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凶》读后感精选10篇

  《缉凶》是一本由刘星辰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缉凶》读后感(一):当你越是了解罪犯,就会越了解人性!

  当你越是了解罪犯,就会越了解人性!

  ——《缉凶:我在重案队的故事》

  作者刘星辰,苍衣社签约作者,现任某市刑侦中队长,曾在重案队工作十一年,《缉凶:我在重案队的故事》是他这期间侦破过的许多大案、重案、诡案、奇案的真实记录,精选了十五个个案,每篇单独成文 ,详细讲述了案件发发生、侦破以及罪犯的抓捕过程,更重要的是对案件背后 的故事进行追溯,对人性进行了探讨 。

  书中每个案件都是真实发生的,有过失杀人,有恶意伤害,也有为朋友讲义气对他人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有盗窃,也有贩毒,无一例外都对自已,对当事人,也对双方的家庭都造成巨大的伤害,每一个都发人深省。

  每个嫌疑人从事件起因到抓捕归案的过程,又感觉好像离我们很近,甚至有一些故事的前面部分就是我们大多人的正常生活,因为一点点内心的冲动,酿成大祸,比如讲义气的刘国光,实际只是普通饭店的打工仔。也有无意中杀人后潜逃八年的于豪,就是工地上的劳动者。也有带孩子的偷盗的母亲,却完全不顾及自已的孩子,让人觉得无比痛心。少年盗窃犯却也会想着比他更困难的曾帮助过他的人,也显示出内心的善良。在这些事件的背后,可以看到人性的另一面。“我们往往没有真正重视案件背后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才是那些案件发生的根源。”

  《缉凶:我在重案队的故事》里也同时塑造了一群默默守护人民的可敬可爱的人,朱哥,宋队,黄哥,狐狸哥,为了每一个案件倾注心血。加班,出差,甚至为了找回被抢盗的失物,“垃圾场翻了两天,出来之后鼻子都失去嗅觉了。”他们在第一线,面对穷凶极恶持刀歹徒的时候,虽然内心有恐惧,但依然步步紧追。加班给父母发短信,““这周末得加班,我就不回家了。”一直往上拉,能延续到上个月。”有血有肉,真实丰满,为了民众的和谐生活,默默的付出,他们是这个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什么原因,犯罪嫌疑人终究难逃过法律的制裁,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侥幸心理都没有意义。一般人很难想像,在只有一个受害者的情况下,并且受害者又没有身份证明,也不能开口说话,人民警察也可以迅速找到突破口,展开调查,再迅速锁定嫌疑人实施抓捕。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对我们来说,遵纪守法,共同维护法制社会,珍惜大好和平年代,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本书的核心看点不是好看刺激,而是读完之后 令人沉思的教育意义。“

  《缉凶》读后感(二):让正义和希望灼热,让良知和毅力闪亮 ——读《缉凶:我在重案队的故事》有感

  某市刑侦中队长刘Sir向你真实讲述15个精选案件,带你走进重案队刑警的内心世界,看侦破抓捕过程中折射出的人间万象!《缉凶:我在重案队的故事》每章即是一个案件,偏纪实风格,节奏紧凑硬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猎奇的惊悚,只是真实记录案件与心路历程。他们所面对的案件,包括家长里短,坑蒙拐骗,道德沦丧,生老病死,所有案件的背后都隐藏着人性复杂多变的阴暗面,正如尼采所说的那样,深渊的凝视。凶手是人,被害人是人。而破案的,也是人。写作始终围绕“人”这个核心,破案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结案反思都是刑警真实的内心与行为写照。他们面对的罪犯五花八门,有的凶残,有的冷静,有的懵懂,有的讲江湖义气……犯罪动机多种多样:脑控杀人、口角之争为了义气冲动杀人、寻仇的黑车司机打击报复、图财的抢劫杀人、因精神疾病杀人、仙人跳、为了好玩打伤人、以孩子轮换作掩护轮换扒窃、为儿子还债贩毒、男女感情纠纷……正如作者所说,“在利益和欲望的驱动下,总会有人冲破理智,犯下不可磨灭的错误,有的人甚至会留下终生的阴影。” 这些大案、诡案、奇案有时有如一望无际的沙漠,有无数方向可以探索,但只有一条路能走出沙漠。刑警们心细如发,从核查身份入手,仔细梳理排查案件的证据和线索。拨开重重迷雾,通过蛛丝马迹锁定狡猾真凶的背后,是大量的心血与时间的付出。有时卷宗材料高达一米,有时大海捞针来回奔波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有时要蹲在地上看监控,看到眼发涩腿发麻,有时要长时间蹲守,在山林中半夜被蚊子咬的满身包,在内蒙古被西伯利亚的冷风冻得睡不着觉。 书中的刑警有的如绿林豪杰,有的精于算计,有的戴副眼镜文质彬彬。他们并不特殊,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72变。他们有自己的七情六欲,跟芸芸众生一样,也有自己的痛苦、烦恼、遗憾。但他们关键时刻直面最危险的处境,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护民众的铜墙铁壁。神探朱哥被艾滋病人咬了被迫退出一线,追捕嫌犯的同事遭遇车祸身亡,高伟被拒捕的嫌犯的车子甩飞,朱哥追逃犯跑丢鞋被苞米杆划伤……他们的勇敢来自内心的正义,来自对于真相的执着追求。“对真相的发掘是对案件的一份责任,也是让自己知道……正义的天平究竟该倒向哪一边。”他们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沉甸甸的。 《缉凶:我在重案队的故事》没有离奇案情和敏捷睿智的高智商推理演绎,没有罪犯与警察之间惊心动魄针锋相对的相爱相杀,也没有高科技诸如“科技战”、“信息战”、“生物证据战”等五花八门的操作让人眼花缭乱。看似平淡,却真实可信,朴实动人,读来让人感同身受,肃然起敬,对这些可亲可敬的刑警们更多几分感佩之意:他们让正义和希望灼热,他们让良知和毅力闪亮。

  《缉凶》读后感(三):道高一尺,魔并没有高一丈

  最近,我看了刘星辰写的《缉凶:我在重案队的故事》,从中归纳出一些犯罪动机来。

  01 犯罪,是为了刺激

  有这么几个人,他们互相称兄道弟,甚至还拜了把子,其中有在网吧工作的网管和服务员,也有经常去网吧喜欢打游戏的年轻人。大概是觉得生活太无聊了,其中一位当大哥的年轻人说:我们得找点乐子去!

  找什么乐子好呢?他们决定去打人,打完人之后再把他身上值钱的东西抢走,比如把手机卖到市场上赚钱。

  还好,回收手机的店主是个有心人,问他们抄了身份证,警察才有了线索,找到他们经常去的那个网吧,把他们一个一个押回去。

  02 犯罪,是为了朋友

  好兄弟,讲义气!这句话听着很耳熟,比如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台词。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会有一些人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有一个正义的城管名叫王建,他因为管得太严格而得罪了很多人。其中有一个姓孙的男人决定要找个机会好好教训他。

  孙某托他的几个朋友帮他办这件事。朋友听了之后,为了所谓的义气,决定把王建打一顿。没想到,出手太重,把王建打成了重伤。

  王建被一个出租车司机送到医院不久后,就死了。

  孙某知道消息后,逃回了自己的老家。

  孙某的朋友甚至不认为孙某是杀人凶手,他们觉得给死者家属多赔点钱就可以了。

  然而,王建的家人态度强硬,他们不要钱,他们要的是重判孙某。

  03 犯罪,是因为大脑不受控制

  一开始,警察以为只是和死猫有关。然而,凶手很变态,把猫的内脏全部掏了出来。

  无意中,竟然发现了死尸。

  死者是一个独居老人,其实他也是有儿子的。只不过儿子因为忙工作,常常不回来。后来,看到老父亲自己可以一个人照顾自己,儿子就更加放心,更少回家了。

  很快,警察找到了杀人第一现场,就在死者小区的后山上。可能是因为死者太孤独了,所以他经常会去喂养那些流浪猫。

  警察在那里发现了凶器,而且他们坚信凶手还会再现身,因为他必须要回来处理案发现场。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很快等来了凶手。

  凶手竟然是邻居家的外孙,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然而,他有时候故意不吃药,所以会出现“脑控”。脑控真的是很神奇的,好像他能听到大脑里有一个声音在命令他做什么事情。

  04 犯罪,是因为心中有恶魔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类最恶劣的犯罪:他们不是因为好玩也不是因为义气,他们已经没有人性了。人性中仅存的美好早已经被心魔吞噬。

  他们也是群体作案。他们的团队中有核心成员,也有后来加入的成员。后来加入的成员是有准入门槛的,必须是“黑户”。

  所谓“黑户”,就是那些没有户口的可怜人。为什么要选择“黑户”呢?因为警察永远查不出来。

  他们下手的对象是卖淫女,把卖淫女的钱骗到之后,把她杀掉。然后,再找个机会把“黑户”杀掉。

  等警察抓到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团队又有了新的“黑户”。他们打算故伎重演。

  《缉凶:我在重案队的故事》中的故事都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以它并不是一般的悬疑小说。更准确的说,它是案件实录。当然,这些故事记载的都是已经抓到凶手的成功案例。事实上,在重案队还有很多悬案尚未解决,还有很多凶手仍然在逍遥法外。

  但是,我们相信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香港的暴行也终将落下帷幕。

  《缉凶》读后感(四):苍衣社出了本《缉凶:我在重案队的故事》,悬疑爱好者不要错过

本书作者刘Sir现任某市刑侦中队长,曾在重案队工作十一年,书中故事均由其亲身参与的案件改编。刘Sir参与和侦破过许多大案、重案、诡案、奇案。他精选了十五个让他印象极深的案件,从一个警察的视角讲述了案件的发生、侦破以及罪犯的抓捕过程,以及朱哥、宋队、黄哥等奋战在一线的刑警身影,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失败和失落……

  偶尔会看看“苍衣社”公众号文章,偶然听说出了本书,第一时间就下单了,花了一个晚上加一个白天看完,很有成就感。

  可能是恐怖悬疑类的书看得比较多,这本算是中规中矩,至少没有惊艳到我,但却一直吸引我读下去。

  具体的案件就不剧透了,喜欢看破案类书籍或影片的你,如果很重口味,或百毒不侵,那这本书对于你来说可能会没那么刺激,因为它重视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人性诘问的方向会让你思考颇多。

  我的思考如下:

  1.很多时候,事情没有那么复杂,是你自己想得太多,以至于放大了事情的难度。

  谁能想到凶手会把血衣埋在凶案现场呢?

  也许是激情犯罪、没考虑后果?也许是当时过于紧张,思虑不周?也许是无所畏惧、破罐子破摔?

  想想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做了无数心理建设、硬着头皮去找某人坦白某个过错,结果对方却说早就原谅你了,如释重负的那一刻,你是否觉得早做这件事就好了,也不用被折磨那么久。

  或者,某个你认为对你来说很难达成的任务,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结果居然反响不错,真是白瞎了那些个夜晚的辗转反侧。

  总之,再遇到难题,以平常心对待就好。

  2.“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辆车在逃跑时为了避开主干路上的交通摄像头,特意绕了一个弯,开进了一个新修建的购物中心,在里面绕了一圈后从另一侧的出口离开。新建的购物中心使用的都是高清摄像头,车牌号清晰可见。”

  而主干路上的交通摄像头倒是没拍清楚坏人的车牌号。

  所谓的猪队友可能就是这种弄巧成拙的笨蛋吧。

  3.节约时间和精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简单直接”。

  刘sir去死者生前的单位调查,问谁曾和死者有过节,某人直接承认曾在工作中和死者吵过架,但绝对和死者的死没关系,还直言道,自己主动承认是为了减轻刘sir他们的工作量,反正他们这样查下去迟早也会找到他。

  只有这种情商高的人,才会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达成双赢。当然,前提是他足够清白。

  之前领导安排给我一个不可能达成的任务,因为他不了解工作量,所以想当然地认为很简单。但我估算了一下,就算我连午休时间都搭进去,也绝不可能在下班前完成。

  慎重考虑后,我有理有据地向他描述了我的困难,并提议请其他同事帮我一起完成。

  没想到的是,领导并没生气或认为我是个废物,而是很乐意地分配了5个同事帮我的忙,但即使是这样,我们还是奋战到了第二天的中午才完成工作,好在领导并没有不满意。

  所以,很多时候,你简单直接地告诉别人你的想法,反而更有利于事情的推进。

  4.很多人和事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有可能盘根错节,颇有渊源。

  刘sir认为,有些事情不像被害人说的那样,也不像嫌犯说的那样,真相往往掩藏在更深的地方。而且,有些看似没有联系的人或事,也许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女孩准备去相亲,她妈妈的同事给她介绍了一个,她的邻居奶奶也给她介绍了一个,结果发现,他们介绍的是同一个男人。

  还有个更巧的例子,比我小5岁的前同事现闺蜜,是我表妹的发小儿的初中同学。

  在此想提一提六度分割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也叫小世界理论。

  5.“讲义气”之前,请先确定对方值得你付出真心。

  有的犯罪分子把互相包庇的行为当成讲义气,实在幼稚得可笑。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盲目讲哥们儿义气,如果对方值得你付出还好;如果只是在利用你,那么所谓的“讲义气”只是个悲剧。

  已故华语嘻哈饶舌男歌手宋岳庭,曾患有严重鼻窦炎,为了方便治病,他被母亲送到了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因被朋友栽赃陷害,而被判入狱3个月,缓刑3年 ,后被确诊为骨癌晚期。2002年8月9日,他在母亲怀里过世,年仅23岁。

  在这首被誉为“嘻哈音乐的真实代表作”“会令人落泪的RAP”《Life's a Struggle》中,他这样写道——

你可曾困惑在你身旁谁是敌是友 对你落井下石的可能就是你的挚友 你可曾经历当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平常跟你称兄道弟的人都突然失踪 亲爱的神伟大的神 你可以怪我想法太过无知但我只是人

  令人唏嘘慨叹。

  毕竟人心隔肚皮,所以请用时间来衡量到底谁才是值得你付出真心的“朋友”。

  6.常回家看看。

“我拿出手机,打算给父母发条短信,告诉他们我这个周末加班,就不回家了。点开短信界面我才发现,屏幕上的已发送短信整齐地显示着一排同样的话:这周末得加班,我就不回家了。一直往上拉,能延续到上个月。”

  其实,很多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的可敬可爱的人都做不到时常陪伴家人,别说是周末,可能连大年三十都回不了家。

  可除了不得已,又有多少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借口不想回家呢?

  之前刷屏的“人生就是一张表格”不知你看过没有?如果你20多岁、忙到一年才能见父母一次,那么你陪父母的时间只剩下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天下最遗憾的事了。

  所以,有空请常回家看看。

  总结

  这是一本发人深思的书。它探讨人性,同时也令你反思你的过往,为你现有的人生态度来个复盘。

  用刘sir的话来结尾:“岁月留下的不仅是面庞上的皱纹,更是一段段深刻的记忆,参警这些年,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事,见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深感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还是那句话:且行且珍惜。

  《缉凶》读后感(五):《缉凶》:越是平淡,越能窥见人心,这才是人生百态。

  最近读的这本《缉凶》,与平日里读过的悬疑小说有所不同。 为什么说是“不同”呢?因为这本《缉凶》是由一位在职的警务人员所写,所写的内容,便是他曾经在重案队时经历过的一些案子,可以称得上是一本案件实录。 这本书一共选取了15桩案件,作者采用了一种半自述的方式,将这15桩案件一一的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所述案件,并没有过多的曲折离奇,甚至有些案子,在案发之初,嫌疑人就已经是明确的。但读起来,却能让人深陷其中,不知不觉,便读完了一桩又一桩的案件。事后再次回想,会觉得只有在窥见了真实的案件之后,才能引起更深层的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着的意义,是很深远的。

  一:何为正义,又何为坚守 上月在读书的时候,忽然有感,曾与母亲谈论了有关于梦想以及追求等方面的问题,也曾由此提过警察。 母亲与我在此处的看法并不一致。在她的观念里,这些有关于梦想以及追求当中,应该也是存在着很多其他的因素的。或许,是因为生计;或许,是图个安稳。 但在我看来,却并不。尤其是在读过了这本《缉凶》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这种想法。 《缉凶》是以一场警察的葬礼作为开篇的。而作者在追溯自己初为警察的时候,第一个在作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前辈,也在一次抓捕活动当中,被HIV患者咬坏了手,最终他是否受了感染,也无人得知。 书中还收录了一个关于城管的案件。近几年,网络上多见城管暴力执法的视频以及相关的报道,这导致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听见“城管”这两个字,就像是听见了什么“害群之马”一样,大众也更偏向于弱势的摊贩群体。 但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城管是否是害群之马,摊贩又是否是弱势群体,并不能一概而论,就算是同样的一锅汤,汤中所放入的食材,本身也是各有味道的。 就如书中的这个城管,多年来,他依法办事,从无偏私,为此,得罪了不少黑车的司机,也不被领导所看好。黑车司机痛恨之余,找人来想将其教训一顿,没想到,这城管就因此而殒命了。

  诸多种种,我想,这样的职业,并不是能用“生计”,“安稳”这样的词来解释的,相反,在他们日复一日的执法过程当中,存在着许多未知的危险。若不是在他们的心中,有着这样一种追寻正义的热忱,是很难支撑下去的吧。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对于正义的坚守,许多黑暗之事,才能拨开云雾,守得天明。 值得钦佩。 二:关于追溯,关于警醒 在书封的背面,摘取了作者的这样一句话:“我们往往没有真正重视案件背后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才是那些案件发生的根源”。 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的确,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可以说是相当的快。我们总能在各种的平台上,看见某某地又发生了案件,案件发生的过程,又是怎样的惨绝人寰,但却很少有人去关心,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案件。有些时候,看似简单的一桩案件,导致的原因,并不会只有犯罪动机这一种。犯罪动机只是一根导火索,而有关于犯罪者身受的教育、周围人的影响、以及生活的经历,其实都是一种使其可以受到长期影响的因素。或者说,这些因素,可能都是引起悲剧的原因之一。。 拿近期频发的青少年犯案来举个例子。 我曾在某平台上看见过这样的一段纪录片,在纪录片中,沈阳心理研究所的人,找来了六个在沈阳看守所的少年罪犯,让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由他们所述,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研究结果:这六个少年罪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跟其童年之时,所遭受的精神虐待以及语言暴力,有着极大的关系。

  猪脑子。废物。就知道吃。丢人。是人都比你强。你怎么不去死…… 父母对于他们长期的辱骂以及否定,严重的影响了他们有关于人格上的建立。或是使他们叛逆,亦或者,使得他们自卑,长期以往,便会容易冲动,容易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来博得关注。过了火,便犯了罪,曾经加诸在他们身上的那些辱骂之词,也成了他们手中的凶器。

“猪脑子”三字拼成的凶器“丢人”二字拼成的凶器

  多么可悲! 一如作者刘星辰在书中所讲述的那个种向日葵的毒贝反。他也曾经是个如同向日葵一般积极向上的人,可惜,中年之后,自己的儿子出现了问题,欠下了巨款。他为了还债,踏上了为人运毒的路,也在金钱的迷惑下,逐渐的迷失了自我。 我想,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也应该是有很多种的吧,或许跟他对儿子的管教与溺爱,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 关心案件背后的故事,才能追溯到早已经扎了根的源。很多时候,人们会想着如果,如果当时不是这样的,那就好了。然而,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如果。犯了罪的人,已经有了过错,这是不能更改的事情,但如果在追根溯源之后,那些隐藏在案件背后的故事,能够引起世人的警醒,并从中窥悟自身而改善的话,也是很好的。

  总而言之,这一本《缉凶》,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不仅能更加直观的了解警察办案的过程,更能接触到最真实的案件。或许这些案件与悬疑小说中所写有很大不同,但,越是看起来平淡的事,越是能窥见人心。这才是人生百态。 PS:读《缉凶》之时,一边读,一边与朋友在网络上分享书中所述的案件。读一半时,曾对朋友说,觉得作者该是东北人,还一路推理。待看到后半部分时,终于从里面看到了一个确切的地名。如果作者没有对其改动的话,我与作者,也可以说的上是老乡了。朋友说,这也太玄了吧,没准你们在街上都能擦肩而过。可就是这种可能擦肩而过的距离,我也从未想到,在自己的身边,也有那么多的案件发生,总觉得这样的事,是离自己有些距离的。原来所谓岁月静好,真的是要有人替着负重前行的。想到此,还是要感谢。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