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昼读后感10篇

  《炎昼》是一本由[日] 京极夏彦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炎昼》读后感(一):也想遇到这样的老板

  作为第二部,看完却觉得改变不少。主人公初了书店老板外,还有一一个迷茫的少女和迷茫的诗人。

  每一个故事依然是意想不到的名人登场,书店就像缩小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主题有自我认识,与父母和解,国粹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塔子明白了开始了自己读书生活,有了女性的觉醒却仍在探索。松冈在诗人到学者的探索,都是不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过程。

  《炎昼》读后感(二):变迁

  时代的变迁,总有人会无所适从。明明是无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却总打着所谓不认可的旗帜来自欺。

  变化就是变化,曾经一心追求新潮,如今反而成为了顽固派。

  也算是读到了自己吧。

  人与书的联系,琐碎而日常,更显得真实。苦闷之时,亦常以读书来排遣,实在是顽固透顶了吧。

  长篇大论的部分,窃以为不如百鬼系列了,或许这也是一种自欺?。。

  《炎昼》读后感(三):吊堂论道

  世界只是本然地存在着。人亦复如此。然则,人就是无法如实地去接受本然样貌。因为正如松冈先生所说,人是说不分明、是错误的。因此人才会运用语言吧。 无论述说或书写,皆为咒术。 语言用来表现,却并非表现的对象本身。话语只是音的组合,是通过组合数个音,让人的心中显现某物的咒文。当咒文与现实相呼应时,人便会自认为理解了世界。 一切言说皆是咒文,一切文字皆为咒符,一切书籍皆是封印了片断的、不完全的世界的咒具。要使这不完全的咒术完成,还是不能缺少阅读这样的咒法。填补不足的,就是 聆听与阅读的人。 ——《炎昼》 有句话是这样评价京极夏彦的作品,“别人难以模仿、难以企及的作品,对他来说只是兴趣”,的确如此,之前读《魍魉之匣》就钦佩于作者对人文社科的知识贮备之深、运用之自如。而在这本《炎昼》之中,京极夏彦举重若轻,把土地与文化,文化与历史,历史与人文之间的距离和关系精炼呈现。 全书以“事件”、“普遍”、“隐秘”、“变节”、“无常”、“常世”六个章节构成,各自围绕相应主题讨论了语言文化,民俗意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语言并不坚深,但每每一针见血。 在京极夏彦的文笔思想中,并不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架构,而是知其所以然后要知其为何是如此个所以然。世间有很多“理所当然”的事,若只是习得而已并不能据此形成有力的意识,虽然“我”不可能是客观的,但正因如此,才需要常思组成“我”的认知观的材料。其实京极夏彦也是想说,文化既然是可塑的,人就是可塑的,但重要的是,用什么来塑。差异本身并无对错之分,但那延长出去的结果则有优劣可论。

  《炎昼》读后感(四):此篇书评不含剧透,未阅览者请看。(额好吧你看了也等于没看)

  第一次写书评,先说说实体书的样式,世纪文景这家公司的书虽非精装却做出了精装的效果,每章之间会有一些黑或绿的厚页,封面是绿色的贼靓。   言归正传——   京极夏彦这个作者我以前听过——我喜欢看东野圭吾的小说,随后喜欢看松本清张的小说,我发现其作品腰封上或推荐语上总是写着什么什么社会派推理宗师,宫部美雪京极夏彦东野圭吾……等均受其影响,但我却从未看过京及的书,据说他的书是妖怪推理。   看完《炎昼》发现其中不发妖怪推理,就比如贯穿全文的幽灵之说(好吧,我感觉那个很水),本书我觉得根本没法和松本清张的比,既无推理,情节也不紧凑,没有阅读欲望,他的模式是:主角塔子在家里遇到了什么事然后离家,遇到一些幕末明治时期的名人(作家作曲家将军……)然后一起去一处书楼(顾名思义很多书的楼)遇到里面的老板(npc),然后老板给那些名人解忧,根据谈话给他们推荐书,塔子也从他们的谈话言行中收获了许多,也放宽了心态,家里遇到的烦心事有所缓解。   这样的模式我个人觉得就前面的好看也就是塔子的剧情(干货),其他什么老板的心灵鸡汤啊感觉都特别无聊,我每每看到都想跳过,但是赠书约评不得不认真读完,那些无聊剧情至少占百分之五十。还有一个无聊的是里面总是讲些幕末明治时期的人物,那些作家啥的对我来说根本就是好不了解,所以我并不对他们的遭遇感兴趣。   总而言之作者总是拿一些显而易见的道理用历史人物的遭遇窜连起来,然后老板再说出一大套晦涩难懂的话来为其解开心结。不知各位怎么看我觉得很水,我觉得我以后肯定不会再看京及的书了。我记得有一位他的书粉说其作品很厚(最薄也有500页?),包含很多知识,看来还真是包含很多呢,不过那些我都不怎么感兴趣呀。   真心觉得其作品读了没什么太大的用处,既无东野圭吾的将几件事件窜连起来的那种惊艳,也无松本对人性的挖掘那么深。   啊对了,此书与夏目漱石《我是猫》很像,我是猫里的猫家里常来一些有识之士,他们与猫家主人总是会发生一些言行,此剧情感觉京及模范的特别。。。不过我觉得如果要看和书有关的还是看《我是猫》吧,京及的《炎昼》真的是很无聊,真不明白为何能豆瓣8.5评分得。。。   当然也有些优点吧在我看来,比如作者身为日本竟然没有忽视日本大屠杀中国的事情,并且还还有一颗反战之心,很像墨家的兼爱非攻,文笔清新华丽,但是太冗长的无聊剧情使人无兴趣再去看什么解忧,大道理了。且对话的格式看着极其难受,经常忘了这句话是谁说的

  《炎昼》读后感(五):京极夏彦式审美

  说到京极夏彦,我大概要从多年前还在学生时代阅读他那本名作姑获鸟之夏说起了,不得不说那时候连着他的鬼魅魍魉系列一同推出的那一套书经由吴念真的包装真的起到了至少从外观上就很吸引我的效果,而这本也算是延续了那种风格,虽然已经换了设计师了。然后果断的把那本名字也十分好听的姑获鸟之夏买了回来,刚开始阅读的时候还好,毕竟是悬疑推理小说,又是谈及什么鬼怪之类的,时下对日本妖怪文化非常着迷所以很有兴趣读下去,结果已经读了很多了还是没有读到想读的所谓妖怪,原来到后来才知他笔下所谓的妖怪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是借由妖怪这个名头另类的去写推理罢了。所以可以说当时很失望。 但不得不说的是,京极夏彦的确要区别于大部分的推理作家,他从妖怪这个角度去写推理融合妖怪文化的确开辟了他自己的风格,也因此他的作品总会显得更神秘,与平时我们总看见的那些要么连环杀人案要么变态心理学什么的要拉开很大的距离。再加之他的语言可以说是很好的阅读语言,因为简练易读。 再说到这本新作,可以说从我在网上看到它的简介开始就一直没太搞清楚它到底是讲什么,尤其书封面上的描述更模糊,最后才弄清楚是一个关于书店的故事,更准确地说是借由这个书店和其中几个人物再以女性的视角谈论文学艺术,其实也可以说是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文学艺术观。 这样的题材我很难以想象是以一个长篇小说去写的,虽然我刚开始读以为是分成一个个短故事的形式。 故事最初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角开始,而且是从她对芙蓉与荷花的联想开头,这个我想说文中真的有很多和植物相关的描写,制作上也搭配了精美的植物图案,可以说在看对植物的描写的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在阅读自然笔记类风物书籍的幻觉。加上又是日式的审美,就给这本书造成了一种独特的美的体验。这不得不说是这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吧。 当然,有时候人物之间大量篇幅关于文学作品的争执也显得冗长而无趣了一些,只能说这本书真的太私人化了,可以说并非大众口味的书吧,也不是平日里京极夏彦的风格。 唯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小说中这位逃离家庭逼婚的女性,从她视角中观看的世界比那些文人书卷气太过严重的世界要有趣的多,甚至会让我想起川端康成笔下的旧时代日本女性的命运,就是不知道最后她到底是怎样的结局。如果故事可以为她单独开辟出来一条主线就好了,可惜这本书重点完全是作者借用这些人物表述自我的观点,人物也都是摆设罢了。 最后想说,这本书整体上还是可以一读的,作为了解日本文化底蕴是很好的,但作为业余人士也许稍微有一点无趣。

  《炎昼》读后感(六):寻得指引各自方向的生命之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是京极夏彦书楼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故事发生在明治三十年代一间名为“吊堂”的神秘书店里,通过叙述者塔子与神秘探书者的故事,让读者窥看日本明治出版业的变迁史,实乃一幅再现明治日本社会风情的京极版《清明上河图》。。本作依然是延续着上一部的风格,每章都有日本历史名人出现。叙述者塔子通过聆听造访吊堂的各个神秘人与吊堂主人的谈话,以自己的所闻所感写出了各个神秘人物从心中困惑到找到方向和存在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塔子的心境也开始不断的改变。

  作为系列的第二部作品,个人认为本作在情节和叙述上比第一部要完善了,封面的设计也比第一本好看多了,吐槽一下第一本的封面,红色的底和书楼吊堂四个字配起来太违和了。第一本红色,第二本绿色,第三本会是神马颜色呢,黄色?非常喜欢世纪文景做的京极系列,风格统一,,纸张好。期待着后续的作品,文中还留有不少的谜团期待后续慢慢给出解答。

  本书并不是传统的推理小说,有着精彩诡计和解答。看这书更像是听故事,从别人的故事中来思考自己的故事。讲故事是京极的强项,他总是在一个故事里能列举出大量的事实,这与他平日大量的知识积累有关,我觉得看他的书很费时间,因为里面总是有好多你不知道的事例,我总是需要查阅很多其他的资料,这部分的时间有时比看书还长。当然有些人看书的时候对于自己不明白的知识一带而过觉得不耽误整体阅读就行。我觉得这么看京极夏彦的书会错过很多的乐趣。当然每个人看书的观点不同,我也没有说能职责他们什么。

  本人的阅读范围主要是推理小说类,对日本的历史,文化,艺术类的知识也都几乎来源于日系的推理作品,对于书中涉及的日本的历史,文化,艺术类的知识很多都不太理解,由于书评时间有限其中只一部分查阅了相关信息,另一部分会在之后有时间再进行查询的。因此就不在这班门弄斧的写这部分评价了。

  当时的明治时期,出身富裕家庭的塔子,受家人逼婚,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已不再愿意以成为一名贤妻良母为目标,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和父权意识对抗。塔子从听书店老板与各个神秘人的故事,也在抛弃心中的迷茫,越来越坚持心中想做的事。

  松冈国男的真身柳田国男是日本民俗的研究大家,也是京极夏彦老师非常敬重的人。京极老师以他作为作为书中人物个人以为是带有私人感情的,希望读者们能够关注日本民俗,关注柳田国男,京极对于日本民俗可谓爱到了极致。个人是非常喜欢京极这个作家的,也希望推荐给更多的人去看。刚入门的话看书楼系列和百物语系列短篇的更合适。

  《炎昼》读后感(七):读书人的自我追寻

  京极夏彦的书就是有一种魔力,哪怕再艰涩难懂,依旧会吸引人乐此不疲地读进去。不用提波谲云诡的“百鬼夜行”与“京极堂”系列,这次的“书楼”系列更是另辟蹊径,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跟随主角的视角,我们走进了一个个书中人的世界,焉知,书中人也是现实中的名家,而猜测书中人身份也是读书的一大乐趣。 京极夏彦笔下的小说总是带着点推理的成分,但《书楼吊堂》给人的观感真的很不一样,如果说读当代作家的那些畅销推理小说,像是在看电影大片,那本作更像是静坐,听台上的戏曲唱文,别有一番古典韵味。都说大众文学与纯文学在如今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可在本作中,却兼顾了两者,谜团有之,文学美感有之,读这本书可能得不到一口气读完反转不断的刺激,却可以让你仔细咂摸,回味绵长。 明治革新之际,东京郊外存在着一间名为“吊堂”的神秘书店,吊堂主人博览群书神秘非凡。出身富裕士族的塔子受家人逼婚,逃至郊外偶入书楼吊堂。此时身份不凡的神秘探书者同时造访吊堂,一个讲述、一个解惑,一个倾听,故事由此展开,当然,最大的看点还要属浩瀚如海的“掉书袋”,博古通今,光是看了这些知识量丰富的思辨对话就值回票价了,有时会看不懂,可就是会觉得不明觉厉。讲到情节的话,我很喜欢的轻小说《古书堂事件手帖》也是相同的路数,一间旧书店,藏于其中的一本书引发了后来的一连串事件与解谜。要说不同的话,就是《古书堂》里的事件经历者都是普通人,名家们的作品只不过是引子,而在《书楼》中,名家们成为困惑者,他们在吊堂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本书,找寻到了自我,就此走上了改变之路,由此创造了一本本传世之书。某种意义上讲,《书楼》可是《古书堂》的源头(笑)~ 很厉害的是,京极夏彦一方面要了解这些著名读书人的平生与作品,也要了解明智革新时期的风物,还要用恰如其分的塑造让书中“虚构”的“真实存在”的人活在那个时代,串联起那个时代的思想浪潮,还要用更久远更深奥的知识来讲解当下的种种议题,不断升华,我很怀疑京极大师除了每天睡两个小时之外,全都在读书。 读这本书,就是这样一种感觉:戴上了一副虚幻的眼镜,既可以使人看到根本不可能看到的遥远的事物,又可以让发生的一切显得近在咫尺,临了结束了,恍若一个虚幻的梦,又很真切。这样的阅读体会,我相信你绝不可能在其他作品中找到。我是第一部和第二部一块儿读的,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不忍卒读(不是拍马屁,是本人最真实的阅读感受)!

  《炎昼》读后感(八):"您想找什么样的书?"--吊堂老板

  第一次试图读京极夏彦的书是<百器徒然袋>

  看了几页读不进去,弃了

  之后就再也未曾试图读过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但前几天看新书推荐发现这本书

  首先封面很喜欢

  进而看了一下简介

  因为爱书,就喜欢与书相关的小说

  马上买来看

  甚至有点急不可耐

  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且不说情节

  书整体的风格雅致,内敛

  十分喜爱这种绿色

  书页的纸质柔软轻盈

  连续但有分隔的故事间被<牧野日本植物图鉴>中的植物分隔

  有种可见的终结感

  故事终究还是会结束

  分隔的彩页印着融合在故事中的植物

  在植物中看到自己

  或者将植物的意志作为自己意志的延伸

  吊堂的主人叫龙典,读到到数第二章时揭示了名字

  冰山大人曾经直接叫他吊堂

  吊是凭吊书籍,总觉得不可思议

  书籍为什么需要被凭吊

  为什么书店就一定得看作是书籍的坟场

  从不这么认为

  可以将书卖给真正需要的人但我觉得并不需要凭吊吧

  但凭吊书籍这种情感基调是会让书楼有种淡淡的伤

  也许是日本的"物哀"

  书店老板是典型的超凡脱俗的智者隐士

  曾是僧人而后还俗,卖书为生

  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往来皆为显达

  每每对惠顾的客人排忧,帮助来此寻找的人看清自己真正迷茫的是什么

  字字珠玑

  没想到京极夏彦的辞藻如此典雅

  小说的氛围古朴清新,神秘

  在那个时代的日本

  女性独立的意识正在觉醒

  战争,西方文化的入侵,时代正在变换

  巧妙的将个人的家国的,传统的,西方的意识形态的冲突

  凝聚在一个个出场的独具代表性的人物身上

  每个故事的每个不同的人都能了解到日本历史和文化的一个侧面

  很猎奇很新鲜

  非常值得学习,给我很大的启发

  塔子小姐一直遇到不同的人来到书店

  对于塔子是个避难所,而且又能从其中得到慰藉

  如果我是塔子我可能会每天去一次书楼吧

  塔子总是因为祖父的训斥而逃跑

  但在祖父生病后没有了祖父每日训斥却觉得少了些什么

  塔子其实并不讨厌祖父,其实是爱祖父的

  她理解祖父只是在家庭中尽责的扮演好自己,尽职尽责

  每个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都很迷茫

  祖父虽然严厉坚守传统,但其实并没有像其他的武家逼迫塔子结婚

  只是安排相亲,让塔子自己决定心意

  塔子的母亲一直未生男性子嗣,祖父从未苛责塔子母亲半分

  看到这里有些感动

  每个故事所抽出的真相很微妙隐蔽

  似乎只有在微妙隐蔽的灯塔书堂才能引出微妙隐蔽的心意

  所以外形如灯塔的书堂有其隐喻

  无乱如何都会忽略走过的建筑不就像我们心中最真切的欲望

  一方面是被他人遮蔽

  但最主要的还是自我遮蔽

  看不清自己,迷茫,失落

  就像无论如何都会错过的书堂

  只有缓步前行并时时提醒自己要去这里才能找到

  而书堂老板的形象更像是每个人心中真挚的部分

  总之深受感动

  《炎昼》读后感(九):书以言道,文以载物

  京极夏彦是个有魔力的作家。

  看过他的姑获鸟系列、百鬼夜行系列、百物语系列以及一些零散的非系列,京极夏彦的作者风格如夜空皓月般鲜明,每部作品都打上了浓浓的个人印记。他的书可以称为京极夏彦宇宙,作者不惜用长篇累牍营造出一个京极夏彦的世界,读者可能在初读时抱怨这是什么鬼扯,但慢慢读下去都会或多或少被京极夏彦那有魔力的文字拉入他的世界,从刚开始的不屑到逐渐沉浸于书中营造的氛围,到完全被京极夏彦蛊惑,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京极夏彦的波长,接受他的思想辐射。

  于是,不喜欢的人可能会觉得无趣,但一旦接受京极夏彦的设定,喜欢的人不由得叩首拜服,投入京极夏彦教,追看京极夏彦的每一本书,体验在阅读中被洗脑的快感。记得有人评论倪匡说即使他写的书是无字白纸大卖,套用同样的评论,我相信即使京极夏彦灌了1000页的纯水,也一样能大卖。

  那么,是什么特质让京极夏彦的书有如此魔力。个人觉得有如下几方面:首先悬念的设计,比如姑获鸟系列。其中不少作品即使放到纯本格推理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其次是妖怪文化的广征博引,比如百鬼夜行系列,每篇拿出来看都体现了作者渊博的知识。除了这些之外,我觉得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几乎每本书都有的思辨精神。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京极夏彦是个很有思想的作家,他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经常会说出一些有见地的话,而这些可以看做是作者借笔下人物之口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一些看法,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炎昼》这本书,就是作者思辨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是一本非典型的小说,京极夏彦几乎完全摒弃了自己赖以成名的故事的悬念、布局和妖怪理论,转而把重心放在思辨上。每一篇都是塔子、书店老板和松冈国男三个主要人物,每一篇的故事走向都雷同:塔子来书店的路上遇到客人,松冈国男来书店,客人找书,然后就是大段的对话。所有情节都是为对话做铺垫,更确切说是为对话中的思辨精神做铺垫。这几乎已经不能算作小说了,而是披着小说外衣的议论文。

  这种写法剑走偏锋,也很挑读者。不喜欢这种风格的读者估计读不到一半就放弃了,而喜欢京极夏彦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别有风味,大呼过瘾。

  在看这本之前,我没有看过前一本《破晓》,甚至为了保留神秘感,没有看任何关于书楼吊堂的介绍,完全不知道这系列是什么风格的。读第一个故事时,我仍然保留着对于妖怪传说和神秘事件的期待,以为在书楼中会发生什么灵异事件,抑或书楼本身就是超越凡间的存在。读完第一个故事,什么也没发生,而且对人物关系一头雾水,不免有些失望。但第二个故事中讨论的文人与社会的关系话题一下子吸引了我,自此完全陷入书楼吊堂的世界。

  在这个系列中,京极夏彦通过睿智的书店老板之口,抒发了他自己对于自由平等、社会进步以及文人的社会责任等一干话题。本书设定的年代正是日本由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型时期,是日本腾飞前的准备期,新旧思想在次年代不断冲突。人们看到外面世界的进步,但又不愿直面自身的问题,内心充满矛盾与彷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书店里的一个个顾客看似是要来买书,实际是来解惑,来探求内心的方向。书店老板可能是本书中唯一一个带有一些灵异色彩的要素,仿佛一眼就能看穿客人的内心,通过言语的诱导为客人解开心结,指引方向。客人在离开书店后人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而这些人的际遇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推动了社会前进。历史与未来在这个书店里相遇,现实与虚构在这本书中交织。这本书表面上是写给爱书人的小说,实际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记述日本的近现代史。这种写法,也只有京极夏彦能信手拈来。

  书以言道,文以载物。这是一本写给读书人的书,也是京极夏彦写给日本上个时代的备忘录。

  《炎昼》读后感(十):书楼:异世界入口

  书楼:一个异世界的入口

  《千与千寻》的重映,勾起了无数人的童年梦想,想要一个异世界的入口。可悲的是,等长大了,往往更想要这样一个异世界,需要逃离日常的一地鸡毛,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如果让我选,我想我的异世界应该充满了书,特别是各类虚构文学作品。我大胆推测,书楼应该是每个爱书之人所幻想的异世界。可以沉溺可以逃离可以放纵,更重要的是重新拥有进入现实的勇气。在这一点上,非常羡慕里面的每一个人物了。

  京极夏彦的作品有一个特色(或者说我个人理解的特色),就是有些掉书袋(非贬义)之感。当年读京极堂系列的时候,尤记第一本《狂骨之梦》带给我的阅读难推进之感,也由此造成了我隔了很久才重新从《姑获鸟》开始阅读京极。《书楼吊堂》系列也是相类似的,极具京极特色的作品。它的掉书袋不是体现在大段关于神秘学妖怪学的论述,而是出现了大量的史实和人物,需要读者云里雾里的往后翻尾注查阅(我可能是被论文宠坏了,对尾注始终适应乏力)。

  针对《书楼吊堂》,我个人总结了两种读法。第一种是认真的求索,去查阅一些书中涉及的史实和人物,阅读的体会会更好。第二种称为囫囵吞枣派,即不究其背景只管阅读。非常惭愧,读了两卷,我依然是第二种阅读方法的践行者。然而,这毫不影响我的阅读体验。相较于《破晓》,《炎昼》这一册,阅读的代入感与体验都会更深。因为主角塔子像极了当下的很多人。对现实说不上抱怨,但是也不满意;具体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或者改变也毫无头绪。但是生活也不是无忧的,毕竟到了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却始终不知道自己该去到哪里。当代迷茫年轻人写照之一。又或者如同松冈,沉浸在对自我的否认当中,想要彻底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但是搞不清楚为什么厌恶过去的自己,而未来的图景该如何展开事实上也不是很清楚。是为当代年轻人写照之二。跟随着这样的两个人在明治时代和吊堂一起畅游书海,必然是一种有趣而又有代入感的体验。故事仍然是从一个个人物找到自己的书展开,和第一册相比,这册的氛围更加厚重,也更具有了现实的悲壮色彩。第一册里每一个灵魂都被书所挽救,但是这一册《炎昼》里还是有人无法因书改变自我。这并不是读书无用,相反我认为《炎昼》的故事更像是在破除定势思维,比如破除读书功利说,破除革新一定是好的。读书并不一定是有用的,甚至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用的,但是如果你愿意,还是能够从书里感受潜移默化的力量。相对应的,革新是必要的,但是广为流传的形式其实有其可取之处,因此也是值得思考是否应该保留。全书给予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艺术的讨论。艺术的优劣不仅仅由作者判断,更来自于传播。相对应的,艺术并不惧曲解,在传播中自然会有曲解,但是真理自然可以传递,因此更广的传播更有利。这是何等有力的描述,这也展现了作者本身的自信,正因为坚信读者之中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本意,才敢于发出更多可能获得争议的声音。

  在人物塑造方面,《炎昼》也维持了京极夏彦的高水准。虽然寥寥数笔勾勒,但是书中出现的各个人物之间并无重叠,各色人物悉数登场又个性鲜明。比如塔子的母亲,虽然并无姓名,但是却是一个矛盾的付出的形象。最后说回吊堂本身。我个人是很羡慕这样的书的祭奠者扫墓人的。我甚至觉得他的形象有些类似博物学者,胜海舟大人说,吊堂你真是每个门都进一脚。现代社会的专业性分工要求每个人都专精一个方向,了解的越深未知的也越多。对于我这种兴趣广泛的人而言无疑是有难度的,我喜欢广泛的涉猎但是可能都只是浅尝辄止,因此我也幻想做个博物学者,广泛的了解全面的涉猎,但是可能都不专精。看到书中角色有这样的特质,真是羡慕又感叹。

  最终,每个人的结局是什么不再重要。看到塔子开始学习自行车了,松冈终于摆脱了内心的纠结做出了选择。无关对错,迈出去的这一步,就很重要了。

  没有给5星,大抵因为我对京极夏彦爱的还不够深沉吧,在某些地方确实还是不能静下心来跟着作者的节奏耐心的读完(我的错)。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