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一则名为“卧底实拍医院扫楼式筹款,审核漏洞多”的媒体暗访报道,将水滴筹再次推上风口浪尖。视频里的推广人员自称是志愿者在医院里“扫楼”,每单奖励150元,每个月35单保底才不会被辞退,而推广团队中的月薪,有的已经过万。
水滴筹陷入信任危机,大家渐渐明白:如果一个营利性角色和一个公益项目挂钩,味道就变了。
就在大家不知道如何正确捐款众筹的时候,“社会扶贫APP”出现在视野里。
见惯了动辄十万百万的筹款需求,人们很难相信这样简单的要求是真实的:
两岁孩子用的玩具车
棉衣棉被和生活用品
一包卫生巾
不用怀疑自己的眼睛,这些信息来源都是真实的,而且都来自同一个APP——社会扶贫APP
“社会扶贫”由中国社会扶贫网主办,中国社会扶贫网是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的唯一的社会扶贫网络平台,指导单位是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
能够在该APP内发起求助的,只有贫困户和驻村干部;
每一条求助都经过了双重审核:身份证验证+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库验证,此外,还有当地扶贫干部进行了审核。
每个人的求助下面,都标识了贫困户认证以及审核人姓名和身份证信息。
所以,比起其他众筹APP,社会扶贫APP更真实可靠,我甚至还会惊讶于一些受助人的生活环境,如此恶劣竟然还在坚强生活着。
比如,在【住房帮扶】版块,有一个叫做覃德生的11岁男孩。
就在去年,覃德生的父亲突然离世,只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了,母亲还患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母子俩的生活费和男孩的学费全靠国家和亲戚帮助。
他们来到这个平台,是想要2万元钱资助,重建母子俩的危房。
如今,在爱人人士们的帮助下,母子俩已经收到将近一半的资助,距离入住房子更进一步了。
除了像覃德生这种贫困户,在社会扶贫app上,还有一些有生活能力,靠着平台提供的电商机会,用自己的辛苦劳作去换取家庭收入。
比起那位有房有车,众筹百万的相声演员之妻,这些自食其力的人更加让人尊重。
社会扶贫的优越性和真实性被大家熟知的同时,也暴露出其许多潜在的问题。
首先,比其他众筹平台更加可靠真实的社会扶贫APP,在各大软件商店的评分极低,基本不超过2分。
看了一圈下来,他们给低分只有一个原因——强制下载。
国家扶贫APP的推广计划,到了底下各学校、各单位,就变成了任务分摊,甚至和奖学金、学分挂钩,逼得学生们去完成任务。
宣传的效果没达到,反而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可事实上,国务院扶贫办在去年就三令五申,禁止搞指标、禁止强制下载。
要知道,任何强制性行为,都会使原本的初心变味。
而且,变味的不只是强制下载,还有这个平台上越来越多的“伸手党”:
“没空买洗衣粉,谁路过我家时帮忙买两袋”
“早就听说波司登带劲,需要一件”
“没有过冬的鞋,要一双耐克”
“我是贫困户,我要席梦思床”
“生活不易,我需要一台跑步机锻炼身体”
“本人腿骨折,要用跑步机锻炼腿”
“89年男士,出门打工需要一个行李箱”
“从部队回来,充电宝忘拿了,要一个”
说真的,看到这些令人迷惑的求助需求,我不敢报以恶意,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他们为了应付指标,随手发上来的“玩笑”。
不然我找不到其他的理由来解释。
难道是在乘着政策的“东风”,到处讨要?
在【捐助物资】那一版块刷下来,我满眼都是这些人的懒像。
所以说,我宁肯相信这是他们为了完成分摊任务指标,和公众开的小玩笑,也不愿意相信,我们的扶贫工作永远扶不起来这些穷人。
这个软件没有错,扶贫政策的初心更没有错,错的是那些在落实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懈怠和自以为是。
在社会扶贫APP上,我们有自己的选择,我们能分清善恶,那里确实有更多更多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而那些生活安稳,还要利用平台伸手乞讨的个别“贫困户”,别指望大家去扶你们这种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