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博物志》是一本由【日】涩泽龙彦著作,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幻想博物志》读后感(一):小感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涩泽龙彦,早前也听说过,最耳熟能详的一个tag大概就是“一代暗黑美学大师”——“他的作品深入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领域,致力于将西方社会中的文化与思想暗流介绍给日本学界,亦以自己充满暗黑色彩的幻想文学创作,成为日本杰出的幻想文学先锋。” 为此不难想象出其作品的色彩,以及作者的喜好,涩泽龙彦之所以会走入我的视线,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普林尼和他的《博物志》——涩泽特别喜欢它。
《博物志》(或称《自然史》,国内有出一个节选本,全译的引进不知未来能否看到)由普林尼(公元23-79年)编纂,大约在77年完成,一共包含37卷,涵盖了当时已知的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矿物、人类、动物、植物和相关历史事件等等。普利尼基于敏锐的洞察力,通过有条不紊地收集一些不相关的资料,把事实和虚构联系在一起,变成可读的故事将其呈现出来,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讲故事的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奇闻轶事和哲学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哀叹人类对自然的侵占。
而在古代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个人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因此,自然世界被认为更少是神的创造者的表现,而更多是人类存在的戏剧舞台,这使它成为一个无尽的魅力来源。也就难怪一部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早期的自然历史百科全书,不仅在它所处的时代,而且在文艺复兴时期和文艺复兴之后,直至现当代,都非常受欢迎。而涩泽龙彦对《博物志》卷八至卷十,动物部分的引用,分析,以成书《幻想博物志》,不妨可说是为我们打开了《博物志》的这扇大门,让我们走进幻想动物的花季,那时候甚至连被称为畸形人的怪物也害怕地登场。
说到这不得不提下中国的《山海经》,那里面也有许多异兽(当然并非只有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世界何处,何种民族和文化之中,想象力都会自由的荡开,简直是神话般的一种能力,当看着那些真实存在,亦或由人类的空想力衍生出来的生物时,那一刻更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有趣,而把不可能存在的东西作为实际存在的东西写在博物志上的行为,我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的创造和解释。
此刻再看回《幻想博物志》一书,涩泽龙彦援引《博物志》中的24种动物,进行描述加以简扼分析,虽看上去体量不大,但蕴含的东西仿佛是无穷尽的,它就像是一枚想象力的种子,当你把它种下去的时候,慢慢的会发现你所见的世界或将重新诞生,突然想去好好认识一下这个知识和想象力的巨人——涩泽龙彦。
《幻想博物志》读后感(二):真实或虚构动物的档案
撰文:李晋
古罗马作家、科学家普林尼的拉丁文巨著《博物志》中卷八至卷十谈及动物,日本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以这三卷为突破口,写成了随笔集《幻想博物志》。如涩泽龙彦所说,书名为博物志,但书中谈及的主要是动物。
斯基泰羊、北海巨妖和塔佐蠕虫、渡渡鸟、大山猫……涩泽龙彦在书中,给这些神话和传说中出现的虚构动物或实际存在的动物建立了翔实档案。涩泽龙彦对宗教、民俗、文学、艺术俱有涉猎,写过大批充满暗黑色彩的幻想小说,但小说家的笔法并没有被他全盘带入《幻想博物志》,书中所有丰富的想象,是以他的细密考证为铺垫的。
阅读《幻想博物志》时,难免会有穿越到远古山林的错觉。涩泽龙彦有一篇文章是介绍火鼠的,这是传说中生长在火焰山烈火中的老鼠,它浑身赤红,比牛还大,体重千斤,长满了两尺多的长毛,离火后向它泼水,它就会马上死亡。用火鼠的皮织成的布称作“火浣布”,用这种布做成的衣服永远不需要洗,衣服脏了投入火中烤一下,就恢复如新。写火鼠,涩泽龙彦的视线拉得很长,他考证说火鼠在西方就是火蜥蜴,几乎相同的故事版本,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融。
巴吉里斯克是一种产于非洲北部的蛇,长度不过十二指宽,头上有王冠形状的白色斑纹,它直立着上半身行走,剧毒无比,单是碰到它的气息,所有灌木会死亡,草会燃烧,石头会碎裂。在人们的演绎下,巴吉里斯克从远古的毒蛇形象,变成了带着公鸡鸡冠、长着角,带有像蛇一样尾巴的怪物。为了还原巴吉里斯克的多样姿态,涩泽龙彦考察了罗马式和哥特式寺院柱头石雕上的骑士和巴吉里斯克战斗画面,书斋外易被忽略的细节被他重拾后,以恣意奔放的文笔有机融合到历史资料里,复活后的巴吉里斯克在行字中穿梭,或许在过去某个时段,它的确在地球上存在过。
涩泽龙彦关注这些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特别是真实存在的动物,对它们传闻多时的生活习性展开推敲,大象在水中生幼象、圣鹮粪便会化作龙涎香、蝴蝶产于露水里……在读者眼中,传闻的真假不是头等考虑的问题,重要的是涵泳其间的乐趣。
《幻想博物志》是涩泽龙彦1975年至1976年间在日本《野性杂志》连载文章的合集,每篇都是很随性的小品,其文学性远超科学性。毕竟对擅长小说和文学评论的涩泽龙彦来说,研究动物是“旁门左道”,但这样的杂学旁收,带给他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灵感思维和创作激情,支撑他在虚无与象征之间的坚定立足。
《幻想博物志》读后感(三):东西方世界中的“怪物”
涩泽龙彦是日本现代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在文坛上少有知音,但唯独与三岛由纪夫关系特别好,他曾在《三岛由纪夫追记》的后记中说:“他刚去世那会,我文章写得悲愤慷慨,现在重新读来,有赧颜之感。”他将萨德侯爵的作品引介日本读者,而三岛由纪夫也恰写过《萨德侯爵夫人》一书。正巧,我去年也是因缘际会购得了两本三岛的作品,其中之一正是河出书房出版的《萨德侯爵夫人》,只是因为语言能力有限,所以一直未能畅读。
上半年,在图书馆做人物百科,翻到过涩泽龙彦的《唐草物语》,感觉这位小说家阅读面很广,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这次有幸收到广西师大社编辑圆圆姐姐寄赠的新书《幻想博物志》,让我对涩泽龙彦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在这本不足200页的小书中,涩泽龙彦指出了24种“怪物”,其源自于老普林尼的《博物志》卷8到卷10中的内容,这些“怪物”有的仅仅存在于神话中,如斯芬克斯、戈耳工和弥诺陶洛斯;有的存在于世界上,却又灭绝了,如渡渡鸟;有的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如蚂蚁、大象和毛毛虫。 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老普林尼是谁?他的《博物志》又有何影响呢?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被称为“老普林尼”,这主要是为了区别其天才外甥“盖乌斯·凯基利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老普林尼家境富庶,去过法国、西班牙、北非等地区,后来他以广博的见闻和丰富的素材,写成了一部长达37卷、35000条目的《博物志》,这本书涉及了天文、地理、艺术、神话等多方面的内容,自然也包括了“怪物”。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一书流传很广,对中世纪学者和基督教徒,以及大航海时期的航海家们认知世界有着指引作用,索利努斯在创作《ColleCtanea rerum memorabilium》一书时,就是以普林尼的著作为依据,并引用了相关内容。而涩泽龙彦也是老普林尼的忠实粉之一,正是他不遗余力地推介,日本读者方才对西方世界中的“怪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话说回来,在这本《幻想博物志》中,涩泽龙彦多次提及或引用老普林尼《博物志》中的内容,让读者不免有种“老普林尼读书笔记”的感觉。然而,我觉得涩泽龙彦的写作风格即在于此,博引资料而能直抒己见。譬如:在“火鼠和沙罗曼达”篇中,他由《竹取物语》中的火鼠裘联想到火鼠,并与欧洲的沙罗曼达做了比较。在“海胆与五芒星”篇中,他由“五芒星”这一象征,将中世纪的所罗门之印与平安时期安倍晴明的家徽并提。
由此,读者朋友不难发现,有些“怪物”不仅存在于东方文化中,也存在与西方文化中,这两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共通性的,而涩泽龙彦的《幻想博物志》正是借由《博物志》一书展开联想,以丰富的资料来佐证自己的思考,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出东西方世界中“怪物”间存在的差异与联系,我想这一点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幻想博物志》读后感(四):迷失在幻想与真实之间
涩泽龙彦,是日本现代作家、评论家。对三岛由纪夫、寺山修司等人影响甚深的“暗黑美学大师”。 他致力于将西方社会中的文化与思想暗流介绍给日本学界。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研究法国文学,并集中向日本读者引介萨德侯爵、巴塔耶、阿尔托等异色作家的作品,轰动一时 。
同时,他也深入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领域,写出了大批充满暗黑色彩的幻想文学作品,成为日本杰出的幻想文学先锋。 一生译作、著作无数,其中《唐草物语》于 1981 年获得第九届泉镜花文学奖、遗作《高丘亲王航海记》 于 1988 年获得第三十九届读卖文学奖。
新书《幻想博物志》收到后一直没空读,实在是对不起这本小书,实际上,博物类的书还真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神神叨叨的背后体现的是作者的博学和理念,可以按照他提供的书单扩大阅读。
涩泽龙彦与普林尼神交已久,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读者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此,他说:“我总是会将《博物志》当作幻想文学,想要毫不留情地对普林尼的连篇谎话指点一番。虽不至于大动干戈地考证,但去弄清楚他是否在胡说八道也是我的趣味所在。”对偶像爱到极致,不但是读他写的书,还要模仿他的书,超越他的书。这也给我一个方向,把这本欧洲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代表作《博物志》作为12月的必读书目之一。除此之外《幻想博物志》也多次提到中国的志怪类著作,比如中国研究动植物及怪物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博大繁杂,富有想象力,看上去似乎缺乏情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作者要嘛从现实中的动物出发,比如犀牛、鸟类、蚂蚁等;要嘛从传说神话中的动物出发,比如塞壬、奇美拉、肯陶洛斯等。涩泽龙彦擅长引经据典,从东西方各种奇奇怪怪的书里找到相关的著述加以汇总,篇幅不长,信息量颇大。我特别喜欢读的钟鸣《畜界,人界》也是如此套路,隐喻更多便是了,可见学者们总是有共通之处。假假真真之间挑战着我的经验,理智上我不相信这些传说是真的,感性却撕扯着我,借这些调侃着这个世界。成年人也会相信童话的,我们的内心住着一个从未长大的自己。
《幻想博物志》里还有24幅精美的插画,惭愧的是最熟悉的还是丢勒的犀牛。欧洲中世纪流传不少海妖地图,越不发达越黑暗的时代,人类的脑洞越丰富,创造出来的怪物越野性,中国亦是如此,西王母乃是万妖之王,外型彪悍,人类文明越先进,野性越少,读起来多了工匠雕琢之气,少了质朴天然之感,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东西方对于对方国度的描述,以及那些无法理解的怪异的生物和人种,都爱赋予极强的想象力加以夸张,这些都不符合事实,不过都是想象出来的产物,但是不少学者一本正经地将这些荒诞到违背常识或科学的事物记录下来,广博收罗,分门别类,只为展现一个足够辽阔、丰富多彩的别样世界,这个世界惊奇与怪异并存,真实与想象难分。中国古人相信通晓博物之学,乃是迈向圣人门径的必由之路。所以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孔子也训导弟子阅读《诗经》,因为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奇想反而创造出了某种真实,而这种想象出来的真实,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而愈发真实。
比如塞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关于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是鱼的塞壬,实际上是中世纪之后产生的。3世纪亚历山大城出品的《物性论》里的形象还是“从头至脐是人性,下半截是鸟型”,到1250年出版的理查尔.德富尔尼瓦写的《爱的动物志》,第一个讲述了人鱼塞壬。尽管两条鱼尾的塞壬最终成了世界闻名的星巴克的标志,然而对那些孜孜以求的古代博物学家们,数百年后的形象并非他们所关注的重点,对塞壬进行鸟身还是鱼身的分类才是焦点。
小美人鱼的故事大家都看过,作者也进行了自己的考证,他认为法国的古老故事Melusine,可能才是故事里的人鱼原型,令人惊讶的是人鱼的诱惑都是色情并带有死亡危险的。
为了一种奇想出来的虚构生物,东西方的博物学家们争论了数个世纪,这听起来似乎十分荒诞,但是就在这种荒诞之中,一代代的孩子听着故事长大了,客观的幻想和想象的真实之间达到了奇异的平衡,想象越来越具象化,博物学家们就越达到自己的目标,把想象汇入真实之中。
《幻想博物志》读后感(五):维苏威火山、普林尼、涩泽龙彦和海胆的哲学
——一篇散漫的编辑手记
今年四月,我向工作了十年的出版社递了辞呈,在辞职的间隙去了一趟意大利。我的行程是从西西里岛一直往南到罗马,到达维苏威火山的时候旅程已经将近尾声。
维苏威火山在庞贝旁边,现在仍是一座活火山。公元七十九年,就是维苏威火山的喷发,将山脚下的庞贝古城埋在地底。
不过我想去维苏威火山看看的原因是高村光太郎在妻子智惠子死后做过一个梦,梦见和智惠子一起去爬维苏威火山,“智惠子把富士山麓采来的秋七草花环/抛下维苏威火山深深的喷火口/智惠子微微发亮,美丽清静,令人着迷”。
想象中的维苏威火山如诗中一般充满梦幻与美丽,实际去一看,维苏威火山喷火口覆盖在黑色的火山岩底下,大概是这样的 :
谈不上美丽可人,倒有一副肃杀之气。特别是在参观了庞贝古城的遗址,看到那些雕塑的断肢和美丽的罂粟花之后,这座依然活着的火山让人感到来自某种不可抗力的威胁。
此时我还想不到,接下来我马上要遇到另一个跟维苏威火山有关的人,那就是老普林尼。
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又称老普林尼,古代罗马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以其所著《博物志》(又译作《自然史》)一书著称。
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全37卷,包含地理学、天文学、动植物和矿物等全方位的知识,老普林尼参考了2000多部已有文献,全书记述了2万多种事和物。
这部著作在科学史、技术史上有重要价值,同时是古罗马艺术和美术史上的重要文献。这37卷内容包括:
第1卷 序
第2卷 天文
第3-6卷 地理
第7卷 人
第8-10卷 动物
第11卷 昆虫
第12-19卷 植物
第20-27卷 药草
第28-32卷 动物性药品
第33卷 矿物
第34卷 雕刻
第35卷 绘画
第36卷 建筑
第37卷 宝石
《博物志》中洋洋洒洒记载的事物,并非都是老普林尼亲眼所见,其中记述了怪兽、巨人、狼人等种种传说中的动物,因此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幻想文学。
普林尼终生未娶,《博物志》在公元七十七年完成,两年后维苏威火山爆发,普林尼为了了解火山爆发,来到那不勒斯海湾,最终死于火山爆发的有毒气体。
这就是普林尼和维苏威火山的渊源。
-------------------------------------------------------------------------------------------------------------------------------------------------
把我引向普林尼的是涩泽龙彦。到了五月,我进入广西师大出版社上海分公司,接手的第一本书就是涩泽龙彦的“普林尼读书笔记”《幻想博物志》。
普林尼的《博物志》以拉丁文写成,体量庞大,到现在中文也只有节译本。在邻国日本,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仅仅译出了1到5卷及“植物”、“药草”篇。
涩泽龙彦是普林尼在日本的热心推荐者。在他获得泉镜花文学奖的短篇小说集《唐草物语》中,他写了一篇《死于火山》的短篇,在这部短篇里,涩泽龙彦笔下的普林尼把海胆当作自己的人生哲学老师:
“看上去,它只是一种呆在昏暗的海底、完全被动、没有活力、活得像做梦一样的生物。仔细观察它就会知道,它会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在自己的小小领地里旅行……它不停地在旅行,不停地在捕食,但几乎完全不关心周围的世界。它只沉醉于自己的事情。”
这完全是他自己的写照。涩泽龙彦1928年出生于东京芝区的名门家庭,高中时开始学习德语和法语,1950年进入东京大学文学部,这是他第三次报考才成功考上。1953年法语系毕业时,他的毕业论文是《萨德的现代性》。当时文学界并不承认萨德是一位重要作家,萨德的相关研究也很少,涩泽龙彦曾经认为自己是日本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写关于萨德的论文的人。
1959年,现代思潮社出版了涩泽龙彦翻译的萨德著作《美德的不幸(续)》。次年这本书因为露骨的性描写被禁,出版社和涩泽龙彦也被以出版“黄色书籍”的罪名告上法庭。对此三岛由纪夫写信鼓励他说:“如果你因此次事件有了案底,我也从此就有了一个有前科的朋友,这是我无上的光荣。”这起官司中涩泽本人态度相当高调,跟控方争锋相对,最终在1962年判处他有罪,罚款7万日元。他本人也因此成萨德等另翼文学在日本的代言人。
从涩泽龙彦的创作来看,他一直对非主流的奇人怪事倾注了非凡的兴趣,从萨德开始,到“黑魔术”、“秘密结社”、“异端”,兴趣扩展到物,有人偶、贝壳、头盖骨,无不体现出他偏畸的兴趣和爱好。
这样的涩泽龙彦热爱包罗万象的《博物志》似乎是一个必然。《幻想博物志》写作于1978年,引用了《博物志》卷8到卷10的二十四种动物。
三岛曾经说涩泽龙彦“在他那堆满珍奇书籍的书斋里,讨论杀人,讨论颓废艺术,他的博学令人难以望其项背”。《幻想博物志》是一部典型的书斋里驰骋幻想的产物。你甚至可以想象涩泽龙彦埋首在故纸堆里,时而吞云吐雾,时而闭目驰骋幻想,写下这部信笔由缰又色彩斑斓的“幻想博物志”。
在某些人眼里,书斋是狭小的封闭空间,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书斋是一个无限制的自由世界。在书斋里创造了另一个广阔天地的涩泽龙彦,不正是一枚“只沉醉于自己世界的海胆”?
---------------------------------------------------------------------------------------------------------------------------------------------------
从普林尼到涩泽龙彦,已经跨越了国籍,跨越了语言,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把他们连接在一起的,仅仅是一点点共同的爱好,和沉迷于自己爱好的痴心。
谁知道没多久,我发现在中文版涩泽龙彦的出版中,还有另一枚“海胆”的存在。那就是这套书最早的策划人张晓晖老师。
我在上一家出版社曾经责编过三岛由纪夫的《萨德侯爵夫人》,那部戏剧的后记正是涩泽龙彦写的。所以对于涩泽龙彦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在河出书房新社看到一整套涩泽龙彦的著作,也曾起过心思。不过对于这样的小众作家,可以预想受众有限。在豆瓣上看到那套黑色的涩泽龙彦时相当惊奇,惊讶竟然会有人有如此魄力来做这样一个作家的书。
没想到在新公司居然遇到了涩泽龙彦。我甚至还责编过涩泽龙彦在河出书房的担当编辑平出隆的一本小书《猫客》(这位编辑在长年的编辑生涯后,目睹一位诗人朋友的死,中年时开始写作,他的人生参见《猫客》),算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缘分。
跟这本书的译者一接触,又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译者告诉我,从立项到现在,这本书已经五年了,之前的策划人都已经去世了。
她说的策划人,就是张晓晖老师,他在今年年初死于脑梗塞。
算算那时候,我正犹豫要不要结束上一份工作,重启下半段人生。
中年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死亡,也算是跟维苏威火山一样的“不可抗力”吧。
我带着好奇心去搜索了张晓晖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如今他在豆瓣上留下的遗迹是这个账号https://www.douban.com/people/zxh1964/ 。他喜欢涩泽龙彦、三岛由纪夫、日本推理小说,不过他的主要精力放在西方思想学术著作上,涩泽龙彦是他口味另类的小众爱好的一部分。
编辑和作者不一样,我认识的编辑大多不擅长说场面话,甚至常常对断定性的表达方式诚惶诚恐。因为站在一个修补和纠正者的角度,所以他们习惯用一种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比如做哪本书不做哪本书,比如封面要透露什么信息,文案选哪一句,这些看似“怎样都可以”的地方,可能正是一个编辑苦心孤诣之处。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这位出版人选书的标准不符合大众商业潮流。当张晓辉决定做涩泽龙彦的选题的时候,他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作家卖个十万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做这件工作,成书上都不会出现他的名字。那他为什么一定要大费周章来做这件事呢?
作为同行,我理解他。我翻译的一本小说上,另一位编辑写的腰封文字很精炼地概括了他的动机:
我们凡人所能追求的神圣,无非是为了热爱奋不顾身。
这一点,他和普林尼、涩泽龙彦一模一样。
---------------------------------------------------------------------------------------------------------------------------------------------------
如果再早十年,对于这类“海胆人”,我不会有这样的共鸣与理解。
年轻时我曾经认为比起出版我更适合做传媒,面对一些“刺猬型”的朋友,我也自认我更接近“狐狸型”。但将近不惑之年,我开始飞快对速朽的东西失去了兴趣。
十几年的编辑生涯,我经手过的书至少有上百册。其中有些可以每年重印,有些在上市三个月后就会无人问津。每年中国图书市场要出版几十万种新书,但真正十年后,甚至是一年后,我们还在读的有多少呢?
如果把眼光放长,时间的淘汰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并不亚于维苏威火山的一场即兴爆发。它同样是“不可抗力”。
再回过头来想,为什么《博物志》在两千年后仍然跨越语言的屏障,找到知音?为什么似乎应该深藏在地下室里的涩泽龙彦的作品,仍然可以在一个相互之间并不算买账的邻国,有人愿意不计利益去传播?
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还能是什么呢?
只有“海胆”在昏暗海底默默打造出来的作品,才具有灵魂,足够坚硬,可以抵挡类似火山爆发的自然淘汰,若干年后,仍然有人把它从尘埃底下挖出来,为它着迷。
人类的精神遗产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递下来的。 所有有野心的创作者都应该以这个标准来打造自己的作品,所有有野心的编辑也应该以这个标准来帮助作者完成这样的作品。
好了,这就是《幻想博物志》中文简体版背后的故事。这是一群“海胆”接力传递的故事,也是这一道微弱但是异样的光线怎样照到你眼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