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回首漫长与艰难的光明路 连载之四十二】

  ▲点绿色小喇叭收听文章语音

  ……接上期 (全部连载文章文末可见)

  自个人亲近广钦老和尚、煮云老法师、忏公律师学习弥陀法门之后,一直是专心地“念佛”,兼及学律、学经、论。

  虽然学习了各种宗派的宗义及法门,但是心中依旧是“弥陀行者”,念念一直是“往生净土”,其余的修学只是兼学,不是真正生命的归处。

  在那个时期的“弥陀行者”,仰信的是印光大师、弘一律师,遵循四个主要的修学纲要,谓:明信因果、恭敬三宝、守持净戒、一心念佛。

  其余的学习,都只是旁修的辅助而已!

  在这种修学目标及心态底下,守持净戒、广行众善、处处退让是修行的基础,不离善恶因果、恭敬三宝是人生的依靠,念念归向弥陀则是生命的最终目的。

  如此一来,待人处世确实是道德日增,时时忆想弥陀,念念朝向净土,在佛门也是日益虔诚。但是,面对现实的生活,却是日益疲厌,处在人来人往的实际生活,也是无意多参与。

  简单地说,虽然人确实是难得的好人,但是念念只想早点往生极乐,渐渐地脱节现实,愈来愈无法适应现实的社会。

  生活的正常动能减低,良善的社会影响力是日益低落,社会的适应力及生存能力愈来愈不足,社会定位逐渐的边缘化。

  可是,在这类人士的观点中,由以上修行面向所产生的问题,多是合理化地解说是众生的烦恼多,娑婆世界的苦难深,并且也把脱离现实社会的敝病,合理是自身的修行愈来愈清净,往生净土、解脱生死的机会也愈来愈大。

  当年个人的学法心态正是如此。不喜与人多攀交,乐独处自修,守持净戒、广行众善、处处退让,一心持名念佛地准备往生净土、了生脱死。

  1980 年的某星期六下午,个人在台北市市立图书馆阅读佛教类书籍,当天展读的书是《慈航大师全集》。

  慈航法师6是二次大战结束后,随国民党军队前来台湾的大陆籍僧人,曾到南洋参学,宗仰“唯识思想”。

  对个人来说,慈航法师是一位素未亲(自)谋面的佛教法师,也不曾加以注意的北传佛教僧人,当时唯一得知有关慈航法师的事,只有“慈航法师圆寂后坐缸,数年后依然保持肉身不坏”的事迹,其余一概不知。

  因为“慈航法师的肉身不坏”,所以对《慈航大师全集》生起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在阅读《慈航大师全集》及相关慈航法师资料时,个人读到慈航老法师生前劝勉后学写的一首偈句(又称慈航遗训),深受感动。

  中间坐者为慈航法师

  该首偈句的内容如下:

  奉劝一切徒众,时时反省为要;每日动念行为,检点功过多少;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果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法性本来空寂,因果丝毫不少;自作还是自受,谁也替你不了;

  空花水月道场,处处时时建好;望尔广结善缘,自度度他宜早。

  这首偈句的内容,是一种“关怀生命的无私情怀”,触动了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当时,即使在众目睽睽之下,个人还是无法自禁地痛哭流涕、难以扼止。除了触动内心的情感以外,最主要的是“自感惭愧”!

  为何惭愧?自觉多年以来,唯有“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的心态,即使刻版式地发四弘誓愿,实际是缺乏积极关怀众生的真正意愿。

  因为一切的善行、善功或修行,重点是为了累积“往生净土的资粮”,不是真正要利益众生。

  感动!惭愧!真是惭愧啊!

  最特别的事,是在多年修习弥陀法门中,见到、听到、接触到的教界讯息,都是单纯、温暖、光明的一面,但是从《慈航大师全集》及其它有关慈航法师的记载,明白二次大战后慈航法师来台,经历了许多迫害的事情,发现到佛教界不为一般人知的真实面,冷漠、嫉妒、迫害是如同世俗世界般地发生,这让个人重新看待佛教学人的修行。

  虽然,佛教的黑暗面显现出可鄙的一面,但是同时也现出可贵的人间光明面,如同闪耀在夜空的星光,倍觉珍贵。

  那一天,在市立图书馆的阅览室,个人受到慈航法师为教、为人等事迹的启发,决心走向广大的人间,不再念念希求自己的安乐。

  当天,个人算是真正的“发菩提心”!自此,真心愿意为教、为人的奉献生命,即使无法往生净土,也在所不惜(……未完待续)

  注释:

  6.慈航法师(1893 年~1954 年),俗名艾继荣,字彦才,福建建宁人,近代著名的佛教僧人,也是台湾第一位保持肉身不坏的佛教僧人。慈航法师追随太虚大师的护教精神,以实现人间佛教为理念。在国民政府撤退至台湾之际,创建了弥勒内院,是台湾第一所从事僧人教育的学院,为近代台湾僧教育做出初步的努力。虽然在台湾只有 1948~1952 年的短短 6 年的时间,但是对台湾佛教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

  本文选自随佛禅师著作《回首漫长与艰难的光明路》

  往期连载目录(点击每期进入)

  第01期 第02期 第03期 第04期 第05期

  第06期 第07期 第08期 第09期 第10期

  第11期 第12期 第13期 第14期 第15期

  第16期 第17期 第18期 第19期 第20期

  第21期 第22期 第23期 第24期 第25期

  第26期 第27期 第28期 第29期 第30期

  第31期 第32期 第33期 第34期 第35期

  第36期 第37期 第38期 第39期 第40期

  第41期

  欢迎转发朋友圈,利益更多的人!

  ▼ 更多往期精选▼

  ☞ 佛弟子不可不了解“慈悲”的真义!

  ☞ 做 佛陀的法工,应有哪些自觉?

  ☞ 认真于生命即是宗教精神!

  ☞ 当看到礼敬出家人,你明白其中的内涵吗?

  ☞ 如何养成百折不挠的精神?

  ☞ 在实践中发现生命价值,自我成长、利益他人。

  ☞ 生死中的大利益

  除特别说明外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原始佛教任何观点。

  欢迎将 原始佛教 公众号

  设为星标

  支持我们请点右下方“在看”哦~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