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读后感精选10篇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是一本由[日]松浦弥太郎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读后感(一):人生这条路,殊途不同归

  浦睿文化的新书,从来不会让我失望,在阅读了这么多本浦睿文化的新书之后,现在的我,很荣幸的成为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浦睿控”,不是我虚夸,实在是浦睿文化的书一直都很棒,从一开始的《小王子典藏版》,到后来青简的《古色之美》,再到现在松浦弥太郎的《最糟也最棒的书店》,我在这几本书的阅读过程中,伴随着我心态的变化,我也见证了浦睿文化在一点一点的变好,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我可以看到更多的优美的书籍。

  我是这么和别人宣传浦睿文化的,浦睿的书,可一直都是我书架上的颜值担当,不止书的内容很暖心,就连书的外封也是治愈人心灵的良药,每一次看,都觉得心里踏实了一点,这次《最糟也最棒的书店》也不例外。

  不知屏幕背后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曾经为自己的未来迷茫过?是否有时候觉得自己未来的人生遥遥无期?路途没有光明?

  如果现在的你正处于这样一个状态,那么你完全可以来一起阅读这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坦白书——《最糟也最棒的书店》。

  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高中毕业时短短三天的兼职生活,就已经让我觉得辛苦非常,上了大学的途中,见过了各式各样优秀的人,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的也更多了几分,不由得,我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不知道未来应该如何去走,不想面对我即将开始工作的事实,甚至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浑浑噩噩,每天繁忙的生活,让我对未来觉得很不可期,甚至无数次生出想回高中重读一遍的想法,以前许下的梦想,也早就被残酷的现实掩埋,但是这一次,在读完这本《最糟也最棒的书店》后,我突然明白了许多,也看开了许多。

  所谓人生坦白,就是作者松露弥太郎对自己人生的旅途做一次介绍,高二休学,混迹美国,路边摆摊售书,最后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松浦弥太郎说这是一段最糟也最棒旅途,我不可置否,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正是这么一本最糟也最棒的书,对浑浑噩噩的我起了一个很启示的作用。

  繁忙的学业压的我喘不过气,学校严格的挂科制度,让我不得不努力,我甚至曾经动过休学自己创业的想法,最后都不了了之,在我的身边,一个同学终于因为学业不精走上了退学工作的道路,她的离开甚至让我恐慌了很久,但是在这本书里,我学到了狠多沉淀的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人的人生,不一定都要按照一个约定俗成的方式进行,但人生却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旅途,走了就没有后退的路,前进了就没有重走的可能,希望每一个看到这本书的人,都能找到你自己前进的方向,也希望每一个看到这篇书评的人,都能不再为你的人生迷茫。

  这世间,尘世千变万化,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松浦弥太郎一样,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谁谁谁一样成为人生赢家,但事实上,正如我用初中老师的话说,你的人生,就是属于你自己的一手扑克牌,是好是坏,你都要打下去,并且没有回头。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读后感(二):值得细细品味的一本书

  昨天把松浦弥太郎的《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读完了,这次使用的是读完一词。 真的属于很有趣的一本书。 做了一页多的笔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谦逊的精神,敬佩之余,也是十分值得学习。 从高中辍学开始,一点点的接触社会,在接触过程中,逐步发现并不断提升自己对旧物的甄别能力。 特别是二手书籍,最后尤其集中在艺术类,包含摄影、杂志、设计等相关联的。 当然,也是在此基础上,年纪轻轻的就确立了目标,找到了掘金地。 实践出真知。 快速的实施,应该也算得上是作者优秀的性格品质之一。 跟随着文中的线索,看到其从精品店、移动书店到固定之后的“COW BOOKS”书店。 一步步走的坚定而踏实。 此外,还有的地方便是思考。 很喜欢其中描述人际关系的几句话。 比如说“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单行线,而应该是你来我往的传接球,唯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P49)。 相同意思的话语,作者用了好几种表达方式反复进行了强调,看来,对其来讲,这也属于难得的生活体验呀。算得上是真知灼见。 还有关于移动书店的作用,总结的也是极其准确,引人深思。 “移动书店有着与其他书店略微不同的图书,只要能够成为顾客与那本书相遇的地方便足矣”(P64)。 相遇的地方,多么朴实而又有力的短句呀。 很喜欢的地方,还有对几座城市的描写,代入感很强。不管是洛杉矶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还是随处的去探索。步行,去发现惊喜。还是说,在台湾,感受到真实的台东。 对场景的塑造,不经意之间,扑面而来,感觉作者就在对面的店里安静的注视着,甚至可能留在你我的旁边。 感谢浦睿文化。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读后感(三):人生终究没有定式

  作为中华文化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是一个盛产职人、匠人、异人的国家。比如没读过大学、却享誉世界的建筑师安藤忠雄。比如跑到欧洲饿着肚子、如今顶着一头红发的圆点女王草间弥生。再比如这本书的作者松本弥太郎。

  在读这本书之前,早就知道这位书店店长、出版家了。他曾经出版了一系列的生活美学书籍。细细想来,在生活美学方面,国内的百姓在十年前接触的并不多。最近几年,这方面的书籍多了起来,但是有很多一部分是从台湾地区和日韩等国传过来。大陆更多地还是停留在旅行美学,似乎旅行是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不过仔细分辨来看,旅行的日子终究是少的,真正让一个人生活的暖意融融、开心快乐的,其实并不是靠着某一段十天半个月的旅行体验,而是靠着生活里面一点一滴的美好感受。

  回到这本书本身,其实这本书是一个"混血儿",包括了松浦弥太郎的个人经历和感悟文章。但它的根本,是在谈一个生活美学家如何成长的。如果对生活美学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可能看看这本书难免会有点尬。好在这本书可以当作生活美学的启蒙读本。

  松浦弥太郎是一个很能折腾的人。在读书时代,他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孩子。不爱学习、早恋,莫名其妙地逃学,甚至到最后干脆就不学了。干了一段体力活之后,这个家伙又跑到了美国。可是没有学历没有能力的小男生,到了国外能做什么呢?不过就是流浪街头、借宿在某个当地人家里。

  但这样的人或许就是有一种该死的魅力。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浪子。真正的浪子就是这样的什么都不在乎、随遇而安。但转机出现的同时,浪子其实也开始逐渐消失了原本的光芒,转而变成了另一种男人。

  松浦弥太郎借助了日本泡沫经济时代,高速发展的经济与购买能力,和日本人民内心渴望更新更好的生活以及相对来说的信息和知识的欠缺,这之间的落差,让他利用在美国得到的几乎零成本的杂志广告插页,单张单张地制作成装饰品,在日本街头售卖。并由此起家。

  如果说松浦弥太郎的起步是因为幸运和机遇的话,就难免委屈了这个人的头脑和性格。毕竟他这一辈子没有离开"浪子"两个字。

  从售卖生活视觉开始,松浦弥太郎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售卖店,甚至成为了一度的网红店。

  (以上这些内容,在书里经过松浦弥太郎的讲述之后,变得很温柔也很温暖,大家可以去亲自感受一下。)

  而最吸引我个人的,是松本弥太郎这个人,在他的书店风头正健、开创了自己的写作和出版事业的时候,居然面对如此胜景,直截了当地喊了停,开始思考和回归他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本身。松浦弥太郎开始在美国和日本之间往返,还逐步涉足欧洲和台湾。他去自己最喜欢的二手书店,挑选他自己最有感觉的二手书,卖给相应的客户。虽然松浦弥太郎很喜欢书,但在他开了一家由卡车改装的移动书店后,也没有真正拥有自己的一本书。遗憾吗?不见的,因为他拥有的是自己的内心。

  何为生活美学呢?其实,就是让你自己的内心变得美丽美好丰盈。松浦弥太郎在不断地让客户拥有眼睛看得见和头脑感受的到的美丽生活本身的同时,在悄悄传递着的是如何让内心丰富起来。而这件事情投射到他自己身上,是他有勇气,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生活不容易。包括我自己,因为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为一份不高但是却准时可以收到的收入,在消耗着自己的精力和激情。我唯一剩下可以快乐的,就是读书,并丰盈自己的内心。

  做一个勇敢的人并不容易。做一个美好的人也不容易。但这本书可以告诉你,至少要有坚持和勇气,去做一些让自己改变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晚!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读后感(四):什么是最糟也最棒

  贴了满满标签贴的书《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这书名源于松浦弥太郎很喜欢的高村光太郎的一首诗《最糟也最棒的路》。而封面的画,是松浦先生根据他当年去百老汇八十号的西区书店看着封面漂亮就花十美金买下的Looking in Junk Shops(一九六一)绘制的。书的装帧封面和设计,满满都是松浦弥太郎喜欢的元素。

  书的前半部分是松浦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它有点坎坷,得非常努力,加上自己的天赋,才能闯出一片天:

  松浦弥太郎高中时候就辍学,看着POPEYE杂志上广阔的美国风光,一心想着要去美国感受一下杂志里那些阳光明媚。他攒了一部分打零工赚来的钱,没有语言准备,没有太多攻略资料,只身飞去美国。他坐错车,语言不通,多花了钱。还好他吸取经验教训,交了不少朋友。他是朋友圈中最年轻的。

  一直吸收书本养分和还不错的审美,令他挑选到了很多不错的视觉艺术类图书。他转过身来就在路边摆摊卖掉了。每当买家犹豫的时候,他就跟买家说,这本书在对面要多贵的价格才能买到呢~果真有点商业头脑呢~

  在几次的路边卖书经验后,他发现这些书很有市场。他带着他的书回到了日本,给年长的朋友们看。朋友们都意外发现这些书很有收藏价值。松浦弥太郎在摄影视觉类书本(代购)里,找到了商机。

  他积攒了蛮多选书和销售的经验后,认真考虑了开店的可能性。随后,他在商业街一角开了面向大多数读者的赤坂时代书店。之后他又把书店迁到公寓里,开始了预约制。

  他尝试了非常多的经营模式,最终找到了他的方向。他也有过雇司机开卡车做移动书店的日子。COW BOOKS 是他最终定下来的书店了。这是他和小林先生合作创办的书店。他们一直找寻着可以永久继续的书店经营模式。他们希望COW BOOKS 能一直走下去。

  说到“最糟也最棒”,乃是松浦先生的觉悟。他读了高村光太郎的诗之后醒悟,事物不是只有最糟的一面,也会有最棒的侧面。反之亦然。

  他的人生和书店经营里,也是如此。做书店总会想着追求新鲜资讯做领先的,但这样会忘了书店的独特和初心。这是最糟的。同时,这也是最棒的。看到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应该找出来,改变它。有了糟糕的地方补足了,好的地方也提升了,那么短板效应也没那么明显了。最糟和最棒,求得平衡,那就是最好的重要的。

  最后的部分是新增的4万字的松浦先生的游记随笔和对谈录。由于收录的游记随笔有时效性,有些提及的店面已经不复存在了。比如说松浦先生提到的24小时营业台湾诚品敦南店,像是在最近公布说要关停了。

  对谈录部分,冈本先生提到了工作上的问题。他认为人们遇到不喜欢的工作和项目也该把它当作是学习技能的一部分。他建议人们学着去接受工作的多面性。“接受工作但不要失去自我”,这是两位先生对谈中都认同的事。大家共勉。

  整本书读起来非常轻松有趣。本书说这是松浦先生的人生自白书,应该更像是人生成长纪念册吧。它记录了松浦弥太郎的青春懵懂,也记录了他在发掘自己优点的过程。它像是陪随着他走来的一个伙伴。松浦先生翻看它,也能回望自己青涩的过往。这是最糟的也最棒的。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读后感(五):最糟也是最棒的的人生

  《门罗先生的普普人生》中二女儿玛尔塔拥有自己的一家书店,店中的图书都是她精挑细选出来的,遇到一些要买在她看来是没有品位的书的客人时,玛尔塔会毫不留情地将客人怼回去。能拥有一家不问盈亏,只求买卖随心的小书店,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心愿。现实生活中,松浦弥太郎就是这样一个拥有着自己的个性书店的怪大叔。

  松浦弥太郎被称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然而这个最懂生活的男人年轻时也曾经是个叛逆少年。

  18岁高中辍学,松浦弥太郎靠着打零工攒下了机票钱,只身闯荡美国。虽然人生地不熟,半句英语都不会,却能心无杂念地玩耍,从容顺利地融入新环境。独自在美国生活的经历让松浦弥太郎变得自信,并且走向了真正自立的道路。

  他极具行动力,凡事“想到就做”。当发现国内对视觉艺术类影集画册的需求旺盛,松浦弥太郎发挥了自己淘旧书的能力,帮人代购,开了一家小书店。

  他善于思考和阅读,正是因为经常出入各种二手书店阅读淘书,才能在推销的时候根据客户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销。这种对书和自己的品味的自信,使得松浦弥太郎更渴望通过书与看书的人进行交流,希望将自己辛苦淘来的书找到真正需要它的主人。

  那个曾经因为在学校找不到“真正正确”的东西而辍学的少年,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并为此孜孜不倦地学习更多更广的知识,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而自己曾经身处底层的困苦与自卑也一笔勾销了。

  然而善于在一件事情上持续观察和发问的松浦弥太郎,伴随书店引发的潮流与自己的初心相背离而苦恼,他找到了回归初心的方法——回归街头,重新经营了一家“移动式书店”,这在当时还属于新鲜事物。松浦弥太郎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展现给年轻人更多的可能性,要勇于尝试,才会将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具趣味性。

  对于写作,他认为真诚和基于事实才是文章最重要的特质。所以他的文章大多以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为主,这种掏心掏肺的写作方式对作者本人的消耗极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无法下笔的情况。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引起自己的共鸣。虽不至于想弃之不做,但是有时会感到厌倦;有时想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但是虽然有素材,却找不到自己对素材的感情,找不到切入点,从而无从下笔。有些有趣的好书我很想写来分享,但是除了“好”字之外,却什么都写不出来。”

  对此我深以为然。每每想到如此著名的作家都会遇到无法下笔的情况,心中便稍稍放下些愧疚感,散散步换换心情,等待灵感的发酵。

  松浦弥太郎的身上还有种细腻的生活感。他将自己在世界各地闲形漫步制成“地图”,平实流畅的文字带着我们走遍伦敦、纽约、洛杉矶、巴黎、台湾和中目黑,走在那些聚集年轻人的潮流之地,走进各个城市极富个性的二手书店或特色老店,品尝各种当地的美食,温暖如话家常。

  台湾作家蒋勋曾说:“美其实是回来做自己,是能够不被这个流行所干扰,知道自己要什么。”松浦弥太郎用诚挚的心情记录着一个一个城市生活气息最浓郁的角落,尽是些我们不曾见过的静谧和朴素。他也用这样一种诚挚的心情袒露内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克制而自由的生活方式,激励着无数迷惘的年轻人认真专注地生活,享受每一次的成长与蜕变。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读后感(六):有一种选择,叫做有朝一日

  松浦弥太郎在序中提到了一本对他的人生做出关键选择有着重大影响的书,雷蒙德·芒戈的《如何不上班的生活》,光看名字,很容易让人误解成教人如何无所事事啥都不干也能生活下去,但实际上,其实这里的“不上班”是指不去公司入职不过那种996的生活,不上班不等于不工作,只是说在选择进入某个公司企业上班之外还有别的出路。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对松浦先生有几个直观的认识,是个爱书的人,是个行动力强的人,既是作家也是编辑,热爱旅行交友。之前看过吉井忍的《东京本屋》,介绍了东京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书店,其中就包括松浦弥太郎的COW BOOKS,那时候便知道了这两个名字,这次则是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这家书店创始人之一的松浦弥太郎的人生自白。

  松浦先生在高二辍学之后便开始作为一位社会人开始生活,一开始是在建筑工地打零工,直到决心去美国闯一闯,在美国他的才能觉醒了,对书籍杂志视觉类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倒卖二手物品的经营能力。回到日本之后从街头售卖到在公寓卖书、定向联系可能需要的人,到建立汽车移动书店、在中目黑建立书店,直到最后创建COW BOOKS。其间多次坐飞机出国,也开始自己写文章做杂志编辑。从一无所有到事业有成,每次总是做出不同于一般人的选择,不按固定的“游戏规则”——上学念书毕业入职——开展人生。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拥有松浦先生那般对书籍作品敏锐的直觉,只是曾几何时也想过,不止一次,若是可以抛开一切不管不顾,只选择自己想要的路走。那样,我想成为一家书店的店员,或者图书馆馆员,期间画漫画做动画,给自己的小说画插图。只是我没有松浦先生那想到就做的行动力,缺乏勇气,害怕失败,害怕最后不如人意。

  日本的书店和出版业与国内的在形式上有些微区别,但在近些年都受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实体书的出版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实体书店数量逐年减少,都是一样的。今年六月份有个朋友说他姐开了个书店,微店,让我看看,给点建议。看了几眼,我便直说了,这年头这么开书店是赚不到钱的,说句不好听的,我觉得在网上卖书不是好生意,现在市场基本上就是京东当当两大巨大占着,亚马逊都退出了中国实体书市场。旧书的话就是孔夫子和中国图书网占领了市场,二手书就是多抓鱼了。然后他表示这话可不能让他姐看到了,太让人伤心了,他姐刚开始做这个,很上心。我也只能就我所知实话实话,穷则变,兴许他姐能有什么创新,改变现状。过去半年了,后续发展等年底碰到了再问问,希望能经营成功。

  对于松浦先生来说,经营书店是最重要的,但不是全部。写作与制作也成了他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也包括写书评,平时会边读边做记录,碰到心仪的书,会将感受和联想如何记录下来。但也会碰到无法引起共鸣的书,对素材没有感情,找不到切入点。在这方面,倒是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特地准备了个小本子,要是打算写书评,就及时在本子上将感触颇深的地方的关键字句和页码写在本子上,本子没在手边就记在手机备忘录里头,到了最后写书评时便根据那三言两句展开自己的感受与联想。

  只为自己写,是很难坚持下来的。要有想传达的对象,才写得出来。今年前几个月读过史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以及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两本不同风格关于写作方面的书,都很有见地。在这本《最糟也最棒的书店》里,松浦弥太郎也根据他的创作经历传达了写作的人应有的特质:有想传达的对象,文字洁净,语言自然,保持思考,维持体能,目标确定,不要耗时过长。

  什么是最糟也最棒,松浦想表达的是事物的两面性,我们不能一口咬定某件事是错的,也不能一下就认为某件事是对的,好与坏都是在于看的人。我们看到事物缺点的同时也要能发现优点、魅力。所以松浦先生虽然早年辍学,打着零工,最后却能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努力创建了让人感到温暖的书店。随着事业的道路一步步越走越宽广,他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以前是凭感觉做自由编辑,现如今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了,认识到了不足,也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全书前半写的是松浦高中辍学之后的创业经历,既是创业者也是自由职业者,后半写的是他旅居世界各地时的惬意生活和书店巡礼,种种邂逅,好生羡慕。

  即使你今天的生活现状并不能让你满意,但只要还能做出选择,就终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最棒的时刻。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读后感(七):漫漫冬日慢慢看

  有一种理论说,和一个阅读量巨大的前辈谈天,或是与一个曾旅行多国的达人交流,获得的单位时间投入产出比是最毋庸置疑的划算。

  无法怀疑这种说法,毕竟从古早的先贤就教育我们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社畜的一年中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得已,尽管自己刷手机浪费点的光阴也令人发指,但诗与远方,总是很难战胜眼前的五斗米……所幸,阅读的习惯仍在,也唯有阅读了。于是,看到浦睿新版的松浦弥太郎人生坦白书——《最糟也最棒的书店》怎么能错过?毕竟,他既读过万卷书,也行过万里路。

  果然,不出所料,这真的是一本金句频出的人生经验之书,即使以他所经营的二手书店为主角的前两部分【关于mo & co.】,松浦先生也是在用坦诚的语气讲述他踏入社会的所遇到的成长与历练。

  撷取一组关键字,乱写几点自己的小感受。

  【关键字.决心】

  关于高中辍学,他毫不隐讳的道明,并不用各种借口卖惨、遮掩,也觉得自己任性,但更多是对于自己无法融入周围环境,会就此变得“不正常”的担心。这一段真的很佩服他的勇气,时针都指到9102年了“学校”这个名词背后早已不是一边倒的溢美之言了,特别是在天朝。然而,谁不是按部就班的走着?即使怀疑,也缺乏改变的决心。假如真有时光机,渺小的我,也下不了这样的“决心”,也张不开嘴向现在的学童案例这样的“决心”,那么这个词的意义何在?该从何处开始?我想,对普通人来说,若能此后对于周遭广泛认知的正当性与纯粹性,能做到不盲从的怀疑,便是一个起点。

  【关键字.勇气】

  “凡事要’想到就做’。尽管是看起来不大可能、会遭到别人质疑的事情,但是只要有想法,就应该全部去实践。”

  “事无巨细想到就做,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它需要的是勇气”。

  这个部分就更是我所缺乏的了,医学都说人的智商所差无几,所以谁还能没有过好点子?那些偶然的灵光火花,亮得绚烂、亮得快,黯淡得更快……你也有过这样的时刻,突然看到某个碎片资讯,有所触动,还未记下来,就先告诉自己“别傻了,没用”。然而,在一段时间之后,也许是经年累月之后,又一个资讯告诉你,某人凭借你曾想到过的,相似的,甚至还不如你的点子,站上了成功的领奖台……比如,我就不信,在马云爸爸出手之前,就没有其他人想到过“电商”这条路?

  你说这道理你早就知道,但前文中的辍学少年,不仅已是成功的儒商,更成为了一代文艺青年心中的小资生活风向标,难道这事实还不能踩到你的充气阀?且不论是否能积蓄到足够的“勇气”改变,起码下一次的点子,要认真记下来才好。

  【关键字.学习】

  “同时汲取各个领域的知识,兼收并蓄,你会发现他们之间是相通的。再进一步拓展,跨越门类,兴趣对象会像水波纹一样层层扩散开来。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内在的厚度在增加。并且,随着知识的扩展,自己的喜恶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了解了自己的喜好,便可以确定自己的品位。也在努力的发现自己。”

  这一章节,在我读来,可谓是最干货的部分了。家族里也有很年轻的孩子,十几岁最好、最让人羡慕的年纪,却每天百无聊赖,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说是沉迷网络游戏,也不尽然,并非那种醉心升级的“拼命”,即使面对玩也很“佛系”,交流的结果是,他对什么都无所谓,学校、家庭、爱好,在他眼中都是必需却可有可无的存在。这话看上去矛盾,但是真实,我相信你会懂。现状已然至此,且不论是孰之过,但是孩子啊,你只看着这几个点,不试着去接触更大的圈,怎么会遇到兴趣呢?

  “学习”并非仅指是课堂上教授你应付考试、谋求升学入职的工具。它更是你人生的工具,你首先要学明白的是如何去活着,如何尽可能的、有意思的活着。

  【关键字.自由】

  “在正确而有规律的生活中,一定会有自由存在。”

  现时,各种为“晚睡拖延症”辩解的理论大行其道,已经上升到“一天中唯一与自己灵魂对谈的时段”云云,争取“晚睡自由”的决心像当年断头台上的华莱士喊出“FREEDOM”一样决绝,我也时常难以自控的“罹患”这种“顽疾”,没资格说别人,但总觉得这事不大对劲,“追求自由”不该成为某些错误的“遮羞布”。类似的,我还听过更极端的,“那么多人啃老,我凭什么不行?我也有啃老的自由”,真人真事,不打诳语,你觉得这话对吗?

  曾经按自己意愿辍学,并自己打工攒钱赴美的松浦,当然比很多人都过得更自由,他从那段经历中学习了很多,但仍认为“以前的我,过着太过自由的生活,却没有任何收获”。在“破费时间的”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中”走出后,他认识到“与社会有所关联的自由”才是自由,“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是否会有人为此事悲伤、难过”。道理很浅显,却一点不鸡汤,真的把这两句话带到日常,会有很大裨益。

  真的是不太厚的一本小书,读来却亲切、轻松。随时翻开、随处翻开,都像是一位睿智长者不居高临下的向你讲述他的成功与失败,也不必急着一次性读完,漫漫的冬日里慢慢的看。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读后感(八):人生有很多种选择,怎么走都看你自己

  从小生活在农村里的我,被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你要加油上学,考上好的大学,这样才能报答父母,走出贫困的农村,去大城市里过好日子。

  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有同样的经历,可有时候,集体教育真的不是那么适合每一个人,就算我们想要好好上学,可有些东西,终归没办法实现。比如成绩,这个极度标准的分数制,60是刚好及格,100分是优秀。这个评判你是否是好孩子的固定社会标准,成为了很大一部分孩子的沉重枷锁!

  难道我没有考100分就不是好孩子了吗?就能否定我的努力甚至是整个人了吗?

  也许你可以看看松浦弥太郎的这本《最糟也最棒的书店》.

  这本书被称为松浦弥太郎至为真诚的人生坦白书,全书回顾了作者最糟也最棒的人生之路。

  在我看来,他也是在规则中叛逆的人吧。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比中国规则更为森严的国家,年少时的他,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高二休学,到处游荡。

“高中休学的理由,如果不回溯当时的心境,我想很难说明那时候自己的感觉。但,有一件事可以很确定的就是,当时的我可以说是和周遭环境格格不入。说是任性也的确是任性,但当时我感到一股莫名其妙的危机感,觉得光是待在学校,我可能会疯掉。绝对不是因为早起很麻烦,或是为了有更多时间玩乐才休学的。总之,要说明那时候的感觉,真的很难。”

  由于没学历,没选择工作的资格,只能靠做零工过活。处于社会底层,被人疏离,没有丝毫所谓的“青春”之感,我想这也是很多中途休学的人的感受。

  可他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也没有想因此平庸的度过这一生。

  在《高村光太郎诗集》等书的影响下,他对美国产生了向往,存钱逃离日本,只身来到美国。虽然他并没有在书中描述内心对这一决定的感受,但我想这对于一个在当时才刚成年的男孩来说,是一个非常需要勇气的一件事情,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家,连语言都不通,我承认我是没有这么大的勇气的。

  但他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自由,过的也是邋遢的生活,其实也可以想象的出,毕竟那个时候的他,还处在发现自己的过程。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接触到二手书店这件事上,他萌生了“这也许可以成为工作”的想法,开始摆地摊售书。以此为起点,他开始了书店的旅程。

  一步一步,他做出了日本第一家“移动书店”,最终在东京中目黑、南青山开设备受赞誉的二手书店COW BOOKS,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因为爱看书,所以他知道《高村光太郎诗集》等书,也因此书走向了美国,浑浑噩噩的在美国度过了一段时间后,亦因为爱看书所以发现了二手书店,并因此产生了以此为工作的想法。并一直坚持至今!

  对于开二手书店,他亦有自己的坚持,

“在网络上订书都是看着书单选,只能找到自己知识范围内的书。但亲临当地的书店,就会发现还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书。这些新奇又没见过的书很少出现在网络书单里,不亲自跑一趟是发现不了的。即使是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为了邂逅自己所不知道的事物,还是得亲自跑一趟才行。”

  他不会为了利益售卖一些名著或一些能够吸人眼球的书,就算从日本跑到美国会多出很多支出,不能赚到钱甚至亏本,可他仍坚持自己过去挑选书籍到自己的书店,这就是他书店最独特的地方。

  松浦的人生坦白书告诉我们,上学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你有自己的坚持,并能为之付出努力的话,那么就算不上学你也能够做出一番事业。但前提是你要能禁得住磨难,且坚持初心!

  当然这不能否定上学的重要性,这是基石,就像松浦他虽然并没有继续上学,但他从未离开过书籍,书中是前人的智慧,让我们看到未来更多的可能。

  我们都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所以我们只能一砖一瓦的坚定且缓慢的去建造自己的成功!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