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年,我的“恶邻”李敖大师读后感精选

  《四十二年,我的“恶邻”李敖大师》是一本由林丽苹(口述)/林恒范(执笔)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2019-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十二年,我的“恶邻”李敖大师》读后感(一):怀念大师

  第一次接触到大师,是在网上看到他在北大的演讲,被他的语言魅力所吸引,接着看了老师收藏的《北京法源寺》《李敖回忆录》更是屈服于大师的种种,接着自己就开始疯狂买书,买大师的书,我最喜欢看的还是大师的种种经历。前不久知道了这本书的存在,双十一就买来了,刚买来就看完了,内容太少了,不够看哈哈哈哈哈哈。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一个大师,一个可爱的小老头,希望大师的影响力一直存在。

  《四十二年,我的“恶邻”李敖大师》读后感(二):时光流逝

  #读书.09月.12.80#2019年9月18日,看完了《四十二年,我的“恶邻”李敖大师》。作者也是个70多岁的老太太了,所以是用口述方式请人修饰了出书了。都是一个个的小故事,随意很容易看,一不小心就看完了。从40几岁刚从牢里面放出来的李敖买了和作者一层的房子开始写起,一直写到李敖离世,他们之间的一些事情。确实写出了李敖怒目金刚的另外一面,有些怯懦、胆小、内向、关心弱者,好女色,又对自己老婆大男子主义。也写了一些作者自己的事情,比如和老公的关系,所居金兰大厦的9个管理员的故事,也写了作者认识的一些名人,比如何应钦等。作者倒是个直人,但因为也是个老人,所以有时候不免啰嗦不免过于夸奖自己。整个书看了,笑过、叹过,最后深深的有些悲哀,时间的悲哀,42年转瞬即逝,在强大的人,也会慢慢衰老,也会逝去,想着自己的父母,印象中正当盛年,也都白发垂垂。作者感叹“人生好快喔,都是见一面少一面。回头看看,一切都是过往云烟”,是啊,唯有珍惜眼前。作者倒也豁达,生活态度让人学习她说他不收藏东西,连着李敖的信件也没收存,“因为我觉得人生过了就过了,实在没必要特地留下什么来反复回味”。

  《四十二年,我的“恶邻”李敖大师》读后感(三):《走近李敖大师》

  作者:会思想的芦苇

  听说李敖大师四十二年的邻居林丽苹老太太写的《我的<恶邻>李敖大师》一书要出版了,闻之欣喜不已,期待已久的事终于要变成现实了。 如果说从著作上了解李敖是“纵迹大纲”式的,那么从林老的述说文字则属于“情怀小样”式的。前者是宏观的、大人物的李敖,是主流;后者是平凡中的、人间烟火味的李敖,是《世说新语》式的名流轶事。 从一个邻居的角度来讲述李敖,一个活生生的李敖如在眼前。跟读他的著作感受不同的是,以往印象中口诛笔伐气势逼人的李敖,在这里是那么世俗而平凡的一面,在邻居面前变成了“纸老虎”,邻居一点都不怕他。曾自诩钻石般多面发光的李敖,在邻居的“揭露”和“曝光”下,他人生的另一面由此浮出水面,他其实并没那么可怕了,李敖地下有知,该后悔当初不慎选中恶邻了,所谓自封恶邻,原来是不知彼亦为恶邻也。如今他已离我们远去,变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但在林老的口述往事中,无疑让读者从未如此走近他,真切感受到一个仍然充满温度的李敖。 古语有云“窥一斑而知全豹”。林老此书一出,从点点滴滴中来刻画还原出生活中的李敖,虽然可能多是一些俗情俗事,没有学问上的探讨,思想上的碰撞,但正是这样不无浮于表面之观察,能让我们在他嬉笑怒骂的著作中和口诛笔伐的电视上塑造出来的形象之外,更能深入了解李敖这个人。大师曾经说过:“不认识我的人,喜欢看我的文章;认识我的人,喜欢听我的讲话;了解我的人,喜欢我这个人。” 作为一个素未谋面的追随者,我们看他的文章,听他的演讲,崇拜有加,但“了解”不足。邻居林老的这本书恰恰弥补了我们的缺憾,代我们去了解李敖。从此崇拜有加之外,喜欢更是有加。正是这些点滴,让我们从他生活片段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一窥他的“底细”,譬如为防范火灾,在邻居的建议下,买来缓降机以助逃生之用,还不忘也帮邻居买了一个;逢年过节总不忘给楼下待遇较低的管理员大方发红包,他们生病了甚至还一天三趟赶往医院看望,这些不太为外人所知的事,让我们见到一个有趣有温情,为人应世灵巧而充满人情味的一面。一场场故事片段拼凑下来,多面之李敖即刻立体显现,波澜壮阔的一生跃然纸上。 大师一生自捧“其立德立言,足以风世而为百世师。”我想,大师除了在主要成就让我们不断地去追随发扬以外,生活中的李大师为人作风,也值得我们去效仿。总之生活中的李敖幽默风趣、有情有义、通达人情,让人们体验到李大师“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人格魅力。 李敖,这世界上曾经走过这样一位血肉之躯,这一世之雄的往迹如今已经定格在惶惶巨册《李敖大全集》的著作中,斯人已去,如今以这样的方式走近他,怀念他,是为了更好发扬他的精神,引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踩着他开辟的血路勇敢地向前。

  《四十二年,我的“恶邻”李敖大师》读后感(四):《恶邻李敖》随感 & 校勘

  《恶邻李敖》随感

  1、看第二遍时,感觉标题似应改为《 42年,我“和” 恶邻李敖大师》, 因为不少篇幅是院长和管理员的事迹,让院长和大师并列为双主角在书名好像更合适。 快看完时,我发现还是现在的书名更合适, 《我 “的” 恶邻李敖大师》更传神 。大家脑补紫霞仙子说“这个山上的东西都是我的,包括你在内” 的霸道女总裁风格,张院长有过之而无不及。“金兰大厦的东西都是我的,包括李大师在内” 。反正看完这本书,我恍恍惚惚都分不清大师和院长到底谁是人见人怕的善霸,大师的形象和他怀中那只谁见犹怜的小猫咪也渐渐融为一体。终于当我想起,张医师翘家的年龄比胡茵梦老爸翘家的年龄还要老二十岁时, 一切都豁然开朗了。(PS:这段千万不要被院长看到)

  2、序言说 这篇序本来应该由大师来写 ,本来我是不以为然的,实际上所有描写大师的书,包括马家辉《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李昕的《李敖登陆记》这些老朋友写的书,大师都没写过序。而本书中,大师亲口答应写序,院长的重要可见一斑。

  3、十几年前,据说徐克要拍电影《李敖传》。现在没消息了,如果要拍,院长这条支线非常有趣,甚至作为主剧情都很有意思。我脑海已经出现了两个演员 梁家辉 刘嘉玲——分别饰演大师和院长。

  4、P251 《吃豆腐》篇 。 温绅FB对照阅读——榮總的主任在週日伯公80歲暖壽宴上「不期而遇」,席間提到去年李敖辭世時蒙其提供記者會的訊息,特表達「謝意」、同時也對故人住院時受到護士們照顧,所以亟願送書致意;雖已時隔14個月了,但仍感懷不已。昨晚來Lne告知有20位護士想獲贈書⋯遂於今天專誠送達;

  ——大师色而不淫,所以才会“我死护士思我狂“”,想看关于大师的书。

  《恶邻李敖》校勘

  可商榷或可加注释处 (建议台版或再版注释多加大师书中或节目原文作为参照)

  4 政治大学研究员—— 应该是 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4 有六十岁的妈妈——张桂贞 1908或1909年生 , 1977年是68或69岁 ,不是60岁

  出处: “这里有个小姑娘,这个就是我妈妈,我妈妈大概四岁的时候,换句话说呢,这个大概是在中华民国二年的时候,就是一九一三的照片” “我母亲在二零零零年死掉了,她活了九十二岁死掉了”

  敖友“天花乱坠”批注:李老太的生年,虽然目前没有见到权威的、可以落实的具体时间(户籍或身份证),但出处首先应该找那些白纸黑字的文证,这里应该找的是《妈妈的遗稿》(收在《李敖通电集》)。文章的开头,老李说:“昨天(2000年7月29日)上午10点15分,妈妈张桂贞以‘心肺衰竭’,死在台北仁爱医院570病房,享年九十岁。”内文又有李老太的自报“1998年7月,桂贞已是88岁的老人……”。所以,从这里看的话,李老太应该生在1910年。

  5 我可能是找了个麻烦——似乎是政治犯原因? 1977年刚出狱不久 没有到处打官司结怨 和胡秋原官司是十几年前了 辜振甫股票纠纷是1979年

  6 吴俊才保我出来的——大师书中说法,自己是无保释放 ,遇到老蒋死减刑 ,吴疏通可能提前了一年左右, 但是没保 。

  出处:“ 我说没保人而继续坐牢的人,我知道不少,可是我就是没保,你们不放我可也。到了1976年11月19日,我终于胜利,破例无保释放。”

  6 但亲人都不可以保——大师书中说法,自己拒绝了母亲担保。

  出处:“后来所方人员偷偷同我母亲商量,提议改由我母亲保我,我得知后大怒,我说保人就可能是每周一次向警察告密被保人一周行踪的人,如我母亲保我,母亲就有每周做线民一次之嫌,这成什么世界!”

  7 上了十几个小时的班—— 实际上班十三个月,虽然都在摸鱼。

  出处: 我在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待了十三个月,但是全部上班时间,不到十三个小时。我拒绝研究,也拒绝讨论、拒绝签到、拒绝请领书报,最后拒绝领薪水。已经领的薪水,我借花献佛送给了政治犯

  7 我写了八十几部书,被封杀了六十几部,连版税都没拿到——那时候加文星只写了十几部 没有八十六十 文星后自费出告别文坛不存在版税了 文星也倒闭没有版税可言

  8 你说五百年前五百年后你都最厉害—— 这是1979年《独白下的传统》的 复出广告词 不是闭关期说的话, 不排除大师日常吹牛,但是纸上张狂搬到现实,不太符合他待人接物休休有容的性格。

  10 鞋柜值二十几万—— 我以现在房价计算过 很精确 点赞

  https://www.sinyi.com.tw/communitylist/communityinfo/0002535

  12-13 大师搬来没多久——定义没多久是三年内,即1977-1979 。但送的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是1982出版, 《李敖大全集》1995 出版,也不是“几年后”

  敖友天花乱坠批注:这应该是远景出的那套书,那套书版权页是民72年初版,即1983年,并非1982年。(xiaoao再注:我的数据来源是远景官网)

  19 大师四十一岁搬进来——1977年搬进 ,按大师官方年龄是42岁 ,当然按后面院长说法大师1936出生是41岁。(虽然生肖鼠说法可能是记忆偏差,见后面)

  21 她不怕我耶 P109 他是法学院院长耶 P183 那种精神的摧毁喔 P195 胡茵梦耶 P252 不要戴手套啦——大师一辈子说北京话,耶 喔 啦这种语气词似乎没有

  29 李大师啊,你写个歌词吧——那时候还在坐牢,叫 李先生 似乎合适

  30谁配上音乐,就是首好歌——大师说法:“ 开始 在八号房时,仍不准看报,外面消息只靠口耳相传。有一天,一个外役搞到几“块”破报纸,他说他喜欢搜集歌词,以备他年作谱消遣。如我能写几首歌词同他交换,这几“块”报纸便是李先生的了。我同意了。就立刻写了几首,其中一首就是《忘了我是谁》”

  33 结果让鸡啄了你吧! 错别字

  40 写了一系列丛书—— 千秋评论丛书 蒋介石研究 求是报 北京法源寺 ,改成这四种为宜。原因国民党研究就2本,蒋介石研究6本,法源寺和求是报挨着时间,上山爱2001年才写完。

  敖友天花乱坠批注:如果说“写了一系列丛书”,而举完《千秋》又举《蒋介石研究集》是不妥的,因为后者有太多的文章就是先在《千秋》里面出现的,后来才拉出来结集成一个研究系列。同理,举《国民党研究》也是不妥的。张太太并不是老李的读者,如果要对她吹毛求疵的话,同一页(P40)有一句倒是可以说一下——“再说你的书,封面是色情,里面是骂人,有什么好看?”“封面是色情”的《千秋》是24期以后的事,这是不必看内容就能知道的,可以用来怼不大看李敖书的张太太。

  47 政治性向——改成 政治倾向

  53 他没有发表——还是发表了三五篇 《“受降”梦碎》《 为何将军腰》《 “黑名单”与“谁懦种”》等。注释说一本书的分量, 不可能一本书,就是几篇而已。

  56 郑楠榕的死法 书中说法与大师作品不统一

  “事实上,郑南榕决心自焚殉道,早见于今年2月18日《自由时代》总号第二六四期里,他用书面表达出“他们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尸体”的宣示。4月7日的从容一死,只不过是实践这一宣示而已。他的牺牲精神,是不容歪曲的。在生死线上,他温柔的叫醒十岁小女儿,叫“你们大家先走”,然后反锁自己于办公室内,自行了结他四十二岁的生命。检察官验尸时发现,起火后郑南榕安坐在桌旁,没有逃走的迹象,双手扶在办公椅的把手上,上身笔直,如此端正的死法,尚属首见。呜呼南榕,在生死大节上,图难于易,从容如此,平生所学,真实不虚矣!1989年4月9日“”

  84 时间很短暂—— 1949-1953 在台中一中读书, 不短了。

  98 老太太美国充实愉快——实情:美国待不下去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六号,她离开加拿大,四月十六号离开,四月十七号接到那个不幸的消息。什么不幸消息,就不让她回去了,两百万没收了,不让她回去了。四月二十五号回到台湾,看到没有,然后五月三号住进养老院,第二年的八月二十三号住进这个房子”(感谢天花乱坠修正了此段录音ocr的错误)

  102 蒋经国下台- 改成 蒋经国去世

  109 他是法学院长 P110注释—— 改成 时任校长

  117 请了个印佣——应该是菲佣 “九十岁的老太太对一个照顾她的,异国而来的菲律宾的佣人,她可以这样子观察入微”

  120 老鼠命 院长记错了 是晚写了两年 1937属相牛

  “这个李敖,看到没有?我身份证上,来台湾时我妈妈怕,怕我这个很快当兵,就瞒了两岁,事实上呢我是六十九岁,现在就变成六十七岁,我事实上呢是一九三五年生的。当时来台湾户口乱报啊,就报了一九三七年”

  “我一直记得敖弟的生日是三月初三,在这个问题上,我哪里敢跟妈妈争,但又无法解释自己的概念是哪里来的。可惜算命瞎子都只会胡诌,但凡有个真能掐会算的证明一下:1935年阴历三月初三或三月二十三辰时生的男丁,到底哪一个命中注定有两次牢狱之灾,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照二姊回忆,我的生日是1935年4月5日,两种说法相差二十天,但都在4月”

  附:大师遗嘱上显示生日 1937 3 23;大师中学学籍显示生日 1934 3 23

  122 前面提到一次推倒海里 这里才讲故事 应该整篇提前

  171 要去振兴医院送便当——实际是和信医院。“今天下午,李敖要住进和信医院,明早为他操刀的是泌尿科主治医师张树人”

  181 来回不止两趟飞机

  184 P224 李谌——应改为 李諶

  186 七十贺词 参考图片——大庆 不是吉庆; 未眠 冒号; 院长宝贝引号。

  188 应改为 年轻时 正常一点 节制一点。大师七十后很节制。

  249 书里从来没写小头害死大头 ;ps:经过考证写《虚拟十七岁》没有睡周长娟。

  253 去年5月初——2017年5月初

  260 大师看上金兰因为院长监工 ——与初次見面篇矛盾

  267 李敖最好的朋友——应改为最好的朋友之一 刘长乐 陳文茜 賴岳忠 等都是最好的朋友

  感谢天花乱坠对本校勘的校勘,这里只保留了事实部分,见仁见智部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结论

  2019年11月21日18:09

  完成于有法源寺的北京爱琴海星巴克

  2019年12月2日22:15修定

  (和本书作者林先生上海座谈后的第8天)

  《四十二年,我的“恶邻”李敖大师》读后感(五):从大师作品的门缝偷看院长

  从大师作品的门缝偷看院长

  廖途

  翘首期盼一年《我的恶邻李敖大师》,现在终于出版了。迫不及待从李敖影音E书群下载了试读本,果然没有失望。院长以42年的近距离视角,描写出的大师既生动又传神。尤其让人感动的是,除了温绅先生的《文化顽童修订本》,这是第一本纪念李敖大师的全新专书。更多溢美之词暂且留给其他的敖粉。我花了几个小时,从大师的全部著作与电视节目中找出所有提到院长夫妇的文字。在此抛砖引玉,以作参照。

  日记篇

  张院长夫妇非常关心大师饮食,除了书中提到送馒头以外,大师的日记中多次提到院长送来吃的——

  1990年6月20日记:“邻居送鸡腿做晚饭。”同年9月16日记:“邻居带来咖喱饭。”同年10月2日记:“邻居送煮牛肉一锅。”同年 12月6日记:“邻居送晚餐。”1991年 1月9日记:“邻居送菜一碗。”

  不但送食物,简直衣食住行样样关心——1985年2月24日记:“芳邻夫妇送毛衣一件,由张太太亲织,盛情可感也。”

  大师也有礼尚往来记录——1990年10月14日记:“午请牙医夫妇、兆扬夫妇。”还有共赴饕餮记录——1991年4月3日日记:“阮雅歌请晚饭,朱校长、五姨、叶建丽夫妇、兆扬夫妇、张牙医夫妇、小屯。”

  此外另有其他院长与食物记录——1990 年6月24日记:张牙医太太说,四十年前来台,小孩不识木瓜,只吃木瓜实而未食其果,大倒胃口并闹笑话,四十年来未再食木瓜。

  自传篇

  1997年《李敖回忆录》是大师最重要的一部自传,其中写道:“其一:与牙医为邻,十多年拔牙不给钱,不亦快哉!牙医张善惠和林丽苹小两口儿做我邻居二十年,一直相处甚得,我笑说我不同你们吵架,就是要你们永远做“李敖为人很好相处”的证人。不单牙医夫妇如此,我还把许多好朋友“保存”下来,做我的证人。”

  1998年,另一部自传《李敖快意恩仇录》中,有提到两次:“1998年汪俊容和我同过63岁生日,在饭店吃饭,我的好邻居张善惠、林丽苹在座,许历农也来了。”——两次都强调好邻居: “我家住台北市敦化南路大厦中,二十年来我有幸碰到好邻居——牙医张善惠、林丽苹夫妇,牙医开医院,太太做“院长”。“院长”的老爸当年手握上海市情治大权,杀真假共产党无算,刚来台湾时,人心惶惶,她老爸每逢吃饭时就恐吓:“有得吃就吃,等共产党来了,我们全家跳淡水河!”虽然是五十年前往事,“院长”说她仍心有余悸,觉得每顿饭都吃得痛苦不堪。”同样故事在《李敖有话说614.2006-07-13:要了解国民党》也讲过:“我在台北住在大楼的邻居,是个牙医,牙医的太太,她的爸爸,当年就是上海市警察局的重要的大警察。到了台湾来以后,他就没有安全感。每次吃饭的时候就跟他的子女,当时还小,隔壁的我,这位牙医的太太,当时小女孩子,她爸爸坐在饭桌上就说,有东西吃要高兴吃,要惜福,爱惜我们有这个机会,共产党打来,我们就全家跳淡水河了,我们就跳河了,不是跳海是跳河。”(重复可删除)

  1994年出版的《我最难忘的事和人》一书中,《我最难忘的一个邻居》提道:“……虽然有这么多五花八门的称呼,但在我们的大厦里,芳邻从牙医张太太以下,都称他做裴老爷子。”

  情谊篇

  院长不但关心大师的婚姻,同样助力大师与母亲的关系——

  《李敖有话说239.2005-02-03:九十岁的多愁善感》中大师讲到:“(李妈妈)就写了一个条子,同意住老人院,并且她说不要太贵的,物美价廉就好。我把她接回来以后呢,我就把她送到老人院,就是这个老人院,看到没有这就是财团法人,一个老人院,由我们大楼的邻居张太太,林丽苹见证住在那里。”

  《李敖有话说240.2005-02-04:恐怖科技追踪红颜》中大师讲到:“最后养生送死,亲视含殓,亲自看她怎么样咽气,都是我李敖在旁边的。我告诉大家,她死的时候我帮她换衣服,后来我的邻居牙医太太说,你李敖以后会倒霉,怎么可以帮着妈妈来换寿衣,我说帮她换有什么关系,就帮她换,护士小姐跟我一起帮她换衣服,后来就火葬了。”

  同一个故事,在《李敖有话说498.2006-02-01:聊与妈妈间的趣事》大师又补充:“

  我妈妈走掉了。走掉,我帮她穿衣服啊什么这种。后来我的邻居就跟我讲,说你李敖后来五年之内开了五次刀,就因为你帮你妈妈开了三次刀,你的健康不好,就是因为当时穿这个寿衣不能够由儿子来穿,你来帮她穿这个寿衣,所以惹来这些麻烦,他们还有这种老式的那种迷信。”

  《李敖语妙天下072.2009-04-17:我家凶悍的老太(二) 》中大师讲到:“(李妈妈)住在养老院里面,当时也要办点手续,就办了一个委托书。委托人就是我妈妈,见证人叫林丽苹。林丽苹是我金兰大厦的邻居,十二楼只有两户,一户是我,一户就是林丽苹。林丽苹是张善惠牙医师的夫人,非常能干。他们小夫妻两个人也是非常刻苦的。跟我妈妈,她们还能相处,这是她们一个照片。”

  相应的,大师也相当关注院长夫妇与女儿的互动,在2014年8月26日微博《钱是谁的?》中写道——“一位牙医白手起家,白手是4只手,内含太太2只。小两口辛苦40年,变成老俩口,发生财务纠纷。牙医说钱是他的、太太说钱不是你的,一起找女儿评理。不料女儿英国留学,女强人也,两腿朝办公桌一翘,裁判说:“钱也不是爸的、钱也不是妈的,钱早晚是我的!”My God!这女强人是共产党吧?”

  2011年9月14日大师微博《美丽之死》—— “我太喜欢猫了,所以我不再养猫;我太喜欢猫了,所以我喜欢上邻居的猫。它多么美丽,它的名字就叫美丽;它多么波斯,它的一脸迷茫就是波斯。它是我一生见过最夺人心神的亡灵。它从通道走来,我蹲下,伸出双手拦截,它目中无人也旁若无人,庄严的、悽楚的继续前进,断定你会让开。我让开了。”

  此文所写的,似乎就是封面上大师抱的那只猫咪爱爱。

  院长不但亲见过胡茵梦和王小屯,还历历可数大师其他女友。《殷海光·呆·鸟——狱中秘密通信之六》中,大师给女友汝清信中写道:“你的牙怎样了?我临走前还付了张牙医两万元,你知道吗?”看来只有大师本人是免费拔牙的。

  大师请客拔牙的福利不止惠及女友,还有姐姐。大师二姐李珣所写《敖弟》一文中记载:“敖弟这次还主动建议我在台北治牙病,我真的不好意思造成他太大破费,敖弟先后打了十来个电话给牙医,请牙医尽最大可能帮我多救活几颗牙齿,他的用心良苦使牙医夫妇为之十分感动。”

  事务篇

  大师因为大厦公共事务纠纷也写了多篇文章,其中大量提到院长。

  在《给邻居的一封信》一文写道:

  不料本年4月23日的管理委员会中,在我没出席情况下,全体委员一致通过要我来尽责。会后我还没“接事”呢,积弊就先冒了出来。原来在当天的会议中,由主任委员陈斯禄先生主持,由林文海、张善惠、邹光中、李润海、李大千、林凤梧、许国城、李庆云、吴子衔、陈捷圻各位先生通过。(1989年5月31日)

  在《倒胃的邻居》一文写道:

  CD座下午有“代表”找张善惠的太太,又提出新的要求,即水费应按每户坪数大小收费。张太太转告我。我笑着说:“是不是CD座的人,每个人每天喝的水都比我们少呀?” 。(1991年12月23日)

  在《致AB座邻居》一文写道:

  今晚会议如有投票行为,我委托12A座张牙医代我投票,他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顺祝 晚安 12B座李敖 (1994年8月18日)

  在《敬告金兰大厦EF座各位房主》一文写道:

  CD座拿不到这笔钱后,居然到法院告AB座,说他们CD座独立了,可是AB座的原管理委员会中林凤梧、林丽苹(张太太)、李敖“不办理移交”。所谓“不办理移交”,其实根本没有此种情事。最主要的移交项目是钱。钱以金兰大厦公家名义存邮局,要有四条件方能提出:存折由管理员徐晋贤保存、管理委员会大印在总干事林丽苹手中、原始开户的吕清贵主任委员章也在总干事林丽苹手中。(2000年6月1日 李敖电子版)

  在《敬告金兰大厦EF座各位房主(续完)》一文写道:

  他说他为公家贴了不少钱,他还被埋怨,他再也不要和金兰EF座的人做邻居了。以上真相,有证人林丽苹(张太太)、林凤梧、徐晋贤、周浩杰可证张福淙所言不实。(2000年6月2日 李敖电子报)

  以上文章都体现了大师一贯的处世态度以及对院长的绝对信任。

  感悟篇

  1994年出版的《李敖随写录后集》中《戒之在失》写道:“邻居张院长之父每晚将保险箱钥匙串在腰上,以防其妻等人觊觎。我说齐白石也有大同小异作风。孔丘言人老“戒之在得”,其实“戒之在失”亦即斯言之变相也。(1992年2月11日)”

  2000年1月7日发表的《李敖电子报》收录《19990822新党六周年庆祝大会总统提名人演讲——出卖台湾、买回大陆!》中说:“我隔壁的邻居张牙医,他有一个解释。他说,说“引狼入室”是不好的,应该说是“新党上了贼船”。现在新党不是“上了贼船”,而是“贼上了船””(该演讲同样收录于2000年出版的《洗你的脑,掐他脖子》)

  《李敖有话说310.2005-05-13:偶尔我也会逃避》中,大师提到短暂搬离金兰大厦的原因:“这个房子我就放弃了,租给谁呢?租给了一个日本鬼子,为什么租给日本鬼子呢,因为我们的邻居很好,邻居说日本人啊,虽然有很多缺点,可是比较爱干净,所以最好租给日本鬼子,我就租给了日本鬼子。然后我在电视节目里面,在台湾的电视节目里面宣布,你们要杀我杀不到了,因为我已经搬家了,如果你们要杀呢,祗能杀掉一个日本鬼子,虽然我的地址还在。你们给我写信都是这个地址,可是呢我人已经不在这里面了。”不出意外,新住户必须听院长的意见。

  院长书中《商务舱》讲李太太带儿女去东京玩,大师不一同前往的故事。2015年出版《李敖风流自传》中《水下的九寨沟》应该算大师对该篇最好的注解:“我的邻居张善惠太太林丽苹观光九寨沟回来,向我大谈美景。我笑说有些水底美景你看不到,我不去九寨沟的反倒看到了。她问你怎么办到的,我说我买了NHK的录影带,制作人派专家拍水底风光,漂亮极了。你们身临其境的不可能穿潜水衣下水,不是吗?你们看到的,没我多呀。并且我可以天天看到九寨沟,你们一回来,什么都看不到了。”

  1999年出版的《李敖大全集》第27册《另一面的二二八》中《侯素心的素怀心声》一文写道:“昨天晚饭时候,段宏俊拿来一袋《世界论坛报》的读者来信,其中有一封“敦化南路492号12楼侯寄”的信,上注“内资料”字样。小屯一看信封就说:“这不是邻居的地址吗?”打开一看,是署名“侯素心”写给我的信。我说:“492号12楼只有两户人家,一户是会计师办公室,一户是一位将军的住宅,这位侯素心,大概是将军的夫人。”饭后我向张牙医的太太打听,确定了果然如此。将军和夫人都退休了,他们做了我多年的邻居,由于不同栋,我又疏于同邻居来往,所以虽然只是一墙之隔,却也比邻若天涯了。”——比邻若天涯或许体现在大师与其他邻居,但绝不包含院长一家。

  远近篇

  以下未必提到院长,但是反映了大师的邻居观,就一并做了整理。

  《李敖有话说041.2004-05-03:父亲的文凭和女儿的皮鞋》中,大师说:

  “我们可以看到网站上说这位李敖千金去年到北京居住后,就被北京人唤作“事妈”,九个月内投诉近百次,搬家四次,其个性比起李敖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从来不得罪邻居,这可能是我滑头的一面,怎么可以远交近攻呢?邻居就在你周围。现在HEDY李家里被人丢石头,她已经到了这么一个恐怖的局面。她付的代价是夜不安枕。为什么你李敖不得罪邻居?我觉得制造这种紧张关系是不好的。我们可以斗争,那是为了更多的大题目。当然,HEDY李说这个就是她的大题目,保护生活的品质,保护个人的权利,保护个人的尊严,并且对邻居的生活不够水准的,给他们有点影响,有点改善,有点教化,有点宣传,这也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没有错!可是我总觉得,你采取的手段好吗?我不认为那种手段是好的。弄得砖头都从窗户被丢进来,我不认为这种方式是好的。我觉得可以改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

  《李敖有话说294.2005-04-21:选同志比选敌人重要》中,大师说:

  “大家看我的名言,就是天涯若比邻是宗教,比邻若天涯是艺术。为什么天涯若比邻是宗教?我们有宗教的情怀,即使离我们很远的人,在世界的那一端,也跟我们一样,同一个感觉,大家希望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为什么比邻若天涯是艺术啊?就是你跟我做邻居,可是像天涯那样远,这才是会做人,会做邻居。你跟邻居关系太近,搅得太近的话呢,就不是高明的人了,所以我认为能够跟邻居善于相处,这是一个艺术。天涯若比邻这个胸怀是宗教的,可是比邻若天涯这个相处是艺术的。”

  小说篇

  2008年大师出版的小说《虚拟的十七岁》,有一段搬家描写,虽然小说徐太太并非张太太本人,但对比本书别有奇趣,摘录片段如下:

  “我完全不知道邻居是谁,也无须知道。敬而远之就没错。美妙的诗句可以写“天涯若比邻”,实际的生活却该是“比邻若天涯”,守望相助吗?也没必要了。这种高级大厦有柜台,日夜有两人以上的管理员,他们连守带望,谁要靠邻居呢?邻居只是同一楼层的那户隔壁,不多也不少。

  “顺便向他们打听打听各层的邻居,能住进这豪宅的,都是有点钱的人。企业家最多,也有电子新贵、银行经理、医生、律师和建筑师,大概除了我以外,尚无“穷凶极恶”之“恶邻”。由于每层是双拼的格局,只有两户比邻而居,所以,这十二楼的隔壁,我最关切,管理员说,住的是一位从美国来的中年女士徐太太,有美国律师执照,白天在一家律师楼上班,跟她同住的是她外甥女,美国学校的高中生,每天上午有一位阿妈来做清洁工作。这户人家很单纯,碰到这样的邻居,也算福气了。我请花店送了一盆名贵的兰花,仿佛宣告:“恶邻来了。”送花致意,这不表示守望相助,只是保证放弃“远交近攻”、不必“比邻若天涯”而已。

  “说到“守望相助”,一个“望”字,引发了我脑中的“水平思考”。想到“望”字的本义,就是中国古代对山的朝圣、对山的顶礼,我可是山呢。“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为什么?因为我也是山。碣石渡海,竟成岛居,仁者乐此,不亦山乎?培根(Francis Bacon)说:“山不朝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即朝山。”(If the hill will not come to Mahomet, Mahomet will go to the hill.)其实,昆仑股上,是圣者即山,还是山即圣者,大可不分彼此了。圣者是我,山也是我呢。为什么跟人谈话时,自己就陷入自说自话,就要一若自大狂者,原因在并无自大异状,只是据实陈述而已。

  告别篇

  2017年1月12日大师微博写道:“潜规则第一课是:做老人,你的朋友是大厦管理员,一分钱一分货,此外别无朋友;做邻居,你的朋友是牌搭子,除119救护车司机外,此外别无朋友;做老处女,你的朋友是猫猫猫猫或猫猫猫狗或猫猫狗狗或猫狗狗狗或狗狗狗狗,此外别无朋友;做共产党,你的朋友就是冤魂、你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条充满哲学意味的微博发布后不久,大师病重入院,一年两个月之后,院长的恶邻李大师与世长辞。

  2019年5月31日17:21

  完成于李敖大师重温旧梦就会破坏旧梦的北京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