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悲剧意识》是一本由[西]乌纳穆诺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悲剧意识》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非哲学读者该如何阅读此书?
量力而行。
本书译者段继承的序,关于《关于生命的悲剧意识》,其实对本书就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乌纳穆诺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儿时就满脑子都是哲学命题,大概天生就是吃哲学这碗饭的人。人品是公认的好,一生傲娇、清高,对妻子忠诚,对真理执着。译者总结,本书主要探讨的是人死后灵魂是否不朽的问题。说实话,在哲学上探讨灵魂是否不朽,让我非常迷惑。
只能说,里面涉及很多哲学家、哲学思想和哲学逻辑,对于哲学爱好者或者研究者而言,本书可能算不上严谨,但对于我这种非哲学读者而言,读起来确实很劝退。非哲学入门,建议非哲学读者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 选择此书。
《生命的悲剧意识》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永恒与不朽
首先,这本书显然不是如简介所说的通俗易懂,一点也不艰涩深奥!
作者乌纳穆诺11岁通读康德和黑格尔,22岁获哲学博士学位. 译者三十页的前序详细介绍了乌纳穆诺,简单了解后,敬佩这位有着坚定信念刚正不阿的斗士,灵魂神现交流的场景让人一阵激灵。
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费了蛮大功夫通读了一遍,真可谓旁征博引兼收并蓄,哲学史上的大家一位也没少,乌纳穆诺说的哲学问题基本看不懂... 就不牵强附会了。
“一个人的灵魂抵得上整个宇宙。”
“情感并不采取中庸的概念调和他自身的繁复多态。”
不建议小白看,希望看到内行的解读。
《生命的悲剧意识》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生命的悲剧意识
并没有介绍中所说的那么好读,除去作者本身叙述深度的原因,也可能是翻译的关系,句子略显枯涩,有种原文的逻辑并没有很好体现出来的感觉。对哲学领域涉猎尚浅的人而言,书中所引用、提及的各家理论更会加大阅读的难度,译者的注释对阅读会有所帮助。
前六章通过带有强烈个人色彩却又能自圆其说的论述引入并阐释了作者本人对“生命的悲剧意识”这一题目的理解,强调了“悲剧”和“理性”这两点对于个人自我意识的影响。七至十一章像是偏激情的演说式论述,十二章也正如乌纳穆诺本人所言,需“尽量使这篇文章有个交待”,算是对全书的总结升华。描述堂吉诃德式的哲学的部分格外有趣。
一周时间只能囫囵吞枣地读个大概,想要有更深的理解大概需要反复感性阅读。
《生命的悲剧意识》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乌纳穆诺——一个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悲观主义者。
说实话,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并不了解乌纳穆诺。他可以算的上是一位偏小众的哲学家。
他的核心观点就是:生命的悲剧意识来自于对永恒的渴望。他认为焦虑是必要的,苦恼和焦虑使人回归自身。
这本书最值得一提的是,乌纳穆诺对于“存在”的阐释与传统哲学有很大不同。
这本书也并不是那种艰深的长篇大论,更像是真诚的自我剖白。第一章,作者就提到了“作为人,我不把我视为陌生的我”,类似于心理学常提到的“认识你自己”。
行文充满人文主义精神,悲悯情怀溢于言表。
但同时,作者内心也充满信仰与理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关于宗教的讨论部分我并没有细读,不做过多评论。
最后,感谢送书。
《生命的悲剧意识》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西班牙国家与民族的悲剧意识
可能当时没看到豆瓣的建议或者是没有建议参与者,个人感觉这本书实在很难,需要有一定哲学基础,显然我没有。序言说这是有趣的阅读,显然我不这么认为。
这是我第一本西班牙书,如果说这位哲学家代表了98一代,那我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不过作者真的挺厉害的,十一岁通读黑格尔和康德,二十出头拿到哲学博士。
《生命的悲剧意识》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我怎么又没看完
首先,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人,收到书的那天晚上,看译者的序,觉得这人还是个挺酷和比较坚守自我的人,但这个序还是有点麻烦了,适合看完全书后再回来看。
我想,这其实不能算一本严格意义的哲学著作,这并不是说缺乏有见解性的东西,而是没有哲学性的语言,作者更多是结合一些宗教知识,一些哲学家的见解,一些文学性的东西,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这本书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读,当然,碰到宗教上的一些东西还是有点头疼。
作者的写作可以说是娓娓道来,足以见得他本人对这些东西的熟悉,一些自己的观点也表达的很明晰,最主要的是书的名字—生命的悲剧意识,你要认识到生命所隐含的悲剧性,还要由此而追求奋起和进步。(怎么让我想起存在主义。)
抓紧时间看完去,放假回家,东西落下了不少……
《生命的悲剧意识》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生命的悲剧意识》读后感
如豆瓣读书之前所言,这本书阅读起来确实是比较有难度的。
就我个人而言,哲学方面的书只读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惭愧,还是高中看的),那本书好读是因为分了许多章节并且是以小故事组成的。
而《生命的悲剧意识》当中,基本是围绕一个问题开始展开叙述,举例论证,最后给一个总结。论据论点都很明确,翻译也不错,可读性高,但人的本质还是喜欢看小故事吧(不),这本书得在静下心或做研究的时候看。
里面有相当多的引用,这些基本都有详细的注解,但知识储备不足阅读起来还是很吃力,尤其是因为地域人文原因对天主教基督教了解不是很深,在涉及到宗教的部分需要反复依靠注解看(很费时间)。
虽然尚未读完,但总的来说书中叙说的内容还是蛮有趣的,乌纳穆诺想要说的东西非常明确,读完应该会有不少的收获吧。
《生命的悲剧意识》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作为一个并不精通哲学、只看过苏菲的世界的人,光是读前言就把我绕晕了,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哲学家在我看来,都在探讨哲学、神学、科学与现实的联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从而衍生出了不同的哲学理论派别,我真正感兴趣的,且最受到启发的是,其中的一个观点“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每个人呢,都会拥有自己的生活,于我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沉迷于为生活寻找一些意义,然而生活的本身只是生活而已,你对它的解读不过是自我的折射,我们总期待给自己找到足够坚实的理由让自己继续走下去,甚至还乐于找到任何意义让自己永垂不朽,可实际上,这些都没啥真正价值,为自己而活,做自己开心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可能你真的能为这个世界留下所谓的legacy,也是你无意中达成的,而不是故意为之,毕竟没有人能预测未来,活在当下,就是生活的全部理由。
《生命的悲剧意识》读后感(九):【豆瓣鉴书团】苦难与自私
乌纳穆诺对于人与生命的看法实则是乐观主义,认为我就是一切,一切行为的中心,充分尊重和认识自我,在现今社会而言,未免显得奢侈。
有人问,如果哭无济于事,那么,你又何必如此哭呢?梭伦说:正因为无济于事,我才哭泣。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时刻,我们对一切事物毫无办法,于是哭显得如此理所当然。对事实悲痛,对现状无力。
近些时间,我常常能感受到善与恶的交锋,面对别人交杂着善与恶的事物,我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我觉得这很残酷。就像乌纳穆诺说苦难是生命的根本,也是人性的根本。我觉得人格越独立,越显得冷血,而年龄越增长,越不愿意付出和失去。所以我似乎在真正含义上接受自私是人类的本质了。记得之前看过《自私的基因》具体讲什么观点忘记了,应该是人是自私的极致这样的内容。我逐渐理解功利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似乎缺乏某种程度意义上的自我放逐。所以才会显得自私,毕竟每个人的良知都不是共存的。
《生命的悲剧意识》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永恒的矛盾
“ 这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哲学著作,这里没有艰涩深奥的理论探析,枯燥乏味的概念论证,反而更像是一个哲人充满激情而又克制的内心独白:他不需要依赖理性来探索和追究什么,而是深入人本身。”开始这本书以后,对没有哲学基础的我来说,文字还是太过晦涩难懂,统阅全篇,感受到了作者那种在信仰与理性之间巨大的矛盾。通过对生存、死亡、信仰的不断探讨,作者于内心世界构筑了一个理性的平台,试图将上述的矛盾融合在一起,但作为读者的我仍然感到巨大的不安与纠结。
本书最让人感受深刻的一个论点就是,生命的悲剧意识来源于对不朽的渴望。作者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教徒,对信仰的虔诚和对理性真理的至高追求必将纠缠着作者,撕扯着作者。也撕扯着作为读者的我,“矛盾,当然是矛盾。因为我们只有生活在矛盾里,并且依靠矛盾才得以生活下去;因为生命是悲剧,悲剧又是持续不断的争斗,而争斗没有胜利,也没有胜利的希望,生命便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