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只有你共我》经典观后感集

  《此刻只有你共我》是一部由瑞德·穆拉诺执导,彼特·丁拉基 / 艾丽·范宁 / 夏洛特·甘斯布主演的一部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此刻只有你共我》观后感(一):有点儿意思

  1、以往的灾难片一般都是幸存者想方设法地寻找其他幸存者,但这部例外,男主非但不去寻找其他幸存者,反而自己淡定的生活,一个人一座城。

  2、本片的主题是歌颂“自由”“独立”。指出了“民主/福利社会”对“自由”的压迫。

  3、有点宗教的色彩,比如女主的“父亲”对幸存者们思想的控制。

  4、幸存者们汇总到一起过着奢侈又和谐的生活,或许更有利于人类物种的延续;男女主的特立独行、自由独立的“形而上”之精神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前提下倒也不赖。无法评判孰优孰劣,各有利弊,各有追求。

  《此刻只有你共我》观后感(二):饱含文艺气息的末日科幻题材

  末日科幻题材,竟然流露出清新唯美的文艺气息,摄影构图与配乐风格跟常规的好莱坞类型片大相径庭。“特型”男演员彼特·丁拉基(Peter Dinklage)能担当主演实在让不少观众跌破眼镜,他此前凭借“小恶魔”的角色荣获艾美和金球奖最佳男配角。这部剧本有为他量身订做的意味,这个性格孤僻、喜爱独处的角色跟本身的形象有着奇妙的契合。至于最近几年片约不断的艾丽•范宁则表现得中规中矩,两人难以看出有太多感情火花。不过这位女导演也够厉害的,居然还邀来奥斯卡准影帝和戛纳影后作客串演出,原来才发现她是美剧《使女的故事》的导演兼摄影师。 前半部分在表现“孤独”这个主题把握得不错,男主角收藏陌生人档案和午夜的烟花这类细节都有意想不到的温暖感,算是反类型的尝试。然而,这个主题探讨得不够透彻,过于缓慢的节奏和空洞反复的影像堆砌更像是风格的展示,并不利于对主题的深入挖掘。而最后一幕出现的反转情节没有给出观众足够的思考空间有点可惜,导致高潮段落里范宁的枪杀和大团圆结局来得草率和滑稽,不过还是要比前两年那部恶评如潮的《缩小人生》要好得多。

  《此刻只有你共我》观后感(三):Complete

  Del一个人在图书馆度过了很多天,从镇上有1600个人的时候到镇上有1个人的时候。Grace出现的时候,像绽放的烟花一样,令人惊讶。或者说,在大前提下,让人觉得恐怖。从一个人到不是一个人,从来不是什么跨越,或者什么过度,而是你死我活。不是一个人的时候,一个人的那个一个人就死去了。Del的挣扎不只是不信任,不可置信,还有那一部分自我的濒死挣扎吧。Grace,好多人都叫这个名字,Finch心里的白月光也叫这个名字。当你以为他们是由末世而来的创世者的时候,你发现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苍白的女子。她蹲下来,在桌子旁边和Del说话,可是内容却是那么的咄咄逼人。她明明知道她不是唯一的活着的,但是她希望他能够成为她的救赎,她没有问过他愿不愿意。她想通过他证明自己是人,她很绝望,她骑着车听最狂野的音乐,可是她最不自由。她穿最鲜艳的衣服,可是在屏住呼吸的10秒钟里,她是空白的。

  Del记得很多东西,照片里的人,不只是object,他念出来,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他不知道做什么,所以他像是被拉了电闸的,整个人都remain在星期二下午的那一刻的状态。

  这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原因,还是导致他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原因?

  可能有一部分的他在那一刻死去了。

  那一刻的drop dead 是真的,没有人活着。

  但是有的人不再孤单了。

  有的人又活了过来。

  We re alone now.

  《此刻只有你共我》观后感(四):主动一点

  影片其实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对男主以及背景设定。

  人们不知为何莫名死去,男主存活了下来。因为个人性格以及生活习惯,男主打扫镇上每一幢房屋。尸体掩埋,清理灰尘,作为回报取走屋中所有电池,捕鱼果腹。生活有条不紊地的进行着。

  第二段,寂静被打破

  空城的夜晚被一声惊雷所打破寂静,夺目的烟火照亮了天空,女主的出现打破了男主原有的生活状态。一起清理房屋,窥探男主收集的照片,一起种植,一起修复太阳能板。点点滴滴就此让这俩一静一动的人,彼此相互适应与接受。

  第三段,如何与生活相处,以及选择权。

  鼓掌过后的清晨,迷糊状态的男主被多余的人声彻底惊醒,携枪自卫。当来到餐厅,看见女主所为的家人时,关于世界的一部分真相相继知晓。是继续一人,还是跟随大家。

  在这里借用窦唯《高级动物》歌词:

  慢节奏的叙述中,这些情绪、人格、品性及行为慢慢的展现出来。当我们在观看时,把自己投入其环境之中,会怎样?亦或者映射了我们在生活中的样貌?保持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处,孤独而又自洽?或者敞开心扉接纳另一个人?因为害怕从而抛弃自己的过去,投入这个环境的大群体中,与之相拥而活?

  《此刻只有你共我》观后感(五):值得一看的人类学研究课题猜想。(伪科学)

  抛砖引玉?

  算不上。

如果把米国全部小镇,只留下一个活人,会发生什么呢?

  …

  男主代表一类人群(极少数);而那个聚集区,则代表普通人社区。

  物以类聚么…

  于是,为了最求安全性,社区居民选择“遗忘过去”,并重新选择重组“人类社会”,于是,新的拼凑出来的家庭,出现了。这这个社群,那些希望有独立思考人格的一类,被认为是“有病”的,并且需要强制治疗。

  于是女主逃出来了…

  这里就出现了电影中,第一个需要讨论的“社会问题”(哲学)。

  到底是要追求公众安全,而放弃个人的自由呢?还是反过来,大家只“打理好自己的镇子”,不要去管别人还活着么…?

  就当下欧洲与米国社会来看,屌丝大众选择的是前者,于是,深度民主迫害了自由…

  甘于“与众不同”,敢于“没朋友”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最后,只剩下“孤独”的王者。他就是喜欢一个人,就是不喜欢合群,没招谁没惹谁,不过就是个侏儒…回头,还得帮那些人收尸!

  呵呵。

  …

  有人说,结尾反派,希望控制人民的思想,让人们重新简单的,不用思考的生活,失败了。

  我想说,看看结尾,那些种花的、跑步的…

  他们不正在享受“忘却过去”、“不用思考”这种新生活么?

  不用猜,他们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镇,都只活下来一个;

  他们如今,甘心忘却家人朋友,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聚集在一个“富人区”,假装大家都是“自古以来”的好邻居,都是富人,并过起了富人般的生活…

  最后,看着这些假装“生活美好”的幻象,男主有那么一下下,分神了。

  向往安全、依靠群居,这是人的本能。

  所以说,更多的时候,即便不用人为的控制什么,人群还是会相互妥协的,形成新的社会共识。人类,智人,现代智人,正式因为有了这种相信共同体的能力,才创造出当下的地球人类文明…

  扯远了。

  所以说,反派,或者说,聚集区的人们,总的来说,是“成功”了。并且成功的,压制胁迫了一部分,也希望享有自由的人(女二)。

  …

  男主也是人,也会时不时的,需要身边有人陪伴。即便,他更多的时候,会主动选择孤独。

  可如果,这种人,遇见了另外的,也最求独立自主的人,那…自由人文的文化概念,就不再是“异类”了!

  …

  你们过你们的,我过我的…有必要的话,相互协助;没必要的话,请你们离开(或者我离开)!

  国家也好、社会也好、都是想象的共同体,并无真正的实体存在。

  所以这里,男主代表的就是“被民主压迫”的少数派,这种人,在40年前的大陆,叫“什么派来着?”反正,是要带高帽、并打到的!

  如今也是呀~“你用日货,你就是不爱国”这种言论,也是一种民主迫害。

  男主命好,他没被人胁迫…

  可如今呢?现实呢?不论米国人,还是英美德法中,一般小老百姓,可没有自己的“镇子”!不合群的话,一般人,那是没法生存的。

  反之,小众文化的兴起,也能说明点什么。

  以上。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