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是一部由文珹灏 / 黄京昆执导,李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人间》观后感(一):还,在人间
重庆场结束后刚回家躺床上,很即兴也很感性的一些碎片感受
漆黑的空间,闻到满溢的纸巾的香气、听到此起彼伏的抽噎、看到前侧的小哥迅速抹掉了眼泪 思维开始漂浮离散在空间之外 个体太渺小了,而且总是孤独到死,灵魂无法同行 我们能做什么? 祈祷痛苦的事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祈祷自己不要迫不得已走上和公权力对抗的绝望路程…… 然后,再对经历过这些的人投以悲伤、劝慰;再发声、出力、呐喊…… 个人的渺小感限制了太多存在和感知,记忆终究有限,我们也终将遗忘 只有遗忘不了的人夜夜震颤落泪,并孤独地走着ta们注定难以取胜的对抗之路、呐喊着被失语的声音 即便如此,我们仍要嘶吼要咆哮要关注要发声,要对频频的苦难不司空见惯 永远不要吝啬善意和关注,永远往上走,永远激情,永远如火,永远漂浮 终有一天被失语的声音能呐喊出声慰藉狂奔的沉默的勇士,而希望会在一次次不惜的生命投掷中被撬开裂缝。 这个时候就又想看鲁迅,100年了精神领袖依然是他,他从未死去。太深刻也太悲哀了。 向上走,永远不死。
《在人间》观后感(二):在人间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竖屏的带有灰色调的手机视频,刚开始以为是导演手法。疑惑为什么这个镜头或这么长,后来结束后才发现,原来是主角(被害人的妈妈,主创人员称为阿姨,我也暂且这么称呼)叫人录的视频,后续了解到阿姨很喜欢留证据。
这是一部纪录片,记录的事件是一桩真实案件。对于影片本身,导演并没有运用多么华丽的语言手法、导演手法和剪辑手法。真的是很实在的去记录这一件事情,讲述的是在北京市新东方外国语学校发生的一位男同学(王祎哲)奸杀一位女生的事件。整个影片没有过多的去讲述案情本身,而是更多的去拍摄被害人的家属的心里以及被害人家属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
看完影片心情真的很沉重,这次我没有掉眼泪,而是反思。现在社会上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未成年人杀人事件,是家庭教育原因?还是社会问题?学校问题?结束后主创人员有说道:对于影片拍摄的主题,我们做的只是一小部分,希望大家关注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未成年人被害人家属、学校所要承担责任的法律完善。是的,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反思和做的,庆幸的是影片中的阿姨做到了,已经在跟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律师进行沟通,真的希望能更好的完善,减少并制止这一事件的发生!
谢谢,在人间的主创人员,虽然是学生作业但真的做到了“勇气”二字,敢于说出来,走出来,甚至到全国各地放映
《在人间》观后感(三):在人间有谁活着,不像是一场炼狱
看到这个标题
很自然会问谁在人间?
看完这部片子
很自然会知道何为人间。
想起一句话,叫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因为一个未成年少年可怕的恶,公道成了支撑一位母亲走下去的力量。
恶不分年龄。如果我们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千万遭遇这样悲剧的家长都会在公道之路上,走得踏实些,顺利些。
导演的长周期跨度拍摄,真实记录。
所以一切镜头参与的画面,强而有力。我们会与阿姨共情,为她的经历不忿,然而这只是一部分。
放映后,听到主创谈到,扛起摄像机,摄像机左右都是人,这是需要衡量的。
所以这部片子非常“片面”地站在了受害者家属的角度。大众却有共鸣,也许对这起案件而言,这不是呈现全貌的最佳方式,但这却是控诉悲剧背后的人间,最直接有力的一击。
可是导演又是非常克制含蓄的,节奏在母亲遭受的种种被数度拉起,但却在她找回女儿遗物,法院判决后,趋于平静。
母亲的伤痛早已成为永恒的疤痕,事件本身的烙印也担当不起“放下”,这两个字。
结尾用了《大象席地而坐》的曲子,点睛之笔。
压抑之下是人间真实,平复之下是活着的努力。
看到结尾,才懂得导演,懂得所有主创的用心。
在人间,善恶并存。
在人间,让善继续。
最后,可以关注“蓝手结”,让这部片子最大的意义得以传递叭。
《在人间》观后感(四):Heaven can wait
看完《在人间》挺难受的,也想说些什么。
“王祎哲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男孩子成绩挺好的,人很成熟稳重。”
这是纪录片的开始,新东方老师对施暴者的评价。这个评价在后来事情真相浮出后被渐渐推翻。
人世间的苦难是以渺小的躯体与力量对抗大的权力,但人世间的伟大也正在于此。这世界上不公义的事情太多了,欺骗善、不作为、趁机牟利,这些太多太多的黑色力量的存在,需要我们去做些什么,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李阿姨在派出所与学校之间来回奔波的画面们太让人感到无力了,她的话语言行与眼泪也太让人心疼了。她希望派出所能给她回复,派出所的人回答“我们只是小民警,我们听上面的”,阿姨说“你们可不是小民警,你们是人民警察”。看吧,正义什么时候能勇敢一些呢?
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画面。第一个是阿姨蹲下身子去拍泥土上一株孤独的草,那株草就像阿姨一样一个人孤独的但是有力量的与一些恶抗争着,或许在未来,会有玫瑰在那里盛开。第二个是阿姨终于去到女儿的宿舍整理遗物,那只布偶熊,我想象着上面有阿姨女儿的温度,阿姨就这么抱着熊出去好像这样能觉得女儿还活着。第三个是阿姨在黑夜里点着火可能在烧着女儿的遗物,火光点亮了黑夜,真的真的显得非常充满希望。
⚫️最后最后,我真诚的呼吁朋友们关注一下这个事件,有条件的可以去参加公益放映。用我们仅有的微薄的力量去给这件事给主创人员给阿姨带去一点点温暖与力量。
请让更多人相信:天堂是可以等的,人间也是值得的。
《在人间》观后感(五):在人间
看了第一批放映,在北京的朋友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看看,后面其他城市也会有小放映会,我在最后附了一张海报,有时间地点,大家可以了解下。
这个案件案发时间过去挺久的了,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部纪录片简介都得仔细想想才能反应过来几年前的确出过这么回事,但三年多了女孩的妈妈至今仍没有收到凶手一家的道歉,直至今日她仍在为之努力。
片子没有刻意渲染气氛,没有放大案情,没有过多的声嘶力竭,只有姚妈妈的坚韧。
观片之后真的心情极其难受,我可以理解xdf为了声誉、利益选择息事宁人,但我无法接受校方假惺惺的处理态度,不仅没有保护好遗物、阻拦姚妈妈进宿舍取遗物,甚至恶语相向动手打人。校方负责人天天开会躲猫猫,让安保去跟姚妈妈周旋,周末就说放假领导不在,工作日就说孩子们都在上课不能进去打扰,校方每个出面的人都是“刚来不久”“不太清楚情况”“您的心情我理解”,你理解个大头娃娃菜你理解,实在太过恶心。当然,片中露脸的各方相关人员都有自己的立场和难处,但这不是态度恶劣动手打人的理由,“你有权将枪口抬高一厘米”。
由于没有监控没有人知道当晚具体情况,各方取证解剖等工作持续了很久,姚妈妈时隔近两年才拿到已经丢了很多所剩无几的遗物、才见到女儿经历了数次解剖的尸体并下葬,至今三年来一直为这件事在学校、法庭、警局之间奔走。而那个小畜生,由于当时未满十八最高只能判无期,而他们家里的大畜生不仅案发时第一时间知道了自家小孩做了什么腌臢事,还曾威胁过姚妈妈,现在更是以“校方赔偿可抵去他们家的赔偿”为由拒绝赔偿
《在人间》观后感(六):heaven can wait
今天去看了一部叫《在人间》的纪录片,是关于一个母亲在女儿被杀害后讨说法的记录。我一向不喜欢让人难过的事物。影片中的母亲始终以一种体面的姿态出现在镜头面前,镜头下的我想到前几天看过的一部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都是同样隐藏在平静下面的绝望。我没办法知道她的难过这就更让人难过了。
阿姨说梦到她拿匕首想杀了那个凶手,但匕首很短,她怎么都刺不到对方,而凶手拿出更长的刀,说你怎么都杀不了我。影片结束后导演提及到“权力的难民”,阿姨是权力的难民的话,那这个凶手就是权力的庇护者,权力让他手上的刀更长,并狠狠的捅向我们,还笑着说,看,没办法还手吧。当时甚至极端荒唐的想这种就应该杀人偿命,一命换一命,人渣应该去死。但后面沮丧且圣母的想,我没有资格去评判一个人的生死,我不是赏罚分明掌握人间生死的天神。
有的文明需要代价,文明的好处可以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但为文明付之的代价没办法平摊到每个人身上。被选中的人要不可抗拒忍受这注定的份额而没人能分担。阿姨在影片中因为一些工作人员推诿有些情绪失控,工作人员劝她不要激动,阿姨哭着说我不能激动吗,我女儿死了我不能激动吗。那一刻真的苦涩。阿姨没有去为难这些基层的工作人员,影片最后阿姨离开酒店的时候对一些工作人员说“你是好人”“你也是好人”
这部纪录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清晰更进一步的认知,像阿姨没有去为难工作人员,或许也是知道他们也只是脆弱的普通人,也是权力的难民。《1984》里面说到群众才是力量。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希望我们可以凝聚每个人微小的声音声势浩荡到去反抗所有不公。纪录片需要看见,而人更需要被看见,被听见。
最后想对阿姨说:只要爱人的面容仍铭刻于心,世界就还是你的家。
《在人间》观后感(七):Heaven can wait, 人间是地狱
看了《在人间(Heaven can wait)》,可能是年龄背景太过相似的缘故,代入感过深,观后沉重压抑的不能自拔。
纪录片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已经是社会的中产阶层,但灾祸来临,以个人面对公司、政府机关、执法机构等社会机器时的无力、无助和绝望却是那么的让人触目惊心,惊觉个人的渺小、卑微和无奈,事若至己,应惶惶然不知所措。
或许是剪辑的原因,影片开端刻意把19年初一幕九华山超度女儿亡灵的片段前置,导演善意的解释为表达妈妈对女儿的思念以及基于信念对自己内心的抚慰。但在我看来,大雾弥漫中近乎黑白画面的湿冷,让我感觉到的是无边无际、浸润全身、看不到远方、看不到未来的哀痛和绝望。配合着其他情节的展开,底层小人物的麻木甚至倾轧、各色上层和权利机构的漠然和无视,影片上半段的情绪积累只有无助和绝望,你会觉得世界抛弃了你,你无法为你爱的人做任何事,除非你以毁灭自己作为交换、才能获得力量去对抗,就像把灵魂交给撒旦做个交易。我想到了《小丑》,“惹恼一个被社会抛弃的疯子,结果会怎样?”难道遇到灾难和不公,作为一个个体,只有变成小丑才能维持自己的尊严、获得应有的关注吗?
或许,按照导演本想表达的初衷,应该把这一段情节放到影片最后。但我依然无法体会到导演所期待的善意,即便其他的镜头是阳光明媚的蓝天下,一个中产阶级在自家别墅的小院里,温煦的阳光照耀着女儿小小的墓陵绿地,看似平静地抚摸着那些象征着女儿生肖的小兔子塑模玩具、看似平静地谈论着女儿的一些琐事、看似可以偶尔有一丝微笑略过沧桑的面庞。我感受到的依然是绝望、对生活的放弃,仅仅是活着,不再抗争地悄悄地活着。
我觉得这个纪录片头重脚轻。前半段积累了足够的情绪,后半段却突然转向,一切得到了和解,一切都回归美好。虽然正能量,虽然政治正确,但这样的情绪释放却失去了敢于正视问题的力量。社会生活表面看似回归正常和美好,但底层却暗流汹涌。
影片宣传的口号是“天堂可期待、人间亦值得”,我却觉得是“天堂可期待,人间即地狱”。对于活着的亲人这个世界已然是地狱,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煎熬,或许直到我们死去的那一天、与早逝的亲人会聚的那一天,才是天堂。只是不知道,是卑微地活着直到悄悄地死去,还是像小丑一样爆发、哪怕在世人眼中变成恶人?!
《在人间》观后感(八):你我皆 在人间
知道《在人间》即将在各个城市放映的消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本来以为会赶不上这次放映,没想到还是在忙里偷了个闲。 2019年是新东方姚金易事件的第三年,想必当初以未成年逃脱了死刑审判的王某如今已经成年,而这些年来,一直一直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看到各种事件的我们,也终于有了一次机会,和一群关注纪录片,关注社会事件的网友来了一次不知名的面基。只不过这次线下的大型面基有点过于沉重了。  中传的几位学生,在姚金易事件发生后,跟拍姚金易的妈妈,完成了这部纪录片——《在人间》。我跟两个朋友抵达播放现场时,看着黑压压坐了一屋子的人,有那么一瞬间突然很想哭,仿佛在很多年之前,我们为热点事件讨论时,被人回复“你们在这说这些有什么用”的质疑终于有了反击的武器。人的情感真的是非常神奇的东西,尤其在通过镜头表达出来的时候,在我们预想会看到一个母亲为失去女儿哭泣时,是没有想到她可以平静甚至带着微笑说,今天是我第x次来这里了,有时候他们说不在其实是在的。我们透过镜头看着她笑着坚持,看着她突然情绪崩溃,看着她像是被打败了一样坐在台阶的一角,看着她状似轻松得跟人开玩笑,也看着她因为突然爆发的情绪被人拉开,旁边的人一边说着冷静一点一边用异样而同情的目光看着这位失去了女儿的母亲。 突然间就很难过。为所有那些用情绪去坚持不能理解的坚持,脆弱而强大。 只是在这位母亲终于走进了女儿曾经的宿舍,拿到她的遗物,抱起那个巨大的娃娃,有那么一瞬间情绪一下子就溃不成军。我突然想起我有那么一个朋友,也一直想要买一个等身高的大娃娃放在床上,还记得她神秘得说睡觉喜欢抱着东西的人一般比较缺乏安全感,我一边回想自己是不是睡觉喜欢抱着抱枕一边还鄙视她矫情,有那么一瞬间,突然间觉得那个生命永远终结在了16年5月19日的姑娘,像极了我身边那些安静又胆小的女生,我无法想象如果是我身边的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究竟会怎样,又究竟能怎样。 仔细想想,活着本身就是奇迹了。即使我们看到这位母亲遭遇了很多困难,很多不理解,却依然很难说镜头之下有坏人,尤其看到这位母亲对着曾经把她拒之门外的人说你其实是好人,而那人只能叹着气笨拙得说还是得过好自己的生活,有种猝不及防的压抑感。 我们一位老师说,人和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可太难了,以至于有了相互理解的念头已经足够值得珍惜。可是我们太难原谅那些不理解,哪怕其中夹杂着身不由己,这是其中的意难平,也是人性中复杂的那一面,好在,这样的情绪也让我们更善于分辨善意。 影片的后半部分,这位母亲坐在车里,说:“我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趟精神病院,告诉自己不能和他们一样,我不能疯。” 在影片的最后,我看着她穿着明亮的白衣浇水,也许接下来依旧有很多事情要做,也许她依旧不能和自己达成和解,但是抱有善意抱有固执抱有对女儿无法舍弃的爱,这样的坚持值得尊敬。 只是在映后,主持人说影片的其中一位导演因为要考托福来不了的时候,我突然忍不住笑出来,为那些在继续蓬勃着的生活。
《在人间》观后感(九):在人间,我们该怎样生活
学校的学术放映放了这部片子,逃课去看的,看完很激动,属于大一新生的一种激动。刚从封闭压抑的环境里出来遇见它,就像看到荒原里忽然闪现的光点,让我对这次相遇感到无比幸运。
影片的开头是李阿姨感到事情不对,跟新东方的老师打电话。手机竖屏视频里看不见什么东西,只有长时间近乎无作用的对话,她找不到她的女儿,校方不帮她找,不透露那个男孩除姓名外的信息,还叫她明天上午到就行。事情从一开始就这么绝望,那天夜里发生的一切都无法阻止、无法挽回。对于那个案件它的前因后果,我们无从得知。
采访李阿姨时她对梦境的描述,有些幼稚却让人揪心,她在梦里拿着很钝的短刀,怎么也杀不了眼前的凶手,她离了婚的丈夫也挥刀去砍,对方转个身就躲过了,还掏出一把更长更锋利的刀。这大概是对现状最好的反映了:判决延期,她去学校拿女儿的遗物,却被拦在了门外,她急了,然后就被打了。讽刺的是,被打后她去警局上诉,也久久得不到回应。她努力去抗争,最后却往往让自己受伤,于是我们在镜头里经常能够看到李阿姨与对方沟通无果后崩溃、愤怒的场景。这个在旁人看来会觉得李阿姨在无理取闹的场景,背后其实是一个充满无力感的反抗——我用尽全力都不能伤你一寸,你却能轻而易举地伤害我。她用尽了所有她能想到的方式,但是一个人面对一个集团,面对一整个体制,这种拼命在不解的人那里只会被认为是滑稽的舞蹈。
我在高中的时候,也经历和目睹过类似的事情,也许没有这么严重,也许只是没有闹大,在学校里的我们对外界发生的那些事常常居高临下大肆评论着,不知道那些只是别人给予我们的信息,不知道菲茨杰拉德的那句“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记住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条件”,我们并没有恶意,很多人也没有恶意,我们只是不懂。
在和主创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提到,影片里记录的那些现象,我们这些年轻人看了也许会很气愤,但让稍年长些的人来看,他们便不以为然,因为习以为常。这种淡然,也许可以用“生活的打磨”来做推辞,但看淡只是一种主观态度,那些已经发生的事,已经为其心碎而流下的泪,都还在过去的那个位置,完完整整,不曾移动。我们悲伤的时候,总有人劝我们“一切都会好的,生活还要继续”,这样积极的态度没有错,可当我们真真正正进入那种绝望的状态,一切关于美好的说辞都像是虚情假意。原来和同学们开玩笑最喜欢调侃的三句话,第一句是父母说的:如果有什么事一定要和爸妈说,爸妈会帮你解决。第二句是老师和校领导说的:如果有什么事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反映,老师会帮你解决。第三句就是我们耳濡目染的正能量鸡汤。大人们告诉我们那么多道理,我们依然没能过好这一生,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说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时,还要告诉自己这就是长大成人——这就是生活。
临近结尾,看到夜幕下的郊野,远处是迷离的街灯,镜头慢慢下移,有火焰在燃烧,在旷野下不算大却热烈。李阿姨烧掉了那些遗物,烧掉了这段时间的挣扎与纠结,案件暂且告一段落,她或许也渡过了一个阶段,但她还在追踪。结尾的李阿姨开始了新的生活,关于女儿的记忆也一直在属于女儿的那个房间,她每天会去整理。我们讨论着丧,揭露着阴暗,这些都不是我们不去做一些事情的理由,我们只是没有忘记,选择清醒而奋力地活着。
片尾曲是花伦的《大象》,想起胡波的丧,想起他所发的声,想起结尾巴士的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记录追踪这些被灰尘掩盖的事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帮他们传播,衷心感谢电影的主创,他们的传达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光。
《在人间》观后感(十):用放映对抗痛苦,用放映对抗遗忘
我是纪录片《在人间》的主创。对于放映和案件,我有些话想说
有关 #新东方教室奸杀案民事诉讼# 和 #两部未成年法律大修# 的话题已经过去10天,曾经在热搜,有人转发,有人感叹,有人怒骂,有人狂喷,但在10天之后,所有人都在像往常一样在淡漠和忘记。
对于一个事不关己的案件,没有人可以做到持续的关注,所以没有人可以做到持续地关注未成年犯罪和未成年暴力。这三年,从2016年江歌案和新东方案这些案件开始,未成年犯罪和未成年暴力的案件每个月都发生。关于未成年犯罪的讨论被一次次掀起,又一次次淹没。连大连14岁男童杀人案件,和豫章书院这么严重的案件,都能在双十一的消费狂潮里被淹没。
有人知道#新东方扬州学校杀人案#吗?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6年10月15日早上7时许,在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内,发生一起惨剧,一名17岁的高二学生被同学用刀捅伤,致流血过多而死亡。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学校正在开会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
2016年5月19日是阿姨的案子发生的时间。2016年10月15日就是扬州案子发生的时间。2018年,阿姨想和扬州这个案子的父亲一起来北京找新东方集团,但是那位父亲最终还是没有出面。
所以不仅仅是对于一个事不关己的案件,大家做不到持续地关注。即使对于一个亲身经历的案件,当事人都做不到坚持、坚定和关注。
三年来,李阿姨的微信签名却一直是“坚强坚持坚定,公平公正公道,正知正道正义”。在这个案件里,有学校领导的责任,有学校管理的责任,有杀人犯的同学作为共犯。这些人早已销毁了大部分证据,还在无所事事地逍遥法外。 公道和正义,说来容易。三年之后又三年,法律的判决是如此的拖沓,线索和真相是如此的模糊,而阿姨的追寻是如此的坚定。在这坚持背后,是无法释怀的痛苦,是爱女儿的痛苦,是个体孤独而无助的痛苦。
在北京最开始放映,总有观众问,放了片子以后,他们能做什么。我们说让大家为未成年人保护法提修改意见,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提修改意见。让大家持续关注这些事件。但是现在热度就已经过去了,我感觉我们之前说的话非常扯淡、无助、渺茫。
看了片子以后,大家又能做什么呢?
如果大家什么都不做,那和不看片子有什么区别呢?
我不知道看完片子,大家能做什么。但是我知道阿姨能做什么。从我们最早见到阿姨开始,阿姨就不停地在朋友圈发校园霸凌,未成年犯罪,杀人,打架斗殴的新闻。阿姨问我们说,现在的小孩怎么了,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事情。金易出事之后她才发现,原来未成年犯罪和霸凌那么常见。阿姨把这些案件发给媒体,发到朋友圈,阿姨呼吁了两年“严惩施暴者”,没有人回应。阿姨要成立一个组织帮助未成年犯罪。因为唯一减轻自己痛苦的方式,就是帮助和自己一样痛苦的人,为他们感同身受,让他们不再痛苦。
我们之所以开始做这个纪录片,是因为在我们关注之前,简唯在知乎发了一年的案件进展。她做的关于案件的个公益游戏《你走之后》被下架,她不知道会带来多大影响,但是她三年一直在坚持,还在继续坚持下去。
我们之所以做成了纪录片,是因为阿姨这三年一直在坚持,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我们之所以做成了放映,是因为有无数想帮助我们的人,在想办法让我们坚持下去。
我不知道看完片子,大家能做什么。但是我知道我会做什么。我亲眼看到了一个个热心媒体一次次被迫失语,我亲眼看到了一条条微博的被迫限流。我没有微博粉丝,我没有媒体公司。我们有一部学生作品。我要让我们这部作品,去做微博和媒体没有做完的东西,去承载传播,去承载关注。因为只要放映在,关注就在。关注即意义,关注即力量,关注即星火,借风可燎原。
我不知道看完片子,大家能做什么。因为大家不是当事人,大家也不是我们主创。案件对于我们的距离和意义不一样。但是永远都有大家可以做的事情。大家如果真的愿意,大家可以做的,比我们和阿姨做的还要多。
社会上的一切和一切,都是我们的作为和不作为导致的后果。
放映计划
北京| 广州| 深圳| 重庆 |成都 |南京| 嘉兴 杭州 |上海|济南| 沈阳 |青岛| 海南| 纽约···
点击关注案件,关注放映信息公众号
添加发起人 进放映群对抗遗忘
↓关注案件进展 关注后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