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朋友分享了这样一张照片:
许久未见的六小龄童老师打着伞,走在上海古镇的街头,品尝各类小吃,有着说不出的惬意。
自网络上掀起 “六学” 的风波后,这位原本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就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灵堂卖片”、“代言各种西游手游”、“把《西游记》当成私有产物”……
可是,被群嘲的六小龄童,到底做错了什么?
大家都知道,六小龄童本名是章金莱,出身猴王世家。
当年,负责筹拍剧版《西游记》的杨洁导演在老猴王的极力推荐下,答应了让他去北京试镜,之后就被幸运的选中了。
1982年进组拍戏,1986年《西游记》登上央视。
在那个电视还不算普及、故事匮乏的80年代,这部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初登荧屏的六小龄童也凭借惟妙惟肖的孙悟空形象一炮而红。
然而,这样的风光背后,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拍摄。
剧组道具缺乏,还要爬山涉水,身为剧中灵魂人物的孙悟空更是承载着巨大的压力,不仅要演活,还要有特色。
进入剧组开始,二十多岁的章金莱就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
近视经常对不上动作,就暗自下功夫苦练;眼睛睁不大,就用日夜竹签撑起来;遇到高难度的动作也绝不含糊……
毫无疑问,他塑造的齐天大圣,成了几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
后来因为角色实在太过深入人心,六小龄童还成为了当初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两张合法身份证的人。
很多人都说,他太过执着于“孙悟空”,以至于自己局限在里边了,有了后来一系列荒诞的行为。
可正是这种不疯魔不成活的精神,才有了亿万观众难忘的童年记忆。
当然,在那些扑面而来的骂声中,最多的莫过于“他也就能演个孙悟空,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角色。”
殊不知,除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六小龄童老师演过太多太多并不逊色的影视作品,只是大家都淡忘了。
在讲述南派猴王世家的《猴娃》中,他饰演了自己的父亲,拿到了当时金鹰奖的最佳男配角;
还有武侠剧《连城诀》中亦正亦邪的花铁干,丝毫没有孙悟空的感觉;
尤其是在舞台剧《诗意中国》里扮演的鲁迅,无论是相貌,还是气质,都几乎还原了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是的,他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演技差,不过是因为孙悟空的形象被低估了。
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对孙悟空这个角色的演绎,那么后半生则是对西游文化的宣传,不过这也成了有些人的话柄。
有人吐槽他逢年过节就在微博上提及西游记、晒和老艺术家的合影,是在刷存在感,而他不过是想反复的通过自己的表达,让更多的人牢记传统文化罢了;
有人骂他“垄断孙悟空这一形象”,却看不到他赞扬各派猴戏,宣扬要百花齐放的精神;
……
是的,六小龄童不完美,有黑点,但也不坏。
记得听一位记者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总是对这个世界苛责太多,又在做那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
很多人总是习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别人,却忘了章老先生,不是那个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他是人,有着七情六欲,也会变老。
六小龄童已经整整60岁了,想象得到会过上被人遗忘的退休生活。
他也曾这样设想过自己的晚年:留起胡子,去给淮安的吴承恩纪念馆看门,带上一部《西游记》,养一只猴子。
是的,人生总会迟暮,但经典永不落幕。
六小龄童或许老了,但他却和孙悟空密不可分了,而那个率真调皮又顶天立地的孙悟空永远不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