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细节读后感10篇

  《德国的细节》是一本由叶克飞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9-9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国的细节》读后感(一):世人眼中的德国

  最近的我,对外国文化很有兴趣,一是因为看了那么多外国的书籍,二是从小就在各处看见过外国建筑物的精美图片,一直对国外文化充满了好奇,这次看到这本新出的《德国的细节》,我马上就买了回来。

  收到书之后很意外,我以为这会是一本生涩难懂的读物,但是阅读了几页之后,我发现这个想法简直是个天大的错误,说这本《德国的细节》是一本科普读物,不是很标准,不如说这是一本游记,优秀有内涵的文字加上精美的配图,这是一本十分适合愉悦身心的读物。

  在这本书里,我不止看到了德国的文化,还看到了德国人民的生活日常,作者并没有刻意的去写,而是将这些融于文字里,实在是很优秀的一种写作方式了。

  如果说,在阅读这本,《德国的细节》时,我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收获了很多德国的知识,有关德国的文化,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出过国的我,对外国的文化,一直抱有一种好奇但是不多了解的状态,所以说,这本书的到来,丰富了我的一个知识,并且也弥补了我的一个遗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本《德国的细节》这本书里,我就对德国有了一定的了解,德国,品德的德,在书封上有这样一句话,德国之于世界的意义,不在于它是德国,而是为什么是德国。

  德国的奇妙,要么深邃地拷问世界,要么精细的设计世界,德国的很多文化是中国有过之而不及的,比如说德国对于交通违法的严厉处罚,为什么中国式过马路要加上中国式这三个字,这是一个国人不得不深刻反思的问题。

  还比如说德国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国家,在前段时间新出的一本书,《地铁上读书的女孩》,本身很普通的一个话题,却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这样一个低头族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究竟是否应该重新定位,手机的意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未来的科技发展会怎么样?比如说在行李箱里放置一个充电宝,真的会比自己随手带一个要好吗?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真的只有便利吗?

  这本书里的配图很真实,将德国的重工业发展很形象的展示了出来,也在默认的促使我们为了祖国的更好发展而努力。

  《德国的细节》读后感(二):奇妙的德国《德国的细节》

  一个盛产诗人和哲学家的民族,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强国?一个只有八千万人口的国度,何以缔造上千世界品牌、无数“隐形冠军”企业?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叶克飞德国“深度穿越”讲述一个新德国!深度解析从“不变的德国”到“可怕的德国”高冷、刻板、低情绪化背后的120个细节。

  认识德国从汽车开始,奔驰汽车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吧,没错,它出自德国,一个将工业科技做到精益求精的国家,不论是飞机抑或是一只铅笔,都从骨子里透出德国的工匠精神,就是因为德国对任何工业都做到精益求精,所以才会有“德国制造”的百年口碑,让人用着放心,使着舒心。

  也许你会认为德国人有些固执,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按照规矩来办,用我们的俗语就是死心眼儿,不会变通,可正是因为他们的固执、死心眼儿才成就了一个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新德国。规矩就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人人都遵守制度,才能让一切变得简单,每个人都按照制度完成社会给予的任务,城市也将在文明中得到升华。

  其中有些德国细节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例如自行车城,警察骑行完成公务。这貌似在我们现在的发展之下还无法做到这一点,不过依照我们国家社会文明迅速发展,这一点会在不远的将来有望实现。绿色花园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燃烧棒、阳光屋、电池住宅楼等等。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这一点倒是可以努力实现一下,听说自从开始垃圾分类以来,有好多的市民看到垃圾桶就发蒙,搞不清什么干湿分离,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区别,建议从幼儿园开始教孩子们认识垃圾的分类,这样才能将垃圾分类迅速开展下去。

  《德国的细节》每一篇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德国从里至外、从文化到生活、从科技到人性所有一切都彰显其独特的个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发展成熟的国家前景。

  在我看来,德国所有的积极向上之处皆值得我们学习,我相信我们国家将来会发展得比德国还好,有先进国家在前面指引着我们,我们必将成为更好的国家,成为环境优美,具有独特而鲜活的宜居之地。

  《德国的细节》读后感(三):从细节处了解德国

  说起德国想到的第一个词是“严谨”,历史在世界范围内,德国人的严谨态度也是有目共睹的,它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与他们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以及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德国的工业是世界上最值得肯定的,它生产的不只是豪华车,更是德国人对对待制造业和一切生活的认真态度。而对于那里的城市,人们向往的是慕尼黑的啤酒节和安静而又规矩的生活。 《德国的细节》是叶克飞以旅记的方式从细节中让我们去认识这个国家,不是宏观的经历和历史,而是通过生活去观察这个国家,这让我们能更好的去了解他们的文化与生活,了解他们在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愿望,了解这个国家的每一座建筑,每一种习俗。在这本书中我们跟随叶克飞的脚步,去见证这个国家的传奇。 前几年的共享单车成为中国公共设施中最伟大的一项发明之一,一时间充斥着所有城市的大街小巷,无污染出行成为人们新的追寻方向,也在一段时间内让人们体会到了骑自行车的乐趣,然而短短的里面时间,共享单车却被人们置之不理,它的遗留问题再次被人们关注。我想这依旧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有关,中国人习惯了高速的生活,而且总是不愿去等待,宁愿将时间花费在游戏上,也不愿意去骑自行车慢慢的出行。而德国人却一样,他们的生活节奏很慢,他们享受着生活,甚至在某些城市的街道上,自行车的数量远远的超过了小轿车的数量。这样的城市有着现代的公共设施,却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文化生活,给人一种安逸的感觉。 德国人的严谨也体现在时间观念上,他们甚至严格到分钟,在那里你所有的约会都不会有迟到的风险,人们习惯准时准点的生活着。最让人称道的还有德国的建筑,它们有着一定的规矩,所以在我们看来这样也形成了德国建筑的风格,是不容破坏的整体美观。 德国人把细节当成生活,也把生活过成细节。在德国的街道上你可以随处可见鹅卵石铺成的道路,街道边上的橱窗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无论是蓝天白云,还是绿草鲜花,你总是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你的情趣。在这本书里,我们了解的是一个更真实的德国,他的文化,他的气质。

  《德国的细节》读后感(四):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国家

  提起德国,最先想到就是“工业4.0”,因为曾经工作的原因,公司每年举办峰会的时候,都会邀请到德国工业方面有成就的公司,这些专家会给我们分享德国最先进的工业现代化进程,也是通过这些奇妙的经历,我了解了德国其中详细的一面。

  “德国制造”和“工业4.0”,相信这两个词大家都不陌生,这已经成为德国的代名词。作为世界级的发达国家,机械制造业和汽车工业是经济支柱也是行业标杆。不知道有没有听过一个关于螺丝的故事,即使在科技发达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工厂,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而一种嵌在汽车内部的一个螺丝,却只有专业的工人才能手工制造,因为只有人工敲打七下半,才能敲好发挥螺丝最好的状态,机器敲打不出手工的效果,所以这个零件一直保持着手工敲打七下半的制作流程。小到一个螺丝,大到汽车和飞机,德国人都是按规范完成工序,这就是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

  不仅是工业集聚匠心,连建筑都是别具风格,如果走在德国的小镇上,就仿佛置身在童话镇。不是上帝打翻了调色盘,而是德国人对颜色搭配的执着。对色调统一的坚持,不会容许突兀的颜色出现在一片建筑里,这也就成了建筑成景的普遍存在。而这些建筑中我最喜欢的是底商中一个个清新的书店,德国很重视人文教育,随处都能看见在看书的人。这离不开社会保障和整个国家的读书气氛,图书馆的普遍,图书价格低廉,正如尼采说过“对一本喜欢的书,你绝对不能借,而要占有它”。除了这些现代建筑,德国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复原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一座教堂六百年的建设,是执着也是奇迹。这个国家也曾经历过战乱,也曾奋力保护历史遗迹,一个国家不能断了历史,那是曾经存在的证明,是后人值得探索和守护的无价之宝。

  在读这本书时,不免联想到自己的国家,也会在心里进行对比。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确实已经不容易,所以在各方面要学习的还很多,希望工匠精神能替代骄傲之心,我们拥有的历史不差,资源不差,剩下的就要靠我们去用心建设和发展。与其羡慕别的国家,不如创造自己独有的特色,五十六个民族、红墙黄瓦、万里河山和五千年文化,这些别的国家没有的我们不要骄傲,而其他国家有的我们好好学习过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德国的细节》读后感(五):细节决定成败(德国版)

  德国是一个很有品质的国家,某种程度上来说,跟日本有一定的相似性。当然,这种相似性跟“二战”无关,而是对事物的一种认真、较真的态度。

  细节决定成败,这种成功学、企业发展培训中用烂的素材,印象中在国内至少已经传播了近二十年,然而,在国内的应用基本上可称之为到处“夸夸其谈,毫无一用”。我们只停留在纸上、PPT上和各种交流会议上,真正做到“细节”的凤毛麟角。所以在此引出德国版细节决定成败,是因为德国人确实做到了,并做到了极致,如果说地球上的国家做一个细节方面的排名,那么是德国无疑。

  《德国的细节》这本书在作者的第一视角下独立成书,抛开了惯有思维,以一种非常温馨、和谐并且贴近生活的描写方法进行表述,叙述过程中历史、文化、地理、科技、风土人情相互结合,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品位、睿智、富有活力的国家形象。我们并不鼓吹别国,也不一味的盲目崇拜,我们需要学习,这是美德。

德国的细节

  全书分为六大部分,囊括了德国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对德国的了解,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

  【1】城市、文化、积淀:基础设施的完善,公民素质的保证,营造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氛围。城市的规划、色彩搭配,教堂、图书馆、公共设施,爱回家吃饭的德国人。

  【2】工业、设计、制造:德国工匠精神,举世闻名,宝马、奔驰、保时捷。厨电、刀具、行李箱。小香肠、黑森林、泰迪熊。只有痴迷才有手工精制,核心是精益求精。

  【3】政府、社会、公民:垃圾分类、火灾预警、薪火相传。税收、补贴、医疗条件。养小步养老、老了有补贴,没有流浪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4】细节、生活、务实:鹅卵石、橱窗、啤酒屋。供货、车流、跳蚤市场。蓝天草地、生活情趣。平价的旅游区、2000多世界品牌,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5】科技、人性、高速:高速能停波音客机、有人就有路,高速不限速。低油价、休息区多、无收费站。高速公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先进程度,德国气质。

  【6】古老、自由、教育:包容、均衡、专业必须强。教学、科研、重责任。成熟、开放、氛围好。没有围墙束缚的大学,最大限度的自由。

  已经无需赘言,德国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虽然社会形态、人文意识、发展状况、城市节奏均有所不同,但很多层面都有相通之处,而细节决定了我们之间的差距,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差距,并在后面的生活和发展中极力避免,真正做到细节成败。

  《德国的细节》读后感(六):细节之处体现不凡

  星期天的时候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德国的细节》。之所以会选择这样一本书,原因有三,第一是周围朋友有个德国人,一直在我面前说德国怎么好,邀请我去他家玩;第二是因为我从没去过德国,人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想象,我也不免俗;第三是我知道德国的隐形冠军非常多,简单推测是德国的人文环境造成的。

  但这本《德国的细节》却给我提供了更多不同的视角,从城市公共意识到高速公路上的科技和人性,让我从各种细节中感受到德国的魅力。

  整本书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全社会对工业的敬畏,成就了“德国制造””。我们都知道德国制造的东西比我们国人自己制造的要耐用,这是因为德国的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众所周知,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些细微之处才让我们对德国心生敬佩。

  记得以前看过“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说到西蒙教授提出的”隐形冠军“。隐形冠军企业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市场份额在其从事的细分行业中位于世界前三或某区域(大陆)市场第一;第二,营业额低于50亿欧元;第三,公众知名度低。西蒙的筛选标准被广泛接受,并运用于学术研究和企业管理中。

  但在西蒙看来,中国和德国这两个出口大国是例外,“这两个国家的共同之处是,中国出口总量的68%来自那些只有不到2000名员工的公司;在德国,中小企业同样贡献了60%-70%的出口量。”而大批出口导向的隐形冠军正是支撑着中国和德国出口能力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强劲驱动力。

  中国的淘宝网上聚集着一大批从事小本生意的个体商户,多样化的商品满足了各种人群的需要。我记得有一次我自行车里面的七件碗坏了,找遍全城都没有找到匹配的尺径。但在网上,只花了3分钟就找到了。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德国的科技就没有我国这么遍及,但他们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东西,比如很节俭,理发超级便宜;城市中到处都是各种颜色的自行车,有些古老的街道还有禁止汽车通行;人们都很守时;德国人出了家有藏书外,还拥有大量的公共图书馆,还设有儿童和青少年专区。这些都是我们现在社会所缺失的,通过这种国与国的细节比较,让我们感受到德国的魅力。

  《德国的细节》读后感(七):《德国的细节》读后感

  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我思考了一会儿,德国在我脑海里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正如作者所说,德国网络上的最经典谣言是“青岛下水道里被油纸包包好的螺丝。”德国制造,一种传承百年、一以贯之的“售后服务”,这是一种品牌象征,代表了一种可以信赖的品质。作者告诉我们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德国,那么,真实的德国是怎样的呢?

  硬件和软件的完美融合。对一个城市而言,硬件的建设是必不可少,德国作为老牌的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各种基础性的城市建设。作为公民素质的城市软实力也足以与这些城市硬件相配,整洁的街道、公共设施来自每个公民的悉心呵护。德国明斯特市是德国著名的大学城,也是一个自行车城,老城区甚至不允许汽车通行。德国弗莱堡市区有一条穿行的小溪,这来自黑森林山上山泉曾经承担过消防的功能。森林、溪流、太阳能,处处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

  工匠精神。每个国家都明白制造业的重要性,没有完备的制造业,国家必将受制于人。记得特朗普先生担任总统开始,他就明确的喊出了“美国人优先”的口号,扶植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的复苏和繁荣。关于德国制造的百年口碑,相信通过那个“下水道内的包裹好的螺丝”就可以窥见一二。我始终相信制造业不是仅仅是一个品牌,有时候更代表一种民族精神。现如今,电视里依然在播放“梅赛德斯奔驰”的广告,历经百年的品牌,所积淀下来的是一种“工匠文化”——精工细作、持之以恒。

  完备而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西方发达国家早先于我们形成了完备而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德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而实际的退休年龄是62岁,旅游休闲成为退休后的首选。我们印象中外国应该大多数老人是住进养老院的,而德国更多的老人是选择依托周边的养老机构,上门服务等方式来实现居家养老。这观念倒是和咱们中国人颇为一致,毕竟“金窝银窝不如咱自己的狗窝”。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很多有关德国的趣事,例如酒店的24小时自主入住机、垃圾分类收取等等。相信读完本书的朋友,会和我一样,加深对德国的了解。作为开眼看世界的一代,我们应当谨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多看多思,推动国家更好的发展。

  《德国的细节》读后感(八):那些年,那些故事

  说真的,读《德国的细节》之前,我对日尔曼民族并不熟悉。生活在四线城市的我,或许对于工作地、学习地之外的城市尚且没有过多的了解,更何谈漂洋过海,去了解欧陆大地这座以细节著称的城市。

  阅读的好处在于我无须舟车劳顿,就能到异国他乡去看一看,当然不仅仅是异国的山光水色,更多的是关于异国文化的精致与粗放。与德国有关的,最著名的当然是柏林墙,次之就是二战,再次之就是工业文明,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评价,德国都不失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二三十年前流行的一句话,作为例证,有很多德国人的例子,他们似乎目中无人,只有那一点一滴的“讲究”。也许,没有对比就没有美丑,对于我而言,借助作者的见闻,我发现德国不仅交通四通八达,而且人文气息俯仰皆是。

  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在争创文明城市,其实大家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以创城来带动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但是比起德国的城市公共意识而言,我们缺乏的不是硬件,不是高耸的楼宇,不是宽敞的马路,而是我们对城市的认同,或者是能否在灵魂深处摆正自己与城市、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文明从来不是用来说的,而是用来做的,更不是有了法律与道德的要求,你才去做,而是你发自内心地对自我价值的尊重与理解。

  当每个城市都有其特色、特点时,这个城市的居民才有性格、有追求。我们无须指责自己两点一线、为了生存而牺牲了生活的乐趣,但也需要从德国城市的一草一木中看到不容忽视的差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未来是极其重要的,也许在德国这个注重思辩的国度里,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无论如何都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而不要痴心枉想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否则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注重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并不矛盾,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对于发达国家,如德国,已经潜移默化了,你仿佛看不到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在绿化率大幅提升的街道里,你记得住乡愁,也看得清未来。环保如果仅仅限于政府的提倡,而没有成为公民的共识,那么我们只会迷失前行的方向。细节体现在城市建设中,形成宏观氛围,对于城市居民产生无形的压力与有效的约束,这时候细节就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融入血液中的习惯。

  《德国的细节》读后感(九):细节决定成败,此道理同样适用于国家。

《德国的细节》

  我高中物理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我的性格一直以来都大大咧咧,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不需要那么较真,所以经常因为马虎大意、丢三落四,成绩也是不愠不火的,老师也是很无奈。我对于成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好像除了感情上,我不能将就,工作也好,友情也罢,我都能凑合。

  我觉得人生也就是这样了吧,直到我看了这本书,——《德国的细节》,当把任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做到最好,会呈现出来一个怎样的国家,怎样的城市,怎样的风貌。这让我很受触动,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至少每一天比前一天好一点。

  这本书从德国社会的各种细节里,见微知著,追溯细节背后的文化及透露的人文精神。介绍了包括城市建设、交通、建筑、乡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生活细节,讲透德国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呈现了德国特有的文化内核和社会风貌,帮读者快速了解德国的传统,阅读本书,可以对中德文化进行理性的思考,更进一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表达。从细节处,读懂一个真实的德国。

  我记得上学那会的历史课,老师给我们讲德国,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德国纳粹,集中营,柏林墙等等,反而是德国人的严谨,对职业教育的尊重,以及他们的商品质量,可以当传家宝,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还有它美丽的各色建筑,不同于欧洲华丽复古风,或者北欧极简风,独属于德意志的童话气质。

《德国的细节》

  它的美,是尊重自然环境,尊重信仰,尊重个人的自由。如作者所说,

当你靠近它,目之所及、行之所至都是岁月的留痕、生活的细碎和文化的积淀。

  怎么不叫人流连忘返。

  这只是它的城市风景,还有人文关怀等等,都让人钦佩,而全书分成的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让人着迷,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文字,在德国的城市、乡村中游历,只是独在异国他乡,最担心的是什么?那肯定是担心会被宰了,书中的第四部分《把细节当成生活,把生活过成细节》里的倒数第三个章节《“宰人”的旅游区,不存在!》,让我们看到,不论是在德国的知名景区,还是普遍市区,食物的价格却都是一样的,这让我这种喜欢出游,却经常挨宰的小可怜更是心生向往了。

  文中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叙述了。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找来看,真的是一本非常不错的讲述德国特色的书了。

  End。

  《德国的细节》读后感(十):于细微之处感受文明

  提起德国,你能想到的是什么呢?

  尽情畅饮的啤酒?

  德国香肠?还是外焦里嫩的肘子?似乎暴露了吃货的属性了!

  提起德国,当然少不了它严谨到变态的工艺,还有耳熟能详的的名车品牌。

  有人说旅行无非是看看不同城市的风景,但也恰恰是那不同的风景吸引着跳动的心。如人一般,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气质。对一座城的印象,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于不经意的小细节。

  想了解不一样的德国,那就要从德国细节说起。《德国的细节》这本书或许能够帮到你。本书作者叶克飞足迹遍布欧洲各国,对欧洲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有切身体会和犀利见解。全书围绕他在德国的旅行经历及见闻,深挖德国独特细节背后的历史渊源及人文原因,透过作者笔下的描述的一个个细节,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德国。

  我对的德国印象最深的细节是什么?

垃圾分类意识——空瓶回收

  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国内也开始推行相似的制度。不一样的是在德国购买瓶装饮料时,饮料售价中会包括瓶子的押金。

  喝完饮料后,可以将空瓶带去附近超市投入自助空瓶回收机内,机器扫描空瓶、计算押金后,便印出一张小纸条,可以用来在结账时抵消相应的金额。虽然金额不大,但可以从小处培养环保意识,不随意丢弃空瓶。

  除了空瓶回收之外,对于废弃电池,德国的处理方法也相当的巧妙, 德国境内出售电池的商户,必须也设立电池回收点。人们每次需要购买新电池的时候,就会自动把旧电池带出来一起处理了。

不变的德国

  有一张关于德国建筑物的照片,名叫“不变的德国”,展现的是二战以后德国人修的房子,完全是中世纪式晚期巴洛克时代和洛可可时代的风格。

  德国建造的居民住房120年也不会倒,但是二战结束后,德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成了一片废墟,那些古老的房子基本上都被战火摧毁,德国人非常心疼,因为德国人就是喜欢自己的文化。

  怎么办?

  德国人把当年的照片找出来,把当年的设计图找出来,一定要按原样一座座地重修起来。为了保护这些被复原的建筑,政府对后期建筑物的高度都有规定不能超过某某建筑等等。所以今天的德国基本上没有什么摩天大厦。

  德国有座王家歌剧院在二战中被美国飞机全部炸毁,德国人心疼得不得了,那座歌剧院是过去建了200年才建好的,结果毁于一旦。怎么办?

  二战后德国人就把这片废墟圈起来,搞了一批科学家、文化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师、技术工人,大约上百号人,花了35年时间,把这堆破砖烂瓦又重新装回去了。

  你现在再看这座王家歌剧院,怎么也看不出来是炸弹炸烂了以后又重新装回来的,这座建筑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德国的经济发展不靠房地产市场,所以一位德国建筑师很难拿到一个建筑项目,好不容易中了标,就一定会精心设计,一定要把它搞成一个艺术精品,一定要让它流芳百世。

  这也可能就是我们在德国,永远也看不到有两座建筑物的原因吧!

通读全书之后,除了被德国的细节给惊叹之外,同时我们德国细节背后的文化教育和制度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