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是一部由刘淑伟执导,韩玉博 / 王娟主演的一部剧情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腊月》观后感(一):新新农村生活
这么好的纪录片竟然没有影评。鲁西南地区,跟我住的地方挨的很近,而且前几天听同事说,他弟妹要的天文彩礼数字跟这部纪录片很相符。
很写实的纪录片,通过各个小镜头小细节体现了农村的生活,还保留最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在大城市学到的新活法之间的矛盾,滋生出各种问题。这也是农村重男轻女的遗留问题,导致女孩少。片中最多的话就是,都兴这个,咱跟人家一样。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兴起来的。就像琳琳跟他男友坐在类似公园的野外说的一样,爱情在这个年代是奢侈品。真的,现在这个年代谁说出想要爱情的要求,会被笑话的。
大家想要的越来越多,却把最重要的东西给弄丢了,不知道是怎么兴起来的。小美和顺子是听父母的话结婚了,结婚后的矛盾也是现今社会的问题,闹到要离婚,却不敢离。因为离婚后又是一个轮回,何况外面还有一堆帐没有还呢。最后一个镜头,小美和顺子走远了,他们的婚姻之路还很长,希望他们能靠自己努力去寻找到自己的那份幸福。
《腊月》观后感(二):《腊月》
晚上在家打开电视随意翻电影看,被片名吸引而来,没想到内容倒也还挺有意思。就我自己这么点儿阅历来看,我觉得挺真实的。算计彩礼,甚至算计各种礼钱,不止农村,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只不过某些地方表现得更明显了一些。即使是葬礼,那么点儿礼钱,即使算是官员,依旧还会吃相难看。每个人都是利己的。 可能是农村的环境和叙事方式让彩礼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了。 有评论说这片儿展示的就是大型农贸市场,但其实中午无意看了几段《新相亲时代》,那又怎么不是大型的超市呢,每个人的财富、能力、外貌、性格、家庭都被交易着。男嘉宾上一次还对一个姑娘信誓旦旦地说“我真的好喜欢你,我觉得你就是我要找的人”看到下一个优秀的女生就又爆灯。真是光鲜亮丽的悲哀。 这个片子挺真实的。那个“丈母娘”的嘴脸真的让人恶心,但是不得不承认,她代表了一类人,这类人因为嚣张反而更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反而是那些想要维持善良的人才屡屡被欺负。道德制裁不了他们,他们根本不在乎脸。法律也制裁不了他们,要么他们有手段,要么他们还没触碰法律的底线。真的是让人恨得牙痒痒。 当然,这个片子问题很多。比如只是简单列出事件,而且带有比较强的情感导向。但是我还会记得那对儿曾搞过车震的男女在片子末尾坐在鱼塘边感慨,这个年代爱情是奢侈品。 既然看了,便是缘分,简评几句。
《腊月》观后感(三):如果你有个分期付款的手机,贷款没还完手机可能丢,你要怎么办?
首先申请,题目是个很不恰当的比喻,不应该物化女性,不应该功利化。庸俗化婚姻。
以下为正文(大量剧透预警)。
腊月这片子,最好的,是通过人物、场景,导演把想表达的话都表达了。结尾,顺子和媳妇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从顺子父母的视角看来,大约是一座移动的固定资产。用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好比贷款买来的手机,每天都小心翼翼,结果贷款没还完,手机丢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顺子父母一定要他把媳妇接回来。
片子的视觉语言,内涵丰富,导演真的是有功夫的。顺子及其家人的性格特征、家风,在第一段,顺子回家和父母在屋里吃饭的固定镜头表达的淋漓精致。顺子一个月2000的学徒工资,一年攒了3万多块钱,经常加班到10点。说明他勤劳、踏实、节俭。母亲执意要收走他的银行卡,说明父母并没有承认顺子成人年的身份,还把他当小孩。顺子顺从了母亲的要求,同时又指出来没有密码,拿着卡也没有用,说明顺子是个孝顺的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同时,父母也很节俭,日常的教导也非常传统,是很淳朴的庄稼人。
顺子媳妇,一开始并没有表达她的特点,只是通过她父母和媒人的对话,把他们家的家庭关系表达了。母亲强势、刻薄、蛮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觉得自己委屈下嫁了,只能通过言辞的刻薄来弥补。日常通过对丈夫的贬损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父亲老实、怯懦、质朴,在家里没有话语权。顺子媳妇一开始只有低头玩手机一个交代。如果说那时候,低头玩手机还只是待嫁姑娘的害羞,之后跟婆婆一起吃早餐、回家到坐在炕上也是低头玩手机,说明这个姑娘空有一副皮囊,内心也是空虚,也不尊重自己的公公婆婆。从顺子媳妇新婚头天早上不起床、跟婆婆吃早饭拂袖而去,画面定格在10点这两个镜头,可以看出来她在家便是好吃懒做、只想要好的不想付出。从顺子爸爸早餐吃咸菜,儿媳妇早餐两个菜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顺子父母是在真心待姑娘。
彩礼,嫁妆和庄里人的议论,以及女方家要嫁妆的说辞,都反映出来所有人被嫁妆裹挟着。从男女双方家长的口中,道出了各自的痛点。男方父母认为年龄大了就该结婚,否则就是父母不称职,被庄里人戳脊梁骨。女方认为别人都要这么多,自己如果要少了,自己和女儿都没脸见人。青年人觉得嫁妆的物价实在太高,让爱情成为奢望。而这一切的本源,都在于以家庭为单位的乡村社会,没有谁是孤立的个体。父母与已经成年的子女之间,是一体的,女儿不能有个好婆家,要个好嫁妆,全家人丢脸;儿子不能取个好媳妇,出不起假装,全家人丢脸。孩子之间没有媒妁之间的正经手续,全家人丢脸。一旦个体的事情牵涉到家庭,父母和子女出发点的不同,认识和价值观的不同,都会导致单纯事件演化为复杂事件。就顺子推了他媳妇一下而言,本来是顺子和他媳妇之间的问题,结果最终变成了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几十万取来的媳妇,不能说离就离。
《腊月》观后感(四):要拍纪录片,就拍得再赤裸一点,何必藏着掖着
给一颗星是因为不能选半颗星
这个纪录片看似很写实,但最终却把问题的矛头指向是高额彩礼,这种只说其一不说其二的表现手法是几个意思?
都2019年了,在某片土地上,仍然是人人都要生儿子传宗接代,男孩数量远远超出自然生育条件下的出生率,即使今天彩礼比过去高出那么多,那些生了儿子的父母仍然要一边抱怨彩礼高,一边四处凑钱,连哄带骗也要给儿子娶媳妇?
鲁西南农村地区婚姻的根本问题,纪录片里只字未提,他们说娶媳妇难,个个都愁白了头,为了娶媳妇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可是,他们为什么非要娶媳妇?
在讨论彩礼这件事的时候,先来说一说鲁西南的婚姻日常。
比如,1.男人不用做家务不用下厨房,当地风俗认为这是女人该做的事情,男人要是做了就有伤男性尊严,与此同时,家里的农活你也要干,也就是说,夫妻俩人累了一天回到家,男人可以倒床休息,女的还要做饭刷完打扫卫生。2.几乎所有的女性都会受到家暴,男的稍有不如意,或者在外面受了气吃了瘪,回家就拿老婆撒气,周围的人早都习以为常,没人会为她出头,还会有人劝她,凑合着过吧,离了婚的女人会被人看不起。3.必须要生儿子续香火,即使前面生了四五个女孩,也要继续生,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他们想要传宗接代、伺候巨婴儿子、养老,大可以用钱来解决,先找代孕,再找个任劳任怨的终身保姆,但是这几项开支加起来的费用他们支付不起。而且,代孕的话,如果生出来是女儿,还得继续烧钱。如果你对保姆非打即骂,还不发工资,人家分分把你家屋顶掀翻,临走时还要找人揍你一顿。
可如果他们给儿子娶个媳妇,以上种种都不需要付出代价,甚至还会嫌弃这个媳妇不听话不孝顺。女孩婚前要一点彩礼做抵押吧,他们还讨价还价,甚至不想花钱,甚至还想获得倒贴。
在重男轻女前提下的婚姻,本就是一场交易,对身处其中的女性来讲,如果夫家经济状况好一点,这场交易尚能得到一点补偿,如果夫家经济状况差,那么这场交易就是血亏,兼顾了怀孕生子和丧偶式育儿的辛苦,以及打理家务的繁琐,同时还要深陷于夫妻矛盾和婆媳矛盾苦苦挣扎,人到中年,丈夫时不时出去偷腥,以至于心力交瘁,早早地就人老珠黄。
新媳妇们放眼望去,周围的女人,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心里略微平衡了一些。这种平衡,充满着无奈。
说那些要高额彩礼的父母卖女儿,难道那些嫌彩礼贵的父母就不是买媳妇?你来我往中的讨价还价,谁比谁高贵?如果说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懂其中利害,整天嚷嚷着彩礼贵,还可以用单纯来解释。他们身后那活了五六十岁的父母,在柴米油盐鸡飞狗跳中挣扎了几十年,他们能不知道?都是千年的狐狸,在利益面前竟开始卖惨了?
有人狡辩:现在都是婆婆照顾媳妇!这就好比,一个人从前白吃白嫖习惯了,突然有一天,行情变了,他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但他不想花钱请保姆,于是他让自己年迈的母亲去给人当几天老妈子,自己却鸡贼地站在道德高地,嘴里喊叫着:我家老母亲都这么大年纪了,亲自给你做饭,你还敢多提要求?
如果不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懂得了争取权益,你以为会有婆婆照顾媳妇这种事?没挑唆儿子揍你都不错了,这不过是糟粕文化为了得以延续,不得已作出的让步,何况这种让步其实是让另一个女人承担了,这个男人自己,啥也没付出啊。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男尊女卑的观念,没有就业歧视,没有“嫁”和“娶”,没有人拼命生儿子娶媳妇,没有夫家逼着媳妇为他们老X家传宗接代、孝敬公婆,没有婆婆敢暗地里给儿媳妇下马威,没有男人敢轻易打老婆,没有人把大龄未嫁女孩叫做大龄剩女,没有人歧视单身生子、离异女人和二婚女人。
到那时,还会存在高额彩礼的问题吗?
《腊月》观后感(五):农村的婚姻
——这是一场有别于大多数我们认识之外的婚姻。
在现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大家刷着豆瓣的时代,应该大部分人都是有过一定的知识的,至少也应该是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但是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上来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只占22.96%,也就是说我们当下的社会,77%的人是高中以下学历,在中国当下的人口基数下,这样的比例应该是比较可怕的。
我们的认识中的婚姻应该是那种有意无意的相识,然后产生爱情的火花,最后自然而然的走进婚姻的殿堂,大家合合乐乐。但是电影里的婚姻明显不是这样的,这样的婚姻带着点“功利”色彩。
从开头来看,男孩子多,小闺女少,说明了往前推二十多年,中国计划生育最紧的时候,家家户户还是要儿子的,认为女孩不能够传宗接代,不“值钱”,导致了男女比例的问题。而且小闺女家要彩礼都比较高,每个有闺女的家庭都在攀比,自家的闺女绝对不能比人家的闺女差,最低也要跟人家一样,我们来算一下娶一个媳妇需要的成本,一套房子,应该是市区的,但是看这小姑娘是在电子厂上班这个前提,里面的小姑娘应该没有太大的见识,应该县城的房子就够了,算5000元/㎡,一套房子80㎡,大概40万,加普通的简装5万,共计45万,普通的代步车10万,还有三金1.5万+订婚的东西2万,总共是接近60万,举办婚礼的钱和收的份子钱抵消暂且不计。这样的在一般的农村家庭里是消费不起的,一家一辈子存的钱都为了给儿子娶媳妇,甚至还可能需要借外债。
巧了,我出生在农村,离电影里所提及的地方也不远,我来说说我周围的人的婚姻。我老家比较讲究辈分,我这一辈属于小辈,所以大多数的兄弟姐妹几乎都是读过大学的,这点很幸运,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为了保护个人信息,下面就用甲乙丙丁来代替这些亲戚。
甲表叔,大概零几年读的大学,在省会城市,后来靠自己的努力留在了大学所在地,当了个大学老师,找的女朋友是大学同学,是隔壁大学的老师,结婚没有要过多的彩礼,几万块钱意思意思,车房两个人都有,社会地位应该算是高的。(因为读书自由恋爱)
乙姑姑,由于方面出生时家里孩子比较多,读到初中毕业就不读了,后来遭受一些意外,结婚的时候彩礼并不多,但是两个人应该是有感情的,乙姑姑后来靠自己的努力也当上了部门的主管,有了一双儿女,车房应该也是有的,但是乙姑姑住在娘家,这在小地方是不多见的。
丙邻居,一个读过中专的平辈邻居,算是姐姐,五官清秀,类似于电影中的小美,一家有女百家求,条件不错,有的挑,最后是挑了个父母是开厂子的男的,市区买房买车,彩礼大概是8.8万还是十几万这个区间,目前婚姻持续状态。
丁邻居,初中肄业的同学,长相很好,颜值不错,心智比同龄的我们比较成熟,感情细腻,网恋+早恋最后也没有成功在一起,最后挑了个临镇的男生,男孩子老实踏实,镇上买了套房没有车,三金彩礼订婚物品,加起来大概三十多万。
戊同学,高中毕业的同学,工作普通,颜值一般,但是由于身量高挑,所以质量远高于同龄的大部分女孩子,所以很是抢手,要求是市区一套房子,一辆三十万的代步车,不与父母同住,彩礼10万,至今有没有找到,不得而知。
……
还有很多,这些都是父母亲戚等人逢年过节八卦的内容。这些人的认知中,读不读书不重要,能挣钱才重要,很多的男孩子的父母都是催着男孩子在外面工作的时候认识女孩子,自己去谈恋爱,这样的男孩子才是“有本事”的,最好能够先上车后补票,奉子成婚,因为这样能够省掉房子和车子的钱,甚至连彩礼都能省了,农村人的认知里,未婚先孕是很不耻的。庚同学就是初中肄业,和邻县的男孩子未婚先孕生了个女儿,最后彩礼没谈成,把女儿奶奶带,庚同学从那以后南下打工。
电影中的小美和顺子应该是离不了婚的,即使两个人想离婚,双方的父母也不会让离婚的,顺子离婚要不回彩礼,小美离婚以后就属于离异妇女,在农村就不“不值钱”了,找下家是很难的。小美的母亲是大多数农村妇女的缩影,她们没有什么技能,年轻的时候或许还是有些颜值,算是村里的一枝花,但是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她们清楚,在农村生活就一定要把自己变得“厉害”,这样才不会被左邻右舍“欺负”,每天为了买菜那点几分几毛钱计较。琳琳和那个小伙子是自由恋爱,但是他们能坚持到结婚吗?琳琳的父母认为彩礼要和人家一样,小伙子认为彩礼太高了想要讨价还价,甚至还想在借的车里把“正事”做了,连个宾馆都舍不得开,他们有爱情吗?
在农村里,一个人单打独斗是斗不过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的,没有过太多的教育经历也代表着这些小闺女是不可能靠自己的能力去买车买房的,只要还是这样,这种彩礼的行为就不会停止。
随便说几句,有点乱,勉强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