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发的N读后感精选10篇

  《红头发的N》是一本由[韩]崔贤廷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头发的N》读后感(一):我想要的成功,是一种弱成功

  陆陆续续读了三遍,并没有特别浓烈的感受。我在想,这本书在韩国居然卖了10万册,主要原因是什么?是作者画风受人欢迎?还是内容引起了强烈共鸣?

  我在做这本书的过程中,隐约感觉到这本书中所蕴含的力量,它能够治愈无望、迷惘的心。不过这种治愈不是靠萌你一脸血的方式,也不是强行打鸡血,相反,它满纸都是吐槽的话,可是并不让你感到颓丧;自我安慰乃至激励的话,也不让人觉得热血沸腾。红头发的N所代表的,是一种渴求弱成功的人生。

  这种对于成功的渴求并不强,就像作者崔贤廷自己,虽然靠这本书的版税完全能够养活自己,可她还是在原单位继续上班。或者是她真的热爱自己的工作,可是在书里她一个劲儿地吐槽工作很累,甚至发现爸爸同样的吐槽还感到惊奇与释然;或者是她通过绘画与写作已经拥有了对于本体而非能力的自信,能够以平常心生活。

  我曾经想过,如果我财务自由了,会去做什么,可能会和很多人一样选择去周游世界,因为年纪大了想走也走不动了。可是财务自由与不自由,生活真的就会有一个极端明显的分野吗?在脸书上看到崔贤廷晒她去西班牙的旅行,我明白,这其实是她喜欢的生活方式,并不是财务自由之后才开始去做的。

  说,她只想做一个抢镜的演员,因为她知道自己不是主角,这可能也是一种弱成功心态,并不见人人喜欢,或者觉得甚至有些负能量。但是“牢骚满腹”的N,其实并没有放弃努力,她有自己的坚持。就像一个朋友对N的描述:曾经困惑、愤怒、抱怨,但从未被打倒。

  想要的弱成功,就像崔贤廷自己的经历,一个普通姑娘,上班十多年,喜欢画画,单身,喜欢吃肉,如果韩国有花呗,她肯定也是用户。可是在朋友的鼓励之下,她也乐意拿起笔画漫画和写作,然后有了《红头发的N》这本书,接着有第二本,就像流水一样,山泉叮咚,虽没人注意,也奏出自己的乐章。

  可是弱成功不是永久的,它想要的,其实是第一步的自信,是第一个舒适区。我们常常说要走出舒适区,可是你首先要有一个舒适区,它基于你的能力与成功经验而产生,也提供自信护送你继续前行。走着走着,回头一看,经年的弱成功,已经让自己走出了很远,连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这个时候,可以笑一笑,诵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ps: 我给这本书制作的周边,小伙伴们很喜欢,这里晒一下,勿怪。这个比较全,包括了帆布袋、鼠标垫和便签特制的书签,我叫她“麻花女孩”,这么纠结,这么倔强,像你么

  《红头发的N》读后感(二):这本书不教你积极生活,它只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

  小说《奥丽芙·基特里奇》中有一句话这样说:「如今,她想到,自己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想:这不可能是我的人生 。」

  小时候天马行空的梦想,长大后或许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无数次地想逃离办公室,可第二天依旧爬起来上班。

  想成为众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却也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知足。

  不喜欢扎堆在人群里,可一个人时也会感到孤独侵袭。

  长大后的人生,没有儿时在童话里读到的暗黑森林、邪恶女巫,却俨然危机四伏的修罗场,时常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挣扎和烦恼。

  彼得潘有他的neverland,小王子有他的B612星球,而我们成年人呢?

  是否有柔软的一隅供我们偶尔逃遁,小心翼翼安放细微的情绪和念头,抚平生活里的小小波澜和折痕?

  只能试图从书里寻找答案。

  心理学书籍让我们回溯记忆,成功学书籍让我们展望未来。

  而我们需要确认的似乎只有一点:「原来有人也和我一样啊!」

  最近读的治愈系插画《红头发的N》就是这样一本书,没有积极生活的口号,没有通往成功的指南,它书写的是一个普通女孩生活里的一个个微小切片。

  这本书的作者崔贤廷,是一位来自韩国的撰稿人和插画师,广告从业经历超过10年,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想辞职」是她的口头禅,靠吃外卖存活。

  她借「红头发的N」这个人物之口,倾诉了自己在生活里的种种矛盾、挣扎、奋斗,却意外赢得了超过200万人的强烈共鸣,这本书在韩国畅销超过10万册。

  偶尔丧、偶尔抱怨、偶尔欢笑、偶尔迷惘......这本属于成熟大人的温暖手札,诚实记录了她的思想碎片。

  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普通人生活的苦乐参半,也更像是一盏明灯,为黯淡的生活片段注入一缕微光。

01想辞职只是嘴上说说

  有人这样描述学生时代和步入社会后生活的区别:「学生时代的难题总有个终点,而生活只有解决不完的难题。」

  从学校步入社会、职场,就是从象牙塔到修罗场的过程。

  日复一日的工作、永无止尽的加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会言不由衷地笑,会得过且过地过完一天,我们逐渐变成了粗粝的大人。

  把周末加班叫做「周末征兵制」,像学生时代班主任总会「征用」体育课一样,N的周末也时常被客户、老板「征用」。

  把会议室叫做「时间与精神之屋」,因为《龙珠》里也有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屋外一天相当于屋内一年,能够迅速提升战斗力。而开会时,往往就是度日如年。

  有点好笑,又有点无奈。我们和N共有的职场体验,那种困顿、那种无奈,似乎在她的吐槽里奇迹般地消解了。只是因为她,把沉默的我们心里的话,说出来了。

  时间大多都是在格子间里流逝,春夏秋冬变换的风景还没有细细品味过。

  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我想感受一下四季的风景怎么就这么难呢?」

  只是,诗意的生活愿景背后,仍然需要面对生活,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人生不就是这样,没有标准答案,全凭自己自由发挥。

  就像N对于卓别林那句「人生远看是喜剧,近看是悲剧」的理解,她说加班后的一顿美味也足以抚慰心灵。

  感激生活里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从苦涩里汲取甜蜜,这也是人生的快乐。

  人生也可以「远看是悲剧,近看是喜剧」。

02 我就是喜欢一个人呆着

  「如果我不积极地去交朋友、参加活动,别人就会觉得我不合群」。公司聚餐、朋友聚会、好像变成了一种义务,而不是一种选择。

  也会有这样的矛盾,享受一个人的独处,又得迎合他人的想法,与自己不合的人相处。

  身处这样的场合,是一种自我折磨。直到她愿意承认一点:「我就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啊」,终于接纳了真实的自己。

  她说:「人际关系的建立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

  我们总认为,一旦别人了解了真实的自己,他们就会离去。

  其实,不想去的场合,学会拒绝,后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需要辛苦维持的关系,由着它渐渐变淡,也没什么可惜;

  而真正了解彼此界限的朋友,也不会突然离去。

  作者在种种不顺利的时候,辞职在家,什么事情都鼓不起劲做,这时候她的朋友邀请她去家里饱餐一顿,看着无精打采的她便说:「你好歹动动笔,写篇文章,画幅画啊。」

  《红头发的N》这本书就诞生于这位朋友对作者的鼓励。好的关系是顺利时与你分享快乐,不顺利时也愿意鼓励你、点醒你。

03 有些遗憾,我要大声说出来

  说了一个关于蜡笔的故事。

  她在家里排行老二,从不会开口向父母要东西。她从来没有用过全新的蜡笔,要不就是只剩蜡笔头,要不就是少颜色。

  现在长大的她,完全用不到蜡笔,却买了一套全新的蜡笔放在家里。

  她说:「我要将这件事记录下来,让爸爸妈妈看到后对我产生愧疚的心理。」

  怎么能这么直白,这么坦率呢?

  读到这里,回望自己,的确也是对小时候有些遗憾,也会暗中在心底里责怪父母,可是我发现很难坦率地表达出来。

  这些想法,像泥土一样淤积在心里,筑成一个看似坚固的堤坝。

  可我发现,不去关注,不去正视,遗憾就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不去表达,不去沟通,遗憾就成了我和父母之间无法逾越的墙。

  而像N这样,勇敢地表达出来自己的不满、遗憾,或许是更好的解药。

04尾声

  红头发的N,她并未教你如何积极生活,跟你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她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故事,轻轻拍拍你的背,说:「不只是你一个人这样,你看我也是」。

  她不是骁勇的生活斗士,她只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坚强与软弱并存的大小孩。

  这似乎就足够了。

  至少,下次你和步履匆忙的陌生人擦肩而过时,你知道,ta可能就是N。

  是写下这篇文章的我,也是正在阅读的你,是每一个仍在坚强生活的你。

  《红头发的N》读后感(三):“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红头发的N:韩国畅销10万册、感动200万网友的治愈系插画书_腾讯视频

  “在那遥远的少女时代,

  和众多同龄人一样,我也是安妮的拥趸,

  像安妮那样,我想象着这世界是浪漫的。

  像电影《头脑特工队》中的莱莉那样,

  在我眼中,红头发的安妮就是纯粹的象征。

  直到长大成人后的某一天,

  我突然感到好奇:

  在这不太浪漫的世界里,

  我的安妮,究竟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是不是也像我一样,

  被几种不同的情绪所折磨……

  你手中的这本书,

  既没有任何愿景之语,

  也没有半句人生指南。

  时而痛快,

  时而苦涩,

  时而犯傻,

  时而讥讽和挖苦。

  充斥在字里行间的,

  就是我对这世界的感悟和理解。

  从一开始,

  我就没有什么宏大的目标。

  在紧张的日常生活中,

  能博你一笑足矣!”

  《红头发的N》读后感(四):喝了那么多鸡汤,你为什么还营养不良

  

01.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问题上了热搜:世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呢?

  网友们纷纷留下答案:“世界变坏是从人们不再互称先生开始的”“世界变坏是从人们折磨爱情开始的”“世界变坏是从取笑文艺青年开始的”“世界变坏是从嘲笑鸡汤开始的”。可见,世界变坏的原因有很多种。

  面对变坏的世界,人们发明出了心灵鸡汤,试图来净化和改变那些被污染的心灵。

  说起“心灵鸡汤”这个名词,其实十几年前就有。当时,“心灵鸡汤”是某本知名杂志的一个栏目,后来慢慢演变成很多杂志都有的一个版块。

  1993年,美国人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出版和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心灵鸡汤》读本。他们把杂志上那些具有灵感和激励性的短篇故事组成起来,人们读着这些含有知识、智慧、滋养心灵的温暖话语,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在那个时候,“心灵鸡汤”还是个褒义词,大街小巷的年少年轻年老的人们捧着厚厚的语录晨读、摘抄,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直到有一天,你的朋友遇到了困难,受到了委屈,你语重心长地安慰他时,被他嫌弃地说:去去去,少给我在这熬鸡汤。

  你突然就说不出话来了,这时候你才发现,“心灵鸡汤”这四个字,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讽刺、装逼、矫情、没格调的代言了。

02.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朋友圈里总有一些文章,是你无论如何都屏蔽不掉的,这些文章往往有着超高的转发量和阅读量最高,在你的朋友圈里刷着屏,起初你不在意,后来见到太多了,就忍不住打开看看,结果一看,你就不淡定了,心想“这特么说的不就是我吗!”于是你也被洗脑转发。

  这种文章,一般来说都是“心灵鸡汤”。尤其是情感类和成功类的鸡汤,更有可能成为爆款。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苦恼你不能轻易跟熟人讲,否则或许就换来“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儿,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的效果,当然还有可能是“关我P事”。

  于是,无处释放的负面情绪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终于有一天,你看到了一篇文章,你觉得文章里写的正是你此时此刻的心情,瞬间你就被治愈了。由此可见,心灵鸡汤扮演的,就是减压的心灵按摩师。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这个气就是精神,而精神是需要心灵鸡汤来滋润的。世界上烹制心灵鸡汤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专门做给别人的,自己不喝;还有一种人是做出来的心灵鸡汤让别人喝,自己也喝。

  但是无论哪一种,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煲汤的水平却有高有低。

  在东野圭吾的著名小说《解忧杂货店》里,杂货店老板浪矢爷爷就是一直为那些拥有烦恼的人出着自己的主意。这些主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里面包含了浪矢爷爷的善良,所以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都想到要来找他。

  所以,好的鸡汤,应该煲得入味,能对症下药、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所以,在鸡汤里最应该添加的,是字里行间透露的善意与真诚,让一些焦头烂额的人看到黑暗之光。

  可是现如今,“告诉所有人,你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等理念无时无刻不在麻醉人们的神经,这些鸡汤乍看温暖,似有美感,实则经不起推敲。它可以给人一时的心理安慰,却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价值。

  并且,众所周知,不管多好的东西,太多就过了,“心灵鸡汤”就是个典型例子。传播正能量、寻找人生意义,心灵鸡汤一度是图书推销的宣传语,但如今却因过多过滥而名誉扫地。如果你不加甄别妄自进补,则“彼之鸡汤”,很可能变成“吾之砒霜”。

03.

  心灵鸡汤往往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于心灵,而忘了真正解决问题的其实是行动。有人一语道破,把它称为“精神毒药”。是的,在这个“小清新”和“屌丝”并行的年代,人们不怕没文化,就怕有人拿着兑水的心灵鸡汤招摇过市,装文化。

  于是,反鸡汤产生了。

  在快餐化、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许多人往往寄望于从三言两语的段子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解脱。于是,各式各样的语录体应运而生。一些不求论证,不求缜密思维、只求最直接地改变读者对于世界的看法的所谓鸡汤,只能一时刺激人的感官,一次转发、一次阅读,眼前一亮过后,过目即忘。

  韩国作家崔贤廷的作品《红头发的N》就是一本反鸡汤的书,她用犀利冷静、不失温暖与悲悯的笔法写了关于梦想、公平、朋友、金钱、结婚生子等现实问题,透析出人生最切肤的迷茫与本质。

  为什么叫《红头发的N》呢?作者说:

  在露西·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中,安妮希望在自己的本名“Ann”后面加上字母“e”,她觉得这样能让名字听起来像女王那样气派、高贵。

  我们都知道的安妮的故事,就是从一个少女的美好想象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既不是“An”,也不是“Anne”,而是“N”。

  虽然常遇到烦心事,但不得不伸开双臂接受;虽然有时很想哭,但不得不面带天真微笑。面对这样的世界,底气十足地高呼:“这不是我要的!”她就是这个时代的“红头发的N"。

  有一道菜叫“烈酒煮鸡汤”。在煮鸡汤之前,先要用酒点着火来烧,既然是烧,当然是烈酒才烧得起来。等火灭下去了,再开始加入汤慢炖。说来也奇怪,这样烈的酒烧过的鸡汤,居然一点不会辛辣,反而有一种甘甜。《红头发的N》就给人这种感觉。

  比如“我人生中最公平的机会”里,她写道:

  直到走上社会,我才明白,高考是我人生中最公平的机会。一个与我的外貌、出身及父亲的职业无关,一个付出多少努力就能收获多少果实的机会。

  如今费用昂贵的课外辅导班大行其道,以至于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便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最终你们会发现,高考至少还能让你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与其他竞争者一决高下。

  早知如此,当初我就应该更加认真地学习。应考生的父母们啊,你们应该将这一页撕下来贴在子女们的书桌上。看到前面这位“小姐姐”了吗?你看她如今多后悔。你们决不能像她那样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没有靠山,不好好学习,你如何出类拔萃?

  又比如“今天做了什么”这一“天问”,她是这么说的:

  好不容易等来了周末,若是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就会有一种不安感爬上心头。

  我今天是否足够充实?是不是连小区的超市都懒得去逛?于是在入睡前,我反省了这毫无作为的一天,然后幡然醒悟地打开书,结果没看一两页就睡着了。

  然而,哪怕你每天都非常忙碌,也不见得会有什么作为。倘若你的午饭和晚饭都是在办公桌前解决的,甚至一直忙到午夜十二点才回家,心中理应产生满足感,觉得自己一天过得很充实。可实际情况呢?你或许连自己做过什么都记不得了。

  事情多了会烦恼,没事情做也会烦恼;有烦恼会烦恼,没有烦恼也会烦恼。不知不觉,我就成了“烦恼人”。

  今天入睡前,我也会思考我今天做了什么?

  所以你看,人贵在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需要的是冷静与理性,去直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需要狭隘的、阿Q式的自我安慰。书中这些“反心灵鸡汤”段子虽然直白,但直面现实和残酷,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不是吗?

  生活不可能风和日丽,人生也不能随时打鸡血,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是一个强大的自己。小时候的我们都想着要改变世界,直至如今才发现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就不会为了我们去改变什么。所以,鼓起足够的勇气和坚守,遵循内心真实的热忱和愿望,坦然地为自己的选择和未来负责吧。

04.

  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适度的压力能激励人奋发向上,而压力过大则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因此现代人要学习化解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压力,自我疏导,为自己疗伤。

  在这样的背景下,《红头发的N》这本书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选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现象做了富有哲学思考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帮助读者认清问题之所在,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作者崔贤廷的文字并不是那种温柔缱绻、洒热血式的人生励志书。她不会给你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会让你领悟一些你或许想要看清,或许拼命逃避,又或者迷失其中的人生真相。

  在我看来,崔贤廷在《红头发的N》这本书中冷静地思考、建设性地批判和强烈的人文关怀, 体现出一个冷静的社会思考者风范。她将智慧融入文字,这些文字时而辛辣尖锐,时而沉稳思辨,耐人品读。读它,犹如品尝一盅滋味绵长的酒,入口辛辣,满口留香,值得人反复咂摸回味,领悟到她锋利的真诚。

  当你读完了《红头发的N》,你会恍然大悟:为什么说鸡汤无用?因为并不你喝了心灵鸡汤,就能解决心中的问题。如果你自己不去行动,不去改变,那么喝什么都不管用。

  �

  《红头发的N》读后感(五):“人生在世,我太难了”:没关系,你不是一个人

  托马斯·卡莱尔 曾说: “未曾长夜痛哭者,不足与语人生 。”意思是没有在漫长深夜哭过的人,是不可以和别人讨论人生这个话题的。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武汉地铁工作人员发现一年轻女子坐在坐在地上,她上前询问,对方也不说话。工作人员轻声安慰并摸了摸她的头,女子突然抱住她大哭,说自己连续加班1个月工作做完了,不敢在家哭,怕吓到年幼的女儿。

  当自己一个人在外地,发烧到38.7°的时候,终于抑制不住的哭了。

  又一次相亲失败,妈妈对自己说“年纪不小了就别挑了,再不结婚就出去住吧,反正丢人只丢一次。”

  深夜加班结束的路上,看到别人成双成对的出入,而自己孤独一人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好像永远没有办法翻身,甚至连正常的生活都不曾拥有的孤独者。

  最近网上流传一句话,今年的成年人特别爱哭。是啊,小时候我们都盼望着长大,因为长大后就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再也不用去上课,连谈恋爱都可以变得光明正大,再也不用害怕路上遇见班主任,最主要的是,长大后就有自己的钱了,不用向家长去要零花钱了。可是,长大后我们却想说:“人生在世,我太难了!”

  你可能也会想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出去闯荡出一番新天地,可是依然没有勇气,也害怕万一没有闯出什么名堂出来反而丢了自己本来拥有的这份小天地。于是,默默的生活,晚上偷偷抹着眼泪。

  年少时,我们单纯而浪漫;长大后,我们发现世界好麻烦。无尽的烦恼接踵而来......于是我们开始焦虑、迷茫,直到我遇见这本《红头发的N》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崔贤廷:脸书网红漫画家,韩国水原人,一个白天在公司撰写广告稿,晚上在家里画漫画的人;一个今天说辞职不干了,明天却照常出门上班的人。而这本感动200万读者、在韩国卖了10万册书的真正魅力在于什么地方呢?

1.关于梦想

  看到书里面N的梦想,我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一个人坐在教室前面的石阶上,别人都在朗读语文课本,我却在想,什么时候我能像大姐姐一样去另一个学校上小学五年级、六年级?而那时候我上的是学前班(类似于现在的幼儿园)。一年级的时候老师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回答说想做一名医生,可以救死扶伤,老师夸我的梦想很好。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坐在院子里画画,树叶落在我的本子上,当时画的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村里人看见我画的画,对我说,画的真好看,然后转头告诉我家人,孩子以后是要成为画家的,你们要好好培养这方面的天赋。高一的时候,我穿着宽大的校服(拿的最小码的),因为裤子太长,裤边已经被我踩破,我羡慕那些初中辍学,外出打工回家穿的很时尚的同学。我的梦想就是能早点毕业,工作挣钱,和他们一样。

  如今,我已经到了曾经梦想过去的年纪,可是我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除了毕业、工作这个梦想实现外,所谓医生,离我十万八千里,所谓画家,更是无稽之谈。在别人看来,我是那种随处可见,再普通不过的上班族,但是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挺好的。

  以前可能希望自己成为夜空中那颗耀眼的星,然而现在就像N说的,我不再希望自己能够像夜空中的月亮和星星那样闪亮,只希望以后的人生没有那么多波澜起伏,能够安安稳稳地度过。像其他人一样,平凡地活着,然后平凡的死去。月亮、月亮、明亮的月亮。你若是连这点卑微的愿望都满足不了,那我就将你当成荷包蛋一口吞掉。

  关于梦想,N是这样说的,我们都要做现实主义者,树立一些可以实现的梦想,因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会让我们变得不幸。所以她认为,梦想越小越好,倘若有条不紊地实现了一个小小的梦想,说不定某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取得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因此我也决定树立一些小梦想。比如今天要发自内心的笑一次,吃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物,去看一场自己想看的电影,给别人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晚上十一点之前睡觉......嗯,为了实现这些梦想,今天,我也要发愤图强。

2.关于工作

  下周一必须交报告,下周二你必须拿出你的方案,你满心欢喜的做出方案,却被领导一一否决。新上任的领导,好像处处看你不顺眼,你按流程做事,却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给你配下属这件小事你自己决定吧,不用问我了,等你决定好了明天要通知入职的新人,他却告诉你,这个候选者不行,重新再招吧!

  说“想辞职”就像人生的口头禅,度日如年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会议室,每次走出会议室,都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老了很多。想把堆积的业务单都摔在地上,给挑衅的同事来一个“过肩摔”!可豪迈地离开公司之后又能做什么?学的就是这些,还不是得找相同的工作?N说,工作就像男朋友,我自己骂他可以,但是我无法容忍别人骂我的男朋友。尽管工资少,不够花,但是没有它,我却没法生活。所以抱怨归抱怨,班还是得上。

  卓别林说:人生远看是喜剧,近看是悲剧。就在你觉得N可能已经放弃治疗的时候,她却说:她觉得也许人生远看是悲剧,近看说不定是喜剧。比如在与客户发生争执后,回来与同事们一起谈天说地、哈哈大笑,一起吃上一顿美味得晚餐,原来胸中翻腾得火气也会渐渐平息,重复得夜班和周末加班也会让我们建立真挚的工友情。

  我记得有一次自己因为工作太忙了,一个人的时候终于忍不住的哭了,恰巧被同事发现了,他递给我纸,并一直在我旁边说些安慰我的话,然后我哭着哭着就笑了;同事出去旅游,回来带给我们很多当地的土特产;每一个不同的节日,都能收到不一样的礼物;还有一次,同事说送我一件好东西,然后拿出怀里的两个馒头给我,对我说:“我觉得你们北方人肯定爱吃馒头,我发现这家的馒头又大又香,就特意给你带了两个。”是啊,这里是人类生活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眼泪,还有欢声笑语。这也是我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我们要仔细观察这个世界,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我们也要微笑,表示感激。

3.关于爱情

  在书里,N分析了自己交不到男朋友的原因:家里人有谢顶的先例,他50岁也许会秃,淘汰!生活太奢侈,可能会向我借钱,淘汰!脾气好像有点粗暴,以后可能会有家庭暴力,淘汰!哪怕对方身上99%都是优点,也会因他1%的缺点直接放弃。但是自己每天依然会祈祷:让我快点找到男朋友吧!我要求不高,是个男的就行,可我......我......肯定不答应......剩女的恋爱定律,决不挽留要走的男人,坚决阻挡要来的男人。

  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女人,因为男友在她的调教下变得越发成熟,她帮他脱去了丑陋的外衣,给他穿上了英俊的新装,最后却也徒劳无益,该走的人还是会走,而这些改变后的福利则原封不动地转交给他的下一任女友。真希望未来某一天,能够从他最后一任女友手中接到一封感谢信,“谢谢你将他调教成一位好男人。”也不枉自己为他付出一番心血。

  看了这么多,你以为N已经不会再恋爱了吧,那你就又错了,即使那个人已经离自己而去,虽然有时会联想到一些“黑历史”,让自己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但更多的是一些能让自己莞尔一笑的事情,这让自己感到非常庆幸。

  从小家长都教我们学业第一,一定要好好学习,上学是不可以谈恋爱的,会影响学业。好不容易等到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了,我们却想着等到事业有成的时候再谈恋爱吧,这样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我们都像N一样,将桃李年华的热恋拖到了就业之后,又将适婚年龄该有的恋爱拖到了公司项目结束之后,就这样,恋爱始终是第二位,而自己却习惯性的将它一直推迟,以至于错过了所有的恋爱时机。

  如今,N说:已经到了必须改变这个习惯的时期了,从明天开始,我也得认真了,今天的爱情不能延误到明天了。

4.关于亲情

  书里N说孝女沈清(沈清,朝鲜古典小说中孝女的代表人物),不孝女是我。我们很少在父母面前微笑,但会在同事面前笑得很灿烂,每年回家的次数寥寥无几,却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待在公司,一回家就知道躺着玩手机,但在公司却言听计从。若能为公司付出的一半为家庭付出,孝女沈清也得心服口服吧。

  说,在家里时,自己和妈妈总会不经意的掀起战争,渐渐地,自己厌倦了这样的争吵,梦想有一天能够独立生活,而真正离开家之后,才发现她们之间并没有疏远,反而变得更加亲近。对于父亲,他也曾是懂得打扮自己的帅小伙,只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他才会在工作中克制自己的情绪,而自己,上班几年却一直抱怨工作辛苦,父亲却工作了几十年,是的,只有参加工作的人才能理解父亲的苦衷。

  当N强忍泪水给妈妈打电话说:“妈妈,上班好累啊,我能不能辞掉现在的工作?”妈妈却像是能看到电话那头很少向家人表露病态的女儿流下的眼泪,这是叫妈妈的人都拥有的超能力。她以为妈妈会说一些安慰她的话语,告诉她不要气馁,没事的。然而妈妈居然说:“辛苦了,快回来吧。"那一刻,她若无其事的挂掉电话,可是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我们生命中都有这样的一个长辈存在,在受了委屈首先想到的是她,像充电器一样的存在。

  当我看到N决定用一年的收入带父母去旅行,虽然旅行时用英语沟通难不倒自己,但对父母而言,当地的语言如同外星语一样难以听懂。她简直不敢想象,若是在异国他乡与父母走散了会怎样。于是,姐姐拉住了妈妈的手,而自己则握住了爸爸的手。读到这儿的时候,我想起去年带着我奶奶在上海时候一些事情,我带着她去看比赛,路过人民广场换乘地铁的时候,我奶说,这个地方好大啊,我感觉怎么走也走不出去,这走丢了估计人也找不到吧,然后我就拉着她的手,像小时候她牵着我的手怕我走丢一样。人一旦到了陌生的地方,家人会一下子变成”小孩子“,而我,也可以趁此机会拉他们的手。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大人是什么都不害怕的,晚上我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我总感觉有人在后面追我,于是我跑啊跑,大多数时候,哪怕晚上出去上厕所,都要拉着我奶跟我一起,随着我年龄越来越大,我又害怕如果我还是在事业上一事无成怎么办,可是我也努力过了,我有时候会感到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于是我问我奶,你都没有害怕的时候吗?她说:“我小时候也害怕漆黑的夜晚,都是躲在哥哥后面,后来又怕你们三个孩子受苦,怕你们没东西吃,没书读。”原来她也像我一样,也曾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女人。然后和她当初的辛苦比起来,我如今的担忧是多么微不足道啊!她当初的辛苦是我现在几十倍的辛苦还不止。

  读完《红头发的N》,你会明白,无论你多么努力,想要全然不在乎别人的目光,似乎有些不切实际。尤其是在在意的人或一群人面前犯错时,甚至还会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蠢货,没关系,并不是你一个人这样,所有的人都在挣扎着过日子,这就是人生。人生在世,大家都一样的不容易。你也会发现红头发的N其实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每一天的喜怒哀乐,也照出我们每一步的挣扎、奋斗......

  今年的年轻人是变得爱哭了,但是疼和伤心的时候,哭出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哭和笑本来都属于人类的情感表达,为什么偏偏要区别对待呢?王小波说:想吃和想爱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为人性的阻碍,我认为:想哭和想笑也应该是人性的一部分。

  《红头发的N》你会看到这是一个抱怨的N、傻笑的N、知足的N、坚韧的N,那是努力生活的N,是我也是你。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