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晚自习,我班进行了一次作文比赛,作文题目是《当我面对的时候》。比
赛前一天,我把题目告诉学生,并且我还在作文纸、字数、书写上做了要求,为学生出示了几篇范文,希望学生作好充分准备。比赛开始,学生写作热情高涨,奋笔疾书,文思泉涌。看孩子们的投入状态,我感到满意。时间到了,大多数学生写了满满的两大页,甚至有的学生还加了页。
当我满怀希望批阅作文时,心里却生出百般滋味。较多学生的作文偏离题目。他们学范文的模式旁征博引,以此证明“挫而不折”、“败而不馁”、“胜而不骄”等观点,抑或是写挫折的意义,失败的真谛,大发议论,却忽视了题目中最重要的那个“我”。而这个“我”是最应重点写的,最该花大气力写的。通过写“我”在面对这些时的思考和做法,从而让读者对“我”有鲜明的印象,也能够更好地引发共鸣。
其实,这是学生的通病。曾经在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中看到类似的作文。许多学生这大篇幅地写别人的故事,却唯没有通过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文章因为“真”而动人,因“诚”而感人。而我感觉学生最缺乏的是真诚,缺少真实作文的品质。学生不知道作文其实就是说话,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作文时,应该静心思考谋篇布局,应该反思自己的故事,应该把自己真切的体验表达出来就行,而不是为了凑字数不假思索乱写一气。有学生假话连篇,什么也敢说。一个学生明明四肢健全,身体健壮,却在作文中写自己遭遇不幸,失去了小腿。还有学生爸妈在家里做生意,却写父母外出打工。“发明大王”爱迪生写成中国人,“炸药大王”诺贝尔写成“炸弹大王”,贝多芬成了发明家,爱因斯坦在火车上做实验……笑话百出,我却笑不起来。写作文不能想当然,应该去查查资料,然后才能下笔。“作文如做人,文品如人品”,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
今天晚上的讲评课,我要和学生澄清这样几点:作文并不是字数越多越好,审题、咀嚼题目很重要,要分得清主次详略。最重要的是,用心写作文。 我还要给他们留时间修改作文,我希望写一次作文学生就要有收获。 但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要沉得下心性,耐得住考验,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学生踏踏实实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