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鹫山的第一缕阳光,正是佛陀转法华的地方...

  

-Saying:灵鹫山是佛陀传讲《法华经》等诸多妙法之地,恰好也成为今年3月超越之旅印度游学的最后一站。群友们披星戴月地攀上山顶,正好迎来灵鹫山日出的第一缕霞光,一切都是那么圆满。沐浴在金色的霞光中,席地而坐,此地、此情、此景,那么,就在这里一起聊聊法华吧!

  01

  [一切都是刚刚好]

  今天我们到这里是最早的,先给自己鼓个掌!你们看这一路上山啊,是月光引路上来的。此时,我们在等候日出。

  佛法很有意思,佛常以譬喻而说法。所有菩萨坐的都是月轮,没有日轮。月轮,这个是有深义的,为什么呢?

  很多比喻也是以手指月,而不说以手指日。是因为月亮的光,我们人眼能够直接触及,是你看得见、摸得着的。那月亮的光从哪儿来?祂反射的就是太阳的光芒。

  太阳的光太强,你直视不了的。

  所以呢,用手指月,只要你能够看到这个月亮在哪儿,就一定会找到你心性的大日如来。所以菩萨都坐月轮,很有意思这个比喻。

  我们一路披星戴月,又是星星又是月亮的陪伴,这个因缘真的很好。

  又刚好,你看灵鹫山本来是昨天的行程,莫名其妙的就成了今天早晨。

  这个还真的不是我跟凯哥(印度导游)提的,是昨天本计划下午上灵鹫山,然后竹林精舍。结果我们反而先去了竹林精舍,然后禅坐久了,凯哥临时决定改成今天一早上灵鹫山,我说好啊,那就顺着这个来吧。

  这就是因缘,很有意思,就这么赶巧。

  春天的早晨,爬山本就是非常好的一件事。登高望远,从内到外,从身到心,非常自然的就这么身心舒畅。

  这也自然的成了我们印度超越之旅中的最后一站。

  你说巧不巧,本来应该最后一站在竹林精舍这个大工地的(竹林精舍恰在施工,现场混乱),哈哈,如果是那儿,感觉肯定不如在山上更好,结果恰好登的是灵鹫山,多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遇事不生攀缘心,随顺因缘跟着走,来的爱是什么,就是什么,然后往往反而会更有意思。

  02

  [你的见地真吗]

  在佛教的历史上,灵鹫山又恰好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这里是佛陀开演《法华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般若经》的所在。

  《法华经》是整个从古印度到今天的中国汉地、藏地,基本凡有佛法在的地方,都是根本重要的一部经典。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被称为“成佛的法华”。

  换句话说,参透法华精神,你的佛法修学是必定成就佛果的。

  其实任何一本佛经均是如此,那么强调《法华经》原因是佛在《法华经》里,做了一个开权显实、三乘归一的大方便,所以被称为“成佛的法华”。

  换句话说,所谓三乘佛法,都叫权巧方便之说。

  所谓的羊车、鹿车、牛车,都叫权巧方便,最后那个叫大白牛车的见地和修学路径的比喻,才是根本出途。

  同时里面也列举了这样或那样的多种角度,比如化城的比喻、常不轻菩萨的案例;比如对提婆达多的感恩...林林总总,其实最后就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佛法真正的不二法门,什么是真正的一佛乘!

  昨天晚上我们其实也说到了,法华经里开宗明义,非常清晰的告诉我们,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就是佛出世、住世,没有第二件事。所有的开权显实,都是为了这一件事;所有的善巧方便,都是为了这一件事。什么事?

  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所以学佛的根本,就是见地问题!见地不真,你走的路不会正确。

  切记,是见地问题!而不是什么境界问题,也不是什么传法、修法问题,更加不是什么功德福报问题!

  03

  [师法友三者并重]

  就好像我们如果眼睛看不见,那么今天上山的这条道,就没可能走的上来。那每一步脚下踏的路,都是你看得见,扎扎实实落足而行的,是不是这样的?身前还有月光下路的指引,以及前面走着的人,没错吧?

  有这条路在,你眼睛如果是遮蔽的,你看不见,前面就算有人,你一样会摔下去。同时,只有路没有人走,你会心里打鼓,不知道这路通到哪儿。

  路的指引,这个就叫法。

  前面有人走,有人带路,那这个人就叫师。

  即就是这样,有时候在走路的过程之中,那自己走的到底好不好,有没踩石子上,或掉进沟里?

  其他人在前面走,彼此快了慢了,要有等待,要有陪伴。如果同样都一个节奏,可能你气喘不上,也可能会很疲惫。所以,稍有快慢,每个快慢,里面还都有人在旁边陪着你,用你适应的节奏陪你一起向前走。

  陪伴同行的人,就叫友。

  学佛也正如此,就是这样一条路,叫师、法、友三者并重。

  04

  [你本一切具足]

  所以即就用我们在上山过程里的这些呈现来打比方,其实已经法理具足。这在佛法里就称为“开权”。

  那显的实,又是什么?

  很简单,你的目的只有一个,到这儿来你没有第二个目地。所以,中间你休息也好,还是你气喘吁吁也好,还是你喝水也好,还是你会有疑虑,天黑路暗、弯道坑洼也好,这都不重要。

  只要你不忘是到山顶来,这是唯一的目的地。

  只要你走上了这条道,最后一定会到这个山顶来。

  所以,你根本没有第二个归处。这就是开权显实,三乘归一。

  我们简单拿这个上山打比方,就确实法理具足。只是有时候,你自己不理解,就会忽略掉生活里的这些种种方便的智慧认知。

  这种随缘方便的处处认知,在《法华经》“药草喻品”做了譬喻的讲述。山上草木,无不是药。只不过是众生根基不同,因缘不同,当观机施教,因病予药,善巧方便。

  同时《法华经》确实很殊胜,这种开权显实,三乘归一的思想,是彻底回归了佛法的不二法门、无余涅槃,是真正的众生平等。所以经中同样指出了“贪嗔痴性即是佛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大乘佛法要义。

  众生就是佛,心也就是众生,佛也就是你的心。这个意义,其实真正在体悟上来讲,是非常非常真的。

  所以从这儿来讲,就没有办法去分割你的任何一个起心动念,你也没有办法去分割任何一个生活中的作为。

  打个比方,昨天我们在那烂陀跟群友开玩笑说,“过来,抱一下”,大家都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玩笑的实质是开心,所以只管开心,开心就是那一刻的具足圆满,对吧?哈哈,结果抱这一下的时候,就纠结犹豫,然后说,那我还是要破一个对自己保守的相,于是拥抱一下吧...这又加了很多东西上去。

  本无相可破,破因执而立。明白这意思吗?你只去实现开心本身的具足,就没有什么相要破,也什么相不可以破,所以这就叫自在圆通,不破而破。

   

  这就是每个时刻的具足。

  《法华经》开显的,正是这种大方便、大圆通的精神。

  《法华经》中记载,当时有五千的四众弟子退席不听。不听可以的,这就是相应与不相应的问题,这点在《法华经》中,佛也确确实实就没有客气。

  你们不听,走是你们的权利,但是我必须要告诉大家,你们的根器目前是什么状态,那叫“罪根深种及增上慢”及“无有是处”,也就是《维摩诘经》中所称谓的“焦芽败种”。

  “焦芽败种”可是一个不轻的词汇,意思是说那个种子枯焦、腐败,是不具备真正生发的力量的。

  “无有是处”更狠,意思是全没干对,白学的!

   

  所以见地不真的问题,就这么严重,这么可惜。

  想想等于说是根都坏了,说你是不能够显现智慧的,所以那个种子是不起现行的,就是你的心没有回到本来清净具足上去,还是著在了一个有余涅槃的相上,就有一个清静和污秽的分别。

  有余涅槃确实如此,是垢净有别的,所以八万大劫还要再回来,再来一次,把这个无分别的功课补足。

  所以说,修行的路,一步都不会少,你想错过一步都不可能。你必须得一步一个脚印,真真实实的具足圆满,每一步都收获圆满,才处处圆满。这是很实际的。

  同时经里也谈到了常不轻菩萨的案例。常不轻菩萨是一个觉者。菩萨么,“觉有情”。常不轻菩萨不轻一切众生,所以见到比丘,他恭敬;见到比丘尼,他恭敬;见到优婆塞,男居士,他恭敬;见到女居士,他恭敬……不轻一切众生,不轻视初学,还是老参,不轻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不轻你是什么种性,无论贵贱贫富...

  别人打他骂他,他还是恭敬不轻。

  为什么?

  是因为,他深知每一个人都是本自具足,圆满无暇的。所以在《法华经》里,真的是处处开权显实,处处善巧方便,反反复复的,其实是在让你去理解,什么叫平等不二的一佛乘,非常有意思。

  佛经里常有用牛乳萃取甘露的譬喻。

  开始,牛挤出的是乳,凡夫叫血乳混杂,志求般若道的人就成了白色的牛乳。从这个乳中开始萃取,先出来的叫乳酪,对不对?一切皆从乳生,还是这个东西,所以从来都是一个。所谓的内外密就是一个,没有外在的其他。

  乳酪再去萃取是什么呢?就出了酥油,酥油里面,分了刚刚出来的生酥和最后的熟酥。其实这是比喻菩萨道的修学,从初发心菩萨到罗汉、辟支佛以及圆通菩萨等的区别,这个我们先不深究。

  最后第五个,从熟酥萃取出来的就叫醍醐,这个比喻就是佛,是最上的精华。其实一切还是从乳而出,因为本自具足。

  所以你一直的用功,就是对你自己用功,对你和所谓自然的关系、社会的关系、人际的关系,在这里面用功,其实一切唯心造,你的心变了,你的世界就变了。

  法华精神,在不同的经典里,也有不同相应的表达。比如说,《六祖坛经》里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从来都是如此,你的般若醍醐就在这儿,只是你有没有能力把祂萃取出来?仅此而已。

  你不萃取,活的叫世间法。

  你萃取出来了,就叫出世间。

  然后你最终会发现,世、出世,不二,在里面打通一片,获大自在。

  这就时时处处,都成就了你的醍醐甘露。

  05

  [种种譬喻,三乘归一]

  佛经里全是比方,《法华经》中三车之喻,比喻从羊车到鹿车再到牛车,最终三车之外,有台大白牛车,这就是三乘归一。

  那羊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用羊来做比喻?

  那羊的特点我们以前经常在说,它吃草,性格温顺。草首先不是肉,是素的,这个不是去制造肉或者素的分别,而是告诉你,是离开了妄念,因为肉比喻我们的无明尘劳妄念,明白这意思吧!

  那草是什么?你看悉达多太子是不是成佛的时候,吉祥草为垫啊。草其实也是你无数的心念,心地长草嘛。只是相对肉而言,少了很多的杂染妄动,但还是属于是杂念。那么羊吃草,然后呢,消化掉,最后产的是奶,形成了转化,这是能量的转化,实实在在的。

  然后以前也提过,佛经里有个比喻,叫羚羊挂角。有一种羊,它睡觉的时候,把角往树枝上一挂,脚不沾地,这叫蹄不染尘,实际上是打离欲离尘的比喻。你要细节拆分,它还有一些细的东西,主旨如此,所以这就是羊车,而不是一个猪车。

  猪在佛教里比喻无明。众生平等,但它就是打一个比方。所以,从这儿你也才知道伊斯兰教不吃猪肉的原因。猪表无明,为什么呢?因为猪好坏不分,垢净不分,只看眼前,难以抬头,更难以回头。猪是回不了头的,头转不动,它必须是整个身子转才可以。然后好吃懒做,等等……所以就用这个状态比喻无明。

  但你们千万要理解,什么是佛法的大不二,也同样是这样,我们在六道轮回图里面,猪无论体现的是支分无明,还是用它来比喻这个根本无明,无明的背后,它的本体恰恰也就是光明。

  所以再回过头看一下,猪的特性是什么?垢净不分、好坏无别,什么食物它都能吃进去,这是坏事吗?也不是坏事啊!而且它只看眼前,是不是就是活在当下?好吃懒做是不是就是回归真实?谁不好吃懒做啊?有什么不正常的!这就是实际上的光明和无明的不二。但是当你处于分别混沌状态的时候呢?它就表无明,明白吗?

  凡有言说,均无实义,都是打个比方,而不是让你执着为实,最后自己又画地为牢。

  所以在藏传佛教里,也有一个佛母的像,她就是猪头,猪面佛母。你以为是真的修一个动物啊,染一身动物性,本身人就跟动物性差的不太远,没有必要。其实她就是告诉你光明和无明不二,在打这个比方,你当理解。

  那么在所谓的三乘归一里,羊是这样的,那么鹿是什么呢?

  我们去了鹿野苑,是初转法轮的地方。实际上,鹿的呈现,又有一些不太一样。鹿也是食草,然后也转化成鹿奶,鹿茸阳气很足,对吧?鹿这个动物呢,相对于羊,更能独自生活。那么同时有一种说法是鹿的习性是今晚在这棵树下休息,明天在另一棵树下休息,它的习性不会在一个地方连续休息很久,是相对不住的。佛门里也有“浮屠不三宿桑下,恐日久生情”的说法,就是说僧人修行不贪恋固定因缘,以免生出执着的意思。所以说鹿有时也用来比喻辟支佛果。

  民间有个说法,叫“十鹿九回头”。从我们来理解所谓鹿回头。其实就是借这个相来比喻一个修行人能常返闻心性,不迷归家之路。所以佛陀初转法轮地,叫鹿野苑。用鹿来去表转法轮,而不是用羊表转法轮。

  从这儿你才能知道,为什么在一些经典里面,提到了所谓心外求法,修学外道,一样证得二果罗汉,也就是说坐上羊车,实际无论是否修学佛法,大家还都能做到。但到了鹿车的境界,就很不容易了。

  那三乘里的第三乘,牛车呢,牛是干嘛的?

  牛很重要的品质不同,在于牛能负重,是干活的、耕田的,没错吧?大乘菩萨道就是如此,欲成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就在这儿发生了关联,这就是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很实在。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大乘菩萨道里面常用牛首作装饰,或者用牛来比喻。我昨天谈到的大威德金刚,所谓文殊菩萨的忿怒相,就是此类,就用牛首为面。禅宗里有个十牛图,一开始寻牛、见牛、牧牛,一路牵着,然后骑牛,到最后人牛两忘,浑然自在,这就是逐渐的自然修证之路。

  那为什么还要加个大白牛车?它是基于牛来谈问题。什么是白?什么是大?这是是三个字的连贯,叫大白牛车。这个“白”就是真真正正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然后呢,我当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如此的清明不染。

  但即就是到这了,如此清静无染任运自在了,还怕你著在这个相上,所以还要加一个“大”字,就是告诉你,永无止境!永无止境!永远没有让你着落的地方,这就是你的自性,大白牛车,这个车才能承载一切!

  实际上佛经里处处比喻,佛以譬喻而说法,欲令众生离其所执。这个时时处处的譬喻法,非常的有意思。

  所以《法华经》为什么叫成佛的经典,它是说了种种方便,种种譬喻。这部经还是需要大家,真的是要有一定经教基础,一定体会的基础和有发心、立愿、践行的这种动机,才能真正咂摸出味道来的一部经典。它落于实在,从实在中又显华出了这种微妙、不可思议的方便,所以才叫作“此法妙难思”,如是“妙法”!

  那什么是莲华?莲花开的时候是花果同圆的,同时显现,所以叫开权显实。花是方便,吸引人,然后呢,直接显露他的果,一体不二,同时呈现。打这个比喻,要是细的拆解,可以从无数个角度去拆解,那是非常学术的一件事,很多教授专家学者在这儿做了大量的分析,其实说的全部都是对的。但最终,你要真实回落到自己生活里的体会应用。

  06

  [开显自性之光]

  哈哈,说完这些,大家看,刚好太阳出来了!太阳有没有照在你的身上?我们刚好也说到自性显露这个部分,太阳就显露出来,很吉祥啊!所以大家一定要更好理解,什么本自具足,无众生可度,亦无佛可成。

  为什么呢?勿忘,贪嗔痴性即是佛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真真正正的大平等、大自在、大任运。

  所以,当你有任何意识造作的时候,记住:困住你的,就是这颗分别造作的心。

  造作其实也很正常,就是意识本身的功能,其本质还是个清净圆满,明白吗?只是你自己往往执着其中,妄想叠加,就又把它变成了一个所谓的不清净、不圆满,所以就困在自己的无明里,你自性的阳光,就被你自己遮蔽了,仅此而已。

  但凡放下妄想执着,自然就会回归平常,平等,清净,慈悲,一切自然任运自在。

  所以回到《法华经》,大家一定要消化理解,为什么叫妙法莲华,什么叫因果同圆,什么叫开权显实,什么叫三乘归一,这就是法华精神。

  佛陀在这里讲的,和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他任何时候的宣说,都没有过任何的差别。只是在于“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这叫开了权,每一个人基于自己的因缘,去得到自己相应的收获,仅此而已。

  所以,“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我们此刻目中所及的自然,本来就这么和谐美好,这是你自己的心性投射了如此的自然。

  大家披星戴月的上来,然后听我随口聊聊关于法华做不得数的这些胡说。此刻太阳出来了,很美好!

  那你自性的阳光就要从这里开始,去照破无明,然后光耀大千。大家说好不好?

  (众人:好!)

  祝福大家!

  素材整理自七非先生灵鹫山分享

  编辑:正心堂编辑组

欢迎入澄见群一起研习经典文化

  不能保证你能有任何高尚美好的收获

  但可以保证

  你一定会有不虚的另类所得  

  澄见群 · 扫码入群

  2019的印度之旅已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一颗种子,2020的超越之旅将再次启程,让我们再相聚,用佛陀觉悟的殊胜加持,造就你的2020,此为最吉祥!

  《超越之旅07:觉悟的家园(二)》 

  “追随佛陀的脚步,找回更好的自己!”

  ↓点击海报预定↓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超越之旅07-觉悟的家园(二)》

  回家之路,由此开启↓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