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不责备读后感10篇

  《人间不责备》是一本由王晴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不责备》读后感(一):伴我度过糟糕岁月的治愈系读物

  之前有一段时间心情持续处于低落状态,2019年真的是很魔幻的一年,不管是我,还是身边的朋友都经历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甚至每天网络上也都是各种各样负面的新闻。所以那段时间除了听歌就是读书。

  看到这本书第一眼,我注意到书封上有一行小小的字“我们浪费不了时间,我们浪费的是我们自己“。

  怎么会有这么温暖的书,总是能说到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看了之后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也是那么美好。其实人生好像就是那么简简单单的,学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去感悟人生,记录下来。

  这本书我看的很慢很慢,因为舍不得一下子看完,作者的话语很温暖,那些温暖是我们可以感同身受的。言语不华丽,但确确实实触动心扉。

  放在枕边的睡前治愈系读物,我想把它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间不责备》读后感(二):在书里相遇

  我们读书,往往各取所需。又或者是对作者产生兴趣。而归根结底,仍旧是因为作者搭建的文字世界本身对我们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于我而言,就像是邂逅了一个远方的朋友,就像是你跟着她来了一段旅行,借着她的眼睛看这个世界,你好像也认识了在她身边出现过的不同的人。她让我知道,原来,生命里还有那么多值得期待值得珍惜的事。原来,人间已经给了我们想要的一切,只是我们自己还不知道。

  我很难描述我对这本书的喜欢,就像某一天在地铁上、公园里、学校操场,你偶遇一个陌生人,在这奇妙的际遇后,她跟你徐徐道来她这些年的生活,没有任何特别华丽的词藻,然而却是又真正有质感的,关于生活的故事。

  城市坚硬,每个人都裹紧了自己的孤独,生怕别人看穿自己的脆弱和不完美。它也有点儿孤独,与写它的主人一样,简单又执着,直到等到从外在到内里都与它完完全全契合的那一个阅读者。

  《人间不责备》读后感(三):那些感动我的只言片语

  这是一本读着读着世界就会不自觉安静下来的书,读完,给我一种淡淡的感觉,带几分欣喜,带几分悲伤。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一开始的天真烂漫变成通晓世故。

  然而这个作者却总是能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新鲜感。她写的那些稀松平常的琐碎小事,总是能带给人直指人心又无与伦比的温暖与感动。

  我们常常执着于一个念头,奋力去追求,却往往求而不得,我们悲痛不已、夜不能寐,等到某一天,累了,倦了,回过头去看的时候,我们当初执著追求过的东西,在某一天,变得不重要了。

  就像书中说的:盛年不重来,最后你能拥有的也不会多。唯有其身,别无他物。 让将来的来,让过去的去。

  像时针一样向前走。

  让那些在心中生长的东西如愿长成,让那些未完成的打勾事项逐一划去。管它过去志得意满还是灰头土脸,都应该抓紧现在,才有胆敢让时间从身上碾过的底气。 所以无论未来怎样,现在的我只想珍惜那一丝温暖的光亮,那些温柔的只言片语。

  《人间不责备》读后感(四):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人间没有什么好责备的,无论他人还是物品,一切结果,都是自然发生的。

  我们过往所有的选择,造就今天的自己。

  坦然接受就是最好的态度。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用不一样的经历读书,会有不同的解读。

  今天看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很多情绪,但重要的是“坦然”二字。

  坦然面对一切,不端着,不否定,不畏惧,不隐藏。

  老一辈,甚至许多80后、90后,都是被“多为别人着想”这样的鸡汤灌大的,甚至“先人后已”的奉献精神也是必备好品行之一。

  可是,有时候我真的更希望你们都能活得自我一些,先己后人。我更希望你们快乐。

  读一书,知一人。因读懂这人,更能理解书中所述。读完后,我觉得王晴是个有趣又自我又温暖的人,希望有更多人读到这本书。

  —————【北漂一只猫】的书评

  《人间不责备》读后感(五):la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第一眼,就喜欢上这个书名《人间不责备》,还有它的英文书名《ALL WILL BE WELL》。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文艺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凡是一本书被贴上“文艺”的标签,就不可避免地被人诟病。

  王晴写的书大众评价向来褒贬不一,我倒是很喜欢她的风格,并为她的文字痴迷。我总是能在读完她的一本书之后,写好几十页读书笔记,她的文字太美了,不是那种辞藻堆砌的空洞的美,而是有内容,有情感的美。

  一个好的作者,你能从她的文字里看到她的成长,她的改变。而一本真正的好书,是能引起人的共鸣,能让人在书里找到自己的。我觉得王晴做到了。

  我羡慕她,佩服她,她的纯粹洒脱,她细腻温暖的文字,她对这个世界敏锐的感知。

  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篇一篇的小随笔,是对生活星星点点的感受。写自己,写爱人,写她的艺术家朋友,写家人,写过去,写未来。读着读着,我好像懂她了,只有一个对生活,对世界充满爱的人,才能写出这些。她的文字就好像我的一面镜子,让我时时审视自己。

  “世界依然是荒谬的,但人生不仅仅只有痛苦。美好在它的另一面闪着光,足够支撑你走完不长不短的过去和未来。”

  不必放不下过去,也不用担心未来。时光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都是生命的馈赠。

  《人间不责备》读后感(六):你远比自己想象中强大

  在知道《人间不责备》之前,网上有一句话特别火,“人间不值得”,现在流行一种文化叫“丧文化”,“丧”好像成了我们每天自嘲的日常。

  封面上的浮世绘吸引了我打开它。书的扉页上写着:写给寻找自己的人。

  其实来到这个世界,我们都不是完整的,然后有一些人在我们生命中走过,拿走我们的一部分,再把他们的一部分填补上去。是他们,成全了现在的我们。

  我们寻找自己,也是在寻找那些惊奇的际遇。

  其实我们都比自己想象中强大,不管是失去最亲的亲人,最好的朋友,还是抑郁缠身,先天疾病,经历过这些重创的人,却总是能顽强地重生,时间可能是辅助的良药,但真正让你走出来的,是你自己。

  过往不过是个引子,那些丧透了的一切不过是个序。在人生这场实验中,什么都要自己去亲身体验。

  《人间不责备》读后感(七):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评《人间不责备》

  lue编辑

  人这一辈子,总是在不停地索取。当还是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索取的对象就是母亲的奶水,当渐渐长大之后需求就变得越来越多。所谓的衣食住行,处处都是需求,其实处处也是索取。但是这个不断索取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真的是否快乐呢?

  我们生而为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是否应该拿出那么一两天的功夫来细细思考一下呢?相信这两个问题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都会觉得是浪费时间的问题,因为身为成年人的我们仅仅面对眼前的工作和家庭的琐事就已经忙得各种没时间了。不过今天带来的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发行,王晴编著的《人间不责备》一书就用散文的形式探讨了生活的艺术。

  本书收录的这些散文分为五类,文字文体清新不脱俗,在对人生价值的探讨上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这些优美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我们以前不曾看到的,能够了解很多以前不曾细想的观念。

  在《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一文中你会看到作者探讨过往的话题时,可以看到无形的时间如何在过往的一桩桩场景中再现。虽然“任何与时间并行的东西,都会在其中被风化,沉潜或者上浮”,但是至少还有一段段的回忆供我们去记忆;虽然“我们作为时间的跟屁虫,一路踉踉跄跄,走的上气不接下气,变得不耐烦,并且不再轻易高兴”,可能会感伤,但正如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讲到的:“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我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我荒废了。在灰暗的日子里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明智的人绝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

  在《人是神秘的一切》一文中我们能够看到人矛盾的属性:坚强与脆弱共存,高兴与沉默共举,聪明与愚蠢同现,热情与冷漠同刻。通过这篇文章你能够看到人这种矛盾纠结体究竟是如何在情感上矛盾存在的,从这种矛盾中看到其中的神秘和独特美感。

  相信即使眼前的你心烦意乱,在翻开本书仔细阅读作者笔下的这些优美散文之后,你的心情也会变得开朗不少。愿每一位阅读本书的你都能够对自己的人生做到不挑剔、不责备!

  《人间不责备》读后感(八):用热情去面对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刚拿到书时,对它的书名念念所忘。“人间不值得”这几个字总是从我的脑海中蹦出来。生活太苦,太乏闷,人们听到最多的就是人间不值得,这也无可厚非,真相总是如此无奈。不过,当我读完这本书时,突然顿悟,人间不责备,人间已经给了你所拥有的一切,只是你自己还不知道,你要去探寻,追求。

  这本书是一本文学随笔,从五部分描写,写人,情感,孤独与别离,相互独立而又相互渗透。作者的文字是由浅入深的,初次读,或许平平淡淡,如涟漪般波光粼粼,但你越往下深入,强烈的情感包含于你的内心,如老友一般,对饮清酒,慢慢品味。

  其中我最感触的是作者对于友人的情感描写。真正的朋友即使多年未见,再次见面也不会感到尴尬。只要一两句话就可以熟络起来。对于朋友们,她们或许是给予心灵上的慰藉,或许每天陪伴在你的左右,或许你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直达对方的内心。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读着作者写给许多朋友的话,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我的朋友们的身影。友情是真挚的,情感是流露的,只有此时,你才能更清楚的感悟。

  作者写那些摇滚朋友们,他们的真性情或许是我以前不知道的。通过阅读的窗口,让我更加理解和懂得更多。创作,情感,合二为一。那些灵感,那些时刻,让我们去感触。孤独,每个人的必备之品。“孤独作为人类永恒的影子,无论置身何处都难以避开,那么只好尽情使用。 ”去享受孤独,去体验孤独带给你的不同的思考。孤独是美好的,它使你审视自己,去了解更多。复杂的社会,闹腾的人心,比比皆是的磁场,只有沉下心来,才能好好提炼自己。

  直到看到作者去小卖部给两位孤寡老人买东西这一篇章,我的心再次融化了。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易的,我们都在负重前行。但有些人比我们更悲苦。永垂怜爱之心,这何尝不是大爱。关于离别,关于故乡,关于最朴素的爱,来自于父母,来自于远方的那一出净土。在外漂泊的年轻人,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前程,但生活艰难,终有一个温暖的港湾在等待他的回归。这一篇,有大爱,有温度,让我再次想到自己,想到故乡。

  文学随笔需要慢慢看,仔细品味。如点一杯香茗,需要时间的参与。作者的文字很有感染力,在每一个充满阳光的清晨,或沉静的午夜,仔细回想,亦有风味。感谢遇到这么好的文章与文字。我是喜欢读小说的,小说的故事情节让我思考,使我陶醉。但这本文学随笔教给我更多是思考和感悟。这对于我来说同等重要。

  《人间不责备》读后感(九):《人间不责备》: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

  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幻想过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有活的时候接接文案,没活的时候就刷剧看电影,背着一个大包,穿着有些邋遢肥大的运动服四处旅游,除了饭费以外,其余的全部拿来买酒,我也曾经想过会在彻夜熬夜写稿后,来一比较小众的红酒,然后睡一天。 然而老天大概知道我是个什么德行,在我毕业后,我如愿获得了我自己和父母都很满意的工作,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后窝在家里看书刷剧吃东西,酒也不经常喝,到是一直都喝各种酸奶或者奶茶,到了冬天就窝在家里睡一天,过着时而懒散时而忙碌的生活。

  王晴是一位作家,编剧。也是一位北方女子,现居北京。崇尚美好主义,热衷探索人性。被圈中好友称作硕果仅存的文艺青年活化石,被她的拥逼誉为像刀光也像月光的奇女子。代表作《别了,我的文艺女青年》等。微信公号:zuojiawangqing,新浪微博:@作家王晴,也是这本《人间不责备》的作者。 最近准备刷一些工具书和补补之前没学的课,书嘛!读的比较散,在读王晴的《人间不责备》,很神奇,我的同学里也有一个叫王晴的人,不过已经结婚生子,过着平凡而温馨的生活。 文艺女青年这个词听起来有些娇柔造作,甚至有些不食烟火,但描述一些人最恰当不过,张爱玲估计是最早的文艺女青年,精致的妆容和独创的遣词造句,独有的生活习惯,造就了她。其实我觉得文艺女青年在骨不在皮,有些人即使没有浓妆艳抹或者时刻自拍发文艺图文仍然会被人人认定为文艺女青年,有些东西无发掩盖,比如一个人的气质和才华,比如王晴独有的文艺,比如她的《人间不责备》。 1、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有些快乐可以自给自足。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最阳光的时候,那种阳光不是温暖的,是炽热的,看起来金灿灿的。在每个人的黄金年代都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活的肆无忌惮,每一个浪费时光的方式都不一样,但怎么浪费都不算浪费。 毕竟在过几年,那个忙着挥霍时光的年轻人就会自己抹开世界这层窗户上的雾,看到这个世界油腻腻的一面,于是他开始甘于平淡或者接受这个世界的油腻去争取自己下一个人生,但无论怎样很多人都会慢慢学会取悦自己,学着哄自己,这是人的本性,也是爱世界的开始。 2、有个小兽叫孤独! 孤独里的孤字,有子有瓜,看起来一点都不孤独。可是人偶尔会觉得孤独。孤独这个小兽既可以自己独享,比如自己静坐或者打扫房间练书法,也可以带出去分享,比如找好友聊天吃饭。人的一生有很多孤独的时刻,也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烦闷和犹豫,很多不知原因的迷茫,不要害怕,可以带着孤独这个小兽好好享受生活,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人间不责备》读后感(十):我想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柔软的文字

  朋友给我发微信,说给你寄本书吧?

  我说你别寄了,寄了我也不看,我最近吧刚买了一台switch……

  她说还是给你寄好了(为了不让“寄”跟“吧”出现在一起,这一句我改了两分钟),你有空看看,对你有好处。

  结果在塞尔达里扫图扫了两圈,又出去玩儿了一趟,我才想起来看这本书。

  看完我也才知道,为什么我朋友非要让我看。

  确实有好处。

  这本书,看着很舒服。

  我不认识作者,甚至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所以我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这篇书评的内容完全不带有吹捧成分。

  我只是很惊讶,这个年代,还有这么柔软的文字,篇幅间充满着自省、沉静和孤傲,像是有一年在北京凌晨的街道上看到的一辆洒水车,周围黑暗而寂静,路灯下它旁若无人缓缓开过,专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同几个小时后的喧闹和人来人往完全隔绝。

  同样很惊讶,在我极少探知的一隅里,还有这样一个奇妙的人,经历过中国摇滚乐的黄金年代,经历过那个文艺世界曾经无比辉煌而恣肆的时光,像是一个少女搬着板凳在巷口,看着巷子拆掉盖起高楼,看着尘土飞扬人声沸腾化作钢筋铁骨,眨着眼睛安然闲坐,多少年过去都还是她本来的样子。

  不知道你有没有那种夜深时一个人在桌前守着一盏台灯的经历,我以前常有,四周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和键盘声,恍若天地间只此一人,能想到很多更向心底去的东西。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很喜欢作者写朴树的那篇,写“对于想认真活着的人,有些苦,免不了要吃”,写“抵抗命运是灾难,认账才会心安”,写那些有趣的灵魂怎样挣扎着和世界和解,写那些装酷的少年怎样慢慢学会用合适的方式维护自我。

  也喜欢她对于生活细节的洞察,对文字的洗练,对那些细微的感情游刃有余的思考。

  她写死亡,写朋友,写众人心中的孤独,写浮华深处寂寥的角落,带着一种强大的博爱和对世间万物的尊重与理解。

  她对抑郁症的认知是我见过最温暖的,对不同人不同心绪的共情是我见过最平和的,她说她“希望能够理解人的心灵,如同想知道群星为何闪烁”。

  她是那种少有的、见过种种无能为力和苍天不公平还可以保持温和的人,也是一个可以把外部的混乱和压力减少到最小、只关注生活本身的人。

  我不是这种人,我静不下心,而且这几年越来越静不下心。

  起初我以为是手机闹的,后来发现跟手机没关系。除了爱情,我没有办法彻底地、全身心地、从头到脚地长时间投入到某一样事物里,不把它掰开揉碎了不罢休,我没有办法独立在所有人之外,完全不考虑别人的看法。

  我总要从外界获取认同,才能得到自信和骄傲,总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在关心什么事,才觉得有真实感。

  我甚至偶尔会带上戾气,觉得很多事不该是这样,应该强硬地去解决,鸡蛋碰不过石头,那就上金刚钻。

  所以我很尊敬作者那种不急不躁的风格,那种能沉下去单纯地关注自我的态度,你能感觉到,对她而言,行文遣字是一种愉悦,用心思考是一种快乐,她如同一片看不到边的大湖,扔一颗石子进去,转眼间就被平复。

  我觉得她仿佛是快进的时代里,自己按了暂停键的那个。

  这个时代走得太快了,快得容易让人迷失,让人焦虑,于是多数人更喜欢煽动性的东西,因为那是更方便获取的刺激。

  物质至上掌控着话语权,人们渴望被关注,被欣赏,为了多得到一个赞,不惜动用自己承受不起的谎言。

  但这本书不是,这本书里你看不到愤怒,看不到鸡血,也看不到对谁的迎合,或者对谁的不屑。

  它就是一个看过很多喜怒哀乐的人自然有的样子,自己消解掉负面和欲望,平和地、不带私货地陈述生活。它是难得的真实。

  我想我们还是需要一些这样柔软的文字,至少可以让人从热门话题、明星离婚、朋友圈爆款、网红带货中短暂地走出来,看看自己。

  至少可以让人能有一个安静的夜晚,为一些美好的想法失眠。

  就像在偌大的宇宙里,寻找一根细小的头发。这肯定是不能帮你赚到钱,也不能帮你火,不能帮你“斜杠”也不能帮你“靠副业月入两万”,但有时候,这种纯粹的、无意义的乐趣,也许更重要。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