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惑》经典读后感10篇

  《蛊惑》是一本由亢霖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2019-11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蛊惑》读后感(一):不多见蛊术题材,一再翻转,有剧透

  对蛊术一直很好奇,入手了这本《蛊惑》,有蛊术、有悬疑、有科技,情节一再反转。

  前半部悬疑和节奏都很好,吊足了读者胃口,尤其两个调查人员死亡状况,让读者在蛊术和科技间有自己揣摩的空间。情节一再反转,当温浩明死亡时,以为程为会是主角,一步步揭开温浩明死亡真相,哪知,程为调查没多久,也与温浩明死状一样,一直被怀疑的温浩明的情敌葛尚竟然成了主角,直至解开迷雾。

  当宋悦的出场时,读者也大致猜到了他是幕后操控的黑手,前半部分情节紧凑、悬疑度较高,对蛊术杀人的描写也让人将信将疑。

  可惜的是后半部分,扯得有点大,全息影技术都用上了,科技主导了后半部分的情节,人物关系与反转的描写太牵强,尤其宋悦被揭穿后与之前的人物形象差距较大。最后柴教授的反转,真是有点可惜了前半部的描写,一度怀疑作者错乱了。

  之所以觉得可以,实在是前面写的还不错,也真是解惑了神秘蛊术的部分秘密,很多蛊术都是我们不可知的物种或化学知识的应用。

  无事打发时间尚可。

  《蛊惑》读后感(二):蛊惑人心

  一个人的全部,是由明的一面和暗的一面构成。对一个蛊师而言,暗的一面远大于明的一面。

  一位人类学博士的死亡,一名年轻警察的离世,慢慢引出一段几十年前的辛南旧事。那是一个令人唏嘘的蛊事,藏着诸多的无可奈何却可以称作为自作自受,如果当初摸清楚村里的习俗,没犯了其中忌讳,齐家传人又怎么会跳崖身死;如果当初没有为了那丝蛊人自尊心作祟,勇于认错,悻悻而归,又怎么惹来后世家人诸多亲近者的死亡厄运;如果当初邻居老马没犯错,没被施蛊惩罚,又怎会惹来这诸多后续;如果.......

  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世界上说的最多的就是如果,最不可能存在的也是如果。明明这世界有多种选择,可是人还是会向着于自身有利的方向不择手段的前行,这便是人性。之所以尚有人心存善念,也不过是没侵犯到他的利益或者说还没有意识到自身利益的损害罢了。常言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便是这个道理,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心中只有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存在,那他可真是顶顶伟大,令人尊崇了,但是迄今为止,未曾亲眼见到过一位。所以,左右人也不过是一个情绪动物罢了,他们感人也伤人。

  私以为,人性这东西没啥好说的,看到的人都有,只是做坏事的时候泯灭了一会而已。说说这本书有意思的东西吧,蛊,古今野史正文中记述的都是几十种毒虫相互斗争产生出来的毒中至毒,王为金黄色,似金蚕,故称金蚕蛊,书中胡家人就驯养金蚕,结果科学检测到是褐蜂。养小鬼,多在香港那片流行,迷信成分居多,内地多做无稽之谈,书中罗家人就养小鬼,拥有大片信众,结果科学发现小鬼是没得,养小鬼的盒子以及香料材质均为龙木,致幻惑人效果奇佳。而女子情蛊大抵也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吧,对于女人来说,爱尽了也就看透了,懂得放手,也会报仇了,再同养小鬼一般一般加点外在引导,也就信了情蛊可让负心人心回意转,得到报应了。有道是失去才会珍惜,别人的总是最好的。所谓蛊术,真是如此那也就不必怕了,就怕小说虚构,真有苗疆巫蛊,毒虫窥伺,那我等凡人还是需要小心翼翼做好人的,万一钻牛角尖进去可就不好出来了。

  蛊惑人心,也得有“蛊”才可惑,这蛊是利也是益,不过度在意,便可“不惑”,保全性命。

  《蛊惑》读后感(三):巫蛊下的犯罪

  一开始会买这本书回来是因为这本书的题材和设定,最后让我觉得不合适的也是这本书的题材和设定,不是说这本书的内容不好,这本书很好看,剧情很精彩,是我最近阅读的悬疑小说里很不错的一部了,内涵虽然很普遍,但是用法很新颖。

  说起蛊,我的脑海中最先浮起的莫过于南无袈裟理科佛的《苗疆蛊事》了,就算在我看的武侠小说里,蛊也是一个很普遍的东西,这个东西,着实很神奇,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这个东西做不到的,但是这个东西放在这样一本现代的悬疑小说里就很突兀,因为这毕竟不是一本玄幻小说,故事的开始始于一个来调查员研究蛊的博士的突然离奇死亡,本应被诊断为胰岛素过量死亡的受害人,竟牵涉出了蛊术之谜,不得不说这里着实让我期待了一把,对这本书的好感也是从此而产生的,随后的剧情发展也逐渐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这是一本会由一个人的离奇死亡牵涉出先祖们的蛊术恩怨,剧情一点一点走向白热化,随从调查的一名医生居然又离奇的死亡,此时我的心情也随之紧绷起来,后来的结局简直简单的出乎我的意料,原来这一切,无非就是始于一个人的欲望,我很喜欢书中这样一段话,当利润到达百分之百时,就有人敢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二百时,他们就敢于冒上断头台的危险,如果利润达到了百分之三百,有人就会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这本书就是围绕这样一个故事由此而来。

  利益,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一直追逐的东西,正如飞蛾扑火,人们永远无法克服趋向利益的本能,但正如书中的大boss一样,为了利益,走上犯罪的道路,着实不可取。

  用科技来解决巫蛊之谜,就是这本书最大的看点,作者亢霖的脑洞很大,文笔也很好,故事也很精彩,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本书,领略其中的内涵。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的题目“爱”,齐菲对温博士下蛊,其实还是因为爱,只可惜,爱是成全,而不是掠夺,只可惜,有些永远不懂,药剂师葛尚因为没有获得齐菲的爱情从而逃避了生命危险,但我想,摆脱了嫌疑的葛尚,以后也不会再相信爱情了吧。

  只有死去的人才能明白,最可怕的人,就是最让我信任的人,我不敢想象柴松究竟对利益有多大的渴望才能让他亲手杀了自己最心爱的弟子,也许,这就是人类的趋利本能吧。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很多,但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世上的法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成功的道路很多,但走上犯罪绝对是最愚蠢的一条,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善待自己,善待自己这来之不易的生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本书,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应该更多的人看到。

  《蛊惑》读后感(四):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提起蛊,我最先想起的是仙剑奇侠传五里的小蛮,然后便是南无袈裟理科佛的《苗疆蛊事》,这是我接触的为数不多的涉及到蛊的。去年和妈妈一起看了一部泰剧《五毒屋》,就涉及到蛊,还是因为当时有部分人逃去泰国躲避灾害,然后将这个传到那边。《画江湖之不良人》中超可爱的苗疆圣女蚩梦又勾起了我对苗疆的兴趣,在网上搜索良久看中了这本《蛊惑》。毕竟这不是我第一次读天地出版社的书了,书的质量我还是相信的。

  蛊是个很神奇的事物,《蛊惑》开篇的金蚕蛊马上将我的记忆拉到了不良人,蚩梦用金蚕蛊救了陆林轩。所以开篇就给我一种亲切之感。当读到书中的情蛊的时候,不禁想起仙剑五中小蛮的角色曲歌词:我要炼出一颗情蛊,把心爱的人牢牢抓住,就算是我变老又变丑了。他眼睛也迷糊。有关情蛊的故事不少,感情这种事真的说不清。只要良人不负心,情蛊便毫无害处,可是又有多少人会不变心。前面我真的以为凶手是因爱生恨,所以才会对那个人下毒手。看着看着,突然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只有死去才能明白,最可怕的人,就是最让我信任的人。”

  最近看了好几本类似的书籍,归根究底就是人心难测,正如那句名言: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这本书中将人心的丑恶面放大到了极致。你以为你应该最信任的人,可能也是背后害你至深的人。看到结局的时候我真的很难相信他就是凶手,或许是不愿意相信吧。利益真的让人心甘情愿变成魔鬼吗?为了利益,竟连彼此之间的情谊都可抛诸脑后吗?

  当利润到达百分之百时,就有人敢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二百时,他们就敢于冒上断头台的危险,如果利润达到了百分之三百,有人就会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这是书中的一段话,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段短故事,是两个人的对话。甲:你说你不忍心虐猫,那我问你,我给你一百万你会下手吗?乙:不会。甲:那给一千万,你会吗?乙:不会甲:那一亿呢乙:我...我不知道。甲:你看吧,你也在犹豫,有的时候我们自以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无非只是因为你的底线原则和我不一样,但只要你内心有贪念,有对于利益的执着,当它远胜于你的底线原则时,你也会走上和我一样的路。自古以来,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多少人为了利益彼此争斗,又多少人因为贪念走上不该走的道路,从此越偏越远。

  《蛊惑》读后感(五):心蛊难除,生于情,终于爱

  苗家蛊术,这是一个存在于众多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里的神秘词汇,盛传在我国的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里依然存在着这种神秘力量,这种称不上迷信的神秘术法,却很少被社会所知晓与认可。

  普通人对于蛊术的了解停留于两种,一种是用于伤人的“蛊”:五毒藏于一瓮中,互相残杀之,后得一集多种毒素于一身的蛊王,寄生于人身,害人于无形,杀人于一瞬;另一种就是情蛊,这种蛊更加具有神秘色彩,由一人植于另一半的身上,当日后另一半变心则蛊毒发作,要么促使另一半回心转意,要么去另一半的性命,总之也是一种控制人心神或者姓名的毒物。

“金蚕蛊”所用的瓮

  而《蛊惑》这本书里除了上述两种蛊物外还有更加神奇的蛊术,书中一共涉及了蛊术的四大家族“金蚕胡”“小鬼罗”“情蛊龙”“穿肠齐”,这四大家族都是蛊术的传承大家,他们都会多种蛊术,但是每个家族又有一个最拿手的蛊术。胡家的“金蚕蛊”就是他们家的立身之本,通过的就是我上一段介绍的那种毒物互相残杀而养成的蛊,只不过他们这种蛊所用到的毒物有十八种,毒性更加强。罗家的立身之本是“小鬼蛊”,这种蛊和外界熟知的某国的“养小鬼”颇为相似,依靠养一只“小鬼”,使其保佑养“小鬼”者财源广进、事业顺利、爱情美满,满足人们的欲望。龙家的立身之本就是情蛊,也就是我上一段提到的第二种神秘蛊术。齐家则是外来的蛊术世家,与另三家有些恩怨,这一家的立身之本是“穿肠蛊”,到现代这一家的蛊术已经失传了。

  故事就发生在具有蛊术背景的辛南市,这个地方是三线城市,周边都是山区,有壮族和苗族的一些家族常年居住在这里,在这个地区发生了一个命案,一个人类学在读博士温浩明研究蛊术的过程中神秘死亡,死于没有注射痕迹的胰岛素中毒,刹那间,人们皆认为是这位博士泄露了蛊术的“天机”,才惹来杀身之祸,只要沾上怪力乱神的事情,外界的猜测就会如洪水决堤版一发不可收拾,随着案件的调查,查案的警察死于非命、“金蚕胡”家当家人、“小鬼罗”家当家人也死于非命,“情蛊龙”当家人以及卫兵先后失踪,这时候博士的情敌药剂师葛尚、“穿肠齐”的传人齐菲、失踪的“情蛊龙”龙山姑以及卫兵都成为了嫌疑人,而警方面对着如此复杂的局面也变得束手无策,所以在警察杨济的努力下,专案调查小组成立了,这个小组网罗了众多领域的优秀人才,启动对这个案子的调查,最后案件的一切疑点指向了一位众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人物,这位人类学在读博士温浩明的博导,柴松教授。

  柴松教授身份有很多重,温浩明的博导、帮温浩明姐姐找到肾源的好心人、人类学教授、最著名企业的幕后操纵者、多种犯罪行业的实际掌权者,就是这样一个表面光鲜,温浩明敬重有加的人成为了杀害温浩明以及众多人物的幕后黑手,不怕坏人多,就怕坏人在身边呀。

  温浩明把柴教授当成自己最敬重的人,即使知道了他有可能杀害自己,还是想要在他的指导下完成博士生的学业,温浩明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知恩图报,也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不愿意成为恶魔的爪牙,但是怎么能够心软,怎么能相信恶魔会给他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和恶魔谈感情是最愚蠢的行为,最后害了自己以及更多的无辜者。

  这本书是在蛊术这种神秘力量的背景下探讨人性的善恶的一本佳作,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有些作品,我还会读第二遍,寻找那些被我落下的线索。

  《蛊惑》读后感(六):蛊~惑,书如其名

  因为《蛊惑》这本书的名字很吸引我,所以就入了这本书。最近这几年网络小说还是电视剧里头,关于这种“蛊”的说法有很多,特别是在探墓、摸金校尉之类的题材里头,引入了大量的“蛊”,并且通过影视剧的渲染气氛,使我们对“蛊”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去找一些资料,学习了一下。 “蛊”,相传是一种人工培养而成的毒虫。起源于隋朝南诏国(今云南南部、越南北部一带)。云南苗族人民养蛊成风,极其擅长巫术和制蛊。传说放蛊是我国古代遗传下来的神秘巫术,湖南湘中及湘西一带的梅山教蛊术传得非常厉害,谈蛊色变。

  《说文解字》:蛊,腹中虫也。从这个字的演变,我们也能看出来,这个字就是器皿里头的虫。古代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毒虫叫蛊,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蛊”其实就是古人养的毒虫用于害人的,但是因为古人环境的闭塞,再加上多年来以讹传讹,所以就把它搞得很神秘。越神秘人们越觉得恐怖,越恐怖越觉得真有其事。就如同书中描写的“小鬼”一样,你若信他就在那儿,你若不信你是看不见的。当然为了让你信,他们会在前期做很多的铺垫,并且通过某种特殊的物质,比如“降龙木”所特有的香气来迷惑你,影响你的心智。然后再加上很多的潜意识的一个引导,也就是心理暗示,就使你相信了确实有“小鬼”这种东西存在,然后你就会觉得有贵人相助,你自己的言行举止、气质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整个人就会焕发出一种新的面貌,对你所做的各种事情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事情办成功了,你就会越来越相信这个,然后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一个人的全部, 是由明的一面和暗的一面构成。 对一个蛊师而言, 暗的一面远远大于明的一面。

  这本书从一开始的楔子就把人吸引了进去,在一个很蓝的蓝天底下,在一个空旷的田野上,温浩明博士就这样的死了,而且是带着微笑死的,死的是那样的平静,毫无痛苦。作为一个人类学研究的博士,又没有任何的仇敌,为什么就会被人害死,难道真的是情杀。最好的就是第二章的开头,调查这个人类学博士死因的警察,程为也死了,也是死在了一个平静的环境中,也是带着微笑死的。这样才引起了警方的警觉,刑警大队的副队长杨济开始着手调查学生程为跟人类学博士温浩明的死因。刚开始以为的意外死亡,经过进一步查证后确定人类学博士温浩明死于大量注射胰岛素,而且这个胰岛素是通过很细微的针管注射在颈部的,很难被人发现,这么蹊跷的一个死因牵出了随后的故事。 这本书的前面几章写的都很好,都是关于各种不同的蛊和蛊师斗蛊的事情,就当人们被引入这个情节,然后在幻想着这与前期的人类学博士研究的蛊代社会有什么关系的时候,后期竟然转入了一个大型的游戏中,然后这个游戏中出现了很多应用高科技所形成的很多现代的“蛊”,刚开始人社非常好的人都被重新定义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有点虎头蛇尾,围绕“蛊”这个线索的主要目的没有说的很清楚,逻辑稍显混乱,难道花了这么大力气,用了这么多年,真的只为复仇吗?真的是书如其名,前期的“蛊”很精彩,后期让人越看越“惑”,个人的一点小看法,各有各的理解,你们还是去自己看吧。

  《蛊惑》读后感(七):救一个人还是救很多人

  《蛊惑》这个名字还是挺吸引人的,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始于名字。蛊这个常出现在各种武侠小说里的存在,被放在一本书的标题中,轻而易举地勾起一个人的好奇心。

  看楔子的时候以为这大概是如我想象的,应该会是一本悬疑志怪类型的长篇小说,为读者讲一讲诸如苗疆蛊事之类的奇诡神秘,结果竟然是一篇类似于科幻类型的小说。果然是不看完完整的故事,不能随意断言一个故事。

  这应该算是一本科幻悬疑推理故事,推理过程中一再出现各种反转,每当你觉得犯罪嫌疑人出现了的时候,下一刻就又出现驳斥。我猜测的嫌疑人从齐菲到宋悦再到齐菲再到瑛儿,猜来猜去索性就不猜了。

  每一个人都似是而非,猜测是齐菲是因为一开始温浩明死前的反应。温浩明是齐菲的男友,他临死前看到的人明显是他熟悉的,不设防的。而且这个人还提到了自己更喜欢情蛊,一般情况下人会先入为主,认为女子才会更喜欢情蛊。真是应了一句话,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给女人定性的是女人自己。

  猜测宋悦则是因为他的完美。宋悦一出场就是一个完美的人,有光鲜成功的身份,还是资助温浩明的人。人对于帮助自己的人总是心怀感激的,心生亲近的,当然了反其道而行的忘恩负义的这种当我没说。成功的人思维逻辑有时候真的和一般人不同,不到结局揭晓答案的时候永远不知道道貌岸然的伪装下,会隐藏着怎样的黑暗地带。这也算是看了这么多年的电视剧小说的一点总结吧。

  后来在龙山姑的误导下,结合之前的猜测,又觉得还是齐菲嫌疑更大。但是想一想案件发生的背景,一个盛传蛊术的城市发生的命案,也许是因为情仇加传承引起的也不一定啊。而瑛儿这个金蚕蛊王的后代,所处的位置好像也挺符合猜想的。但是这样就断定了一个人的动机,未免太过单纯,也不太符合一篇长篇小说的主题,更何况自从胡一古死后瑛儿的戏份完全没了。至此我就懒得再猜了,还不如径直看下去,省心不用动脑子。

  后面的发展也算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写故事嘛,大抵还是写一些情呀爱呀,公道真理什么的,这篇也不能免俗。 看到快结尾的时候真正的犯罪者的话,我莫名想起了之前看的一个电影《七宗罪》。每个人对世界都有自己的看法,正常的人和犯罪者的想法在自身看来,都是真理,是值得奉行的,而且别人也应该理解。这就像是那道哲学命题,是死一个救一百个,还是死一百个救一个呢?我也看了很多有名的学者教授对这个命题的讲解分析,说实话感觉无解,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都享有活着的权利,人怎么能支配人的生命,平等公理何在?

  好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被掌握在平凡人的手中,真的遇到了这种抉择时刻,道德绑架会迫使每个人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实说白了每个人都有私心,只是罪犯将自己的私心合理化放大化,并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私心。即使促使一个人真正走上犯罪一途的,可能还有旁人冷眼旁观和社会的推波助澜,但这不能成为开罪的理由,不然岂不是要乱套了。社会还是需要有拨乱反正的人,刚刚好人民警察又充当了这一正义使者,这一回还加上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可谓是思想正确的楷模。

  这里面的人我唯一感到惋惜的是程为,人生才刚刚开始,就戛然而止。没有人知道他临死前的“境由心生”,但是应该也不难猜到。他是最像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一样的人,年轻朝气,怀揣梦想,勇于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但是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有梦想有朝气可能是不够的,随时都可能触壁,随时。

  感慨良多,作者构思精巧,也不拘泥于科学与民间传说的壁垒分明,给我们探寻未知指了另一种思路。虽然后半段有点过于科幻,不过小说嘛,本来就是基于部分事实再加工创造的艺术品,不符合常理逻辑的,自然有它自成的体系去补完。一本书的价值可能更在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说小说嘛,难逃情爱,大俗即是大雅,有些东西何必看的那么重,以欣赏一件作品的心态看待,这还算是一本正经的作品。

  救一个人还是救一百个人,谁说了都不算。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