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和非洲同事共享中国梦

  原创写手云集的平台

  关注

  推么推2019原创文章大赛来稿选登

  文/余央君

  2019年,我再次去到非洲刚果(金)维和,为期一年。在一片敲锣打鼓欢呼声中,我和同事们再次踏进任务区。

  欢迎队伍里,有几张黝黑的面孔眼里满是惊喜。他们还一直对着我,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红丝绸,并用不太标准的话说着“欢迎”。

  原来,他们认出了我,这让我感动不已。

  阔别十年,队员换了十几批,而医院的黑人雇工——我的老朋友,非洲同事们,却一直都在。

  我迫不及待地找他们唠家常。

  十年光阴,他们怀揣着中国梦,并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1

  萨巴尼:遇到了一群和平使者

  萨巴尼,是医院建院后的第一批员工。

  当初来这里工作他是犹豫的,也难怪,这里常年战乱、暴动频繁,荷枪实弹的武装力量随处可见,无论是谁,都会心生恐惧。

  但刚刚失业的他,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无奈之下来前来应聘。

  他凭借高级教师的良好素质,得到了一份在医院打扫卫生的工作。

  医院环境恶劣,蚊虫肆虐,我们这群黑眼睛、黄皮肤的迷彩服大兵,经常因患疟疾而倒下。

  但接受治疗后,一个个又爬起来继续为患者微笑服务。

  看到这一幕幕,萨巴尼佩服的同时,也心生疑问:

  这些军人究竟为何而来?

  在他们乐观和顽强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

  我的同事们用实际行动给了他最好的答案:

  只要警报声响起,头戴蓝色钢盔、身着防弹铅衣、荷枪实弹、手提警棍的维和队员,便集结到不同场地争分夺秒演练抢救伤员。

  而这,是这个分队的每周必修课。

  2010年的一天,当附近油罐车发生爆炸,大批伤员需要急救的消息传来时,队员们仅仅用10分钟便快速集结登车出发,最终成功救治当地重伤员18人。

  萨巴尼内心感恩不已。训练有素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救活了自己的同胞。

  原来,他们是为和平而来的英雄!那一刻,他为自己能和中国军人共事而感到骄傲!

  在分队第一次举办汉语培训班时,队员们发现了他在食堂外“偷学”,从此为他开启了“小灶”:一边做饭,队员们一边教他认字。

  如今的萨巴尼,已经能用多种语言,和各国维和官兵进行日常生活交流。

  萨巴尼说,虽然他离开讲台很久了,但在医院和中国官兵的相处,又让他开始重拾教师梦。

  

  因为他期待有一天,能将所接触到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热爱和平的精神,传授给学生们,激励更多的非洲同胞共筑和平、自强不息。

  2

  丽萨:向往那个叫中国的地方

  丽萨毕业于护理学院,在医院工作12年之久,但她在来这里之前,在当地却找不到护理工作。

  她最大的梦想,是像中国护士那样,通过工作,自食其力。

  最初到分队时,看到这些中国军人无论男女,都在扛着锄头,翻土、除草、种菜;顶着烈日,挥汗如雨;修筑围墙,平整路面。

  中国人的勤劳和奉献,深深地震撼了她。除此之外,这种男女平等,官兵一致的作风,更令她感慨万千。

  她逐渐明白那些拿手术刀、输液器的医生护士,不仅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更是生活中的强者。

  当看到食堂帮厨的女军人,巧手烹制出的各色花样食物;当看到她们从街上买回刚果金当地花布,量体剪裁制作而成的优雅旗袍时,她和其他女工都惊呆了。

  赞叹之余,她跟队员们学会了包饺子。她的速度是同伴中最快的,还自创了好几种新奇形状的饺子,这成了她最引以为豪的事。

  每一批分队经常都会排练一些中国特色节目。

  她一方面被中国文化和东方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另一方面,又惊叹于这些队员个个能变身艺术家,会弹琴吹笛、唱歌跳舞,手法娴熟,气韵流畅。

  不止如此,还有清晨的一幕:晨光熹微,起床号尚未吹响,便有人穿着宽松的衣服,打着太极拳,飘飘洒洒,犹如一幅中国画。

  队员们还专门在院内竹林的空地上,开辟了“茶社”。丽萨在营区打扫卫生时,也常被热情的队员邀请一起品茶。

  刚入口的苦,苦去而来的甜,让丽萨逐渐地悟出了中国军人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在这个封闭的环境里,他们苦中作乐,创造美好。

  因为遇到了一群中国军人,丽萨开始了解中国文化,然后渴望有一天能去到那个叫“中国”的地方。

  3

  高丹思:向中国人那样学无止境

  

  做清洁工作的高丹思,她最大的心愿,是让自己的8个孩子接受大学教育。

  医院的健身房里,成排的书架旁,总有队员在找书还书;操场上,总有人戴着耳机在大声朗读英语;办公室里,总有在电脑桌旁专注学习的背影。

  身边的一幕幕映入眼帘,深深地触动着她。

  她发现队员们不仅参加法语培训班,还开办汉语培训班,自己充电的同时也为别人充电。

  充满好奇的她和队员们交流后才知道,原来,中国有句老话叫活到老学到老,不止如此,在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学习机会。

  羡慕之余,她告诉自己的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放弃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她常说,正是因为医疗队,她的孩子才能读大学,才能开阔眼界,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厨房帮工的艾瑞克,骄傲地说,他没有钱上大学,只是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但到了这里,像上了另一所大学。在二级医院,他学会了很多,驾驶、锄地、修电器、种菜、水泥工,做饭。

  现在的他坚持天天学习法语,汉语,梦想着是有朝一日能携妻儿老小去中国旅游。

  

  4

  中国军人是庄严的,也是温情的

  

  分队每周一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 16年来从未间断。

  每次升国旗,中国军人们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队列,和注视国旗冉冉升起的庄严与神圣,都令非洲同事们肃然起敬。

  久而久之,他们也深受感染:每当国歌响起,无论他们在做什么,都会停下,面向国旗, 庄严立正。

  不止如此,每天清晨,他们都会在接诊台进行考勤签到,他们懂得这支部队只用纪律说话。

  非洲同事的生活,向来也是分队关注的重点。

  高丹思为女儿操办婚礼,分队专门前去送上真挚的祝福,那天的她,一脸的骄傲,脸上始终洋溢着比女儿还幸福的笑容。

  遇到非洲同事家中有难时,全队会进行自愿的募捐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22批的莫瑞因父亲突然去世,悲伤过度,晕了过去,当她醒来,看到围坐在身边的中国军人,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分队的人道主义关怀,从未停止过。

  庄严与神圣,快乐与热情,生命的仪式感与喜悦感,浸润在队员和非洲同事一起生活的细节里。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刚果(金)执行任务。十年过去了,布卡武市依旧破败,可生活的贫穷,丝毫没有阻挡非洲同事们的爱美:上班期间,他们身着工装、简单朴素;而八小时之外,便精心装扮,将世间绚烂的色彩都穿戴起来。

  虽然非洲同事和我们做着不同的工作,但同样热爱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热爱着当下的每一天。

  在为和平梦奋斗的路上,有我们的相互鼓励,也有梦想的召唤,更有十六年来21批维和部队的不懈努力。

  而这一切,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心中有梦,就有激情和温暖,因为,有梦的地方,就是家,就有希望!

  END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方拥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推么推精选推荐▼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m

  点“在看”,和朋友一起看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