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其短画本》是一本由锺叔河 著 / 蔡皋 绘著作,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其短画本》读后感(一):古文学习入门书
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非常喜欢的。这本书真的非常漂亮,全书的纸张也很好,翻开书之后,内页很精美,右边是古文原文加配图,左边是原文翻译和短文随感。但是我好奇的是何为学其短。
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的短。学其短,文章虽短,却意味深远,趣味浓厚,情味悠长。而我们在这本《学其短画本》中,不仅仅感受到了古代短文的优美之处,也看到了画册中的优美插图。而这样一本书,其实是对于孩子的一本古文启蒙教育书。我国本来就是从古到今,历史悠远的国家,而作为一个我们的国人,怎么能没有读过古文呢?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他们很难明白古文中的意义,所以才有了这本《学其短画本》,为了给孩子学习古文做一个入门。 这本书里一共收录了80篇短小的古文。也涵盖了不同风格种类的文章。每一篇都包括了古文原文,古文的现代翻译以及对于古文的感想。全篇从最早的论语开始,到苏轼、欧阳修这些名家,再到清朝的纪昀,曾国藩等,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作家,但是书里的一些作品并不是我平日所熟悉的。所以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对孩子做了古文的入门,也让我自己学习了这些古文知识。而且出乎我意料的事通过扫码,我还可以听这本书的音频。实在是非常的不错。
这样一本精美的画册,如果仅仅是给儿童看,我觉得也是可惜了。所以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本书也是非常好的一本古文知识书籍。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帮我空下来,我也会把这本书里面的小文章读上几遍,去感受其中的奥义。或许当我读的不明白的时候,我也会看一下这本书作者的翻译或者是作者的感想。 虽然说这是一本画本,但其实每一篇的配套插图并不多。只是在每一章节前有一副双开面的图画。古色古香和这本书主题也非常符合。而且因为这本书的每一篇都是短篇,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很累。只要有时间就能读一读这本书。作为成年人,我也可以用一些碎片的时间去读古文,也去了解古文之美。作为孩子,我觉得学习古文更应该是从娃娃抓起的。但是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我一直觉得兴趣才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非常喜欢这本画册。因为这本画册不仅仅是适合孩子,也非常适合喜欢古文的成年人。如果喜欢古文的话,推荐一定要入手一本!
《学其短画本》读后感(二):让儿童喜爱的《学其短画本》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应该都不陌生吧!现在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的第一天就接触这些古文古诗了,看着孩子每天摇头晃脑的背这些,不禁好奇,孩子这么小能理解的到其中的精髓吗?我想他们也只是囫囵吞枣似的背过就算吧。
现在的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小年纪便开始马不停蹄地奔向各种学习班,且不说能学到多少东西,只说他们这么小的年纪能否理解所学的知识吗?本该开开心心、打打闹闹的年纪却承受着本不该承受的东西,让孩子失去儿时的快乐,这样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吗?
我一直认为在孩子的成长时期,最重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如山重的学业。父母应该帮孩子找到学习中的乐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不是一味地将各种技能强加在他们身上,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岂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吗?
《学其短画本》是我看到的最有趣的儿童版古文鉴赏,作者锺叔河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可以在绘图版的《学其短》中得到一些启发。我国古文化源远流长、深厚而凝重,让儿童学起来吃力颇盛,而《学其短画本》用插图来传递文化,重在启发而非单纯图解,让孩子们从这种古文化的气氛中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
记得上学的时候学习《论语》的时候,对于古人想要表达的事物总是不能完全理解,只能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死记硬背,所以并未从中读出其精髓。锺叔河在《学其短画本》中为孩子们精选了八十篇古文读后感,打开画本会看到右页为原著,左页为注释及读后感,这种形式的画本不但新颖别致,更加通俗易懂,蔡皋绘制的插图更添活泼与灵动。
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得短。——锺叔河文言文的枯燥无味是每个孩子常常挂在嘴边的抱怨,难以理解古人简短语句中包含的深层意义,而《学其短画本》是我看过的最有趣生动的古文鉴赏,文章虽短,却是意味深长,可以让儿童在其简约而不失隽永的文字中解读古文化的精髓,是开启通往古言文化的钥匙,让儿童不再忘“文”兴叹。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不信,只要试读一篇两篇,就知此言不虚。(选自《念楼学短》序言)——杨绛
《学其短画本》读后感(三):学古文,学其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依稀记得刚上初一的时候,一个午后,班里的十分钟诗歌朗读。刚刚毕业的年轻语文老师,拿着一本新编的《诗经》,浅笑吟吟的教我们朗读。记忆中,那是第一次接触古文。竟是一篇这么美的古文。
但是在后面的学习中,古文的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记忆的东西也越来越繁重。尤其对我这个文科学霸造成巨大打击的地方就是生僻字的频繁出没。是的,我成了不识字的睁眼瞎。也就是那时候开始了心中“畏难”的情绪。不爱学习古文 ,逃避。。。
学其短画本9.7锺叔河 著 蔡皋 绘 / 2019 / 湖南少儿出版社小时候特别爱看文学类的东西,也喜欢自己创作。那时候的自己,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啊。没有多少学识,却妄称要学贯古今。。。。
我们对于古文的深入学习,真的和学习英文一样,在文章的每一句之上的空白处写下其现代文的翻译。是的,就是这么的无奈,尽管我们血脉相承,学的都是华夏文明。
看到《学其短》这本画册。却发现,别人的学习技巧真是很赞!裸露书脊的包装,硬质的封面,翻开几页,就会看到类似国画那般的画作。与古文交相辉映。
这本书不是某一个阶段的古文集,而是现代人编纂的古文集。作者钟叔河认为读古文,首先要学其短。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装订都比较容易接受,也有精美的画册可以欣赏。翻开书页,右面是古文的原文摘抄,左面上面是对其所作的翻译注释,下面则是一种延伸,对古文的纵深双向的剖析。非常的有助于理解和吸收。
学其短中的“短”字,立意深刻。强调文章的精悍简练,用力大巧不工。我们所学的古文,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三言两语之间,说尽世间百态。这就是古人所创作的的精华所在。往往一句胜百语。这本《学其短画作》里面挑选的几十篇古文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读之,让人心旷神怡,两颊生津。闲暇之余,比较方便读者的阅读,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其中几篇浅显的比较容易和孩子一起沟通学习。
古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但是现代人却因为网络的发达甚至抛弃了小时候把双手都磨出茧子的汉字。很多字都已然不会写,更何况对古文的阅读和学习。我很推荐这本《学其短》。我们可以通过它重拾对古文的学习和传承。
《学其短画本》读后感(四):文言文的入门之选
初识《学其短画本》这本书算得上是同事推荐,她是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每年最让她头疼的就算得上是古文教学,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古文,而现在的学生感觉古文对于他们来说不亚于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高一的学生见到古文往往是读得出,但是读不对、不理解,原因就是这些字他们认识,但是古文中往往有通假字、多音字、一词多义,这些对于初中不重视古文,甚至是没接触过古文的学生来说读课文就如看天书,而现在的语文老师为了教学的进度与学习的均衡,不可能将古文中的每一个字讲透,让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所以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不会,一考就错,许多孩子就对于古文产生了厌恶的情绪,但是古文作为高考语文的大头,是每一个孩子都放弃不起的,一旦放弃古文,意味着高考要被同期的学生远远地落下。
《学其短画本》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就要寻找优秀易理解的古文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爱上古文,因此《学其短画本》这本书进入了我同事视线,她看完后推荐给了我,本书选择的都是古文里的小短文,并且有非常详细的译文与解读,还有语音朗诵音频,这样就使得学生初接触古文时,能够了解某些字在古文中读什么,读某个音时往往表示什么意思。
《学其短画本》本书还配上了优美的插画,使这本书的风格优雅简洁,古风气立刻显示出来,我粗略数了一下本书,一共有80篇简短的古文,每一篇都在百字以内,古文的题材包括了8个主题,分别是品格、风景、自然、劳作、人物、家庭、交流、信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风景和信笺这两个主题,原文选取的都是简短的文字,而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的这是优美的风景和作者渴望传达的绵绵情感,在这些文字里体会古人在不便的交通条件下,格外珍惜他们见到的风景与它们可以传达的情感。
《学其短画本》目录《学其短画本》这本书最值得说的就是它的装帧,采用的是线装,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有这样装帧的书籍会给人一种尊重文字的感觉,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阅读之外它的收藏价值也是颇高的,我本人是很喜欢线装本的,这样的设计让我感受到了出版者满满的诚意,我会很愿意收藏这样的书,并且为线装本的书留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学其短画本》《学其短画本》读后感(五):读《学其短画本》,自然有趣味的古文
周作人在《雨天的书》中自序二里写到: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但是看古代或外国文学才有此种作品,自己还梦想不到有能做的一天,因为这有气质境地与年龄的关系,不可勉强。事实上,周作人的文章早已做到了,正如锺叔河对他的评价“平淡而又情味”。而锺叔河,编辑和校订了周整套文集,自然深受这位被胞兄鲁迅称赞的“一流的散文家”的影响。他先后出版了《念楼学短》《学其短》,就是要从古代作品里去找寻“平淡自然”,这些选文正是有此景地,又短小精悍。学其短,一方面是学着把文章写得干练有意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常态,发现乐趣。因此,杨绛先生为之序:“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
《学其短画本》相较之前的两部“学短”系列在选文上更加贴近少年儿童,篇幅和版式上也让现在读不了大部头的年轻人倍感亲切。蔡皋老师的配图让文字更加有“气氛和流动感”。单就这些而言,本书的读者人群可以推而广之。选文从风景人物、草木虫鱼和信笺书贴多方面展现古文的人文风怀。
写景的,如临其境,极富画面感。清明时节,春林渐盛,春水方生。夏日赏荷,花香云影,皓月澄波。南岳观雪,雪景之奇,于斯极矣。钟老评: 文笔萧散,自然流丽,甚为可读。
动植物有袁枚写楚雄奇树(大榕树)其根拔地而起,枝枝有角。瑞香冬月盛开如雪,名雪花。有鸟(桐华鸟)大如指,五色毕具,有冠似凤。钟老曰: 观察入微,描写生动。
谈吃的,故都李和炒栗,名闻四方,因为金兵攻入汴京,李和儿被迫北上,南宋迁都后,就吃不到李和家的炒栗子了。钟老在点评时引用周作人的“长向行人供炒栗,伤心最是李和儿”。那是故国山河在泪里。而甘露饼,表现官职不同的四人“完全以文人身份平等相待随意往来,自有一份生活情趣”。
古代科学文献中也有美文。农业和手工业百科全书《天工开物》打锄头的关键:淋生铁三钱为率,少则不坚,多则过刚而折。科技笔记式巨著《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是非常重视观察和实践的卓越的科学家。钟老师在点评中大为赞赏,“木图”是有记载的世界最早的地理模型,闪耀着科学的光芒。“一举三役”一个点子办了三件好事,是管理科学和运筹学实际应用的好例。
人物方面有名士苏轼、欧阳修、陆游、陶渊明和袁枚等,因为是课本中的常客,而广为青少年知。这几位中,从古至今算来粉丝最多的大约是苏轼了,在宋代,他算得上全民偶像。书中有其文七篇,除了我们熟知的文人雅趣之得(陶渊明)诗,甚可喜也;评(黄荃)画,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写信请人喝茶,还有田园生活日常,如耕田,种果树,养牛,给牛治病等。可以让少年儿童对方位了解到这位拥有“有趣的灵魂”的文学家,是豪放之外的一种豁达。
有才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谢道韫,使谢太傅大笑乐,钟老曰:江左高门的文化氛围,似乎比一千四百年后的大观园中还多一点自由平等的空气,因为没见过贾政和林黛玉们“讲论文义” 。
也有扮演二花脸出名的民间人物蔡茂根,钟老说那是高明的演员,精彩的演技。
劝学是文人久矣的话题,欧阳修言,人不学,不知道;朱熹谓日月逝矣,岁不我延。钟老总结:不能不学,抓住今天。曾国藩谈习字,班固认为实亦艺由己立,名自认成。总之,年轻人“所缺者学”。自然,学习最要紧,不过人格也要注重。司马徽戒子书,勿以薄而志不壮; 陶渊明遣力给子书,是讲将人当作人。钟老曰:陶公这样的仁爱之心、人道主义思想,永远是最灿烂的明星,指示着进化和提升得方向。
信笺书贴收有王羲之、颜真卿和欧阳修等,三言两语,橘子菊花馄饨和天气,好似今天的朋友圈,顺便@下好友。莫是龙问徐文卿,案上置何书,且愿闻之。欧阳修发消息给某:雨不止,情意沉郁。王羲之邀人采菊:但不知当晴不耳。沈守正一句,蕙何多英也,谢。配一张图,真是微博谢好友的典型文案了。这些短札便笺,信手拈来,可见人间烟火气,钟老引周作人语“文章与风趣多能兼具”又“能显出主人性格”赞他们“何其有情致也”。
至于写作,钟老译廖燕《题目与文章》:“有感情才能做出好文章,只在修辞造句上下功夫,这样勉强做出来的,顶好也只能是二等品”。他推崇晚明人文字,“题目不一定想讲什么道理,只是想把自己的话讲出来,而又总是讲得那么别致,那么不落俗套”。钟老的行文亦是如此,不着意铺张渲染,真诚而自然流畅,温润入怀。
《学其短画本》虽然初为课孙,但并没有板起面孔来说教,也没有肢解分析句式词性,而是要大家体味、感受和传承古文之韵味,捕捉生活意趣。钟老在《嫁接的梨》谈到:“人生在世,恐怕不能事事为功利,还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兴趣追求”。在古人的寻常起居中见品味,见情趣,在眼前的生活苟且中拥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学其短画本》读后感(六):至性深情的流露,其中之情趣生生不息
上半年买过插图版的《诗经》和《宋诗选》,想带着孩子一起读读。很是喜欢这种古诗文配画的形式。画让古诗文的美更具像,对于没什么古典文化基础的人来说更易于接受,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孩子。现在市面上唐诗宋词或各大名家的诗集配插图的书很多,古文配图的则几乎是没有,绝大多数的文言文阅读指导书都是以教辅书的形式出版的。所以看到《学其短画本》时,是有一份惊喜的。首先它的形式就很讨喜,看了内容后,就是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我喜欢它的选文,喜欢它的画,喜欢它的翻译,喜欢它的排版,还有它的腰封……具体地概括就是喜欢它的:易读耐品,雅致精美。
易读是因为锺先生所选文章均短小精悍且趣味无穷,打破了教科书的条条框框,更质朴自然、明白晓畅。朱光潜先生曾说:“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藉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的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所见,应该从课外书入手”“学其短“系列文章正是以培养孙辈的阅读兴趣来选文的,所以选文的范围很广,有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也有跋、序、笔记、书信、文集;所涉作者有圣贤如孔子、苏轼,也有不见经传的段一洁。这种“不受拘束”式的选文,仿若推翻了白话文和文言文间高高的围墙,站在白话文阵地的我们看到的不再只是那些营养丰富却有点难消化的文学巨典、经典,还包括了像油盐酱醋茶一样真实的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草木虫鱼,有风土人情,也有哲理智慧。
耐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所选古文耐品,一方面是锺先生的点评。 所选的不足百字且独立成篇的古文,读起来毫不费力,但每一篇皆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其中之情趣生生不息。比如第一篇《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简单的几个字却是意味深远,意境永长,值得玩味。又如陶渊明的《遣力给子书》:“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短短九个字给人的温暖和明亮也许可以绵延一生。锺先生的点评则是语言朴素平和,就像一个长者耐心地给孙辈解读文本背后的故事或人物。有的给古文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帮助儿童理解古文的意思。比如前面提到的《遣力给子书》,锺先生把陶渊明的仁慈博爱解释为现代的“人道主义。 有的是对内容加以评论和深入,帮助儿童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加思想的深度。 比如在《他得先来》这篇小文里,原文是《答英树屋主人》,锺先生评述中继续解释为什么“经在难,故人固当先经耳”,提出“人势有强弱,人格却不分贵贱。弱者若能坚持自己的尊严,人格也就高贵了”。有的则是拓充与古文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点,帮助儿童扩展思想的维度。比如,《以虫治虫》中提到了“以虫治虫“这种现代的生物防治为何失传,又讲自然史和科学史的材料的珍贵,最后提出科研工作者应兼通文史的观点。无论是哪一种,总有点睛之笔,令人回味无穷。
雅致得益于蔡皋老师根据文义所绘的气韵生动的彩墨插画。锺先生在书中《看竹画竹》一篇中提到“中国画是文入画,不通文即不通画理,也不能成为画家”,而蔡皋老师正是一位挚爱传统文化,也迷恋古文之美的画者。了解蔡皋老师的读者,应该很清楚她的代表作《荒原狐精》《桃花源的故事》《中国美丽故事》等都是传统文化题材,在各种场合她都表达出自己对古文的喜爱,觉得中国的小孩应该去感悟古文之美。除此外,她还很欣赏锺叔河先生的文字,她是这样说的:“钟叔河的文是苦,磨砺的苦,痛楚的苦,感同身受的苦,可是品味了这些之后是甘,回甘,这种苦是纯粹的执着,沉淀下去后,甜就上来了。”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蔡老师的画为什么能和其中的文那么相得益彰,把藏在文中的雅趣完美呈现出来。
精美则在于装帧设计的用心。首先在版式设计上,古文部分沿用了传统的竖排,并用了淡黄色做底色,以竖线隔开,使整个古文版面端庄而典雅。白话翻译和点评部分则用现代横排,且在上半部分留白,插画的位置设计也是”别有用心”的,因此翻开书铺面而来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古人的文字和今人的文字在灵动的画面中交相辉映。除此外纸张、装订和封面的设计也是沿用古风,正文用的是微黄的雅致特种纸,封面则用绿色布面精装,并压凹烫黑。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腰封:腰封展开后一幅完整的画,还可以做护封。
总结起来,就是这是一本走心的书吧,从文字到插画,再到装帧设计都以趣味为中心,相信读这本书的人能放下对古文的芥蒂,亲近古文,亲近古人的生活,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体味到蕴含其中的中华古典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