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鲜花与掌声绕不过一颗自我探寻的心,行走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1990年开始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我的职业生涯可谓一帆风顺,人生也没经历什么大起大落,似乎就这样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如果说真要经历什么,倒是自己走上行政岗位后,多有不适,常怀焦虑。
回想过去, 1998年的一次赛课经历是个重要关节点。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区级赛课,一个人骑着车没有压力地去另一所学校,对着陌生的评委借班上了一节音乐课。结束后,我准备独自回校,在校门口遇到了当时的一位评委老师,他问我:你是哪所学校的?我如实介绍。他一听,皱了一下眉,自言自语道:“我怎么不知道有你这样一位老师呢?”随后因为各自要返程,就匆匆告别。
我从那位评委老师的问询中感觉到:我的课,还不错,让他感到很意外。后来我才知道,他是苏州市的音乐教研员。这次比赛,我获得了第一名,并代表全区参加了市级比赛。可以说,后来逐渐建立起来的教学自信,都跟这次比赛有关。
一直到2005年,我的课堂教学始终处于一个“上升期”。但随后,我就发现:我对一些所谓的学科比赛和评比失去了热情与兴致,每次赛课,必瘦无疑,也就是,开课赛课对我也是一种折磨。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课堂。我发现,我的课堂除了受到一些孩子喜欢,也的确迎合了一些专家的口味,也就在那之后,我开始走上行政岗位,但我很快发现那并非是我所希望的,我怀疑自己先前的一些判断与思考可能错了。我又一次迷失在自我发展的路上,我不知道我往哪里走,也不知道怎么拯救自己。
在回望与总结自己教育生活的同时,我不得不面对我的内心作认真审思:我到底要过怎样的教育生活?这也意味着:面对自我困惑与乏力,不仅要从自身出发,更要往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挖掘,去探寻自己的出路。
2007年开始在网络漫游,穿马甲独行;2008年接触生命化教育,开始思考与记录;2009年,认识了张文质老师;2009年之后,阅读大量生命化教育书籍。这样的开始,也冥冥之中注定了后来的教育行走。
各种努力与平衡后,我逐渐意识到我可以从两个层面做自我实践:构建自己的生命化课堂;组建学校读书社。两个层面实际上意味着两条路,一条是自身的,将自己带出泥潭;一条是团队的,与伙伴走向开阔处。这两件事,都非易事,但我却比以前更有勇气与信心。
(2)在庸常的日子里做耐心的事,在行走与思考中寻求精神的明亮与独特。
现实的教育生活,“比书里撰写的还要荒诞”,这话不为过。
一次,和好友微信交流。我跟她说,这几年,自己过得特别干净。人至中年,性格里那种特别清洁、特别纯粹的东西日渐显现出来,如果现实中没有遇到精神契合度特别高的人,也再不会勉强自己了。我与团队之间,常常有“它不属于我,但我属于它”的一厢情愿,这样的状态,让我整个人非常安静,精神清洁度比较高。
比如,我一个人时常琢磨课堂,我会非常努力地上课。虽然我的教室非常“简陋”,但我对自身的要求一点也不低,我希望我的孩子在课堂欢乐、多笑,有明媚的笑容。我希望我的孩子在我的课堂上,生命状态舒展,惬意,有自我陶醉与自我娱乐的快意。我希望他们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对美有一定的理解与鉴赏。
再比如,我几乎是一个人做着学校的一份校刊《雅园》,一张张图片的甄别、选择,一篇篇文章的阅读、筛选,一页页文字的斟酌、审核……排版沟通、样稿查阅、最终定稿,一个人也可以是一条流水线。很多时候,一个人在文字里默不作声,思前想后,也有拿捏不定,但终有柳暗花明,希望不负那些努力写字的人,也希望给阅读者带来新的体验。
但日子终究是日子,它会重复到机械、相似到麻木,甚至偶尔找不到继续的动力。在聚会上乏味过,在办公室沉默过,我很多时间更愿意躲在我安静的书房里,想我的事,做我的事,发我的呆。我这样说的时候,其实真没有一点贬损我周围朋友的意思,只是,我总觉得,过腻的日子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所以我要出去透气、寻找新的味道。所以,我需要“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需要呼吸一下外面新鲜的空气,认识新的朋友,分享新的观点。我想:没有孤独过的灵魂,也不适合群居。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是没有风景,而是你的感官适应了风景,从而产生了审美疲劳。你需要在短时间内,看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像我这样,在一所学校一呆就是27年,我说没有倦怠感是不现实的。某种意义上说,行走提供给我另一种视角看教育,看人生,看世界。行走中,我们也在敏锐地捕捉志趣相投的朋友,或者精神明亮的同道者,会让自己的行走旅途更加温暖而从容。
“抱团行走,相互取暖”,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个句子,因为它实在太鸡汤了。但我深喜欢其中的含义,只有孤独过的人才明白两人行、三人行的内心共振所产生的火花,所催生的力量,足以安慰黑夜中孤独的那颗心。
“这个世界,一定不属于个人,一定是属于那些更会合作、更善于合作的人”,是张老师所说,“身为教师,就要勇敢地走出来,勇敢地去拥抱他人,勇敢地与人交往,勇敢地与人分享……不仅要跟同道者分享,更要跟那些不同道的人分享……这样的世界,才是美妙的。”
用刀哥的话说,唯有让自己先艳起来,才有遇的可能。那么,先让自己亮起来,先让自己生动起来吧,这一定是行走赋予我内心的一份力量。
(3)在生命“更好”的流转与传递中,感知自身生命版本不断提升的美妙。
我这样说的时候,的的确确感觉到自身生命美好是一种正念,是一种美好的传递。这个“更好”真的是具体的、流动的、递进的,它是一种每天的更新与进步,而非停留在内心的一个念头、愿望,或者只是一种空洞的回应。
行走活动中,与兰姐姐有了更多接触,也用彼此的鼓励温暖着对方。那天,她与我说起自己的整个半年的不快乐与不如意,一个人不禁泪水涟涟,真的非常糟糕的状态。一个不会表达爱的母亲,让一个内心细腻的女儿伤透了心。我试着和她慢慢沟通,慢慢缓解,希望她能从这种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勇敢地面对,做一个主动修复关系的女儿。
前两天,兰姐姐告诉我:“行走回来,觉得自己整个状态不一样了,谢谢有你。”其实我们都在给予彼此爱的鼓励,行走,给了我们全新的力量。
家庭里,我们要做一个更好、更努力的劳动者与学习者。比如这个假期,我学习多进厨房,多学手艺。假期里除了买菜做饭,我还要努力把饭菜做好吃一点,虽然有些累,但这样的劳累是充满喜悦的,身心愉悦,家人快乐。我学习煲汤,学习做菜,学习做点心,这些生活能力的提升,给家庭生活带来更多乐趣,自己内心充满温情与鼓舞。一个好母亲,就是让孩子时常回味“妈妈的味道”,所以我还得加油努力。
工作中,我们要做个更好、更努力的行动者与改善者。这个假期,我对自己未来两年有了更明晰的写作要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得知“张文质写作研修班”开班的消息,我和自己“搏斗”了好几天,就在昨天,鼓起勇气,成功报名。我想,这是一次极好的机会,如果放弃,真只有后悔了。另外,我会通过行动,带领学校更多青年教师一起做微型课题,一起实践于课堂,并坚持阅读与写作。不仅把这些具体的目标写入计划,也会带领大家一点一滴地去行动、去落实,让每一个人体会一步步、一天天进步的喜悦。
教育行走,一年一次,但它在我心头所产生的能量却是巨大的,无穷的。我甚至会夸张地形容,因为三天的行走,让剩余的362天变得有点不同——它引领我通向美好,让我一起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