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出生底层的人,越安于现状的原因是,他们根本没有努力的方向

  当下社会,有一个非常诡异的现象:那些出身卑微的人,往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真正努力拼搏、奋发图强的人往往都是富人的后代,正如那句刺痛无数底层人民的话: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无从努力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社会底层人士的这种欲望往往更加强烈。但是,他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无从努力。一档访谈类节目中,一位农民工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说道:“哪有啥子梦想,能活得好一点就是梦想。”这便是当下社会底层人士真实的生活写照,他们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已经拼尽了全力,再也分不出更多的心思来考虑所谓的“未来发展”了。不是他们止步不前,而是社会给他们的机会实在太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到阶层固化(Class sol)这个概念。它是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社会各阶层之间出现的流动受阻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穷人很难依靠自己的努力致富,富人的后代也大多非富即贵的社会学现象。如今社会的现实是,少数富人掌握着绝大部分资源,包括金钱、人脉、教育与社会地位等,他们的后代有着足够高的发展空间,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与培训,能够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因而富人的后代普遍拥有更高的个人竞争力。而穷人的后代则要困难得多,他们所拥有的资源限制了他们的眼界,也制约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就业歧视一些对阶层固化现象持乐观态度的人认为,寒门子弟同样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成功。某种程度上讲,这句话没有问题,自古以来底层人士就可以通过发愤读书的方式成功逆袭。但是,大家普遍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难道穷人家的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就能真正“翻身做主人”了吗?报告国内的一份就业调查报告(2018)表明,在国内重点高校中,农民工子女的平均录取分数要远远高于那些管理阶层的子女,大学表现也往往更加优秀。但是,一旦面临就业,农民工子女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他们不仅失业率是管理阶层子女的两倍多,收入水平也大大低于后者,这就是当下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因此,那些怀揣着梦想来到大城市打拼的大学生很快会发现,自己费尽心思也不过仅仅维持日常消费,而高强度的工作又严重限制了自身的社交圈与个人时间,因此,除了维持现状别无他法。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底层人士尚且如此,那些普通工人的情况就更差了。“穷人思维”的限制另一方面,底层家庭出身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欠缺与成长环境的限制,绝大部分人的眼光受到自身阶层的制约,而这种相对更狭隘的眼光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事实上,底层人士并非完全没有“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当下的社会在给人带来诸多压力与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机遇。可惜的是,许多人受到了“穷人思维”的限制,让一些本来可以把握的机会白白溜走。心理学上,穷人思维(The Th mode of Poor People)指的是一些人因为自身条件限制而表现出来的不上进、不善于思考、过于注重眼前利益、不善于交流合作等缺点。它们虽然不是穷人的固有特质,但底层人士确实是穷人思维的“重灾区”。由于本身物质的匮乏,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而那些“雄心壮志”与精神追求在他们看来都是不现实也没作用的,他们不想去改变、不敢去改变也不能去改变。对于富人而言,创业失败不过是损失一点投资罢了,而穷人如果创业失败,则是整个家庭的灾难。因此,改变现有工作状况、创造新的财富对底层人士而言是一种风险极高的事情,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有那样的勇气与魄力的,如果他们有了家庭,擅自丢掉现在的饭碗也是对家庭成员的不负责。由于当前社会对底层人士而言并不算友好,而底层人士自身也受到眼界与能力的制约,一部分人根本就没有发展空间,而另一部分有机会的人也因为跳不出穷人思维的“舒适区”而选择了安于现状,这也是越是底层出生的人,越安于现状的根本原因。- The End -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