那种对所有人都有意义的真理,因为它没有就事物的本质说任何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这个问题贯穿了尼采的一生。……这是一个未被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脱离或超越了主-客对立观,所谓“主观真理”是否会有揭示“事物的本质”的可能?在人机合作[human-computing collection]的时代,这种可能大大增加,因为我们提倡反人类中心主义、环境生态友好,这与人机时代和古希腊“自然正确”的世界观的相似性有关。巧的是,“将尼采和所有存在主义者区别开来的东西……即他对希腊人的尊重”:
一方面,关于人的真理、关于正义的真理、关于正确[right]的真理,必然拥有一种自由事业和自由创造的特征;另一方面,尼采认为,人的目标必须植根于自然中这一点是必要的。这是尼采的根本困境:试图找到返回自然的路径,但却站在现代的基础上是图将自然设想为标准。这便是“施特劳斯的尼采”,重新假设自然正确。这意味着人机时代赋予了我们摆脱存在主义“泯灭人性”宿命的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