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

  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一定程度上是安徒生的自传叙吧。所以,每每看见有人会把它作为公开课的文本。记得印象最深的是06年在淮北,安徽省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有一位淮南的男教师选的就是这样的文章。很多具体的环节不记得了。但是,当他总结说:“一只丑小鸭,历经磨难终于变成了白天鹅!”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一震。历经磨难好像不是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条件呢。文本中其实也交代了它是有一个特别大的蛋,被鸭妈妈孵出来的而已。首先得是个天鹅蛋,然后回归到自己环境中,可能更加容易发现自己原来的样子。在鸭妈妈的家里她是另类,所所以鸭宝宝们也都带着一种招自然而然的歧视对待她了。必然会有排斥。小鸭子们都是这样的,猎狗,小鸟莫不是如此。也许我们有时候做了小鸟和猎狗自己也不知道呢。

  记得最早接受教学改革培训的时候,我的心底也是类似鸭子看“丑小鸭”地1心情一般——不顺眼。当时看窦桂梅老师的录像,心里的感觉怪怪的,似乎感觉她神经病一般在疯狂呢。后来,见过窦桂梅老师,听她的课,读她的书,心底渐渐被敬佩沾满。原来我们很多时候不习惯的底东西也是因为自己不熟悉,或者是无知。真的如此。

  昨晚在家,我就一直想《丑小鸭》的重点难题并不是她变成天鹅,而是在她生活的环境中,要不被别人歧视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我想安徒生童年的灰暗是他一生中很多自卑,痛苦,失败的根源。但是可能也许正是因为他坚信自己决不是一只普通的小鸭子,所以才有机会最终飞翔在童话的天空。我们今天的人们在阅读那些美好故事的时候,可能不知道当时他承受的那些苦难,在通话中困难被过滤,今天的孩子们阅读只会看见美好。作为一只童话的天鹅安徒生飞翔在孩子的天空。而在今天,全世界的人们都会有机会读到他的童话。我想:今天的孩子们看待待丑小鸭的丑,苦难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开篇上课,我就请孩子们读课题。“丑小鸭!”开始读得没有感觉。我提示:丑?你喜欢吗?孩子们说不喜欢,我就要求他们读出自己的不喜欢或者讨厌。孩子们多数说不喜欢丑。但是何洪微说:“丑也可能是喜欢。因为有时候有人们说这个丑宝宝就是喜欢的意思。”虽然此时的回答不是最好的,但是因为敢于思考,依然会给她一些鼓励。多数人认为课文中的丑是真正的丑。不就他们把自己的证据找出来了。“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嘴巴大大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