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上,看望自己的父母。
记得一次在妈妈家附近理发,犹犹豫豫着没给妈妈挂电话,也没去看望她,回家后一个人开始忏悔不止,唠叨不停。从那天起,我开始意识到看望不只是看看的意思,还有踏实的成分。
见到我的瞬间,妈妈看起来比我想象中要高兴。她笑着轻声和我说侄子最近的事儿,说来说去其实还是上班和谈朋友之类的琐事。我说,很好嘛,孩子大了自有自己的生活,你们要做的就是巴望他顺顺当当,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至于其他,我们也确实帮不上。爸爸原本在看电视,听到我们说话,很难得地关了电视,与我们一起围坐在餐桌旁,他看起来比我想象中气色要好,但他只听,不说。我跟爸说,要健健康康好好活着,才能看儿孙们的喜事,趁牙好多吃些好东西。他微微一笑,没有说话。爸活得始终不够洒脱,一生脾气暴躁,和妈妈一直吵架,朋友也是远离的多,所以晚年他非常落寞,可能这才是人生失落吧。在儿女面前,他也依然不会袒露一点心迹,话少,沉默居多。
妈妈特意提到了姐姐家的孩子,说他似乎听话一点了。姐姐为了这个孩子,付出很多,苦恼很多。有时,我跟她一起想办法。但有些问题不是现在能改变了,只希望孩子不要更“坏”就是。在这事上,我体会到一个和睦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是安全感、归属感。如果孩子连家都不喜欢,你能指望他负责任地爱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吗?我敢肯定,即便爱上,也容易相处出现问题,因为他不会包容地处置两个人的关系。但凡与父母关系不好的人,本身爱的结构出现了问题,有时还真难修复。我这样说,一定会伤人。但的确是这样的。你看看周边那些成年后还与父母吵架、与父母决裂、与父母不和的人,大都有性格缺陷。
妈妈唠叨着这些小事,可以看出她比前阶段心情要好很多。看大家都在进步,我也安心很多。揪心的事多了,人容易厌倦人生,所以我们都要努力健康,让家人不烦心,不揪心。
我和妈妈讲,上周和姐姐一起上坟的事。我批评妈妈,再忙也是要一起去的。原先她晕车,我们想办法让她不晕车;现在她不晕车了,她又忙着其他事去。我还特意表扬爱人,他的态度就比较好。我把我俩的对话原封不动翻译给妈妈听:
我:“周末,记得开车一起上爷爷、奶奶的坟哦。”
夫:“唉,怎么又叫我当车夫?都6年了。”
我:“不是你,还会是谁呢?”
夫:“你爷爷、奶奶估计都不认识我了,去了也是白去。”
我:“怎么不认识了?谁让你走样这么厉害呢?你说……”
夫:“……”支吾不出什么。
我:“告诉你,要是没我爷爷,你就不可能认识我。”
夫:“这是咋回事呢?”
我:“你知道吗,小时候,我险些送人。领我的人都跑到我家来抱我了,是爷爷站出来说了句:‘我看哪,还是留着自己养吧。几个小孩,一个都不能少。’我说的吧,没有爷爷,就没有今天的我。”
夫:“啊,今天才知道有这事儿。”
我:“去吧,爷爷、奶奶会保佑我们的。你看,我们家不是越来越好嘛。”
夫:“好吧,要去。顺便带你们去太湖边吃饭。”
妈妈听了,好像真有点不好意思了。我对着一旁的父亲说:“爸,明年带你一起去。你都没去过呢。”
妈在一旁插话:“你们一个都别想叫动他,他是不会去的。”我知道妈妈的意思,爸爸对爷爷、奶奶生前一些事的做法一直有疙瘩,所以他一直处于“对抗”状态,直到奶奶去世时,爸都没缓过来。我说,这样的事过去这么久了,为什么我们还不能原谅呢?一个活着的人跟一个逝去的人计较,肯定是大活人的错。我再一次肯定地告诉父亲:“讲定了,明年一起去。”他坐着,看了看我,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