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识人术:5个方法教你看清一个人

  喜欢我们的文章,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吧!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曾国藩读书会”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或者“置顶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魏国有一位国君王叫“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了变法,对政治进行改革,兴修水利,发展经济等,在战国200多年的历史中,魏国是首先强盛起来,并且称雄的国家。魏国的兴起与魏文侯能够任用贤臣,是分不开的。

  有一次,魏文侯在任用人选的问题上犹疑不决,于是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出了自己的五点看法:

  1、居视其所亲

  2、富视其所与

  3、达视其所举

  4、穷视其所不为

  5、贫视其所不取

  1

  平常多留意和他亲近的人

  一个人的语言和外表是可以骗人的,,但他是欺骗不了自己的内心的,他的内心活动一定能通过外在的行为反映出来。

  在我面试候选人的时候,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你能评价一下你最好的朋友吗?”其实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看看候选人的性格品质如何,如果直接问,对方可能不会说实话,但是通过他结交的朋友,便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性。

  一般,人们都会结交与自己品性相近的人为朋友。倘若一个人身边都是酒肉朋友,每天只有吃喝玩乐,那这个人出息也不会很大。倘若一个人的身边都是积极向上的人,都是爱学习的人,那这个人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个人的品性如何,在他日常亲近的人身上就能看到。正如一句古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品性纯良的人,是很小的概率会与骗子做朋友的。所以观察一个人怎样,可以从他身边亲近的人进行了解。

  2

  发达时注意和他交往的人

  一个人的欲望会根据自己财富的增加而增长的,当一个人发达的时候,你要看他与什么样的人交往,这背后能看出这个人的欲望。

  人在发达的时候,有些人的内心往往就会有些膨胀,因为这个时候他拥有了很多资源和财富,事业有成,有炫耀的资本,底气也足了,那些曾经被压抑的欲望,终于可以迸发出来了,那些曾经想做没有做的事,也终于可以去做了。

  当一个人富有的时候,你就要看他对待富贵的态度以及他交往的人。一个人对待富贵的态度,是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品的。一个内心平静、淡泊、豁达之人,是不会把金钱财富地位看的很重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最能看出这个人的本性,而这个人的本性一定会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所以你可以通过看他结交的是什么样的人,这能很好的看到他的内在欲望。

  3

  显赫时注意他举荐的人

  当一个人声名显赫的时候,你需要观察他举荐的人,因为在一个人显赫的时候,通过他举荐的人,可以看到他的格局。

  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军齐襄公被杀了,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小白,一个叫公子纠。当时这两位公子身边有分别都有一位师傅,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

  两个公子都听说齐襄公被杀了,于是两个人都很着急想回齐国争国君的王位。

  公子小白在回齐国的路上,被公子纠的老师管仲算计了,管仲派兵马拦截他。还用弓箭去射公子小白,公子小白中箭倒了下去。

  管仲以为公子小白被自己射死了,所以就不慌张的将公子纠送回了齐国。但实际上公子小白中箭后并没有死,等管仲带着公子纠到了齐国时,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早就已经抄了近路回到了国都。公子小白即位当上了国君,也就是后来的齐恒公。

  打败了公子纠后,开始治理齐国。这个时期需要任命相国,他想任命一直跟随自己的老师鲍叔牙为齐国的相国。而鲍叔牙不但没有同意,还做了两件事:

  (1) 从鲁国手里救了管仲;

  (2) 婉拒齐相之位,推荐管仲做齐相。

  鲍叔牙先是从鲁国救了管仲,后来又推举管仲当齐国的相国。而齐恒公非常气愤,他认为当初管仲要杀了他,现在怎么能任用他当相国呢!

  而鲍叔牙却说,当时管仲是公子纠的师傅,他能为了公子纠用箭射您,这不正体现了他对公子纠的忠诚吗?

  如果论本事,我跟管仲相比,管仲的能力比我强。主公如果想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对您来讲可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人。

  齐桓公也是一个比较豁达的人,听完鲍叔牙说的话,便使命管仲为相国了。

  在管仲的协助下,后来齐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了。

  在这个故事中,鲍叔牙在自己有机会声名显赫做相国的时候,却举荐了管仲做相国,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足以看出来,鲍叔牙的格局和气度并非常人所能有。

  4

  穷困落魄时注意他有所不为的操守

  当一个人穷困潦倒时,你要看他做事时能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看这个人做事有没有自己坚守的东西和底线。

  东晋后期有位大诗人、文学家陶渊明。

  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一片黑暗。陶渊明本性淡泊名利,在自己家境贫寒,经济压力较大时,仍然坚持努力读书学习。他先天下之忧而忧,有着非常宏大的志向,心怀苍生。

  后来他在朝中担任了一些官职,由于他看到官场上的恶劣作风,实在不能苟同,于是在不久后,便辞官回家了,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时,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到任第81天的时候,无意间碰到了被派遣的督邮来检查公务。这名督邮名叫刘云,他在官场上是出了名的贪婪、凶狠,每年都会做两次巡视,其实他是想假借巡视之名向各个辖区索要贿赂,每次他都能得逞。如果遇到不配合他的的官员,他便会栽赃陷害。

  县吏对陶渊明说:““当束带迎之。”意思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敬地去迎接督邮。

  可陶渊明却感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就是我怎么能为了当县令拿的这五斗俸禄,就低声下气的去贿赂这些小人呢。

  说完,陶渊明便辞官,扬袖而去。此后他便与妻子一起过上了淡泊的田园生活。

  后来,江州的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去拜访,给他送去米和肉,但他坚决不收。之后朝廷也曾召他回去任职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以陶渊明的才华,他本可以过的锦衣玉食,享受荣华富贵,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使自己过得穷困落魄,也不曾失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和底线,不仅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学作品,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

  所以,当一个人穷困落魄时,你要看他有所不为的操守。因为这个时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

  5

  贫贱时注意他不随便谋取的姿态

  自唐•元结《述居》中有句名言:“知贫贱不可苟免,富贵不可苟取。”

  意思是:做人要正直,不正当的富贵送上门也不能取,更不能使用不正当、不光明的手段去猎取。

  但这并不是说人就该安于贫贱,不知进取。

  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他2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家中非常贫困,后来他的母亲带着他改嫁了。

  后来范仲淹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感动的哭着辞别了母亲,踏上了求学之路。

  在求学期间,范仲淹非常勤俭,每天只吃粥和咸菜,后来他的同学给他送到钱财进行资助,他断然拒绝了。后来这位同学又给他送来了丰盛的餐食,这次他接受了。

  过了几天,这位同学又过来找他,发现前几天自己送给范仲淹的那些丰盛的餐食被放在墙角,都已经发霉了。

  于是他便问范仲淹,为什么没有吃。范仲淹回复他:“如果我吃了,我怕自己以后再也吃不下去粥和咸菜了。”

  范仲淹在自己贫困艰难的时候仍然不随便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更不为这些东西所动,足以见他的品质。

  后来的范仲淹不仅政绩卓著,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也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北宋一代名臣。

  END

  推荐阅读

  李鸿章13副对联,道尽其人生智慧

  读懂《易经》5句话,人越来越有福气

  王阳明:你意不定,心不正,则易怒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