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好决定:案例版》是一本由[美] 斯蒂芬·P·罗宾斯 著 / 拆书帮 案例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读后感(一):理智决策为什么这么难?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使用理智决策的前提下做决定,依然活的很不错呢? 首先,正确的或者说最优的选择经常很明显。 其次,很多情况下,多种决策都会达到最优或接近最优的结果。 最后,很多人满足于差不多好的结果不一定非要达到最优。 【小结】对于决策者而言,一定要认识到满意的选项,并不是最好的选项。大多数人做选择更多的,是通过个人独特的喜好和偏见去作选择。因此无论好坏,他就会觉得自我良好。 换言之,自己很难察觉到自身做出的决定是否在平均水平之上。 过去几年之后再和身边曾经同一起跑线的朋友比较。相差甚远时,才会意识到当时的选择出现了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亲身体会。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读后感(二):《做出好决定》:助你掌控人生主导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买衣服,买包包,买车子,买房子等等,有时候都会挺纠结的,内心犹犹豫豫,举棋不定,有那种选择困难症的出现。更有极端者会用抛硬币来做最后决定。 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做出一个相对好的决定呢?管理学巨擘、百万级畅销书作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著的《做出好决定》,指出了侵蚀理性的人性陷阱,以理性决策的六个标准步骤、理性决策心法,帮助我们大家做个好决定,来夺回人生的主导权。 1、克服侵蚀理性的人性陷阱 人性陷阱包括:过度自信,惰性,即时满足偏差,锚定效应,选择性知觉偏差,证实偏差,框定偏差,易得性偏差,代表性偏差,沉没成本,发现隐藏的模式,熟悉度偏见,有限搜索错误,情感卷入错误,自利性偏差,适应性偏差,后视偏差。 那我们就拿生活中常见的后视偏差来举个简单例子。 比如小王和小明两个人肚子有点饿了,想要去买汉堡来充饥。但是去哪家买两人意见不统一。小王喜欢去近路A店买,小明觉得远路的C店汉堡更好点,但也没太坚持。最后小王小明在A店用20元钱买了2个汉堡,吃完后他们的共同好友小兰发来信息说今天C店在做活动,20元钱可以买4个汉堡。这时小明大叫说早知道多走几步路就好了。旁边的小王心里可是不舒服了。 这里的小明就是表现出了典型的后视偏差,也是平常大众口中的事后诸葛亮。小明在得知事件结果后,错误认为他在事前准确预测了事件结果。 后视偏差会使人自负,削弱人的学习能力,对未来决策的准确度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而要减少后视偏差的有效方法就是让人考虑使其某一特定事件产生不同结果的其他原因。 举个例子来说,小红应届毕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在家乡当老师,职业比较稳定,有退休金;二是去广告公司做文案,有挑战性,收入高。 这里小红在择业问题上除了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外,还要综合分析收益和风险关系,从长考量。 2、理性决策的六个标准步骤 我们在面临重大、改变命运事件之时,都必须做出理性决策。理性决策的前提需要严谨的逻辑、精细的分析、充分的材料。这三者缺一不可。 而当我们在追求理性决策的过程中会有六个标准步骤:识别和确定问题→确认决策标准→评估标准→制订备选方案→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选择得分最高方案。 这里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小花高考毕业,面临填志愿的问题。小花先把自己的估分情况列出来,再开始罗列大学的标准。首先她要求大学不要太远,年学费不要超过一万,学风在社会上反应良好等方面进行打分,通过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又查找学校的相关资料进行比对评估,最终小花选择了得分高的学校,做出了人生中重要的决定。 3、理性决策心法 理性决策心法包括:树立目标,分清主次,适可而止,懂得冒险,直面错误,理解沉没成本,善于听取意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创新精神。 这边我们仍拿比较常见的理解沉没成本来举个例子。比如有时候我们想偷懒,不想做思考,不想做任何决定,任由事态发展,却不知这时候不做决定这个本身也是一种决定,当事态发展到不可控时,我们又开始后悔,把精力白白花费在懊恼中了,造成恶性循环。 相反的,我们虽然无法消除后悔,但可以将其最小化,抓住核心问题,把更多时间投入到重要决策中去。常问“我为什么不应该改变”,让自己变得积极主动,在问题恶化之前处理掉问题。 总而言之,《做出好决定》告诉了我们理性决策的基本程序,然后针对不同群体个性给出的决策建议,再一针见血指出了人性弱点,最后给出了高效实用的解决方案。 那么通过在学习了解和极致实践练习书中的建议,我们能够快速理性的做出决定,提高决策的水平,把握住幸福生活的节点,掌控人生主导权,从而更有力量控制未来。 -END- 我是“心悦和鸣",是一名全职宝妈,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生活的点滴,成长路上,我们一起并进吧。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读后感(三):6个步骤,做出好决定
玲子辞职了,通过面试拿到两份offer。
A是新媒体运营经理。公司是做燕窝产品的。
是电商公司文案指导。所属部门是刚成立的品牌部。
玲子不喜欢给燕窝做宣传,因为她知道,从营养价值上来说,燕窝还比不上一颗鸡蛋。虽然A的职位更高,未来发展空间更大,但不符合她的喜好。那时候她着急着把工作定下来,然后安安心心去旅行。最终,她选择了B。
进了B公司,她才发现老板并不重视这个刚成立的品牌部,不愿意投钱来做更多的宣传。她每天干的都是一些琐事。做了不到半年,玲子辞职了。
我们像玲子一样,面临着各种决策,选择高考志愿,选择工作,选择人生伴侣。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靠直觉来选,选完之后才发现,前面等着我们的是一个大坑。这时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玲子在做决定的时候,就犯了“有限搜索错误”。
“当我们面对复杂的决定时,我们倾向于限制自己的搜索范围来尽量简化流程。我们大多数人在回应复杂问题时,都会把问题简化到一个容易理解的程度。”玲子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把选择局限在A和B,却没有考虑到多面试几次,找到C和D进行对比。
一个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我们经常会列出几个备选方案,而这些方案常常是“我们以前尝试过并可行”的。当我们对这几个方案进行评估时,我们会选择那些自己熟悉的路径。当它满足我们的标准,我们就下了决定。
最终的结果也许满足了我们的要求,但并不是最优选择。
那么理智的决策,应该怎么做呢?作者给出了六个步骤。
1、识别和确定问题。
以玲子找工作为例。她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哪一份工作更适合自己?
2、确定决策标准。
选择工作要考虑什么因素?大致可分为:
个人喜好,工作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毕竟只有自己喜欢才能做得开心和长久。
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和自己的能力匹配度如何。
发展前景 ,这份工作能否让自己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薪资福利 ,工资、五险一金、年终奖等。
交通便利 ,距离自己的住处有多远,来回交通耗时多少。
3、评估标准。给每个标准设置权重。
个人喜好 25%
工作内容 20%
发展前景 25%
薪资福利 20%
交通便利 10%
4、制定备选方案。
可以解决问题的所有备选方案。假设有ABC三个选项。
5、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确定之后,对每个方案进行仔细评估和分析。
6、选择得分最高的。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选项c才是更适合玲子的工作。
当我们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做出理性的决策。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读后感(四):“双12”即将来临,别再被“锚定效应”忽悠了!
刚刚过去的“双11“可谓是真正的购物狂欢节,仅天猫双十一交易额就达到了2684亿,京东累计下单金额也达到了2044亿元,这其中有没有你的贡献?你在满载而归的同时,有没有感到被忽悠?“双12”马上又要来了,你会不会接着被忽悠?
双11活动起始于淘宝商城在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网络促销活动,这个原本被人们戏称为”光棍节“的日子很快就演变成了全球购物狂欢节。
双11活动如今已连续举办11年,成交额连年增长,2018年双十一全网交易额达3134亿元,其中天猫双十一当日交易额达到2135亿元,同比增速27%,2019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更是达到了2684亿。
但是据新华网报道,中消协12月8日发布了对94款“双11”网购商品价格跟踪报告,比较了它们在“双11”当天、11月18日和12月5日三个时间节点的售价,发现有32款商品仍能以不高于“双11”价格购买。也就是说,消费者忍受通宵熬夜抢货,拿到手的商品很可能一分钱便宜也没占到。
这是怎么回事呢?商家最常用的伎俩就是把价钱抬高然后再宣布打折降价,这个伎俩实在谈不上有多高明,我家附近的商场就采用过,全场打折,进去一看,几乎全部衣服的标价都比平时高了许多。
可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上当,而且是喜滋滋地上当呢?
我一直很疑惑,也难以解释这是为什么,只是贪图便宜的心理吗?直到我看到这本斯蒂芬P罗宾斯 《做出好决定》。
斯蒂芬P罗宾斯是美国管理学和组织学行为大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管理学荣誉教授。他在书中提出了理性决策的6个步骤,更详细分析了影响我们做出好决定的17个错误倾向。
很多人被“双11”忽悠的原因,其实就是17个错误倾向之一的锚定效应。
所谓锚定效应,
是指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重视的倾向这最初的印象或者信息对人们的影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店家标出的原价给了你最初的印象,接着再打出现价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你强烈感受到”买到就是赚到“,无法不动心。
就是本来不想买的物品,也禁不住要”买,买,买“了。至于这个原价是不是真的,就很少有人去管了,因此,尽管”先涨再降“其实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仍有很多人一再上当。
即使是节前没涨价的商品,它是不是就值那个本来的价格?你怎么知道自己买得值不值?一幅佚名艺术家的画作是值50美元还是值5000美元?买珠宝和艺术品尤其会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因为很多人都难以评估它们值多少钱,很容易被卖家开始说的价格牵着走。
这大概就是“双11”屡获成功的原因吧。
书中有个例子。在一次模拟的陪审团审判中,原告律师要求第一批陪审团做出1500万——5000万元美元的赔偿决定,对第二批陪审团则提出了5000万元-1.5亿美元的赔偿要求,结果,第一批陪审团做出了1500万元的赔偿决定,第二批陪审团则做出了5000万元的赔偿决定。
拆书帮有个例子,商场购物后让你抽奖,奖品是用200元钱购买价值2000元的翡翠,其实那种翡翠根本不值2000元。我自己就有过这经历,而且旁边还有个人没中奖,更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问了个懂行的网友,说那个还不值200元。
因此,要想不被忽悠,就要了解锚定效应,接受最初信息时保持警惕,尤其要审查那些特别高或特别低的最初价格,面对特别好或者特别坏的情形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注重最初的价格。
当然不只是价格方面,其他方面也要注意避免受到锚定效应的误导。比如我们看一个人,外表往往是第一印象,但这第一印象往往不一定对,识人时不要过分注重第一印象。拆书帮有个案例,面试时衣着得体的人总给人做事细致的感觉,但事实却证明并非如此。
“双12”马上又要来了,相信你不会接着被忽悠!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读后感(五):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决定了你的人生!如何才能做出好决定,不让自己后悔?
题记:我们的决定会塑造我们的生活,你是谁、你将成为谁(或已经成为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决定。
小张想买房,一直在纠结时在武昌南湖买,还是在光谷买;是买一套三室两厅的还是买一套四室的,还是买一套带院子的。
这个也好那个也好,每每要决定时,他就觉得自己看过的房子都好。犹犹豫豫拖延了8个月的时间,最后多付了37万贷款。光想想都让人觉得肉疼,这些钱,都够小张精装修新房了。
小孙是某国企员工,工作了3年,最近准备和女朋友买房结婚。他上网查看各个楼盘的信息,相关的传单和资料已经塞满3个纸袋了。
有一天,他看到广告说某个楼盘的价格是7500元起,而那里离单位还不到10分钟车程。他内心一阵狂喜,心想终于找到合适的房子了。
第二天,他忙里偷闲来到楼盘了解清洁,发现7500元的房子早没了,剩下的只有8500元的了。销售人员向小孙介绍了楼盘的情况,包括附近的交通、学校等,并与其他楼盘的价格对比。虽然仍对广告上的7500元耿耿于怀,小孙还是接受了周围放假却是在8300元左右的事实。
再加上销售人员对小区配套、物业管理的夸赞,8500元好像还捡了个便宜。最后,在对比了附近楼盘的价格、教育、交通等情况后,小孙最终买下了房。
很多人在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经验、冲动、 偏见、个性和心理惯性的干扰这些干扰会大大降低决策的质量,让你在不经意间做出后悔的决定。
事实证明,你的决策质量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不管决定是大还是小,如果掉以轻心,就等于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了命运。想要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决定,你就要提高自己的决策技能,成为一个理性决策者。
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巨擘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对于理性的干扰因子时刻保持警惕,是做出好决定的必要条件。他提炼千余篇行为决策研究,揭示在决策时侵蚀理性的偏见、个性和心理惯性,从而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避免失误,自如决策。
《做出好决定》一书就是罗宾斯博士的研究成果,列举了17个侵蚀理性的人性陷阱,以6个标准步骤、12条决策心法,助你用好决定过更好的人生。今年他联合拆书帮增添了丰富的案例,修订出版了《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让抽象的理论更接地气,更易理解,更能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
一、理性决策的6个步骤
决策需要逻辑、精确的分析、仔细搜索最充分的资料,而不是凭感觉或经验,这样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当你面临重大的、会改变你命运的事件之时,为了理性决策,话费时间和心思是非常重要的
理性决策有六个标准的步骤:识别和确定问题,确认决策标准,评估标准,制定备选方案,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
1.识别和确定问题。
2.确认决策标准。分清什么是相关的、什么是重要的。把决策者的兴趣、价值观念、目标和个人喜好纳入决策过程。
3.评估标准。将上一步所列出的标准按照重要性列出先后顺序。
4.制订备选方案,将所有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列出来。
5.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对每一个备选方案仔细地分析和评估,然后根据步骤2中的标准进行对比,对每个方案进行评分。
6.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这就是最理想的选择。
步骤很简单,实际操作也不难,我们结合书中的两个案例来看一下具体怎么操作?
二、如何选对决定自己未来的大学?
17岁的肖恩刚高中毕业,他在决定要去哪所大学读书时就利用了理性决策的6个标准步骤,选出了理想的大学。
1.识别和确定问题。
选择一所大学就读,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它将决定肖恩在哪里度过四年的时间,也将决定他未来的方向。
2.罗列选择大学的标准。
他希望大学不要离家太远,周末或假期可以开车回家;
他想读会计专业,学校必须要有会计课程;
如果一年学费超过15000美元,他就必须申请助学贷款或者打一份工;
要有校际高尔夫球队,女生要比男生多;
学校要有丰富的社团活动......
3.评估标准
他的父亲告诉他,并不是所有的标准都同等重要,于是他用1~10分来给每个标准打分。
4.制订备选方案
他通过咨询高中老手、查阅当地图书馆和上网搜寻资料,确定了可能就读的大学名单,大概有20所。
5.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
肖恩通过阅读这些大学的有关材料,跟就读的学生交流、参观哪些最合适的大学的校园……掌握了很多信息之后,肖恩把这些大学的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读后感(六):《做出好决定》:恋爱中智商可以为零,失去决策力万万不行
我曾见证过一段不幸的婚姻,在恋爱的时候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还是结了婚,后来孩子出生后不到一年离婚了。离婚后孩子交给奶奶养着,男生不知所踪,女生患了抑郁症。 无论是旁观者还是他们自己都知道,他们的感情其实在恋爱的时候就已经千疮百孔,可是还是硬撑到了结婚。 我一直在想,他们为什么不早点分开?为什么非要等到双方撕破脸皮,消磨掉最后一点情分的时候才决定痛苦分开?如果早一点分开,他们会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困惑很久的问题,终于在看了《如何做出好决定》后有了答案。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原来两个人是因为落入了三个陷阱中,才导致他们步入了不幸的婚姻。 这三个陷阱分别是:证实偏差、沉没成本、适应性偏差。
1、证实偏差:我听到的是我想听的话 我们在收集决策材料信息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的选择收集我们想要的信息。我们会接受和我们观点一致的信息,忽略和我们观点不一致的信息,这就造成了证实偏差。 比如我们在热恋期,在自己眼里对方就是一个360度无死角的人,即便对方有什么问题,也会认为无伤大雅,忽略不计。 这就导致了有的人在恋爱后,身边亲朋好友能从一些细节中看出双方不合适,但是自己却不能。即便最后父母不同意,大部分人还是会义无反顾选择在一起。 难道真的是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 其实这并不是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而是证实偏差让我们选择忽略那些两个人合不来的信息。 我们自认为两个人合得来,就会导致我们只选择那些合得来的信息,以此来支撑自己的决定。 在热恋中,父母和他人都是局外人,看问题会比自己清楚透彻,所以他们的观点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着和父母朋友沟通,积极了解他们的想法,搜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信息,我们就有很大可能走出证实偏差,从而更加理智对这段感情做出较好的决策。
2、沉没成本:承认错误,及时止损 很多人遇到不合适的人后被伤的很深,但是却不会选择放手。 他们不想放弃这段感情,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们还深爱着对方,而是是因为他们不想放弃自己投入这段感情的精力,时间,金钱等成本。 在一段感情里投入成本越多,就越难放弃。在心理学课上老师曾对我们说,如果对方已经不爱了,一定要做那个先提出分手的人,这样会减少自己的痛苦。 一开始不是很明白,我一直觉得如果很喜欢的话,应该是挽留,而不是提出分手。 后来老师解释说,因为你们很喜欢对方,已经为对方付出了很多,在最后的时间里,如果还想用付出来挽回对方,只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伤害。 如果自己停止付出,主动提出分手,自己的痛苦就不会再增加。但是如果一直持续在这段感情里继续投入,成本就会越来越高,到最后,就像是买一只稳赔的股票,一无所获,只会更加痛苦。 所以如果我们在认清一个人和自己不合适以后,应该忽略沉没成本,当断则断,不要优柔寡断,也不要心疼自己以前的付出。 要知道,今天做的决定会影响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所以做决定时,不要注重过去的亏损和成本。
3、适应性偏差:恋爱的喜悦和失恋的痛苦都是短暂的 在我们心仪某人的时候,我们总会幻想着和对方在一起的喜悦,但是真的在一起后发现其实并没有之前想象中那么喜悦,甚至过了一段时间后基本没有了喜悦的心情。 因为当我们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总觉得和对方恋爱是无比快乐的。这是由于处在恋爱的激情期,但这份喜悦不会一直保持下去,因为热恋期最多不会超过三年。 在热恋期过后,我们的感情是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不会有大悲大喜。很多人觉得平淡就不是爱情了,至少不是他们想要的爱情,所以有了“七年之痒”的说法。 想要保持“恋爱感”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双方选择不断进步,保持新鲜感,不断爱上彼此,这样应该就可以让自己不断处于喜悦之中了! 如果我们不幸失恋了,可能会感觉像天塌下来了一样,人生没有了意义,生活也没有了味道。 失恋的痛苦和忧愁总是围绕着我们,这时候总会有人给我们说:没事,过段时间就好了。 一开始我们质疑,怎么会过段时间就好了呢?我现在这么难过,恐怕一辈子都好不了。 如果失恋一开始感到很痛苦的话,其实也是正常的,该怎么难过就怎么难过,想哭就哭。但不要去过度放大悲伤,我们要做的是把精力放在其他事物上,让悲伤赶紧过去。 只要熬过最难的时光,自己就会发现,失恋的痛苦会随着时间慢慢减缓。以前觉得失恋会痛苦一辈子,其实只痛苦了一段时间而已。 恋爱是让我们成长,不是摧毁我们,恋爱中智商可以为零,但是不能没有决策的能力。一旦失去了决策力,那就真是把自己的未来放到了赌桌上。 本文主要是以情感角度解读了书中十七个陷阱中的三个陷阱,其实这三个陷阱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有体现。 比如,一些人觉得算命先生说得很对是因为证实偏差。 有人会在投资的时候越陷越深是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 有人在兴高采烈买下自己心仪已久的东西后便不再那么喜欢这个东西了,也是由于适应性偏差…… 如果有对本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阅读一下原书哦!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读后感(七):学会理性决策,再也不怕“选择困难症”
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大学快毕业了,不知道是该考研还是直接工作,很纠结。或者对工作不满意,想跳槽,有几个选项却不知换到哪家单位更好。
你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结果怎么样呢?
其实这类需要做出重大决定的事情影响很大,不仅会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会改写我们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如果重大决定没做好,很有可能会多走弯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处于人生低谷中无法跳脱。
那么,怎样才能做出好决定呢?《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这本书用理性决策6步骤、12条有针对性的建议,帮我们避开17个常见的心理陷阱,提高决策能力,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迈向更美好的人生。
书里在第2章就介绍了理性决策的六步骤,分别是:
第一,识别和确定问题。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确认决策标准。我们需要在决策过程中找到相关的、重要的因素。比如可以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目标等来找到决策标准。
第三,评估标准。因为每个标准的重要性都不同,我们需要评估上一步中确定的标准,为它们在决策中的重要性排出一个先后顺序,或者给出不同的分值。
第四,制定备选方案。这一步我们需要制订出可以解决问题的所有备选方案。
第五,评估备选方案。备选方案确定之后,对每一个方案都要仔细地分析和评估。通过和决策标准进行对比,对每个方案进行评分。与评估后的标准进行比较之后,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就会一目了然。
第六,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
有人可能觉得六步有点多,不太好记。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词:问题、决策标准和备选方案。问题:识别和确定问题。决策标准:确认和评估决策标准。备选方案:制定、评估和选择。
举个例子,今年夏天我想出去度假,需要决定去哪儿玩儿。怎样进行决策呢?
首先,确定问题:去哪儿度假。
第二,确认决策标准,也就是对我来说重要的评价要素,有五点。分别是距离——坐高铁单程不超过5小时,风景秀丽有山有水,费用适宜、不超过5000元,配套齐全以及不太热门、不拥挤。
第三,评估标准了,根据它们的重要性赋予不同分值,总分是100分,最重要的因素是风景,占40分,其次是距离,占30分,其他各占10分。
第四,制定备选方案,三个备选的地方分别是哈尔滨、泰山加台儿庄、苏州。
第五,评估每个方案,给每个方案打分。在评估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搜集信息,可以看网上的游记以及对各景点的评价等等。
最后,选出得分最高的方案。有时候,某项决策标准会有个最低线,如果不达标的话,及时这个方案总分最高,也要pass。比如配套这一项最低5分,如果低于5分,就直接pass。因为配套直接关系着度假体验,即使别的方面很好,配套不完善的话,整个度假就会很不愉快。
第二个方案的总分最高,于是就选了它。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很正确,玩儿地很开心,花费也不高。不像以前出去度假,要么纠结下不了决定,要么做完决定后悔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跟情感相关的事项不适合用理性决策。比如,选择谁当男朋友,更多依靠的是自己的感觉和过往的经验,而不是逻辑和分析。
备选方案评估打分表示例当我们在重大事项上面临选择困难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按照理性决策的六步骤,画个表格,这样各个选项的优缺点清晰明了,通过综合打分来判断,我们也不用再纠结到底选哪个才好。
是不是很好用呢?你也赶紧用起来吧。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读后感(八):读完这本书,让你明明白白做出好决定
读完这本书,让你明明白白做出好决定 你的决定会助你将成为谁,想成为优秀的决策者,并不是仅靠通过实践累积经验就能做到。《做出好决定》不同于那些啰嗦又专业的书籍,通过个人指南的形式,将专业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帮助我们建构起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 作者认为,如果你的决策过程正确,那么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是一个好的决定。我们的每一天,是在无数个决定中度过的。早上几点起床,穿什么颜色的鞋子,早饭喝什么口味的豆浆,白天要和哪些朋友见面,晚上看哪个电视台的节目?以上这些都是普通的决定。每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做出一些重大决策:例如汽车的变速器坏了,要花费昂贵的维修费,你是重新买一辆呢,还是花钱去修? 第一部分:你的人生,由你决定 任何决定都可以用六步解决:1.识别和确定问题;2.确定决策标准;3.评估标准;4.制定备选方案;5.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6.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 第二部分:你是高效的决策者吗? 1.性格会影响决策;2.个性特征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作用,或者阻碍或者促进;3.具体的情形会强化或弱化个性特征对决策的影响;4.意识到个性倾向,是改变个性带来负面影响的第一步。 第三部分:克服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倾向和错误 作者分章节列举了17种常见的影响理性决策的因素,分别是:过度自信、惰性、即时满足偏差、锚定效应、选择性知觉偏差、证实偏差、易得性偏差、代表性偏差、发现隐藏的模式、熟悉度偏见、沉没成本、有限搜索错误、情感卷入错误、自利性偏差、适应性偏差、后视偏差等。每一章都以相关的案例导入,随后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良策略,最后还贴心地提炼出本章的核心内容作为“决策技巧”,方便读者快速抓住重点。 每个人都有一个基本的幸福标杆。愉快和不愉快的经历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认识到这一点,做决定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纠结于后果,而是尽可能地享受其中的快乐,减少痛苦。。 第四部分:高效决策的12条建议 1.没有目标就没有有效决策。基辛格说,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里,每条路都将是死胡同。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决策之始就是通过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优先项来确定你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的决策不会有太大的差池。 2.有时,什么都不做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当你情绪高涨、面临危机、缺乏信息或者受到压力的时候,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明智之举。 3.选择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这一点与上面那一点恰恰相反,是让你意识到无所作为也是一种决定,也会有成本,有的时候,与其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不如勇敢一点采取积极的行动,让人生更精彩。 4.当下的决定将严重限制未来的决定。很显然,一个女人跟谁结婚将决定她在哪里住、房子有多大、去哪里购物、有哪些朋友、孩子上什么样的大学等等,因此做决定的时候要把眼光放长远,看当下的决策是否与未来的目标相符合。 5.人生很长,可关键的决定就那么几个。著名作家柳青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所以,不要过于纠缠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而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重要的决定中去。 6.高效的决策者知道什么时候适可而止。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完全不用愁缺乏信息,而是要学会带着目标去搜索信息,花点时间反思所得的信息,这样比盲目地扑腾在信息的汪洋中高效得多。 7.给自己的选项,不要超过六个。实验证明,并不是选择越多越好,相反,限制选择项可以增加幸福感。这就是为什么名人和富豪的婚姻难以持久的原因——选择太多了! 8.纠结于过去的决定只会浪费你的时间。因为天下没有后悔药,没必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所以英谚有云“Let bygones be bygones”(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明智的做法是以后要花更多的时间到重要的决策中去,减少将来后悔的可能性。 9.成功人士懂得冒险。这一条主要是写给不愿意承担风险的人看的,主要是针对拒绝改变和过于保守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接受改变,承担适当的风险。 10.是人就会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要承认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犯错误没什么可怕的,只要你吸取教训不重蹈覆辙。 11.经验可以改进策略,但是......言外之意是,虽然经验可以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但也会导致傲慢、过度自信和缺乏创造力,所以,处理常规问题可以依赖经验,但面对新的情况,则要淡化经验,勇于创新。 12.你所属的文化决定了你的决策风格。这一点是从国际视角来讲的,我们可以更通俗一点理解,就是四个字:入乡随俗。做决定同样要入乡随俗。 第五部分:总结 如果无暇阅读全书,也可以抓住最后的机会牢记以下几点: 1.你能够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相信自己,只要遵循《做出好决定》的指导,就能够提高决策能力。2.一切都始于目标。3.只要有可能就要使用理性过程。4.不做决定也会有成本。5.了解你的性格倾向。6.寻找与你的信念相悖的信息。7.考虑一下没有偏见的局外人会如何看待。8.不要赋予随机事件任何意义。9.犯错误没关系。 我们从小就学知书达理,学为人处事,但很少有机会去学如何做决定。然而我们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相信在过往的岁月里,因为不会做决定,每个人都吃了不少苦头,现在有了这本《做出好决定》,们苦尽甘来的日子就要来了,还不赶快把我们从小就缺失的”决定课”给补上,并分享给他人和后辈们,不要让我们吃过的苦让他们再吃一遍。 书是一本好书,读起来非但让人觉得好,读后还会增长本领,并且教会了你如何做决定,而且是做出好决定,有问题,有案例,有分析,有建议,更有干货。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切都是围绕着理性的思考而展开的,就是说做决定不能少了理性,尤其是要做出好决定更不能少了理性。 虽然做决定的方法很多,但从没有这样全面,而且这样到位的思考的书,不过不是我说好,而是书真的好,如果你要做决定,你不妨试试到底好不好,这样最具有说服力。 “理性是做出好决定的核心”,这虽然是作者的原话,但是也是这本书的主旨,更是读完这本书你学习到的真谛,而且是你要永远记住的一句话,记住这句话,做决定就够了,生活也就够了。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读后感(九):做出正确的决定,人生才会走向辉煌
我们每分每秒都活在决策中,刹那间的一个选择,或者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你有没有做过什么后悔决定?那年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如果没有填报xx学校,而是选择复读,在现在的职场上是不是会不会因为学历而被拒绝;如果当时不挥那一巴掌,是不是你和他之间就还有复合的可能性;选择城市的时候,是不是多考虑一些因素,最后也不会被迫回乡?
我们都知道在某一个重大选择面前,我们应该谨慎、理智的去分析然后再得出结论。但当我们面对复杂而又情绪化的选择时,我们的决策行为往往会受到经验、冲动、偏见、个性和心理惯性的干扰,这些干扰项会大大降低决策的质量,让你在不经意间埋下后悔的种子。
道理都懂,但是却不知从何入手。我无意之间发现《做出-好决定 案例版》这本书,标题戳中了我。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 p 罗宾斯,是一个美国大学管理学的荣誉博士。他写这本书是为了告诉我们如何构建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方式,而这恰恰是做出好决定的决定因素。
《冰雪奇缘2》最近正在热映。里面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如果看不清未来,就走好当下的路,做对下一件事” “做对下一件事,而不是下一件事做对” 。面对姐姐传来的真相,同伴雪宝的消逝,安娜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她不知道如何去拯救姐姐,也不知道在黑漆漆的洞里如何找到出口,但是她选择了做对下一件事,摧毁大坝,还原历史真相。最终拯救了公民和姐姐。
我铺垫了很多关于决策的重要性,是因为很多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出的决定会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带来多大的影响。请记住,你是谁、你将成为谁(或已经成为谁)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决定。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决定都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能提高好结果的发生概率。
良性决策的基础是理性
理性决策有6个标准的步骤:1.识别和确定问题 2.确定决策标准 3评估标准 4制定备选方案 5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 6.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
案例:肖恩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他首先确定了自己的问题:选择一所大学就读。在决策的过程中他确定并评估了他认为重要的标准,确定了备选的大学列表,然后仔细评估每一所大学并最终确定了最适合他的大学。
影响决策效率的偏见都有哪些?
为了减少付出,避免两难的权衡,我们极大地以来经验、冲动、直觉以及更方便的“抽签”方式。而这往往是错误决策的起源。
1.过于自信:大多数灾难的根源 2.惰性:能拖到明天决不今天做 3.即时满足偏差:“活在当下”的骗局 4.锚定效应:你的终点取决于你的起点 5.选择性知觉偏差:所有的认知都带有偏见 6.证实偏差:我听到的是我想听的 7.框定偏差:杯子是半满还是半空 8.易得性偏差:你最近为我做了什么 9.代表性偏差:没有什么成功可以复制 10.发现隐藏的模式:不要为随机事件赋予意义 11.熟悉度偏见:不要被熟悉的事物蒙住了眼睛 12.理解沉没成本:承认错误,及时止损 13.有限搜索错误:不要缩短你的选择范围 14.情感卷入错误:当时忍住就好了 15.自利性偏差:错的都是别人 16.适应性偏差: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是短暂的 17.后视偏差:人人都是事后诸葛亮
这些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倾向和错误基本都在这里,不需要一个一个深究其深意,只需在做决策时询问自己是否有陷入这17种错误。我们常常会被表面和环境所影响,忘记很多的决策本身就是复杂的,我们需要花费耐心 抽丝剥茧 发现本质,才能列出正确标准和最终的评估方案。
高效决策的12条建议
1没有目标就没有有效决策 无法事先计划是有效决策的最大绊脚石 2有时,什么都不做是最好的选择 有时候压力下作出的决定往往会产生很相当多的遗憾 3选择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 历史上充满失败的决定,这些决定失败的根源是消极无为 4当下的决定将严重限制未来的决定。你所有的知识都是关于过去的,你的所有决定都是针对未来的。 5人生很长,可关键的决策就那么几个 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重要的决定中去 6高效的决策者知道适可而止 7给自己的选项,不要超过6个 8沉迷于过去的决定常常和惰性和拖延症有关,就因为我们害怕犯错误 9成功人士懂得冒险 10是人都会犯错 11经验可以改进策略 12你所属的文化决定了你的决策风格
谁也不能否定,做决定时人生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升学、择业、工作、理财、购物、社交,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都是你决策的对象。可以说,你的整个生命就是有决定所架构。所以,掌控做出好决定的方法,对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这本书,提供8个测评和案例作业思考。让你了解到自己的个性特质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你的决策偏好、影响决策效率的偏见都有哪些以及高效决策的12条建议,从而帮助你提高决策能力。每分每秒都尽量提高决策的正确率,从而改变一生。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读后感(十):提升职场好运气,从做好决定开始
同学小敏,今天非常懊恼和我说,因为在办公室,有个大姐,一直都是不干活又唧唧歪歪那种,总是传播负能量,小敏平常就对这个人很反感,但是碍于大姐是老员工,平常也就随意应付一下就过去了。谁知道,周五的时候,领导安排了小敏一个需要统筹的工作,小敏需要往大姐处拿些资料,大姐说话就很奇怪,大声说,xx老领导是不是让你来取代我啊,让我不用干啦,巴拉巴拉。因为任务也比较紧急,小敏一下子就怒了,怼回去说,我就是来打工的,姐你爱给不给,我还要去交差呢。
这样吵过以后,小敏和大姐肯定是一个周五都没有说话。但是到了这个周日,小敏还是觉得有所顾忌,毕竟这个也是老同事,自己一惯的职场人设就是温和小秘书,想不到今天竟然忍不住发火,还有就是大姐这种人,嘴巴拦不住,小敏也还是不愿意以后尴尬的相处。
我在听完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想起最近看过的一本书《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其实职场上的一时冲动确实也是导致错误决策决策的其中一种,如果小敏早点看了《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估摸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懊恼了。
《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这本书,是百万级畅销书作家斯蒂芬•P.罗宾斯的经验之谈,这本书首先阐明了理性决策的具体步骤,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告诉我们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还有各种的测试判断,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状况,让我们通过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逐步建立正确的评估体系,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这个在职场中,尤其有帮助,最起码是不走弯路少掉坑。更加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是,这本书增加了拆书帮的学员的实际案例,每个案例也都是我们日常曾经遇到的,因此实操性进一步加强。
而《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的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这位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管理学荣誉教授,不仅仅是管理学导师,还是组织行为学大家。他的管理学著作已经畅销全世界,译为20种语言、发行高达600多万册,另外他的著作《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管人的真理》,还是众多学院派的教科书。
听到我的介绍,小敏简直不要太着急知道书里的内容,我为小敏简单的归纳了一下:
一个重要框架--理性决策的6个步骤
1、识别确定问题--2、决策标准--3、评估重要性--4、备选方案--5、得分方案
首先就要分析自己目前的问题所在,职场上最常见的可以说是选工作了,如果现在正好有两个offer在手,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确定我要选择哪个工作了。那么到底应该选择什么工作,最简单的三个要素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如果还有一个加分项,就是有发展前途。接下来就是占比情况,到底是工资的比例高还是离家近的比例高,要针对个人的情况来打分。这个时候,两份offer就是两个不同的方案,最后按照权重,选择适合自己的offer,容易吧。这样就避免了各种头脑突然一热的情况,也大大减少了决定的不确定性。
两个硬核技巧--情绪管理+及时止损
1、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就妥妥的可以用在小敏的个案身上了,首先我们说一下《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教我们是如何做好情绪管理的,重要的是我们的长期目标是什么,例如小敏,她是打算在这个公司好好做下去,和同事领导相处融洽,同时她也做好了职场人设安排,就是自己要做一个遇事冷静的职场人。所以情绪管理在这里尤为重要了。《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同时提到了,要做决定的时候,如果情绪上来了,就延迟做出决定,例如现在小敏很懊恼的就是当时就不该马上怼回去。
2、及时止损
我们在职场里面,不管是职场新人还是老油条,遇到了工作压力的时候,很多人都可能通过放纵一下自己来解决,比如说今天很丧,加班回家又累,然后一边吃着让嘴巴开心的垃圾食品一边不停刷剧,一直折腾到深夜,却安慰自己这个是释放压力的方法。殊不知第二天顶着一双熊猫眼回去上班,精神又不好,然后工作效率不高,担心出错,压力又再次叠加。
所以《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又来给我们支招了,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及时止损。还是长远目标的问题,比如说你想在职场上最起码也要做个横向领导者,那就是要在同事间建立你的专业形象和稳定自己的话语权,那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所有的事情就是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开展的,只要是符合这个原则的,就可以
小敏听了我讲了《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的部分技巧后,马上就精神过来了。其实现在针对大姐的问题,也就是情绪管理的事情,下周一回去,请大姐吃个饭,诚恳解释说是因为自己工作压力太大,工作任务时间又非常紧张,自己确实是太着急了说话就不注意了。估摸着按照大姐脾气,只要你不是和她耍花招,她还是会认同和接受这个解释的,以后开展工作,就会顺利很多了。
我也非常认同小敏的处理方式,其实这正是用到了《 做出好决定:案例版》里的情绪管理和及时止损技巧。职场之路,没人能保证自己的决定都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在决策的过程中控制各个有效因素,就能提升好的结果的发生概率,牢牢的握住职场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