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名字是》读后感精选10篇

  《她的名字是》是一本由[韩]赵南柱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她的名字是》读后感(一):微光

  光从不吝啬锋芒,只要有一丝一点的缝隙它都会穿透所有阻挡肆意绽放。

  最近几年女性主义话题热度非常的高,影视圈里大女主剧争相上映,有好几部爆款作品,在全社会范围引发了大讨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82年生的金智英》等话题之作,也带我们认识了更多以女性主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82年生的金智英》曾经带我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词语——“妈虫”。它的作者赵南柱老师这次又给我们带来了另一本让人忍不住眼泪的作品《她的名字是》,这本书讲述了各种女人们不被看见的故事,每个人都在自我实现的路上不断的挣扎,可悲的是很多时候妥协甚至不是故事的终点。

  众所周知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没有绝对公平的世界,但我仍然心怀感激,历史让我们明白,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一切平等与不那么平等,都是由无数前辈斗争得来的。

  其中受教育的机会是我最感恩的,短短几十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巾帼不让须眉。本以为随着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丰富,愈来愈重要,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感的下降,曾经的男女不平早已成为了过去,然而现实告诉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是那么容易扭转的。

  《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韩上映时女主角曾因为参演此片遭受网络暴力,前段时间韩国艺人具荷拉、雪莉的悲剧让不少国人感慨韩国国情对女性的不友好,整个社会生活压力巨大,自杀率高,结婚率低。其实作为邻居的我们,生活在同样属于长期被父权与男权主导的国家,我们的现状也不容我们自我感觉良好。

  (有数据表明,我国男女自杀率是0.8,全球男女自杀率之比是1.7,)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活在框子里,从“模范女儿”到“模范妻子”, 各种鸡汤教导我们要学会付出,学会包容,要学会倾听,可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学会聆听自己的声音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人生愿望不是做一个标本。

  我们出生的时候都曾经拥有自己的声音,拥有自己的名字的,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的声音渐渐低沉甚至消逝,我们的名字渐渐统一成了女人。

  女人,是一个标志?一个符号?还是一个名字?

  因为是女人,我们需要付出双倍精力面对生活,即使这样还要应付长辈、伴侣、甚至孩子的挑剔,还要面对职场性别歧视带来的伤害。

  老师说知识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去拼搏,去抗争,世界总会改变,世界总会为你亮出一条路。我觉得这碗鸡汤不适合我们凡夫俗子的胃。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讲述了在二十世纪的60年代,几个黑人女性与让人震惊的种族偏见作斗争,最终在美国的航天计划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电影里三位黑人女性,她们是天才中的天才,她们的出类拔萃最终让周围那些戴有色眼镜的人肃然起敬。

  “我无法改变自身的肤色,所以我别无选择,只能成为第一人”

  这是一条对女性来说障碍重重的路,天才们披荆斩棘地走过了,我们这些凡人怎么办?为什么只告诉我们要努力,而不去铲平路上的荆棘?是我们的错么?

  我们的悲哀是我不能决定自己的性别,却要为此丧失普通人该有的权利,你不得不足够优秀,才能争取到一点普通人唾手可得的东西。

  人活一世,总是希望自己可以没有遗憾,活的漂漂亮亮。怎么样才算活着?怎么样才算活得漂亮?我想像光一样活着,只要有一丝一点的缝隙它都会穿透所有阻挡肆意绽放。虽然我们大多平庸,但同样拥有可能,我想让每一种可能都有机会实现,给我们的平凡增添一些色彩,活得酣畅,活出真心,即使我只是一束微光。

  《她的名字是》读后感(二):【推迷会鉴书团】我希望我的后代看这本书时,心里想的是“这样的事居然曾经发生过”

  据说亚洲女性的地位,我国是最高的。

  韩国和日本常常羡慕我国女性的地位,尤其是上海女性。

  事实的确如此,可既然同在亚洲,那一定有许多共通性。

  比如说职场性骚扰、社会对女人的苛责。职场真的很不喜欢女人,尤其是未婚未育的女人。

  《第二个人》写的是理直气壮的性骚扰。

  女职工受不了性骚扰举报到人事部门,部门经理竟想息事宁人。女职工录了音曝光到网上,竟收到男大学生的电话谩骂。好像这个社会认为,女人被性骚扰了就该忍气吞声。受害者竟被逼得精神出了问题,头发也大把大把地掉,而加害者还能照常上班。

  为了取证而不得不去录音,被别人嘲讽是从此不敢与她讲话了。

  因为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做的上诉,被指责一定要让公司遭受损失吗?

  公司的利益就是全部,公司的利益高于人身权利。

  这是什么样的社会啊?

  性骚扰是无处不在的,我还在企业上班时,周围的女性同事就遭到过上司的咸猪手。猥琐的上司们找尽时机揩油,能摸大腿就摸大腿,能搂腰就搂腰,没有任何机会时就摸摸胳膊。

  别问我怎么知道,在老板借着酒劲摸我胳膊时,被我狠狠瞪了一眼,他便缩回了手,但我后来了解到,许多女同事都有类似的遭遇,忍气吞声的他们就得寸进尺。

  无论多艰难,女性都要为自己的合法权益抗争啊,只要自己不做息事宁人的第二个人,就不会有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受害人出现。

  《娜丽和我》也写尽了资本家的丑恶嘴脸。

  巧合的是,老板们说的内容和我以前的老板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上班就是为了挣钱的吗?”

  就这么一句话,之前国企老板的经典语录顿时如潮水般涌出脑海。

  “年轻人不要老想着挣钱,要有情怀,有梦想。”

  “你干活就是为了挣钱吗?”

  “要把社里的事当成家里的事。”

  如此这般,把极致剥削说得冠冕堂皇,甚至还在酒桌上贬低着女性:“女人嘛,就要早点结婚、生孩子,回归家庭。”

  甚至还在酒桌上与别的男人讨论在外面的情人,以及出去旅游时的露水情缘。

  在他们的眼里,女人就是一个可以拿出来炫耀的工具、一个生育机器、一个全能保姆、一个育儿用具,唯独没有把她们当作“人”。

  大家都是一样的,女人婚前的悲哀、婚后的悲哀、生育后的悲哀以及年老之后的悲哀。

  妈妈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不是妈妈的错,是不愿一起分担家务的丈夫的错。

  妻子受到了婆家的蔑视,不是妻子的错,是没有维护妻子的丈夫的错。

  明明女儿去了排名前几的国企,却被邻居嘲笑为“零分女儿”,因为女人就该在家里相夫教子,而不是在外打拼。

  只要这个社会还没有真正做到男女平等,那么女人的悲哀就会一直这么延续下去。

  前两天我看《兔子洞女孩》时,心里想的是: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这种地方,居然还会发生这样的事?

  而当我看这本书时,我心里想的却是:是,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

  每个人都应该看一看这本书,女性更应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很佩服书中那些为自己的权益奔走呼喊的女人们,即使可能最坏的结果是失业,她们也没有退缩。

  她们争的不止是自己当下的利益,而且是她们子子孙孙的利益。

  “我只是不想让女儿在未来过上像我一样的生活。”

  我只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后辈再回头看这本书时,发出的感慨是“这样的事情居然曾经发生过?”而不是“哦天哪,这就是我的现在啊”。

  《她的名字是》读后感(三):比82年的金智英更现实的《她的名字是》

  最近一口气看完了《1982年生的金智英》的书和电影,细节总令人唏嘘。

  但我最近看了作者赵南柱的另外一本书,同样平淡,同样是普通女性的故事,却更加残忍,是压得人透不过气的那种。

  我们每日所见,我们无能为力。这是当代韩国女性的困境,却也是世界性的。

  书上说:希望有一天,这样的故事不会再轻易获得共鸣。这大约是世界女性的希望,我们期待看到那一天。

  先说一个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关于一个孕妇宋芝善的《孕妇日记》。迎接孩子的倒来,心情是激动的,细节是繁琐的,身体是浮肿的,腰疼,便秘,浑身发痒,这是孕育生命的辛劳,理应被优待。可是,这个社会是多么讨厌怀孕的女人啊,坐地铁却被老爷爷呵斥“孕妇怎么了”,公司连育儿假也没有。为了改变现状,芝善运用社交媒体为孕妇发声,争取到了合理的权益,这过程中夹杂着键盘侠骂声一片。

  但困境,只存在于孕妇群体中吗?

  并不是。不论是单身的女性,离婚的女子,年轻的妈妈,乃至上了年纪的奶奶,同为女性,总会遇到种种的困境。

  29岁的金恩顺有个比自己小的男友,总是被周围的人催促结婚,似乎到了这个年龄,便是一道防线,每当年长一岁,就会有人告诫你:你在通往高龄产妇的路上迈进。

  她的内心自白,或许也是我们很多人心中所想:我真的想结婚吗?那为什么要着急呢?因为已经29岁了吗?

  不过,恩顺依然渴望怦然心动的感觉,希望心脏不会变的那么坚硬,有这样的感觉是对的吧,不论在哪个年纪。

  有一对姐妹,姐姐离婚,妹妹结婚,妹妹困惑的找姐姐,姐姐依然劝妹妹结婚:结婚吧,还是开心的事情多。不过就算结了婚,也不要想着成为谁的妻子,谁的儿媳,谁的妈妈,就做你自己。

  可这是姐姐心里想的话,他没有说出来,因为我们都知道,这几句话说出来如此平淡简单,做起来又是多么的难。

  中年职场妈妈,活得很累。丈夫理所应当认为育儿是妻子的责任,社会把孤军奋战的妈妈们视为疯子。即便如此,妈妈们还是互相帮助,竭力做好自己的本分。需要改变的,或许不是妈妈,而是丈夫、学校、公司和社会。

  还有很多女性的故事,作者倾听了六十几名女性的故事,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无奈和琐碎,但每个女性都如此的勇敢和不平凡,毕竟,在这些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中,那股温柔隐忍的力量说不定哪天能够改变世界。

  作者平淡的白描,是韩国女性的众生相。想想,东亚三国是否又有共通性?她的名字,又是否是你我的名字?

  《她的名字是》读后感(四):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氛围里,我们的名字都一样是女性

  晚上,好朋友告诉我说韩国那边又有女明星离世了,是具荷拉。

  我完全不认识这个明星,但具荷拉这个名字从2018年起对于韩国、中国已经不只是女偶像。之前她受到前男友拿其私密视频威胁的事情曝光,自己是受害者还被反诬家暴男方,这个事件最终导致了韩国爆发了近20万人的游行,超过20万人请愿青瓦台严惩男方。

  “不要害怕,姐姐来了。”

  “不要独自哭泣,我们会给你力量。”

  这么多勇敢的女性站出来(也有一些男性参与),走上街头,为具荷拉、为自己发声,这个规模在韩国是极其难得的。

  只是游行之后,这个世界变化了多少?

  想想近期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的女主角、以及公开表示支持原著的女艺人在网络上遭受的谩骂,还有之前雪莉离开前后网络上恶意满满的评论。

  马上就要2020年了,但女性想要获得尊重,想被看见正在遭受的一切,还有很长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大姨妈来了,整个白天都死鱼一样没有力气。但还是把赵南柱的新书《她的名字是》看完了。

  这里面全是朴素的白描,呈现的就是每一个女性的日常——

  上学、工作、结婚、怀孕、照料家庭

  平平凡凡的每一天。

  可就是在这循环往复的日常里,令人窒息的束缚一直存在着。

  家里半夜遇到男性爬窗,尖叫导致对方掉落,报警后不是被警察安慰,却是被警察威胁若是掉窗下去的人出事了,她还要负责;

  上司的骚扰一再得寸进尺,甚至明确要求发展关系,遭到拒绝后,组长不相信女方的话,却只单独与上司沟通了解情况,公司传出各种关于女方上位的谣言;

  怀孕了,想休法定的产假公司却直接说宁愿被罚款,也不批,还威胁说曝光出去看哪个公司还敢招聘女生;

  结婚了,被一众亲戚劝酒,还要求现场表演节目,婆婆来家里要干涉每一个细节,连垃圾桶盖子都要掀开看,只关心自己的儿子有没有吃得好;

  准备结婚,家里长辈一句话就要求准新娘更改着装,因为长辈觉得婚纱路肩和有曲线太不得体,做媳妇要保守;

  学校要求各位妈妈做各种项目的志愿者,公司老板却说如今当妈的都疯魔了,不满这些妈妈要请假去参加孩子的活动;

  做了一辈子别人的老婆、别人的妈妈,别人的外婆、奶奶,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什么

  ……

  显然这也不只是韩国女性的人生故事,

  这不仅仅是她们的故事,更是我们的故事。

  我们也在过着如此平凡、普通不起眼的生活。

  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氛围里,我们的名字都一样是女性。

  我最感触的一则故事是《写给镇明爸爸》,一位妇人写给亡夫的信。

  只有在这样的一封信里,她敢袒露她的疲惫,她渴望过自己的生活,对丈夫的思念,想去完成那些当初他们说好要一起去做的事情。

  可现实是,她要替自己的“零分女儿”,就是学业优秀在大企业工作无法兼顾家庭的女儿是零分,照顾孩子。还有儿子的孩子。本来只是做早餐,后来却变成要照顾从两点后托儿所放学回来一直到深夜,没有间断的生活。因为孩子们都在加班。

  她想指责女婿为什么不分担,却看着自己的儿子也没有做得很好。

  女儿哭着对她说抱歉,可她仍然鼓励女儿去按照她所渴望的方式去生活。于是她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没有人能回答,为什么生活变成了这样。

  朋友说我们现在的女性地位已经算高的了吧。

  我觉得放到更大环境来看,进步虽有,但肯定还得不出这样的结论。

  因为还有太多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同桎梏在束缚着老中青幼的女性们。

  只能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唤醒、开始抗争,而这总比只是沉默地忍受要强。

  就像书的第四部分,还是能让人看见希望和光亮。

  萨德奶奶,为性教育呼喊的小学生,

  她们都散发着巨大的能量,她们的勇敢尝试也会带来深远的改变。

  尽管改变的每一步如此艰难,

  但只要大家继续争取,早晚有一天会比今天更好。

  为了自己,为了下一代,为了其他人,这些努力都不会白费。

  绝对不会。

  《她的名字是》读后感(五):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氛围里,我们的名字都一样是女性

  晚上,好朋友告诉我说韩国那边又有女明星离世了,是具荷拉。

  我完全不认识这个明星,但具荷拉这个名字从2018年起对于韩国、中国已经不只是女偶像。之前她受到前男友拿其私密视频威胁的事情曝光,自己是受害者还被反诬家暴男方,这个事件最终导致了韩国爆发了近20万人的游行,超过20万人请愿青瓦台严惩男方。

  “不要害怕,姐姐来了。”

  “不要独自哭泣,我们会给你力量。”

  这么多勇敢的女性站出来(也有一些男性参与),走上街头,为具荷拉、为自己发声,这个规模在韩国是极其难得的。

  只是游行之后,这个世界变化了多少?

  想想近期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的女主角、以及公开表示支持原著的女艺人在网络上遭受的谩骂,还有之前雪莉离开前后网络上恶意满满的评论。

  马上就要2020年了,但女性想要获得尊重,想被看见正在遭受的一切,还有很长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大姨妈来了,整个白天都死鱼一样没有力气。但还是把赵南柱的新书《她的名字是》看完了。

  这里面全是朴素的白描,呈现的就是每一个女性的日常——

  上学、工作、结婚、怀孕、照料家庭

  平平凡凡的每一天。

  可就是在这循环往复的日常里,令人窒息的束缚一直存在着。

  家里半夜遇到男性爬窗,尖叫导致对方掉落,报警后不是被警察安慰,却是被警察威胁若是掉窗下去的人出事了,她还要负责;

  上司的骚扰一再得寸进尺,甚至明确要求发展关系,遭到拒绝后,组长不相信女方的话,却只单独与上司沟通了解情况,公司传出各种关于女方上位的谣言;

  怀孕了,想休法定的产假公司却直接说宁愿被罚款,也不批,还威胁说曝光出去看哪个公司还敢招聘女生;

  结婚了,被一众亲戚劝酒,还要求现场表演节目,婆婆来家里要干涉每一个细节,连垃圾桶盖子都要掀开看,只关心自己的儿子有没有吃得好;

  准备结婚,家里长辈一句话就要求准新娘更改着装,因为长辈觉得婚纱路肩和有曲线太不得体,做媳妇要保守;

  学校要求各位妈妈做各种项目的志愿者,公司老板却说如今当妈的都疯魔了,不满这些妈妈要请假去参加孩子的活动;

  做了一辈子别人的老婆、别人的妈妈,别人的外婆、奶奶,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什么

  ……

  显然这也不只是韩国女性的人生故事,

  这不仅仅是她们的故事,更是我们的故事。

  我们也在过着如此平凡、普通不起眼的生活。

  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氛围里,我们的名字都一样是女性。

  我最感触的一则故事是《写给镇明爸爸》,一位妇人写给亡夫的信。

  只有在这样的一封信里,她敢袒露她的疲惫,她渴望过自己的生活,对丈夫的思念,想去完成那些当初他们说好要一起去做的事情。

  可现实是,她要替自己的“零分女儿”,就是学业优秀在大企业工作无法兼顾家庭的女儿是零分,照顾孩子。还有儿子的孩子。本来只是做早餐,后来却变成要照顾从两点后托儿所放学回来一直到深夜,没有间断的生活。因为孩子们都在加班。

  她想指责女婿为什么不分担,却看着自己的儿子也没有做得很好。

  女儿哭着对她说抱歉,可她仍然鼓励女儿去按照她所渴望的方式去生活。于是她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没有人能回答,为什么生活变成了这样。

  朋友说我们现在的女性地位已经算高的了吧。

  我觉得放到更大环境来看,进步虽有,但肯定还得不出这样的结论。

  因为还有太多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同桎梏在束缚着老中青幼的女性们。

  只能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唤醒、开始抗争,而这总比只是沉默地忍受要强。

  就像书的第四部分,还是能让人看见希望和光亮。

  萨德奶奶,为性教育呼喊的小学生,

  她们都散发着巨大的能量,她们的勇敢尝试也会带来深远的改变。

  尽管改变的每一步如此艰难,

  但只要大家继续争取,早晚有一天会比今天更好。

  为了自己,为了下一代,为了其他人,这些努力都不会白费。

  绝对不会。

  《她的名字是》读后感(六):你能够自由飞翔,是因为有人为你折断了翅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女性力量PowerOn(ID:womanpoweron)

  今年国内要说韩国哪一位作家最红,莫过于赵南柱了吧,首先是17年拿到年度作家的代表作《82年生的金智英》改编成电影上映,男主角还是因《釜山行》《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爆红的孔刘。

  在电影上映之前,许多韩国男性就对这部片子进行了抵制,并在女主角郑裕美的ins上各种侮辱和谩骂。等到电影公映的时候,电影票房一跃成为Top3。

  2019年,赵南柱的《82年生的金智英》简体中文版上市,同年11月《她的名字是》简体中文版也随之出版。

  11月16日,赵南柱来到中国进行《82年生的金智英》的新书宣传。

  在读者提问环节,有读者问道: “我现在了解了女权之后,我的父母家人、我的丈夫,都很担心我,觉得我不可能幸福,都觉得我在远离他们,虽然我想说服他们,但还是很难,怎么办?”

  赵南柱回答说,“大家以前吃的都是蓝色药丸,但了解了女性权利、了解了女权之后,就像吃了红色药丸,你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但他们根本看不到,也没有办法理解你。你也许很难说服他们。

  但是,只要吃过红色药丸之后,你看到了新世界,你就再也回不去了。

  不要紧,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人服下红色药丸,看到跟你一样的世界的。

  在成为妻子,成为母亲之前,男性和女性的差距那么明显,但一旦主要角色由“女儿”转变为“妻子”或“母亲”,你会发现生活中竟然处处需要妥协。这一转变在《82年生的金智英》中已经淋漓精致地表达出来,但是我们这里要说我们来说说当“母亲”变为“外婆”之后,女性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在《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中就曾经研究过家庭分工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城市中独身子女家庭中的家庭分工问题。

  谁来做家务?谁来带孩子?

  家务是需要有人去做的,孩子需要有人照看、接送、做饭、辅导作业,如果在大城市中小两口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事业,那么,一定某一方的母亲会来到这个家庭,成为这些劳动的承担者。

  所以说当代女性能够成家之后继续追求自己的事业,很大程度是有一位年老的“母亲”去承担了原本需要她承担的工作,而这一份工作似乎男人从未意识到自己也应该是参与者。

  试想一下你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在你的成长轨迹中都做了哪些事情?有没有开家长会?有没有接你上下学?有没有辅导你做作业?

  ——没有。

  绝大多数的父亲只会在自己孩子期中或期末成绩考得不错时,和自己的酒肉兄弟夸耀一下。

  父亲们认为,养孩子是女人的事儿,自己只需要赚钱养家糊口就成。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母亲们不光也要养家糊口,而且还要独自承担着赡养孩子的重任。

  如果母亲们可以也像父亲们一样养家糊口,背后一定还有另一位默默付出的“母亲”——孩子的姥姥或奶奶。 《写给镇明爸爸》一文中,老奶奶对于自己给女儿和儿子带孩子的现状,既困惑又无能为力:

  “现在的人大概都是这样生活的吧。

  子女们把孩子全权托给了上了年纪的父母,心怀愧疚;老人们觉得自己不能好好陪孙子孙女玩儿,也不会辅导学习;孩子们上辅导班忙得团团转,疲惫不堪。

  花了不少钱,付出很多辛苦,一家人不能经常见面,彼此都很累,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这种代际养育,长辈和年轻人之间势必会出现不同的养育概念,因此冲突在所难免。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把孩子们的内衣和毛巾煮沸消毒,女儿却不耐烦地说,那是经过抗菌处理的布料,不能用沸水煮。

  为了做辅食,我把蔬菜切碎,分成小份儿。女儿却说这不是有机蔬菜,不能给孩子吃,然后自己做成炒饭吃掉了。

  幼儿园全托班需要抽签,结果遭到淘汰,被分到了两点钟放学的常规班。女儿说,那有什么办法?那个样子别提有多讨厌了。 不过,最讨厌的还是对自己孩子的事情坐视不管的女婿。 不对,我们的儿子也是这样,我能怪谁呢?”

  50后60后的很多母亲,正因为经历过为了家庭而放弃自己梦想,所以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女儿接受好的教育,“不要像妈妈一样生活。”

  “让她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去做,多多赚钱,以自己的名义买房买车。看起来女儿有点辛苦,不过的确是在这样生活。要想让女儿继续这样的生活,恐怕我还要照顾外孙子外孙女很长时间。”老奶奶叹了口气。

  如果男性没有要亲自参与到育儿这个过程中这样的意识觉醒,势必有人要为育儿这一行为买单。

  “有一次,女儿在外面聚餐回来,喝了很多酒。她放声痛哭,说对不起妈妈,我的心里不是滋味。

  她有什么好内疚的呢?她只是按照我教的那样,认真过日子罢了。

  镇明爸爸,我其实有点委屈,有点儿郁闷,又觉得好累。

  我是我父亲的女儿,是你的妻子,孩子们的妈妈,现在又成了秀彬的奶奶。那我的人生究竟在哪里呢?”

  《她的名字是》读后感(七):具荷拉去世背后,是几百万在沉默中呼喊的韩国女性

  雪莉离开41天后,她的好友具荷拉也在家中去世。

  虽然死因尚未确定,但具荷拉去年被男友家暴和用亲密视频威胁的事,是确实发生过的。 当时还引发了韩国女性的大规模游行,她们举着各种标语表达对渣男的愤怒: “我的生活,不是你的AV.”"所有这样的韩国男人都是罪犯,拍摄的、上传的、观看的、袖手旁观的。" 但这只是韩国女性生存困境的冰山一角,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里,韩国在149个国家中排名118位。 根据BBC去年的报道,在韩国,女性只能获得男性工资的63%,是29个发达国家中,男女薪酬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这些冷冰冰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真实感受到压迫的韩国女性。 之前书单君推荐过“浓缩韩国女性坎坷前半生”的《82年生的金智英》,今天,书单君想和你分享这位作者的另一本书:

  从9岁的小孩到69岁的老奶奶,作者赵南柱倾听了六十多名韩国女性的故事,书单君选出了其中的3个,我们能够借此窥见韩国女性的困境与抗争。

结婚日记

  “现在,请新郎新娘怀着感恩之心和幸福生活的决心,向养育了美丽新娘的父母敬礼。”

  新娘含着泪行礼,看到坐在前面的妈妈低下头,偷偷抹了把眼泪。她知道妈妈很难受,两个女儿,一个结婚,一个离婚,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要同时接受。

  她在日记里写道:

  姐姐说要离婚的那天,感觉很不真实。因为姐夫有能力,也非常支持姐姐的工作。

  但为什么刚结婚,姐夫就要求姐姐在婆家喝酒唱歌呢?明明姐姐不愿意,姐夫还要说“嫂子当时也喝了酒,唱了歌,你为什么就要和别人不一样?”这种伤人的话。

  她刚进公司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事,前辈们在聚餐时劝她喝酒,唱歌。她不情愿地照做,却感到了忍无可忍的羞耻。

  还有一次,姐姐的公婆没打招呼就去了他们家,把冰箱里从外面买来的小菜都倒掉了——“我儿子单身的时候,也没吃过外面买的小菜。你告诉我门禁密码,我抽空过来做饭。”

  公婆这样干涉他们的生活,姐夫却一点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她不明白之前彬彬有礼的姐夫,为什么婚后突然像缺了一根弦,完全不懂察言观色,任由父母苛责姐姐,只会默默旁观。

  看到姐姐在婚姻中的遭遇,她对即将到来的婚姻望而却步:

  “姐姐,我要不要结婚呢?”

  “结婚吧,还是开心的事情多,不过就算结了婚,也不要想着成为谁的妻子,谁的儿媳,谁的妈妈,就做你自己。”

  她怀着忐忑的心情接受了男友的求婚,却在婚礼之前,就领会到了姐姐这句话背后的不易。

  拍完婚纱照当天,男友在电话里跟她说:

  “我给爸妈看了今天的照片,他们都夸你漂亮……嗯,还有,婚礼那天我们尝试一下其他风格的婚纱好不好?有领子的那件就不错。”

  她听明白了,拍婚纱照时的主礼服是一件露肩连衣裙,原来是露太多长辈不喜欢啊。

  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她向已婚同事们说起这件事,同事们说这才是开始。

  “婚礼会有很多长辈在场,礼服是不是露得太多了;窗帘还是金色最好;被子不要选亮色系……有的还要求知道门禁密码。一来就把衣柜、橱柜和冰箱门全部打开,有婆婆连内裤怎么叠都要管。”

  婚礼前一周,新房收拾得差不多了,婆婆说要过来看看,她一下子紧张得口干舌燥。不过婆婆并没有打开橱柜,只是在屋里慢慢地走了一圈说:“真漂亮,你们辛苦了。”

  她正要松口气,婆婆补充了一句:

  “客厅的灰色窗帘,应该换一下。客厅里不能挂这么暗的窗帘。我买一套送过来,金黄色的。”

  她立刻想起了同事的话。礼服是不是露得太多了;窗帘还是金色最好……眼前猛地一闪,白花花的,什么都看不见。

  这不简单是窗帘颜色的问题,她不讨厌金色窗帘,但是她介意婆婆看似“为你好”,实际却入侵自己生活的行为。

  这是她的婚礼,也是她的家。她想起姐姐的忠告,“不要成为谁的妻子,谁的儿媳,谁的妈妈,要为自己而活。”

  最后,她决定在婚礼上穿那件自己喜欢的露肩礼服,男友答应了。

妈妈日记

  看着婚礼上行礼的小女儿,妈妈赶紧抹了一把眼泪,不能让刚离婚的大女儿看到。

  大女儿回来说要离婚的那天,是她和丈夫结婚35周年。

  丈夫早上出门参加聚会,晚上回来知道后让她给女婿打电话,把大女儿接回去。

  她忍不住问:“他们是小孩子吗?我们为什么要插手?”

  丈夫说:“那你打算让他们离婚吗?”

  “我当然不会让他们离婚,可是我也不会说,绝对不能离婚。我们女儿是个聪明又正直的孩子,她会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她会过得很好。”

  突然,丈夫提高了嗓门儿:

  “你怎么把女儿们养成这个样子?女孩子一点儿也不会低头,都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你就不为她担心吗?你知道女人独自生活意味着什么吗?”

  “那你知道,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吗?”她问他。

  丈夫没有回答,他很快就睡着了,呼噜震天响。整整一夜,妈妈都使劲咬着嘴唇,嘴唇都流血了,直到迎来黎明。

  她原来也以为,女人独自生活会很孤独,结婚后至少可以和家人住在一起。可现在家里空荡荡的,每顿饭都是自己随便对付,还有家人制造出来的家务活永远也做不完……

  她并不后悔结婚,丈夫和孩子们都很踏实,自己也是有计划地度过每一天,没有缺憾,也没有难过。

  可这样算幸福吗?这样的生活比自己独居更好吗?她不确定。

  大女儿办完离婚手续后,给她打电话说“现在全部结束了”。

  全部?从哪里到哪里算是“全部”呢?她感到恐惧和茫然,挂断电话,独自哭了许久。

  她没什么可做的。女儿长大了,不会再对她诉说自己的痛苦,也不会向她求助。女儿不需要她的哄劝,也不需要她的安慰。

  就这样,大女儿离婚,小女儿结婚。

  她的日常生活没有变化。收拾屋子,去店里兼职,自己吃晚饭。

  今天丈夫有约,她想着要不要去马路对面新开的寿司店看看。过了大半辈子,她还从来没有独自在饭店吃过饭呢,从现在开始,她想尝试一下。

  明天,她要一个人去看电影,周末独自去汉江边散步。

写给镇明爸爸

  早上7点钟,奶奶起床给爷爷写信。

  年初的时候,在家待了8年的儿媳妇重返职场,奶奶觉得她很厉害,只是没想到,放寒暑假的时候,儿媳会把孙女彻底交给她。

  女儿也是,没问过她就直接搬到了隔壁单元,原来说只要她在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帮忙照顾就行,但女儿随后又生了一个,现在已经6年了。

  奶奶在信中写道:

  “以前说,等孩子们都结婚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散步,偶尔出去旅行。原来以为工作了一辈子,终于可以休息了,谁想到现在又要照顾孙子孙女们。”

  家里多了三个孩子,确实很累。奶奶每天都要准备三顿饭,还有一顿加餐,有点力不从心。而且她不能辅导孩子的学习,觉得很愧疚。

  后来儿媳给孩子报了辅导班和兴趣班,说让她可以抽空休息一下。她不怪儿媳,年轻人工作都很忙。

  现在的人大概都是这样生活的吧。子女们把孩子全权托给了上了年纪的父母,心怀愧疚;老人们觉得自己不能好好陪孙子孙女玩儿,也不会辅导学习;孩子们上辅导班忙得团团转,疲惫不堪,彼此都很累。

  现在想来,奶奶觉得年轻时养孩子简直太容易了,自己为了工作经常把孩子留在家里,甚至连书包都没给孩子装过。但女儿一直非常独立,没上过辅导班也一直是第一名,还考上了名牌大学,在大企业上班。

  跟其他老太太聊起这些的时候,那位老太太立刻说:诶呦,零分女儿啊!

  最近有这种说法。全职主妇女儿100分,准时下班的公务员或教师女儿80分,晚饭前能赶回家的职场女儿 50分,夜里12点才下班的大企业职员女儿是零分。女儿工作时间越长,老人就越需要长时间帮忙照顾外孙。

  她的女儿,她引以为傲的女儿,居然是零分。她很伤心,却一时无法反驳。

  其实女儿很小的时候,她就经常说,“不要像妈妈一样生活。”“要找到想做的事情,努力赚钱,自己买房买车。”

  现在看来女儿有点辛苦,不过的确是在这样生活。如果想让女儿继续这样的生活,恐怕她还要照顾孩子很长时间。

  有一次,女儿喝完酒后大哭一场,说对不起妈妈,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女儿有什么好内疚的呢?她只是按照自己教的那样,认真过日子罢了。

  虽是这么说,奶奶还是有点委屈,有点儿郁闷,又觉得好累。

  她在信中问丈夫:“我是父亲的女儿,是你的妻子,孩子们的妈妈,现在又成了孙子孙女的奶奶。那我的人生究竟在哪里呢?”

  奶奶不知道答案,已经七点半了,她该去做饭了。

  老人带孩子的痛苦无处诉说,只能写信告诉去世的老公;妈妈看着两个女儿在婚姻里踏进踏出,百感交集;年轻的女孩牢记姐姐的告诫,如履薄冰地踏入未知的婚姻……

  倒过来看,女孩在婚前就意识到“自我”的重要性;妈妈在女儿结婚后,开始尝试属于自己的生活;奶奶直到照顾孙子,才发出“自己人生在哪里”的疑问。

  这样看起来,女性“觉醒”的时间好像越来越早了,但这种“觉醒”的背后其实是女性长辈的牺牲。与其说是“权利的觉醒”,不如说是“责任的转移”。

  另外,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女性之间,那么作为家庭的另一半,男性去了哪里?

  在这三个故事里,所有人都默认操持家务和教育孩子应该由女性全权负责。

  在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下,这种想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可在越来越多女性把一只脚踏入职场的今天,男性是否应该也应该把一只脚踏进家庭呢?

  在一个家庭里,夫妻双方应该是彼此最温暖的依靠。我们可以共同承担外部的经济压力,为什么不能共同讨论家庭内部的分工合作呢?

  只有拉起他的手,共同成长,才是真正的觉醒,人性的觉醒。

  我们习惯给为家庭付出一生的女性冠以“伟大”的称号,但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不“伟大”的权利。

  我们需要的不是牺牲,而是共同分享和承担。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书单,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