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美了才完美?滚。

  ?你打开了 概率论 的第 343 篇文章犹豫了很久,还是想写点什么。2019年里,我难以忘记两个声音——一个是3月初Nike以女性为主题的广告语:“做女人多简单,总有人教你怎么做。”另一个是很多人都曾在电梯里无数次听到过的:“XX医美,女人美了才完美。”第一次注意到这则医美广告,是在早上等电梯的时候。安静的楼层间,突然就响起了一串女性美声,重复唱着同一句话:XX医美,美美美美,女人美了才完美。抬头看,是一群样貌姣好的各国年轻女性,站立在湖面上,一起唱诵一个医美品牌。

伴随着魔性洗脑的美声,我前面几个女生开始小声讨论。她们从“这广告是什么鬼”,聊到“女人确实要美一点,钱花在哪效果就在哪……”,最后彼此安利起昨晚剁手的美容产品。“女人美了才完美。” 乍一听,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但事实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无论一个女性事业多成功,对家庭有多少付出,给这个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只要不美,就是不完美的。这是一种对女性的,多么大的恶意。我不相信,这家公司的高管和广告制作团队,会不知道这句广告语发出后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最后,这个广告被做出来,甚至在线上线下的各个场景,都陆续投放了近半年之久。既然敢这样做,必定有大利可图。在网上,这则广告的制作团队晒出了一组数据成绩单:暴涨的搜索数据背后,则是一个个被这个广告勾起兴趣的女性消费者,以及一笔笔可观的利润。所以,即使明知道有风险和问题,企业却选择了视而不见。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去看了这则广告背后制作团队的相关访谈:在他们眼中,传播的观点正确不正确都没关系,关键是流量和数据。骂的声音越大,关注的目光就越多,传播目标也就“完美”达到了。那些愤怒的网民,正好成为了他们免费的“数据制造者”。这种现象在营销市场上并不少见。刻意制造冲突,引起话题和热议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并由此扩大广告效果,几乎已经成了行业中不成文的套路操作。但广告中的这家医美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和商品的质量,却好像并不经得起考量。

  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法律纠纷不断......

即使如此,却依旧凭借着“三俗”的微信推文和争议的广告手段频频出圈。甚至不久前,这家公司还请到了蔡康永和冯唐两位“文化名人”去做广告背书。在广告中,借他们的口,巧妙地论述了“美很重要”,“好的医美是锦上添花”等观点。这几条广告,成功地将女性置于了“美”的牢笼之中。而让我感到更为可怕的是,当这么不正确的一句话变成了一句广告语铺天盖地的投放,这么多人看到、听到——

  但真正去认真批判和讨论的媒体,却寥寥无几。

大部分人看到后,即使感觉不舒服,也都选择了沉默。虽然不想承认,但在大部分社会的语境里,女人不美,似乎就是原罪。就在上周,深圳教育局发放的《中小学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手册》因为涉嫌性别歧视而被举报。在“男生到底喜欢什么类型的女生”里,这本书中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答案——“漂亮”。

  而在“什么样的女生,男生不喜欢”的问题中,位列第一的“标准答案”竟然是:

  长得丑还充美女。

这本由成年人编写的教材,从出版到发放至校园,前几日最终因表述不当被举报回收。我想截止到被举报前,可能他们中都不曾有人认为这个观念是错的。似乎千百年里,我们对女性美的追求与苛责几乎一直“与时俱进”着。从“东施效颦”到“要么胖要么死”、“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再到今天出现在青少年课本上的“长得丑还充美女”。我们的世界进步了,只是依然没有丑女孩的位置。好像漂亮、美丽和女性就天然捆绑在一起,没有人能逃出生天。

  不久前,日本女性发起了一次抗议活动。

  活动主题,竟然是抗议企业禁止女性在职场中戴眼镜。

不能戴眼镜,只是因为,这样不美。“美”似乎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狭义的词汇。有雀斑是不美的,单眼皮是不美的,甚至戴眼镜也是不美的。美就要毫无瑕疵,要规规矩矩,要竭尽全力和“丑”划清界限。是啊,做女人多简单,从社会角色到五官容貌,都有人来“教”你怎么做。可什么才算“美”呢?从三庭五眼、细腰雪肤,到如今的A4腰,初恋脸,体重不过百……一向含蓄的国人好像在这件事上,始终有分外“明朗”的要求。之前刷到抖音上一个身材健硕的女生秀肌肉的视频,评论区如下的言论,能轻松得到几千赞:我们的美,好像一直与他人的期待紧密相连。

  在日常生活中,会刷到营销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为了取悦他人,女性要变得更美:

“再瘦十斤,做他最争气的前女友。”“如何成为直男杀手?”“不涂口红的你,和男人有什么区别。”网红直播带货时,也会下意识的为产品背书:“少女粉,男生最爱……”十几万库存几分钟内一扫而空。

  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以数据、阅读量为王的商业世界里,则变得无足轻重——

一个懵懂女孩是否会因而形成错误三观?不重要;一群人可能因此受到的性别歧视、外貌歧视加剧?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是流量,是名利。是落入口袋的切切实实的钞票。 第一次恐慌变老,是在二十出头的年纪。那天,我妈看着电视机里抗初老产品的广告,突然对着我说:你看你都24岁了,应该要用眼霜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维护容貌的路上“任重而道远”。而事实上,“初老”也是一个近几年才逐渐流行起来的词汇。这个词汇诞生后,各种广告和柜台都在努力灌输着抗初老有多重要,好像稍有疏忽就会变丑变老。可怕的是,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发现自己和周围大部分人好像都认为:“维护外貌”这件事,大部分是出于自愿,而非被外部环境引导出的行为。于是我们听着教导,开始学着做各式各样的准备:要抗糖,要精致,要早晚护肤。太累了。好像女人的脸,属于彩妆、属于医美、属于大众评论。却唯独不属于她们自己。不止是普通人,国内生存周期格外短的女演员们也无时无刻被容貌、年龄所累。曾看到过一个短暂出现在热搜的采访,节目中主持人对年过六旬的演员刘晓庆提出了一个问题:“觉得媒体和公众对于您最大的误解是什么?”她有些无奈的笑着说:“怎么不优雅的老去。”在最后,她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我为什么要满足大家的要求,要优雅地老去。”

有时候忍不住感慨,女性好像要穷其一生和“美”战斗。年轻的时候要警惕衰老,岁月逝去之后也要面对着整个社会的“期待”。“永远美丽”似乎是世界对于女性整齐划一的期待,也是一个带着诅咒的枷锁。要精致,要永远年轻,要优雅迷人。听起来都是些美好的故事结局。所以我们一路追寻这个答案,心甘情愿地为其买单。只是抛开性别和虚构的社会观念,冷静下来想想:那个答案真的重要吗?社会引导和性别歧视,并不曾放过任何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体。女性如此,男性就可以幸免吗?当然不是。

  百度上搜“男生三级残废标准”,就会出现以下内容:

  自媒体人雷斯林在一篇文章中,感叹矮个子男性的生存不易,其中说到:

  “比如小学开始,我待过的每一个班级,都是欺负班上最矮的男生和最丑的女生。”

  在这套扭曲的审美体系中,女生不可以丑,不可以太强势,不可以特立独行。

  男生也得阳刚、勇敢、强壮。他们要高于1米8,他们不可以哭。

  这篇文章,我写了将近一个月。

  从提笔到落笔,查了数不清的资料,包括日韩等极度重视外貌的国家。

  查完后,觉得很恐慌。

  按照这样演化下去,再过十年,中国的社会,是不是也会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变态?

  不够好看的女生为了找到工作被迫去整容,化完妆才敢上街和约会,矮个子的男生从小到大被嘲笑成“三级残废”,找不到伴侣。

  而今天,我之所以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写这篇文章讨论这个广告,一方面出于愤怒,一方面是出于恐惧。

  我们当然可以忍一忍,当作这个广告没有发生。

  但如果今天不抵制这样的广告,类似的广告和言论就会越来越多。

  终有一天,我们可能被迫去打针、做手术,遭受更严重的审美绑架和性别歧视。

所以我必须站出来,对这个广告大声说:“ 不,我不买单。”

  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一起,停止消费这个医美产品,促使这个广告可以早日下架,让被利润裹挟着的品牌和企业们听到:

  停止这种低级的营销手段吧!

我,们,不,会,买,单。

  最后,想分享给大家,曾因倡导素颜而遭到死亡威胁的韩国美妆博主裴琳娜,所说的一段话:

  我想,这世界的变好——

  也可以从一个不用漂亮也能过好一生的女孩开始。

   你是女孩 

   你可以征服星辰大海 

   也可以不漂亮 

文 案    紧 紧编辑     紧 紧、又一

  他。她    vol.OO1 

  推动 性别世界 的更多可能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