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读》是一本由张闻玉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19-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周易正读》读后感(一):应是义理之作
张先生既然问学金景芳先生,那么极有可能张先生是从义理入手解读《周易》的。至今金先生易学派担纲得是杨军先生,其《周易今读》浅显易懂,是入门好书。另外,清华大学廖名春先生也是金先生的弟子,其与吕绍纲学易较多,后又与古文字大家李学勤先生学易,其一册《周易经传十五讲》奠定了廖名春先生的周易江湖地位。我曾细读此书,发现廖名春先生训诂的《周易》几乎与象数相符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周易正读》读后感(二):也说《周易正读》
张闻玉先生是位老学者,虽然读易较早,比如八十年代跟随金景芳先生学易,但是毕竟时间较短,仅仅是对金老的易学算是入了个门。金景芳先生早年师从马一浮先生,但在易学上实际上超越了马一浮先生(当然仅仅于易学,儒学方面马一浮是民国的开山鼻祖级扛鼎人物)。金老研究易学又揉进了先秦史学,加之其弟子吕绍纲跟随先生几十年,师徒二人终于推出易学大作《周易全解》。2005年吕先生修订时又参考了弟子廖名春先生的诸多易学观点,终于使《周易全解》在易学史上占有者重要地位。此部著作是《周易》义理学上的里程碑,罕有与之匹敌者,当然除余敦康先生的《周易现代解读》外。
实事求是讲:张闻玉先生此《正读》当不足论耳!
《周易正读》读后感(三):易学,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与周易究竟为何?一直是不明白的。这也真是惯常思维在作祟,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一部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打卦算命书,无形之中就把它们排除在视线以外了。后来慢慢关注起来,是因为荣格在他的分析心理学中的大力推崇,这又是崇拜权威的劣根性在作祟。窥一豹而知全身。以作为个体的我对待周易的态度变化,也基本能够推测周易在大众心中的感觉,要么被捧起来,要么被踩下去,总是没有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去。直到捧读《周易正读》的一刻,周易在我的心中仿佛才真正被“正读”了。
张闻玉先生将周易讲得深入浅出,将自己与周易的渊源也说得饶有趣味,在这样一种叙述的姿态与言说中,《周易正读》薄薄一本书,自然是不端架子不摆谱的,是写得很好看的一本书,清楚明了,流畅生动。
当然,一遍两遍三遍是看不懂的。这个看不懂绝不是因为张先生的阐释,而是由于周易本身蕴含的内容委实太过丰富。从字形上讲,易字从日从月,日月运行在天,天地运转,这已经是好大的学问了吧,再加之中医的五运六气,所谓“医易相通”。甲骨文中“易日”就是变天的意思,取变化之义,周又代表周而复始,万物皆变,无始无终。阴阳流转,循环往复。如此看来,变化算是周易的核心了。与万物相通,又变化不断,周易之中蕴含的神秘岂是凡人所能理解。哲学的象征的唯心的唯物的。自然之理,人生之道尽在其中。中华文化与古人智慧的凝结,难怪荣格为之折服。
易学最初的形式是卦画,没有文字,是一个象形的符号系统。八卦的次序与方位、六十四卦的次序,都是有着各自严格的系统的。还有,易学与数的关系也是精深微妙。“《易》爻之分阴阳,犹代数之分正数负数也”。易学划分阴阳,又用数字来表示阴阳的变化,其中的周密与严谨真是令人心生钦敬。都说中华文化以意为先,意会成分居多,严谨份额不足,但就周易的创制来看,象、数、辞的三大要素严丝合缝,宛如数学公式一般精美,文字、象征、数理样样皆备,体系严密,直是浪漫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易学,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天人之和,万物流转。张闻玉先生认为,易学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如此评价,毫不为过。
《周易正读》读后感(四):一本奇书
也许大家一开始道听途说,觉得周易是一本看风水、卜卦算命的书。之前我也没仔细了解过,前些年去清华大学游玩,看到校门口石碑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梁启超提出来了,后来发现原来其出处来自易经,故此有些在心中留意起来了。其实读一本书跟认识一个人一般,也是讲究机缘巧合的。只有内心真正触动了,才会去主动寻找,并逐渐地去理解。
易这个字本身就是变化的意思,与易相关的经传解释是古人揭示自然变幻规律的一套学说。在没有现代科技手段的条件下,古人凭肉身裸眼,外观天象,内审身心,便能总结出如此一套揭示自然规律的法则来,实在是令人佩服了,故此,有空来研究一下这些内容是很有意思的。
这本《周易正读》一开始并不急于从正文开始解说,而是先把易、周易、易经的起源,来龙去脉,与传统儒家道家经典的关系,与顺应天然、道法自然,与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甚至与中医理论、占卜卦辞等广博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讲述清楚,接着又把爻,卦的符号一一展示,一一解释,让这些符号通过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变化,阐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并解释世间万物周而复始的发展规律,还把数学与易经中的联系通过洛书河图的图列来清晰展示,让五行九宫八卦的概念更加形象生动地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使读者先把这些基础的东西搞明白,接下来去读正文,就容易理解,也容易通过逻辑的推理悟出自己对规律的判断。
书中的文字虽然不多,含义却很深刻。说实话自己并没全明白其中的奥妙,却深深理解这个思想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现在回过来思考老子的道德经与儒家的四书五经,理学之道等等,便能感到这些学说的源头还是来自于这个易经;也是古人用辩证法的思维对世界进行探讨的哲学基础。就是把事物的阴阳(正反)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懂得此长彼消、相辅相成、阴阳相合、刚柔相济、长短相补、共同推动事物发展的规律,懂得把握事态的分寸,不走极端,讲求适度,讲求长远,讲求稳健,讲求发展,讲求持续又积极向上的精神。易经也不是一个人的独创,而是古人群体智慧的总结。其中包含的要义一直影响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与走向。
这真是一本奇书!只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有一些事理还需要自己慢慢琢磨,细细体会。它的魅力在于可以应用到宇宙的万物,哪怕在当今的计算机科学领域里,这种0和1的组合变幻,也符合阴和阳的转变与相辅,进而引发出无穷的变化和意义。
《周易正读》读后感(五):哲理与智慧合一
哲理与智慧合一
---读张闻玉《周易正读》
很多知识不学,你永远不知道,到看了这本周易正读,我才知道中华文化五千年,易学伴随走过五千年。
这本张闻玉所著的《周易正读》告诉我什么是意义,易学是讲阴阳的本书,从易字的象形字开始解释, 从许氏所讲的日月为易开始解读易字,易字从日从月,日月象征阴阳,易学就是讲阴阳的,说的再通俗一点,周易又称易学,研究万物变化的一门学问。
古代的劳动人民仰观天俯察地,很多事物的道理都是在自身实践中感悟出来的,于是用符号画出八卦来表达自己对万事万物的理解,因为在画符号之前,文字没有产生。而符号化。卦画是表达人类思维的主要方式,所以说符号是人们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的一个象征。
没有文字的画,象征了古代的先人智慧也,同时给后人带来了很大的生命,漫长岁月里,我们用我们的猜测来揣度先人对大自然的理解,那么学习易学最初形式,就得从卦画开始。卦画就是符号,用这种符号来表达对人对自然对人和事的基本认识。
易学是讲哲理的,讲智慧的,在这本张闻玉所著的《周易正读》里,作者认为祖先画了八卦要归功于伏羲,不能说华夏祖先画八卦,应该说伏羲画八卦,这样才符合中华文化的平时,最初看到挂画,我觉得自己没有一点悟性,因为,
易学的三大要素是象、数、辞。象就是卦画,数就是卦画的代码,前两者是符号系统,辞是文字系统,就是解读数与象。此处以象为例:
象:孔子说“圣人立象以尽意”以前一直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读完这本张闻玉所著的《周易正读》,我理解了,这句话是古代的先民用八卦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八卦之象指的是天第水火风雷山泽,这是八卦的基本项,从八卦中能衍生出无穷无尽的物象,能象征世上的万事万物,八个基本象就是世间众多物象的根本。
再说说易学的智慧易学,包括易卦、《易经》、《易传》,易学是大道之源,大到安邦治国,小到独善其身,大到兼济天下,小到明达君子志向。
易学让我们懂得人际之和。因为在易学中讲天道,讲人道,讲人世之道. 在这本张闻玉所著的《周易正读》,作者把儒家学说中的人作为人道的核心,其中提到了对老人应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同辈要“兄事之”小辈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就可以达到人际之和。
易学让我们懂得做事适中。你可靠谱,他把儒家中的中庸之道与易学放在一起,让我们为人处事不偏薄不激进,恰到好处,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最重要。
一些让我们还懂得要有身心之和身体和心灵健康智慧要修身养性也就是和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放在一起,心要诚心里有事儿才有身心之和厚德载物,强调个人有修养,强调社会要和谐。
书中对易学六十四卦的解读,我读得真是有些艰涩,但是对于易学的精髓,还是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多启示。
易学里有文化五千年,岂一遍可懂?
《周易正读》读后感(六):易学初级读本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一套至刚至阳的掌法,曰“降龙十八掌”,号称天下第一掌。这十八式掌法的名字分别为:亢龙有悔、飞龙在天、见龙在田、鸿渐于陆、潜龙勿用、利涉大川、突如其来、震惊百里、或跃在渊、鱼跃于渊、时乘六龙、密云不雨、损则有孚、龙战于野、履霜冰至、神龙摆尾。由于小说经过几次删改,招式名字略有出入,但大部分名字的来源是中国古老的书籍《易经》,更确切的说是出于《周易》。
对于普通人来说,易学是一门极其深奥的学问,那么易学的易与周易有和区别呢?世人皆知有八卦,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些短线长线分别代表什么,组合在一起叫什么名字,又有什么意义。这些似乎一团乱麻,毫无头绪,不知从何学起。许多书开篇即讲八卦和六十四卦,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张闻玉先生的这册《周易正读》可谓最佳的入门读本,由浅及深,让人对周易有了最基础的了解,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而不得出路。
「易」自古有多种解释,但总的来说易是指变化,易学是研究万物变化的学问。我们看到的长短符号组成是易卦,解释这些符号的经文被成为易经,解释易经的则为易传。易卦、易经、易传在后人的理解是由难而易的程度。武侠小说里经常见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是指阳爻和印爻,即「—」和「- -」,四象则是两仪排列组合叠加。八卦是在四象的基础上分别重叠阴阳,三爻为八卦,八卦再进行排列组合叠加则成为六爻的六十四卦。
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这些「初」、「上」、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六爻的顺序是从下往上,最下面的称为初爻,其次二爻、三爻、四爻、五爻,而最上面的则为上爻。同时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于是可以明白,乾卦的初九就是指最下面的那根「—」。
看到这里,终于感觉到稍微有点明白了。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则已经超出了易经的范围,属于对于易经的解释,出自《易传·大象传》。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以龙说事,意在「中华民族当自强不息」。小说中降龙十八掌涉及的年代正值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金庸先生以诸卦为名,正暗暗蕴涵了卦象中的本意,可谓个中高手。
易学艰深博大,对于几无古文基础的现代人更加晦涩难懂。这本薄薄的《周易正读》用最浅显的文字解释易经,让人学到易学初步的知识。知其皮毛之时,也忍不住感叹古人的聪慧,在远古年代仅用两个不同的符号就造就了如此之多的意义,令后人汗颜。
《周易正读》读后感(七):周易要如何读?
《周易》是一本奇书,它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儒家选定的《周易》、《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春秋》六部经典,《周易》被推为六经之首,可见其重要性。但是,《周易》又是一部十分深奥能懂的启蒙书。从《周易》问世以来,有大量解读《周易》的书相继出现。人们手头可以找到的资料十分庞大,却仍然读不懂这本奇书。
《周易》要怎样读?张闻玉的《周易正读》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周易正读》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呢?张闻玉起初的想法是按照借事说理的写法,把自己对《周易》六十四卦的感悟按顺序写下去,后来发现此路不通,写法有难度无以为继。后来在他注意到朱熹的《周易本义》,决定采取先介绍《周易》的基本知识,从八卦取象开始,分宫卦象次序、河图洛书、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卦 变,一一解说,然后再解读六十四卦上经、下经。他认为这种解读《周易》的方法十分可取,简明浅近,易于理解,不涉及旁杂,即使从未接触过《周易》的读者也能轻易上道,只需以平常心,细加体会、领悟,读懂《周易》没有那么难。
要读懂《周易》,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易?什么是周易?许慎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学是讲阴阳的,有改变义,易学之易,是讲变。周易是周代的易,《易经。创制于周,“周”有周匝义,周而复始。周易就是讲无始无终的循环往复变化。
周易作为研究万物变化的一门学问,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易卦,易卦是符号,卦画是表达人的思维的主要方式,它的象征意义具有不确定性,强调“悟”,即是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由于卦画的象征性和神秘性,后来出现了《易经》,《易经》是解说卦画的。《易经》是一家之言,它的经文十分难懂。到了孔子的时代,孔子作《易传》,分为十篇,称“十翼”,是理解《易经》的阶梯。
我们都知道八卦和六十四卦,却往往分不清彼此,难以记忆。朱熹的《周易本义》记载有“八卦取象歌”,内容是这样的: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我们借助卦画和这个口诀,记忆八卦就容易多了。
八卦的次序,依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的解说,强调“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样的顺序。张闻玉在介绍今本八卦顺序基础上,也指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中的卦序与今本不同,是先阴后阳,体现了《归藏》之旨。这是我们要注意的。理解了八卦,再去理解六十四卦,就要相对容易了。
读《周易》,我们注意到其中的初六、六二、上九这样的字眼,却往往搞不懂是什么含义。其中的六、九,阴爻叫六,阳爻叫九。《易经》取数1-9,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 初六、六二等都是对六十四卦中每个卦中的爻的称呼。每个卦有有个爻,从下往上称“初”“二”“三”“四”“五”“上”。“初六”就是指第一爻阴爻,“六二”指第二爻阴爻,“上九”指第六爻阳爻。与上述相反的是“初九”指第一爻阳爻,“九二”指第二爻阳爻,“上六”指第六爻阳爻。
关于《周易》的作者,张闻玉认为是祖先的智慧,归功于伏羲,说“伏羲画八卦”符合中华文化的平实。其后文王演易,他认为《易经》卦爻辞著作权归于文王,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文王未必独自完成。至于其后的《易传》也不一定是孔子独立完成的,也可能有儒家弟子的集体创作。
张闻玉认为读《周易》全在一个“悟”字,也就是心领神会。读《周易》,我们应该懂得易学是讲天道,也讲人道的。“个人有修养,社会就和谐,天下就太平。”学易的好处,在今天看是十分急迫和重要的。
《易经·六十四卦》正读是这本书的主要部分,关于每一卦的读法,卦辞部分是重点,内容较多而全面,讲解透彻,不片面追求篇幅,重在引导。而爻辞部分重在简洁,把意思讲到即止。如“上九:亢龙有悔。”张闻玉是这样解读的:龙飞上过高之处,有所后悔。是说物极必反,事物到了尽头,要走向反面。“九五之尊”最好,九六就过头了。这一小段内容,先从字面上解释爻辞,再把自己的理解附于后面,言简意赅,很好懂。
张闻玉的这本《周易下读》把一门复杂深奥难懂的《周易》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加以解说,即便完全没有《周易》基础的人读来也能轻易入门,是学习《周易》的一本入门好书。
《周易正读》读后感(八):《周易》真不只是算命的,万物变化的哲理才是它的核心内涵
提起《周易》,很多人会觉得它就是算命的,是封建迷信,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误解。我以前也不了解《周易》,只觉得它很玄妙、很神秘。最近读了张闻玉先生的《周易正读》,对易学和《周易》有了初步的认识,才理解到易学真的是博大精深,不愧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张闻玉先生从金景芳先生学《易》,走的是金老哲理易学的正路,追求的是“正读”,不走邪门歧路。《周易正读》是张闻玉先生晚年精心编著的一本讲解《周易》知识的入门书籍。所以,这本小书特别适合对易学和《周易》感兴趣的初学者。
1,易卦、《易经》和《易传》
易学讲阴阳,是研究日月运行和相关活动的一门学问,讲的是变化。易学,包括易卦、《易经》和《易传》。
最初只有易卦,是用符号表示的卦画。华夏祖先观察到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并记录下来。因为没有文字,就用符号来表示。
卦画全都是象征性的符号,很难懂,就像天书一样。有了文字之后,人们就开始用文字来解说这些卦画,形成了《易经》。我们现在所说的《易经》,是卦画和经文的图文组合。
经文记录的都是后人对易卦的理解,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也就有了不同的版本。古代有三易的说法,即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和周代的《周易》,它们对卦画的解读不同,易卦的排列次序也不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传说中周文王“演八卦”的解读经文,即成于周代的《周易》。
可是,经文还是很难懂。孔子给学生讲授《易经》,又形成了《易传》十篇,来解说经文。所谓“以传通经”,就是说《易传》是理解《易经》的桥梁。
2,六十四卦中有包罗万象的哲理
易学由象、数、辞三个要素构成。象是卦画,数是卦画的代码,辞是解读象、数的文字。
《易传》注重对象、数的哲理解读,由此形成了义理派易学。不管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都是“二二相耦”的。张闻玉先生对六十四卦的解读,也是两两配对,互相对照,注重事物的变化和相互转化。六十四卦中所讲的哲理,从国家治理、维护社会秩序到个人生活、婚姻、交友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
比如第二十九卦坎卦,讲面对重重困难时,应该如何应对。卦辞“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张闻玉先生的正读是,面对重重坎陷,要有诚信,意志坚定,心性不乱,必然亨通,行事也有上好的结果。
与坎卦相对的是第三十卦离卦,讲的是人在顺境辉煌时期该如何做。卦辞强调,人在辉煌之时,一定要守静谦虚才好。这跟平时常说的顺境中要戒骄戒躁、保持脚踏实地的教诲,如出一辙。
看来,我们今天所讲的面对逆境和顺境的处事方法,早在坎卦、离卦中就讲透了。
另外如第七卦师卦将如何治军,第八卦比卦将如何在内部保持团结友爱,对古代的国家治理,甚至今天的企业管理,都有启发;第二十七卦颐卦,讲饮食养生,适度为好,第二十八卦大过卦,讲行为过分要及时纠正,也符合个人修身养性的追求。今天讨论的许多处事道理,在卦辞中都有阐述。
3,怎样跟黑暗作斗争?对第三十六卦明夷卦的解读
张闻玉先生对第三十六卦明夷卦做了一份非常详细的解读。高亨先生把明夷卦理解为田猎故事,李镜池先生认为讲述的是行旅之难。张闻玉先生通过辞义分析,否定了以上两种解读。他认为,这一卦所讲的是殷商末年三位仁者的故事,包括微子行遁、比干剖心和箕子佯狂的事迹,并且对三位君子在乱世之中的做法做了比较和评判。
明夷,是指光明受到损伤。汉代经学大师郑玄这样解释明夷,“日之明伤犹圣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乱世,抑在下位,则宜自艰无干事政,以避小人之害也”。也就是说,明夷卦是说明君子遭逢乱世该如何做的。
明夷卦的卦辞“利艰贞”,主张君子处乱世要同时兼顾“艰”和“贞”,才能就“利”。这里,“贞”是指坚守原则不动摇,“艰”是指晦其明,隐晦光明。这也是“利艰贞”在六十四卦中唯一一处作为卦辞。
殷商末年,纣王昏庸无道,群臣屡次劝谏都无果。面对这种情况,微子“三谏不听”,选择避祸逃走,明哲保身;比干直言死谏,惹怒纣王,招来杀身之祸,最终被剖心;箕子也劝谏过纣王,纣王不听,他就披头散发假装发疯为奴,身体受辱。
对于三人的做法,卦辞分别评论。微子逃走了,“吉”,但并不“贞”;比干守正道(贞),但行为躁急冒进(疾),却不艰;只有箕子,做到了晦其明、守正道。
遭逢乱世,光明受到损伤,怎么做才好呢?微子没有坚守原则,虽然保身,但光明也不存在了;比干行事强硬,取祸杀身,用明得晦,光明也消失了;箕子身处艰难,没有让光明熄灭,用晦得明,是明夷卦最推崇的做法。
那么,这些道理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用呢?当然有用。比如面对坏事,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并巧妙地想办法解决。
假设我们遇到了坏人正在做坏事,我们力量弱小、不能跟坏人正面斗争。那怎么办呢?假装没看见,赶快走开,这样做当然不好,那样坏人就得逞了。逞英雄去阻止坏人,不但会导致自己受伤,也未必能阻止坏事的发生,这样也不是好办法。正确的做法是及时报警,通过正当的司法方式向受害方施以援手,去阻止坏事发生,并惩治坏人。
假如我们遇到比自己强大的恶人、被欺负、遭受了损失,该怎么办?一味逃避、自认倒霉,肯定无法追回损失,还会纵容恶人继续作恶。强行跟恶人争斗同样会给自己带来更大损失和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尽量保护个人的安全,保留证据,然后寻找帮助,通过合理的途径追回损失。
通读《周易正读》就会发现,《周易》中把国家、社会、家庭、个人所面临的各种情况,抽象出不同的问题,用简约的卦象和卦辞加以阐释。因此,研究易学,特别讲究“悟”。“悟”又有灵活性,当阅历越来越丰富之后,自然能悟到不同的哲理,对易学的理解也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是僵死的。但是,“悟”绝不是穿凿附会、胡乱猜测,要遵循一定的玩象会意之道,这就需要研究者自己体会了。
2019.04.20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