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哀歌》读后感精选10篇

  《战争哀歌》是一本由[越]保宁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争哀歌》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哀伤未完待续

  血肉滋养着密林,草木拥抱着白骨。等待,回忆,修改记忆,添加记忆……魔玫瑰,升天隘,禅光湖……这些名字总让我想到今年看的第一部电影Apocalypse Now。战争就像一面镜子,割出一模一样的心灵创伤。当存在的意义随血雨消散于招魂林,失魂落魄的彼此互为活下去的理由。野人与野鬼余情未了,现实与虚幻在笔尖呼吸。回家了,但家人已不在;厮杀结束了,留在人间生不如死,离开人间无处可去。

  《战争哀歌》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战争哀歌》读后感

  越南战争只是战争哀歌的一个背景,它的内核是关于逝去的青春,关于美与伤痛的故事。小说语言艺术很优美,表现力也很强,虽然不是那种有流畅完整的故事线的小说,文中也没有小标题,但我有一直读下去的动力,不觉得枯燥乏味。小说中没有太多关于战争本身的描写,通过描写战争中不同的人,阿坚与他们的小故事,表达出的是对战争的反思。到了后面更多地写到了阿芳,才让人看到这也是一部爱情小说。永远和平远离战争,让更多的人阅读这本书。

  《战争哀歌》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战争之后,何去何从

  这本书我分成两段读完的,前后相隔四天,开始读得磕磕绊绊,在战争场景的不断转换中不得喘息,找不到中途休息的节点,却因为列车到站而不得不中止。再次继续时却没有了障碍,仿佛之前的内容都在几个睡梦中消化了,连成了一整幅图画。

  前半部分,作者一直在战争着墨,一个又一个场景仿佛走马灯,后半部分,走马灯逐渐成为配角,主角的生活轨迹逐渐成了主线,慢慢揭示了阿芳变化的原因。

  两人的分离是令人扼腕的误会,从此葬送了阿芳振作的机会,若说之前被强暴是悲剧的开始,男主的不信任才是基调的确定,让人痛恨这些男性,你们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也许战争正是这样影响了年轻的人们,懵懂却又生猛,无知的往前冲着,在中途也想不明白,战争结束也再没办法抱团取暖。失去的战友、逃兵、无畏和求饶的敌人、消逝的亲友,全都混杂在记忆里,让主角癫狂,也让我唏嘘。

  哎,愿世界和平。

  《战争哀歌》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丨She Left Me When I Was On The Battlefield

  很奇怪,看这本书的时候想起这首后摇。招魂林的雨好像一直都没有停过。

  tsd在文学影视作品里并不罕见,关于ptsd的主题似乎永远都是痛苦和阴影。

  因为对越战背景了解很少,或者了解也都是从美国的角度,同时也是第一次接触越南文学,阅读过程其实有点艰涩,但译者呈现出的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细腻,有蒙着细雨的感觉。

  情节性不是很强,蒙太奇式反复插叙主角贯穿一生呢故事,关于战争,被战争撕裂的爱情,死亡本身和写作,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作者自己经历的影子。

  因为战争本身的残酷,「哀歌」的氛围渲染地极度浓烈,情绪代替情节来丰盈整个主题。

  最喜欢的部分是远离战争后阿坚的内省和反思,延伸向外的不仅仅是反战,还有关于如何处理活着的痛苦与无法抵抗的失去。

  我们总强调不必为已经过去的事实定性现在和未来,但过去的鬼魅却好像不一定会放过每个人。

  感谢豆瓣读书。

  《战争哀歌》读后感(五):【豆瓣荐书团】不能再平庸

  又一次印证了我反感腰封上的大字标是正确的

  不要对这本小说期望太高

  作者竟然能把战争描写的如此私人化

  想在战后创伤中重建和战时实景间反复拉扯 可能水平还欠缺吧

  其实小说不设章节和叙事逻辑清晰是不矛盾的…

  总结来说就是

  每句话都很简单 容易理解 可是读起来却十分痛苦

  笔者和译者 谁的锅?

  荐书团活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既然能抽几个小时来读书

  不如去读一本值得的书

  新书的质量真的很不稳定……

  观影也是

  不想看的 没在计划内的电影

  千万不要去浪费时间

  尤其不要为了跟潮流去院线打卡

  值得看但还没看的计划的要放在第一顺位

  本书印象中能留下的描写就是和楼下的姐姐打防空洞一段

  颇有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视角

  《战争哀歌》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战争哀歌》读后感

  这本书与其说是关于战争的,不如说是关于青春和爱情的。

  主人公阿坚17岁参军,离开恋人阿芳,在战场上阿坚经历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地死去,只有他自己活了下来,并等到了战争结束。阿坚返回故乡河内,然而战争改变了一切,阿芳也最终离他而去,他只能把自己的痛苦和对阿芳的思念写进自己的小说。

  小说采用了非线性叙述结构和意识流手法,没有直接对战争场面进行描写,而是采用留白的方法,通过阿坚自己及他所见的痛苦和悲惨,从人性的角度让读者自己对战争进行反思。作者采用极度私人化的心理感受和散文式的语言,正如书名,“哀”字贯穿全书,通过主人公精神分裂般的梦呓,展现战争对人的精神伤害。

  然而过度私人化的描写,也造成格局不大,封底评价本书超过《西线无战事》更是过于夸张。诚然,战争给全人类造成了巨大伤害,是每个人都不想经历的,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国家的和平需要武装力量作为保障。作者身处战争正义的一方,却看不到解放运动和抗击美国侵略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对造成战争的侵略者不置一词,一味自怨自艾,作者不是傻就是坏。

  《战争哀歌》读后感(七):《战争哀歌》

  那到书后一口气看完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越南作家的书,也是第一次接触越南战争的书。开始男主的梦境和回忆都在揭示着战争的恐怖,阿坚总是不断的想起或者梦到那些悲惨的,恐怖的,让人难以忘记的画面… 而复员后的日子也并没有多好,战争给国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对于战后的这些士兵更是灾难,没有什么生活技能或者已经断肢残臂,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甚至有着各种各样让人难以入睡的梦,我总觉得这样的复员是不是不如在战场死去的好,又或者活着总是好的? 回忆中还穿插这阿坚和阿芳年少单纯的爱情,以及复员回来两个共同生活又分开的感情,起初的美好和如今的破裂都让人心碎,若不是战争,他们应该会很好的生活下去。 最后我觉得阿坚能活下来一部分是靠了运气,还有一部分则是队友的牺牲帮忙,或者说自己不愿意为别人献身,有种这样的感觉,在好几次险象环生中都是队友牺牲了自己,从而阿坚活了下来,那么有没有一次阿坚是牺牲了自己呢?不过如果有,书的走向可能又不一样了吧。

  队友战争的描写很逼真,很残酷,有时候能让我想像到那个画面,而对于回忆的描写感觉有些凌乱,不太能连贯,可能是我阅读能力比较差,总体还是说满意的~希望以后别再有战争

  《战争哀歌》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战争哀歌》读后感

  《战争哀歌》这本书,刚刚看到封面的时候,发现作者是越南人,我还有点疑惑这是哪次战争的哀歌呢。虽然对越南历史不是很了解,但也知道这个国家近代有过几次战争,和法国,和美国,当然还有三十年前和我们那场战争。翻开内页,发现本书初版是1987年,没想到这居然是三十二年前的书了。

  许是东亚文化的同根同源,许是译者的文笔太好,居然没有感觉到看翻译作品惯常有的语言的隔阂。文中的主人公也是战后退伍的老兵,以写作为业。看作者简介,也许含有不少作者自己的影子吧。书中对死亡对战争的描写,能让人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对此的厌恶和反思。而对青梅竹马的初恋的描写,则反衬出主人公的内心的怯懦。在责任的名义下以“为你好“”的名义逃避的男人,恰恰给了女友最深的伤害。而勇敢的女友呢,在勇气驱使下的陪伴,造成了最终必须分开的结果。因为最初的爱那样纯洁而完美,禁不起任何伤害。

  “阿坚觉得自己不是活着,而是被困在这人世间” 封面上这句话就是全书的主题。看完这本书,感觉战争真的太恐怖了。瞬间的死亡是恐怖,而活下来是更恐怖的长期的折磨!“战争后遗症”,是比战争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被打碎,留下来的,有多少能够涅槃重生呢?

  《战争哀歌》读后感(九):[豆瓣鉴书团]战争哀歌

  作者保宁,原名黄幼方,生于越南义安省,主要作品有《战争哀歌》《摩托车的时代》等。英国《独立报》曾经在1994年将《战争哀歌》评为最佳最佳外国小说奖,作者也被多次提名诺贝尔奖。其曾祖父和祖父是儒士,其父曾任北京大学越南语教授喜欢中国诗词,因此虽然作者本身不会汉语,但对中国有着浓厚的情绪。阅读过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中国典籍以及20世纪中国作家的作品,其中尤其喜爱鲁迅的作品。 作者生于战乱年代,当时越南的时局动荡。1969年到1975年,刚读完中学的他就参加抗美战争,因此最美好的时光是在前线度过的,本书也算是作者亲身经历写成半自传小说。 这本小说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采取了非线性的意识流讲述方式,因此故事的发展是以阿坚的“记忆碎片”展开的,有种像和老人聊天,听他慢慢回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时刻。二是,通过朴实的语言和人物的对话,来描写战争的残酷,或许会有短暂的美好出现,但终是以悲惨收尾,卷入其中的人都是牺牲品。同时,作者也没有在小说中强调“”主义“和“国家”,只是在说着一个个渺小的人和家庭,可见在战争中没有人是幸福的,没有一个家庭是完整的。 这是我第一本读的越南小说,本没抱有期待但却莫名的好看,算是一种惊喜了。

  《战争哀歌》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一场充满雨味的旅程

  花了三天时间断断续续看完,非常好看。

  如果期望看到刺激惊险的战争过程,这本书或许不符合这样的期待;如果想看到美丽浪漫的温情,这本书大概也不符合期待。

  这是一场充满雨味的旅程,人性在战争的尸骨味和主角内心的雨水味里盘旋,永远地寻找出口。

  小说以半回忆半现实的蒙太奇式手法记叙了一位退伍老兵的人生,初恋、参战、结束、写作。无时无刻的失去和别离几乎成了这篇文字的主色调,让人感觉天空不是灰蒙蒙的,就是昏黄的刺眼。书中有很多经典句子,关于战争的悲伤和对于活下去这件事的反思和倾诉,此间就不一一赘述了。让我最深刻的一段或许还是188页的这一段:

  “也许人就是为了受苦才来到这个世界。因为有痛苦,人们才要活着,才要去谋求幸福,棋盘爱情,追求艺术,要尽情享受,要竭力忍耐,直到生命的尽头。”

  如果你是一个PTSD患者,我会以病友的角度向你推荐这本书,它可以让你感到共鸣,短暂的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许能静静地留下一些眼泪,然后坚强起来,调整成更正面的方式去面对今天。

  一如小说中讲的,我们要竭力忍耐的同时去享受自己还活着,因为有更多的人死去了。

  非常非常推荐这本书。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