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学生立场

  学校生活中,孩子是不是主体地位呢?这个问题看现实很骨感,因为分数的原因,很多人已经异化到只看重那个试卷回答的质量。却忽视了孩子们的个性感受。

  所以,每次改试卷,我们常常会困惑,为什么有些孩子的话不够符合老师心愿的时候就被打叉了呢?因为很多老师心里其实只有一个答案。而对于其他可能的答案却拒绝思考了。一个孩子对于教师的的那种判断的影响可能涉及到人生的后来。刘绍堂回忆小学时代的那个老师,给予自己的那种文学上的引领可能是他成为作家的应该重要原因吧。

  对儿童说话,注意正面的引导,而不是激烈的指责和批评。很多时候引导之后,孩子会慢慢进步,而在老师冷漠的指责后,反而会滑向那种相反的方向。站在孩子的角度实际考虑孩子的困难。

  如: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的手破了,不能写字了。此时需要一种温情的感知。我选择的做法是:你手真的很疼吗?要是实在写不了,就少写一点吧,实在坚持不了,你就不写,多听一下,一定要认真哦。那孩子忽然说:“老师,我能写呢。”过了不久,她就写出了一段话。虽然不是那么好。但是这样的情感交流确实有效,她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心里会有一种温暖。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课堂喜欢学习。

  我的孩子每天回家说老师们的时候感觉很不错。还经常说这些老师都那么好。我就顺着他的话说:“你们老师的确都是很棒的!”他的心接受了老师的好。然后就会被老师引领,一步步进步。

  还有很多时候,对于孩子们告状,我并不是那么认真去处理,因为告状的孩子有时候就是一种情绪发泄,未必代表他自己就是对的,有时候反而没有告状的孩子是有委屈的。然后,我会选择一个时间来跟孩子们谈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的事情。再谈一位老师如果天天来评判谁对谁错那会浪费很多时间。我要的是孩子们自己评判谁是对的,谁是错,然后我们一起成长,不仅仅是为了分清责任,更多的是考虑今后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生活在一起。或者引导孩子们说假设二十年以后相遇,那时候闹出的矛盾反而成为聚会时开心的话题,很多孩子感觉到非常好奇的样子,也就释然地笑了。

  站在孩子角度有时候问题就没有我们想象那么严重,千万不要因为一个偶然的失误就上纲上线责骂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对于孩子伤害是很大的。

  偶然的一次作业忘记我一般选择提醒或者就装着不知道 ,下次再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