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系统式心理咨询学习者的书单(下)

  最近后台催得最多的就是这个。

  上周推荐的书单在这里:《给系统式心理咨询学习者的书单(上)》,我推荐了给爱好者的入门书,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总共10本。效果很惊人,当天10本书里就有7本在京东卖断货了。大家也太热情了,搞得我都不好意思再推荐了。

  对实用主义的学习者,上次那些书就够用了。这次的书单没那么实用,大家不用急着抢。

  

  这次我想推荐两类书。

  一类是跟系统治疗貌似无关的,其他流派甚至其他学科的著作,就是课外书。那种读过可能可以「开阔眼界」,但不读也不会扣分,读了说不定还被看成不务正业的书。全凭大家的兴趣吧~

  《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

  这本书我在文章里推荐过,作者叫Authur Kleinman,中文名叫凯博文,是个超级大佬。这个大佬有多牛呢?介绍一句,剩下你自己想象——他同时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和人类学系两个地方担任终身教授,并且分别当过系主任。

  这本书也兼具医学和人类学视野,写的是如何从多种角度(社会的、文化的、家庭的、个人的)系统性地看待人类的疾痛(而不只是看成医学上的「症状」)。非常好看。如果要跟疾病打交道,塑造看待疾病的系统观,这本书是不二之选。

  凯博文教授和中国的合作十分密切,曾在中国行医,书里也介绍了他对神经衰弱的观察。

  第二本,《语境中的社会建构》。

  作者Kenneth Gergen,译为格根或者葛根,是还在活跃中的后现代思想大家,社会建构理论的奠基人,2018年曾入选「五十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他不做心理治疗,这本书也不直接教人做心理治疗,但是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深度上,胜似心理治疗。系统治疗在从米兰学派向海德堡学派的转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建构主义观念。所以今天学习系统治疗,是离不开建构主义思想的。想要学习这套思想,看Gergen的书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这本是Gergen的后期著作,并不最适合入门。很可惜,Gergen的书在大陆只出版了这一本,所以也没得选。在台湾的选择要多一些。如果你愿意买台版书的话,可自行搜索:《关系的存有》、《翻转与重建》,和《酝酿中的变革》。

  然后就是女神——Harlene An:

  (这本书京东已经没货了,当当还有

  合作取向治疗,算是家庭治疗下面的一个分支流派。跟系统治疗也沾亲带故。Harlene老师是后现代心理治疗大师,一个风姿优雅的,行走着的传奇。这本《合作取向治疗》是她的代表作。怎么说呢,据说凡是见过她现场的,都会被征服。没有见过现场的,读完这本书也可以想象了。

  提到了合作取向,就不能不提焦点解决。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这个可太有名了,比系统治疗的名头还要响亮得多得多。

  这本书是他们的教科书,作者之一的de Shazer就是SFBT的创始人。他和夫人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深受Palo Alto的心智研究所(还记得《改变》一书么?)影响,从而走上了不同寻常的探索之路。书很全面,既有理论深度,又总结了简易的操作方法,还可以当成案例自助书。

  尽管SFBT在方法和策略上与系统治疗各有千秋,但两个流派在理论背景上是同根同源的。

  然后,一本跟心理学完全无关的书。

  作者叫戴森,不是吹风机,是弗里曼· 戴森(我经常把他的名字跟费曼搞混,而他真是费曼的学生)。是一位物理学家,也是科普界的大神。

  我为什么推荐他的书呢?说来话长。在我刚开始学习系统治疗,还在稀里糊涂的时候,刘丹老师塞给我一本参考书,叫做《全方位的无限》,说能帮助我。我却越看越摸不着头脑,因为它讲的是自然科学,跟心理治疗丝毫没关系。但说来也怪,之后不久我就慢慢开窍了,再学系统治疗如有神助。刘老师说,是因为这本书帮我培养了系统观。

  《全方位的无限》就是戴森的著作。

  事实上,弗里曼·戴森这样的格局和视野,不管写什么,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颗细胞,他都能写出系统的感觉。他的每一本书都妙趣横生。浙江大学出版社出过一个系列,包装朴实无华,内容非常好,可惜卖得不太好。买到的人就是赚到了。

  聊完自然科学,再来看看经济学。

  因为我本科学过一点经济学,我总觉得系统治疗的思想是跟经济学相通的。但这个想法在心理学同行里得不到验证,直到前几年,在中德班遇到一位本科学经济后来转行做系统治疗的德国老师,才发现英雄所见略同。——现在我可以更有底气地说了:想学系统治疗吗?先学点经济学没坏处。

  我推荐的这本书没什么特别,就是美国的一本入门级的教材,很普通。但是已经够用了。我刚才随便翻开一页,看到一句话大家感受一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会关注三个方面:第一,行为;第二,互动,第三,结果。

  你自己看一看,把「经济学」三个字替换成「系统治疗」,这句话是不是完全说得通?

  好了,上面几本书可以归为一类,统称为课外书。最后还有一类,叫做烧脑书,供有特殊爱好的同学参考。说实话,这几本的阅读体验相当之不友好,除非你爱跟自己过不去,否则看之前请三思。

  第一本,供你系统地学习控制论。

  系统科学有「老三论」之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这本《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就是老三论的扛鼎之作。

  作者维纳,控制论的创始人,数学家。这是一本纯粹的数学书,讨论数学在工程学中的应用,通信过程中的序列、反馈、调节。在大段大段的数学论证之后,最后两章跟心理学才有一点关系:《控制论和精神病理学》、《信息、语言和社会》。——为了读到这里,你要确保自己的高数不挂科。

  然后是《人类沟通的语用学》。

  跟《改变》同一个作者,瓦茨拉维克。与《改变》相比,这本书讨论的主题更聚焦。它用严谨的逻辑论证了家庭治疗的核心假设:没有单个的病人,只有病理化的互动模式。某种意义上,它是把上面那本《控制论》应用到生活语境中,再用通俗语言讲出来的产物。——虽然也没有通俗到哪去。

  《变的美学:临床心理学家的控制论手册》。

  这本书在当当和京东都缺货了,本来应该删掉,但我还是舍不得删,万一哪天加印了呢?

  作者叫基尼,美国人,他在书里的定位是一个学习者,而非理论上有所建树的思想家。这本书的贡献在哪里呢?我觉得是叙述方式。它介绍了一种看待「改变」的,非线性的循环因果思路,就用了同样非线性的叙述方式。——简单说,就是不说人话。

  一会儿讲理论,一会儿讲案例,一会儿科学,一会儿禅宗,还穿插着认识论者和治疗师的对话。看的时候完全跟不上作者的脑洞,放下书再回味,头脑里好像有一堆思绪,又好像什么都没懂。

  如果你觉得自己懂了,那你肯定是没懂……

  但这本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我放在了压轴:

  又是Fritz Simon,又是于雪梅,又是商务印书馆。看到这几个名字就可以无脑下单了。

  话说回来,这本《我的精神病、我的自行车和我》比《循环提问》难了不止一个数量级。因为论述的野心更大。我最早看的英文版,差不多就是一天两三页的龟速读完的。拿到中文版之后又读了一遍,发现真不是语言的问题,真的就是要花那么多时间理解。通读之后,就会有一种「再看这个世界,发现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的畅快感。而且再看别的书,都恍惚产生一种智识上的降维打击。

  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书这种东西,最重要的还是合自己口味,看不进去就是看不进去。不是你的问题,只是你更适合其他的学习方式而已。

  书很贵,但相比于读书花费的时间,那几十块钱就不算什么了。这里推荐的书,大部分都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慢慢读。你不见得有这么多时间,所以谨慎下单。双十二,囤一些轻松愉快的东西比较好。书嘛,悠着一点买,买了就要看。

  

  上篇在这里:

  

  《给系统式心理咨询学习者的书单(上)》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