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读后感精选10篇

  《极光》是一本由[英] 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Dr. Melanie Windr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光》读后感(一):中文版序

  中国幅员辽阔,从热带跨越中纬度直抵俄罗斯边界,向北延伸至北纬 55° 左右。黑龙江省的漠河是中国最北的城镇,甚至表现出副极地气候,拥有漫长的严冬和短暂而温和的夏季。有人说,曾在那里见到过极光。

  的确,这些年来,尤其是电力接通之前,在这个夜长昼短的寒冷小镇里,人们很可能看到过极光,但这必定是相对罕见的事件。想要确保看到极光,还需要向北深入,来到高纬度极地地区。似乎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热衷于此。

  调查显示,富裕的中国游客对极地旅行的兴趣明显增加,许多人选择前往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或者冒险涉足俄罗斯的极地地区。随着极地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与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观赏极光也变得更容易。

  与此同时,摄像技术、互联网视频和社交媒体迅速发展,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有机会一睹极光的盛况。曾经,微弱的极光需要20~30秒的长曝光才能捕捉到。这样一来,某些细节被模糊了,于是产生了延时摄影,即真实影像的加速版本。现在,随着电子传感器的改进,视频可以实时录制,因此,观众能够在自己的智能手机和电脑上看到更为真实的极光。

  但是,倘若你想亲自感受北极光,就得前往北方,来到北纬65°~ 75°的极光区。自从第一次去过那里之后,我便魂牵梦绕,总想看到更多——不只是极光,还有北极的环境。极光现象大多出现于狭窄的纬度带内,我觉得它与北极景观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想了解北极光的故事,从民间传说到我们的科学认知过程,再到极光下的人们的故事。于是,我启程去寻找北极 光,而这本书正是我的故事,也是他们的故事。

  写书时,我通过各种途径看到了极光,有时候颇为艰难。从我在基律纳攀爬滑雪坡躲避城市灯光的初次接触,到前往斯瓦尔巴体验荒原野营,中间穿插着几次房车旅行和极光自由行,追寻极光离不开对当地的了解和小小的运气。但毫无疑问,我最喜欢的方式是远离灯火通明的城市,来到偏远宁静的小屋去观赏极光。

  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您了解极光的神奇与魔力,欣赏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完美平衡。我还希望您能够因此而探索、热爱、保护我们弥足珍贵的北极,并亲自踏上属于自己的极光之旅。

  《极光》读后感(二):是黄帝父亲?还是上帝本尊、罗马女神?关于极光的各种问题,答案都在这本书里

  许多文艺青年都相信,有生之年,一定要和最爱的人去看一次极光!一起看过极光的情侣都会永远幸福的在一起!

  但是,如果你问TA极光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极光?那么对方的眼神里多半充满迷茫。

  虽然与女友一起坐在星空下看月亮时同她细讲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这种事不是一般的煞风景,但要想成为一枚知识丰富的有识之士,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还是不可不知的。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离子物理专业博士、科普作家、极地探险家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在其科普之作《极光》一书中,以诗意的笔触记录了自己到世界各地观察观光的追光之旅,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描述了关于极光的各种知识。

  对于极光,人类有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

  有人在《圣经旧约》中找到了最早关于极光的文字记载,《创世纪》中写道:“日落天黑,不料有冒烟的炉,并点燃的灯,从那些肉块中经过。”炉和灯代表上帝,上帝被描绘成天光,但这代表着上帝的天光,完全符合北极光的特征。

  极光的珍异罕见与变化无常,或者可以解释它为何会被奉为天神的原因。

  更令人惊异的是,极光还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被赋予了黄帝父亲的身份。

  许多史书中的记载告诉我们,异常天象与伟人降生这件事总是有着密切联系。

  有记录显示,公元前2000年,黄帝轩辕氏的母亲看到“大电绕枢斗星,大霓绕北斗枢星(大熊座)”之后生了黄帝。

  除了分别与上帝、黄帝这两位中西方创世者发生联系,联想丰富的欧洲人还将欧若拉视做了极光女神。其实这位罗马神话、北欧神话中掌管黎明、曙光的女神早期与极光并无关联。

  直到161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古罗马神话里的曙光女神奥罗拉Aurora之名创造出了“极光”一词,于是欧若拉也同时成为极光女神至今。

  除了被视为神人化身外,同中国古人们一样,西方古代也将天有异象视做某些大事发生的预兆或警告。

  有人相信极光预言了凯撒的死亡、美国内战的爆发。

  不过,在经常可以看到极光的北方,人们对极光习以为常,解读起来也更具诗意的浪漫与想象。

  芬兰的古老传说中讲,有一只北极狐一边狂奔,一边在雪地上用尾巴打火,极光也由此而产生。

  而芬兰语中的极光一词“revontulet”也便是源于这个故事,这个词的意思便是狐之火。

  直到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搞清楚,自从地球上有了磁场和大气,便出现了极光。极光是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使得大气中的分子、原子激发而形成。

  在许多关于极光主题的旅游广告中,都会用大字明码召告,看到过极光的人都会得到幸福。但是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到世界各地追寻极光的踪迹,只是为了欣赏极光之美,研究极光背后的种种。

  为了观看极光,她先后来到瑞典、挪威、冰岛、加拿大、苏格兰、斯瓦尔巴群岛这几大极光观赏佳地。

  在这场逐光之旅中,作者除了记述自己的行程,一路上关于极光的所见、所得、所思、所想。还向读者们详细讲述了极光的历史传说、科学由来、人类目前研究极光所取得的各种科技成果,以其极光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当前关于人类对极光的观察利用情况。

  我们必须承认,女物理学家眼中的科学现象与男性科学家的观察角度大不相同。

  作为一位始终相信科学与探险携手并进的等离子物理专业博士,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对于极光的态度既充满冷静的理性又饱含感性的抒情。

  身为一位极光资深爱好者,作者对于极光这个聚焦天文学、地质学、磁力学、核物理共同造就的自然奇迹,近乎痴迷的到世界各地追寻它的踪迹,探寻它独有的美丽。

  而同时,作为一位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物理学家,又令她在观察过程中始终以一种理性的笔触来记录所见所闻,以专业的学术语言描述关于极光的各种概念。

  很多对中国古代游记感兴趣的读者都知道郦道元所写的中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但可能都会忽略了这本书其实是一本对于《水经》一书的注解之书。古人很早以前,便用事实硬核证明过了,只要文笔好,专业图书也可以文笔优秀到让人将其当成散文来读。

  而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所呈现给读者的这本《极光》,便兼具了科学的理性与文艺的感性。有人形容这本《极光》是一位女物理学家关于极光的实地探索与诗性书写之书,可是说描述的极为恰切。或者,这也是它身为一本科普书,却能得到《自然》、《文学评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鼎力推荐的原因所在。

  《极光》读后感(三):一曲磁场与大气的冰与火之歌、一位女物理学家的逐光之旅

  2005年,华语小天后张韶涵凭借专辑《欧若拉》入围了第16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专辑主打歌《欧若拉》的开头,是一段音调悠扬的蒙古长调,有粉丝专门找人翻译出来,大意如下,“在古老而平静的图勒河边,有一片古老而平静的牧场。我年迈而慈祥的母亲,她的目光就像恒古美丽的北极光。”

  将老母亲慈祥的目光比做北极光,词作者也可以说是相当有才了。对极地旅游或北欧地理感兴趣的人都知道,欧若拉指的便是极光。欧若拉的拉丁语是Aurora,罗马神话、北欧神话中掌管黎明、曙光的女神,而欧若拉的希腊文含义就是黑夜转为白天的那第一道光芒。

  1

  虽然欧若拉被很多文艺青年视为极光女神,但在早期拉丁语里,欧若拉与极光毫无关系。出现在1619年,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伽利略以古罗马神话里的曙光女神欧罗拉Aurora之名创造出了“极光”一词,从此便一直沿用至今,而欧若拉也变身成为极光女神。

  许多旅行文案也借此纷纷宣传,欧罗拉是罗马神话里的曙光女神,从黑夜到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就是她为人类带来的,她的名字Aurora就是极光的意思。所以传说中看到过北极光的人会得到幸福!

  虽然文案写的很美好,但如果想知道美伦美奂的极光背后有那些真相,还是要听听科学家们怎么讲。而英国科普作家、极地探险家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所著的《极光》一书,恰好可以全面回答这个问题。

  2

  从人类观察到极光这几千年来,地上的世界已经有了无数改变,但天上的极光仍在那里,上演着属于它们自己的,欢快的舞蹈。

  在作者眼中,极光更像是极地高空大气层上演的一场摄人心魄的光影秀,是这两大天体相互作用的结晶。

  在这本《极光》中,我们追随着作者的脚步,在瑞典基律纳第一次与极光相遇,了解到极光最重要的是来自太阳的能量,而非粒子本身。随后,作者去了挪威北部观赏极光,并更多了解到早期的极光科学与与那里关于极光的民俗传说和历史掌故。

  在加拿大,作者深刻认识到等离子体和太阳,还有日冕的能量、太阳风中流动的带电粒子对于极光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到极光的产生是因为电子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相撞。

  在苏格兰观赏极光之余,我们同作者对于极光黑暗的一面都有了更充分认识,了解到太空天气,以及大型太阳风暴对技术系统对人类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各国开展天空天气预报的现状。

  在斯瓦尔巴了解到极光构造后,人们不无遗憾的发现,关于极光,仍有许多未解之迷等待着人类去钻研。

  3

  身为一位女性物理学家,作者到世界各地追寻极光踪迹的目的,当然不是如文艺小女生那样去追寻幸福,而是认认真真去做科学研究的。

  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眼中的极光既具有理性的严谨,又充满浪漫和诗意。“那身影升起又落下,偶尔在划过天空时炸开,绿色天幕就洒下了粉红、绛紫色的雨点。好似上千人挥舞着绿色的丝带和头巾,形态大小各异,各自自由地冲撞、翻腾着。如雷暴般激烈,而又寂静无声;轻柔却动人心魄。”

  几个世纪以来,极光在艺术诗歌和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凡与极光相关者都被他赋予了灵性的色彩。

  从历史上看,极光一直被当作神奇的事物。以前爱斯基摩人认为,极光是鬼神引导灵魂上天堂的指引。中世纪时人们又认为,极光只是格陵兰冰原的反射光。

  在芬兰语里,北极光是“狐狸之火”的意思。芬兰的民歌里便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找到神秘的北极光,幸福生活就离你不远啦!”

  4

  不过,与极光相伴的,并非只有浪漫与美好。与其具有密切联系的,还有对人类生活影响强烈的太空天气。

  1989年3月,一个巨大的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击中地球,连续几次的日冕物质抛射引发的大型地磁暴对加拿大魁北克省造成了严重影响。一夜之间魁北克省约90%地区停电,输电线上的电压在90秒内崩溃,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预计超过100亿加元。由此事件,人们第一次对太空天气产生了警醒。

  不仅如此,极端的太空风暴还可能会影响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并给飞行员造成辐射问题。在辐射风暴期间,任何高空和高纬度飞行都需要改变航线,而极光本身可以帮助预测GPS闪烁的位置以及可能伴随的故障,只需观察极光就可以在小尺度上大致了解电离层的结构范围,可以从数百米到数十千米不等。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家们对于天空天气、磁极、极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太空天气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也更加为人们所重视。

  现在,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太空天气预报中心。而公众与太空天气最大的联系就是极光,太空天气预报中心的产品和警报,对太空天气爱好者和极光游客同样有用,许多极光爱好者通过预报看到了难得一见的极光。

  而极光的美丽也正如张韶涵歌中所唱的那样:

  爱是一道光 如此美妙

  指引我们 想要的未来

  魔力北极光 奇幻的预言

  赶快去找不思议的爱。

  end

  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太空探索方面,人类正进行越来越多的投入,由此给人们日常生活也带来不少变化。

  尤其是近些年来,太空探索所产生的衍生品数不胜数,比如大家熟悉的冷冻干燥技术,就是我们现在很方便就能买到的蔬菜蛋花汤和各种冻干水果干,都是太空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附带成果。

  现在在世界各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还有一批科学家在研究极光,还有太阳与地球的联系,他们希望了解这复杂的互动如何造成了这美轮美奂摄人心魄的现象。极光背后隐隐藏着许多未解之谜,而包括作者在内的研究者们仍然在路上。

  说回这本书吧,我们可以说,这是一场盛大的逐光之旅,也是作者的自我发现之旅。全书终结处,作者对人生、对极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既感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有其存在意义。也感动于一些人终其一生,只为追逐一个理念或目标而付出的努力。更惊叹于人类承受痛苦的能力、忍耐力,推动后又重生的恢复力,但无论如何,虽然未来充满变数,但希望永在前方。

  《极光》读后感(四):极光,寻梦之旅

  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窗外的世界。夜里的寂静以及远处房屋的灯火阑珊,给我一种梦幻的感觉。看着发展越来越快的城市,我思索着从什么时候开始,我遗忘了曾经最喜欢抬头看星空的习惯?或者说,每天晚上看着万家灯火,我选择性的忘记了大自然的恩赐?

  还记得小时候的仲夏夜,所有的人都坐在竹床上乘凉,大人们谈论着各种各样我们听不懂的事情,而我们则望着天空中璀璨的星空,追着爷爷奶奶询问着那些美好的传说。牛郎和织女最后能不能在一起?北斗七星是哪些星星?银河真的是河吗?为什么星星在天空中会一闪一闪的发光呢?

  问题太多,有时候都无法得到应该有的答案。但是我永远都记得,小时候的自己,仰望星空的模样。而那一望无际的天河之美,就这样毫无防备的进入了我的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晚上抬头看窗外星空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直到有一天忽然发现了极光的存在,才猛然想起来我好像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星空了。

  那些属于过去的童年,消失了。那些记忆中的星河,却在极光的引诱下越来越清晰。现在让我去思考什么时候遇见的极光,我已经完全没有了印象。但是脑海之中,比星空还美丽的极光,却不知不觉的印刻了下来。

  我想,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不再局限只在网络里或者照片之中寻找极光的踪影。总有那么一天,我会迈开脚步,踏上行程,去看一眼真正的极光,不论它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之中。

  《极光》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因为喜欢极光所以去追寻极光踪迹的故事。或者说,这是一本极光的科普书。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将自己和极光所有的接触事迹都记录了下来,从一个城市去往另一个城市,只为更加深入的接近极光,并且去了解它。

极光是天文学、地质学、磁力学及核物理共同造就的自然奇迹,在人类文明中扮演者充满灵性而神秘的角色,投射了世人丰富的想象。温德里奇博士遍访瑞典、挪威、冰岛、加拿大,将神话、艺术、科学、文化融于行记之中,从民间传说到科学原理,从冰天雪地到缤纷光影。她用清晰迷人的笔触记叙了追寻极光的旅程,以及那些至今仍生活在极地、始终迷恋极光的人们。

  极光,也叫做奥罗拉(aurora),在罗马神话的故事里,曙光女神的名字就是奥罗拉。奥罗拉能够带来黑夜到黎明的第一道曙光,所以有传说称看到过北极光的人会得到幸福。

  在芬兰,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极光的传说故事——有只北极狐一边狂奔,一边用尾巴在雪地上打火,于是就产生了极光——在芬兰语中,极光一词“revontulet”就是来源于这个北极狐的故事,意思为狐之火。

  在萨米文化里,也有一个和极光有关的故事——有两个兄弟上山召回驯鹿群,比耶特却总是编造一些歌谣诋毁太阳、月亮和星星。加雷尔告诉他如果一直对天神不敬,会招来灾祸。比耶特却依旧我行我素的诋毁着太阳月亮还有星星,甚至在自己的驯鹿被闪电劈死之后开始诋毁北极光。最后北极光漫天狂舞,击倒了比耶特,杀死了他。

  在丹麦的民间故事里,北极光是天鹅受困于冰窖的倒影,它们用力的拍打翅膀,产生了摇曳的颤动的极光。

  古老的北欧神话认为,极光是瓦尔基里之盾反射的光。而瓦尔基里,属于北欧神话之中的生育和命运女神,也同样是身披闪亮盔甲,骑着骏马的少女战士。她是引导英灵的死神。

  大部分的极光传说,都和灵魂有关。北极光可能是亲人的灵魂,也可能是其他人的亡魂。他们在天空中狂欢,自己给自己举办宴席。我想,如果一颗流星代表着一个人的死亡,那么极光则代表着这些亡灵在另一个世界里对自己新生的庆祝吧。毕竟,当极光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都会被她的绚丽以及壮观所吸引,继而忘记一切并且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她,感受她。

  极光只在冬季出现,它与严寒、大雪和冰冻合而为一,成为了地表景观的一部分。任何的光线都会冲淡极光的色彩,任何的云彩都会遮挡住我们的视野,因此目睹极光需要天时地利,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条件是:天空要漆黑通透。

  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在《极光》这本书里,写下了这么几个她亲自寻找极光的位置:瑞典、挪威、冰岛、加拿大、苏格兰以及斯瓦尔巴群岛。

  瑞典极圈内的基律纳,是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第一次看到北极光的地方。成立于1957年的基律纳地球物理观测站,主要活动就是极光观测,而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的选址,位于极光椭圆区下方,即能够看到北极光的区域。

  最吸引我的极光观测区是冰岛,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是地球上唯一能看到洋脊冒出海面的地方。冰岛同时处于地球的热点,拥有无数的火山,或者说冰岛拥有着30座活火山系统,平均每五年就会有一次火山爆发。冰岛是一个冰火的国度,大部分的火山都覆盖在冰川或冰盖之下,不得不说冰岛是一个真正的冰与火之地。

  地球内部的活动造成了冰岛独特的地质历史,同时它还是地磁的成因,没有它地球上就不会出现极光。形成南北极光的基本要素是地球磁性,只有拥有磁场的行星才会出现极光。极光是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的产物。当太阳风磁场向南时,磁尾部重联爆发,地球上就会出现最壮观的极光。

  由于地球外核中流体的剧烈运动,地磁场正在改变,磁极也在随时间而缓慢移动。地球磁场把极光带到了冰岛的上方,然后向东延伸至北斯堪的纳维亚和西伯利亚,向西延伸到加拿大和阿拉斯加。而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北极被称为北极光。

火山把天空变成了奇妙的粉色和橙色,喷发形成的一朵云在火光映射下,呈现不同的色彩。云层上方是晴朗的天空,繁星密布。接着,我们就看到绿色的极光开始绽放。

  极光给予人们美好:有人说极光之下的情侣能够相伴终生,有人说看到极光的人幸福生活也会随之而来。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追随着极光的脚步,去往了世界各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并认真的寻求着世界的答案。

  看《极光》,了解的不仅仅是极光,更是对这个世界极地文明的探索和求知。我们能够看到星星,因为我们存在于宇宙之中,而星空就在我们的身边。相对而言,需要天时以及地利的极光则只会出现在条件允许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每一个看到过极光的人,都会想再一次的去目睹它的魅力风采,并且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大自然的震撼下,一步一步去成就一个更完美的自我。

  《极光》读后感(五):不会写游记的物理学家不是一个好作家--关于极光,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本书里了

  无数文艺青年的梦想清单里都有一条去北欧看极光,但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要有知识和财力去做支撑,知识是重要的,比如说你如果在夏天的时候去看激光,那么通常有可能会杯具。便如知乎网友‘Zhifei Shi’分享的看极光经历。

  “我经过精心准备,拟定了一个3月份去阿拉斯加玩的旅游计划,结果竟然没有同学愿意一起前往。在听了我的描述之后都觉得我有病。然后大家就一窝蜂的去了纽约、加州和迈阿密。然后我去了,不光亲眼见到了超级梦幻的极光,而且也亲眼见到了很多以前在地理书上看到的那些各种地貌。总之简直爽爆了!!!回来后给同学们看了我的照片,大家都表示很后悔。于是就有土豪同学说自己也要带妹子去阿拉斯加看极光……….然后他们7月份暑假里出发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不懂地理害死人有没有………”

  其实,如果答者的同学们看过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写的《极光》一书,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了。这是一本物理学家对于极光知识进行全面讲解的科普书。

  做为一本写给外行人看的入门书,作者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解释了极光成因,解答了人们关于极光许多疑惑已久的问题,为什么极光大多是绿色的,却也偶尔出现淡紫或蓝紫色的极光?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极光有时是高耸光柱,有时又是丝丝缕缕的样子?为何有时极光突然发生变色,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

  在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眼中,极光是太阳和地球一起进行的宏大设计,是天文学、地质学、磁力学及核物理共同造就的自然奇迹。

  1

  几千年来,人类对极光进行了各种富于想象力的描述。距今近一万年前,法国西南部鲁菲尼亚克的洞穴壁画中,便留存有人类欣赏极光的最早记录。洞穴顶部红色黏土上,有线条描绘了极光的幕帘形状。

  我国著名古籍《山海经》中便有关于极光的记载。书中写到一位钟山之神,名字叫做烛龙,它“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钟山之神也。”相貌有如一条红蛇,能在夜空中闪闪发光。广大研究者认为,文中所说烛龙,实际上就是极光。

  有人认为,极光是地球外缘燃烧的大火。

  有人则认为,它是夕阳西下后,天际映射出来的光芒。

  还有人认为,它是冰雪在白天吸收储存阳光之后,夜晚释放出来的一种能量。

  爱斯基摩人认为极光是鬼神引导死者灵魂上天堂的火炬。

  原住民则将极光看做神灵现身,坚信快速移动的极光会发出神灵在空中踏步的声音,会取走人的灵魂,留下厄运。

  在芬兰西南部,人们将北极光与大的海洋生物联系起来,认为北极光是大鲸鱼在海里掀起的波影,这一景象反射到天空中后,便造成了极光现象。

  在北欧的许多国家里,当地人把北极光看成活动火山爆发。这种火由上帝亲自点燃,用来照亮这个又冷又黑的地方。

  在维京时代的传说中,极光是女武神瓦尔基里的盔甲,会闪耀奇特的光。直到今天,在当地还有人将北极光称做“绿女士”。

  近代探险家南森在他的探险笔记中对极光有这样的描述:一只看不见的魔杖将它变作光之溪流,从深蓝色的苍穹倾泻而下,没有片刻宁静,好似人类躁动不安的灵魂。

  可以说,极光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充满灵性而神秘的角色,投射了世人丰富的想象。

  2

  现在,物理学家们已经用科学研究解释了真正产生极光的原因。简单讲,极光是原子与分子在地球大气层最上层(距离地面100-200公里处的高空)运作激发的光学现象。

  百度有言,极光是由于太阳的激烈活动,放射出无数的带电微粒,当带电微粒流射向地球进入地球磁场的作用范围时,受地球磁场的影响,便沿着地球磁力线高速进入到南北磁极附近的高层大气中,与氧原子、氮分子等质点碰撞,因而产生的“电磁风暴”和“可见光”的现象,就成了众所瞩目的“极光”。

  极光是一种大自然天文奇观,没有固定形态,颜色以绿、白、黄、蓝居多。极光通常只发生在严寒的秋冬夜晚,高纬度的地区,最佳时刻则是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所以在书中,作者经常要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颤抖着从单薄的帐篷中钻出来观察极光。

  3

  为了探寻极光背后的科学真象,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足迹所至,踏遍瑞典、挪威、冰岛、加拿大几大极光观赏佳地,禀承着一种对于极光的热爱,无论是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还是火山爆发后到处飘散的火山灰带给人们的困扰。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她都一直没有停下探索发现的脚步。

  在《极光》一书中,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以女性特有的丰富细腻,用清晰迷人的笔触记叙了自己追寻极光的旅程,以及生活在极地的人们。在记录自家观光之旅之余,作者也观察到许多极光之外的东西。

  比如作者所去的这些观光地大都是远离城市的荒僻之地,远离城市的自然环境更适宜观察极光,但是在环保与发展之间,如何能走出第三条路来,也是作者在游历中体现出的一个问题。

  当地人不无悲观的认为,有一些改变在慢慢发生,全球变暖和气温上升意味着极光不再频繁出现。

  另外,随着电视进入那些极光所在地的家庭,新一代的年轻人们被电视中展现的新式生活方式、电子产品、智能手机所吸引,不愿再学习传统的驯鹿等等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技术。

  虽然如此,但在驼鹿皮船等传统技术即将失传的大前提下,当地社区已经用上了移动电话服务,许多老人也有了手机。当驼鹿皮船从山上顺流而下时,船上的长辈们会用手机摄影,用手机同社区里的朋友交流。

  生活在极光之地的人们在吸收一些有用技术的同时,也在努力维持古老的思想和习惯,虽然他们所面临的这场战役可能会非常艰苦,而那些关于极光的古老传说也可能将会被人遗忘。

  随着因纽特文化逐渐更新发展,他们的星相传说迅速被冲淡,甚至面临遗失的风险。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人们有了固定的住所和雪地摩托后,就不再花时间关心讲述恒星的故事了。

  但是,王小波也曾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成日喂猪的王小波的心中不光只有猪和眼前的猪倌生活,他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面对群猪,心中所想的,却是一个诗意的世界。

  英国的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无异是这句话的赞同者。这本《极光》,便是她游走世界各地,追寻极光之美的一部富于诗意的探索手记。

  作者坦承,她之所以痴迷于极光,在于它能激荡起人们心底的灵性,这无关观赏者的年龄、信念、信仰以及所处时代,即使我们现在已经掌握极光的起源,它的魔力却并未因此消散,人们观赏极光的人们依然纷至沓来,这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这种难得一见又无限美好风光的向往啊。

  《极光》读后感(六):诗意与科学的共鸣曲——读《极光》有感

  极光,是天文学、地质学、磁力学及核物理共同造就的自然奇迹,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充满灵性而神秘的角色。也许朋友们或许未能亲临极地一览其绰约的风姿,但不要紧在炎炎夏日,你可以跟随英国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离子物理专业博士、科普作家、极地探险家 梅勒尼.温德里奇博士领略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了解美丽背后的科学知识与诗意的混合。

  悬挂在北半球天空中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丽灯光中也有南方的极光。极光,它们已为人类所知数千年,并且一直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和灵感,而此种灵感来自他们人类创造的故事和神话。但是,只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才能了解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涉及到很多物理学的知识。

  梅勒尼.温德里奇(Melanie )作为等离子体物理学家的工作意味着她能够很好地揭示所有关于这些美丽极光背后的科学知识。除了对北极光科学背后的明确解释外,温德里奇还继续向北走,亲自体验它们。她的旅行将她从苏格兰带到冰岛,然后是加拿大,然后到斯瓦尔巴群岛,在那里她看到了壮观的日全食。在叙述中也融入了对光线对,看到它们的人们的文化效应的探索,以及我们如何尝试复制它们并在科学之前解释它们。我觉得读国外科普书的很大的感受就是如同梅勒尼教授这样对科学充满热爱、又乐于和公众分享其知识的GEEK的存在。

诡异的极光

  极光,是一种等离子体现象,主要发生在具有磁场的星星上的高纬度区域,而在地球上的极光带即是经度上距离地磁极10°至20°,纬度宽约3°至6°的区域。当磁暴发生时,在较低的纬度也会出现极光。在本书中作者着重描绘了北欧多国和加拿大地区存在的极光现象,如果您想去看极光,不妨去挪威所属的斯瓦尔巴群岛参观游览。

  现代物理学对其产生原理有详细描述,地球上的极光是由于来自磁层和太阳风的带电高能粒子被地磁场导引带进地球大气层,并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发光现象。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

加拿大极光

  而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弹性带,珍珠串、 二级极光卵形环(auroral oval) 与板球比赛进行了比较,使本书里复杂的科学理论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掌握。对所有重要的“Dungey循环”的碎片解释感到困惑和沮丧,通过该解释,来自太阳风与地球的磁场相互作用,在地球的夜晚产生一些最壮观的极光效应。

  毫无疑问,为了达到合理的长度并使物理学更容易消化,文本有时似乎“填补”了相遇的平凡细节,或者对摄影历史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研究,但人们不能跳过任何东西。我发现我的兴趣出乎意料地被加拿大小镇耶洛奈夫的历史所吸引,该城镇的名字取决于当地Dene(当地的土著民)人携带的刀刃。在一系列寻找矿产的勘探中,该镇有一个迟来的金矿,直到2003年才开放。几十年来,经济已经发挥了“冰路”的作用,实际上已经清除积雪,以便足够坚硬地冻结以支持卡车车队。既然加拿大政府致力于建设麦肯齐山谷公路,那么对生态系统和传统文化的不可避免的破坏,以及获得商业进展所需的代价,存在着一种当地人普遍的矛盾心理。对耶洛奈夫的关注当然是因为它靠近北极圈,北极光在冬季的夜晚最为明显。(按所谓冰路是比喻,指的是这条路独特的沟通作用,经常冻结成冰。)

  本书文笔优美,对极光的原理、观测着墨颇多,读起来很有意思。如我们的作者描述了她在各个国家寻找极光的旅程,并将她的旅行作为其中的大量信息的引导。在旅行和科学之间取得良好平衡的优秀阅读,引人入胜。她在瑞典和挪威的旅行介绍了寒冷的北方生活,包括使用滑雪板,狗拉雪橇和雪地摩托。土著人民持有的极光的故事和观点往往是令人恐惧的。由于靠近极光,挪威是极光早期科学工作的中心。最值得注意的是,克里斯蒂安·伯克兰(Kristian Birkeland)表明,这是由于他用他的设备terrella(一种天文观测设备,地磁球)模拟的太阳粒子。

  作者利用她对冰岛的访问作为物理学的跳板,她提供了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地球核心机制,以此产生磁场的概述;等离子体作为原子被电离的物质的第四种状态的想法;在太阳下的融合释放出来自光球的光子,这些光子具有可变的太阳黑子;由高压等离子体组成的日冕作为太阳风扩展到太空,形成日光层。

  由于地球的地磁轴倾斜(大约十度),极光区(60-75度磁纬度)也是倾斜的。因此,极光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可见,在俄罗斯很难看到,但在加拿大的低纬度地区可见。加拿大的东西向大小意味着它拥有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多的极光极光观景区。这一点十分重要,在本书的章节设置中也可以窥见一斑。我们知道地球磁场分布可是不均匀的,存在着磁偏角,因此在不同纬度地区的磁通量和极光出现度也就是不同的,在加拿大的西北部理论上有绝佳的视野,比中国的漠河、芬兰北部。作者也正是在这里感悟地球造物、宇宙浩渺的鬼斧神工。

  Dungey Cycle教授提出极光是由磁层中的磁场重新连接驱动的。新近封闭的野外线向地球收缩,将粒子向地球推进。当太阳风的磁场朝向南方时,形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极光,与地球的对面相对。太阳风时钟角和交叉极地电位指示预期的极光活动。

  由志愿者运营的AuroraMAX项目是一个外展小组,它还管理着许多摄像机,包括网络摄像头。早期摄影检查了与极光相关的光谱线。由于一些光谱线被“禁止”,只能在等离子体中看到,因此出现了混乱。最终,很明显,绿色来自氧气 - 红色高于200公里,绿色低于150公里,而蓝色,紫色和洋红色是由于氮气低于100公里。当向南看到极光时,可以看到更多的颜色,而在更北的地方,它看起来很大程度上是绿色的。地磁暴增强了极光,但物理学还有很多未知之处尚待发掘。

  极光活动与太阳黑子的数量有关。太阳活动增加了宇宙射线的数量,产生更多的碳-14。因此,太阳活动的记录印在树上,显示从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中期的极光减少。在历史记录中观察量的增加支持了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的更大活动。 极光不仅是个光学现象,而且是个无线电现象,可以用雷达进行探测研究,它还会辐射出某些无线电波。有人还说,极光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以及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极光还可以影响到气候,影响生物学过程。当然,极光也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解开的谜,留给后来的科学家去探索与解释。

精彩片段:

夜幕像一块天鹅绒画布,稀疏的星辰散落其上。一条条斑斓的光柱立于天地之间;镶着绿边的红黄两色隐没于浩瀚的夜空中。底部扭成一束明亮的光带,照亮一片漆黑。这色彩慢慢地涌动,破碎,并在别处重现,直到某一刻,整个天空忽然迸发出绚烂的色彩,犹如燃起的纸一般。这就是北极光的盛况。这舞动的能量延展开来,似乎覆盖了整个地球;每一位舞者都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律动,却又能相互协调。缠绕、扭动,荡漾、冲击,那身影升起又落下,偶尔在划过天空时炸开,绿色天幕就洒下了粉红、 绛紫色的雨点。 好似上千人挥舞着绿色的丝带和头巾,形态大小各异,自由地冲撞、翻腾着。如雷暴般激烈,而又寂静无声;轻柔却动人心魄。北境的夜空并非总是如此活跃。它时而壮观激烈,时而平淡静谧。有些夜晚能看到跳动的色彩;而其他夜晚只有一条模糊的光带横亘天际,辨不出任何波澜。在地球上某些地方,人们对这种自然景观早已司空见惯,平静的色彩鲜有人欣赏品评;然而,对世界上大部分人来说,极光是新奇、罕见,抑或与己无关的,这一切都取决于人们与极地地区的相对位置。北极光是一对孪生现象之一。 奥罗拉(aurora), 通常称作极光,分别出现于南北半球以极点为中心的环形区域里——更确切地说,位于地球的磁极四周。这个范围有时会扩张,这就使得中纬度地区的人们能够一睹极光的魔力,但是大多数时候,想看到北极光就要北上。因此,我们要向极光地带进发,去往那片北极光频繁出现的狭窄纬度带——北斯堪的纳维亚、西伯利亚、加拿大或阿拉斯加。想要追寻南极光就要进入南极大陆,除非当晚的极光活动异常激烈,那么我们可能会在新西兰南部看到彩色的氤氲,抑或更难得,在极端条件下,极光也会向赤道方向蔓延。众所周知,极光难以捉摸,这使它更加神秘而富有魅力。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极光完全超越了人的控制。想目睹它的风采, 天时地利,缺一不可。自然条件也很重要,天空要漆黑通透。云彩会遮挡视野,而零散的光线——甚至月光 ——都会冲淡极光的色彩。能一睹盛放的极光是一种恩赐:一件造物者心血来潮、令人梦寐以求的礼物。

  因为需要黑暗,极光成了一场冬日盛宴。在夏天,由于地球顶端向太阳倾斜, 出现极光的高纬度地区总是在阳光照射范围内。六月中旬至七月初,北极圈内无日落;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地球两极上能看到午夜太阳。即便在北极圈内向南走——来到斯堪的纳维亚南部、 苏格兰北部或者加拿大中部——夏日的夜空也不会完全暗下来,让人看到透明飘渺的极光。

  极光只在冬季出现,这让它显得更加神秘。它与严寒、大雪和冰冻合而为一,成了地表景观的一部分。因此,在我看来,这地貌风景亦是极光的延伸。而那些当地居民也早已与之融为一体,共同承载了延续千年的人类遗产。天空将我们与祖先相连。

  作为物理学家,我日渐痴迷于极光,终有一天,我不再满足于看到它, 而是渴望了解它。 对极光的科学原理我并不陌生——带电粒子受磁场线导引,与地球大气层相互作用即产生了极光现象。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是什么造成了颜色的差异?为什么极光大多是绿色的, 却偶见淡紫或蓝紫色的暗影?是什么让极光显现出不同的形状和图案?为什么我们有时看到直入天际的光柱,而有时却看到一缕缕丝带?为什么极光时而平静,时而张狂?是什么让极光突然鼓动变色?为什么极光有时向南方移动?这样看来,我还有很多未解的疑惑。

  相关科学概念附录于后:

  1、 二级极光卵形环:亮度是主极光卵形环的1/4。

  2、 磁层亚暴: 磁层亚暴是地球空间最重要的能量输入、耦合和耗散过程。 不同于磁暴。

  《极光》读后感(七):地球十二时辰—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今年夏天最热闹的事情,垃圾分类必须得算上一个。一时间“你是个什么垃圾?”以及小猪佩奇分类大法一度风靡大街小巷。上海首当其冲,其他城市瑟瑟发抖。到底国人的素质是提高了,除了见面调侃几句,对于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大家还是相当理解的。很多人在这个夏天为垃圾堆里奄奄一息的北极熊的图片心痛落泪,也有很多人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把自己的环保意识落到了实处。

  试想山水洁净花木葱茏,科技发达生命健康,万物和谐相处,如果真能构筑出这样一个理想国一般的乌托邦那真是可以高枕无忧了。

  如果我告诉你,你错了呢?

  (一)

  《极光》,作者梅勒妮·温德里奇博士(Dr.Melanie Windridge),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粒子物理专业博士、科普作家,对极光现象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她遍访瑞典、挪威、冰岛、加拿大,顺着极光会出现的地区一路前行,融合了各地关于极光的传说神话,写成了这本游记。可以说,这是一部追光之旅。

  极光最早的文字记载,或许可以在《圣经旧约》的《创世纪》一卷中找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日落天黑,不料有冒烟的炉,并点燃的灯,从那些肉块中经过……狂风从北方刮来,随着有一朵包括闪烁火的大云,周围有光辉。”中国古代也有其早期的记载。公元前2000年前,黄帝轩辕氏的母亲曾看到“大电绕枢斗星,大霓绕北斗枢星。”随后,她便有了身孕。在温带地区也有关于极光的著作,其中大多都描述了某种不祥的预感。据说,极光曾预言了凯撒的死亡和美国内战的爆发。

  除了把极光看作某种预兆或警告,一些文化将极光解读为映像。挪威人将极光解读为“远海银鲱鱼群的映像。”在丹麦民间故事中,北极光是天鹅受困于冰窟的倒影。古老的北欧神话中,极光是瓦尔基里之盾反射的光,瓦尔基里是美丽的处女战神,她们骑马奔赴沙场,给阵亡士兵引路。而挪威的萨米人则相信,北极光象征着死者的灵魂,是死去的亲人在天上的眼睛,如果惹怒了极光,它就会冲下来将人拖走。

  诸如此类的传说数不胜数,来自不同群体流传着各种版本的说法,大多不约而同的归根于灵魂。毫无疑问,许多见过极光的人们都认为“极光给人一种异界的感觉,不管你是否了解它的科学原理,这就是人们一直热爱它的原因。”

  (二)

  围绕极光而来的恐惧和迷信直到17世纪早期才逐渐淡去。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极光也不难理解,简单地说,就是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与地球南北两极的高空大气撞击时形成的光芒。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形成的叫北极光。至于为什么通常发生在南北极圈内?那是因为地球磁场在高纬度地区较为薄弱,尤其在两极地区,地球磁场像漏斗一样向太空敞开,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能够顺利进入地球大气,激发电离大气中的氧、氮、氢原子,从而使其释放出绿、红、粉、紫等绚丽光带,产生极光。

极光成因极光不只有绿色

  对于北极圈内的一些地区来说,极光经常出现,当地人并不会觉得稀奇。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开始踏上极地之旅,期望着也能目睹一场神秘与魔幻的视觉盛宴。听说一起看到过极光的恋人,会得到长久的爱情。也有人说,人一生必定要看一场极光才算完整。

极光追寻示意

  因此北境的旅游业迅猛发展,冰岛、加拿大、苏格兰等北极圈内的白雪之地也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作者在加拿大的黄刀镇(Yellowknife)和苏格兰的凯斯内斯(Caithness)都遇见过极光,前者可以经常看见漫天绿光的欧若拉,后者的颜色更丰富,如同瞬息万变的彩虹。作者梅勒妮女士在这本游记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极光出现时之惊艳震撼,也许你会迷失在各族的神话故事里,感动讶异于大自然的神奇,甚至也许还会萌生出极地旅行的愿景。

  (三)

  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故事讲完了?

  你又错了。

  别忘了我们的作者梅勒妮女士是一名科研人员。科研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人,为了给人类找到发展和生存的依据。在地球46亿年的生命中,太阳给与了生命起源的可能,却也可能是人类最终的威胁。极光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但也要时刻牢记它美丽皮囊下的本质是太阳活动在地球周围的大规模放电现象。太阳活动,双刃剑尔。

  1859年9月,英国人卡林顿第一次观测到太阳耀斑爆发后的几分钟内,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和基乌天文台都测量到了地磁场强度的剧烈变动。在接下来的17个半小时后,地磁仪的指针因超强的地磁强度而跳出了刻度范围。差不多同时,各地电报局电报机的操作员报告说他们的机器在闪火花,甚至电线也被熔化了。而这天夜里,天空中五颜六色的北极光一直向南弥漫到古巴和夏威夷。

  1921年5月,瑞典的一个电话交换台被烧毁,纽约铁路的某些信号系统中断。无线电操作员已经隐约感受到太阳活动正在对地球产生无形的影响。人们开始意识到:极光,可能也有黑暗的一面。

太阳风引起地磁暴

  1941年9月,英国的一艘轰炸机未能从美国返回,他们的返程正赶上华盛顿特区有史以来最盛大的极光显现。还有一个类似的事故发生在1944年2月,一架英国飞机凭空消失,人们猜测飞机是在一次强烈的地磁暴期间受到磁干扰导致罗盘和无线电通信失灵,在北海或大西洋上空失踪。航空安全方面,太阳活动会损坏卫星和其他设备,基于迫在眉睫的安全隐患,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成立,将太空环境纳入其研究范围,“太空天气”一词也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

  现如今,航空航海,甚至寻常人都使用卫星导航系统,如果GPS系统遇上太空天气问题,那么卫星通信也会受到同样的影响。1989年3月,一个巨大的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击中地球,一夜之间导致加拿大魁北克省约90%的地区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0亿加元。正是通过这次事件,人们第一次亲身感受到,“这就是太空天气!”从那时起,各民用机构及运营商开始纷纷计划应对太空天气的行动。

  严重地磁风暴的潜在经济影响和人员安危难以估计,因此各国政府也开始对太空天气威胁加以重视。以英国为例,早在2011年,太空天气已被列入国家风险登记册,这是政府对潜在民事紧急情况的风险评估。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卡林顿事件和1921年的事件均发生在太阳周期的平静期,而非太阳极大期。这就告诉我们,太阳在极大期通常更活跃,因此太空天气的影响会被增强。但实际上,极端事件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当一年年过去,风险还会逐渐增大—我们越离不开高科技,就越容易受到伤害。

  所幸的是,全球各国上至政府下至民众,对于极光背后太阳活动以及太空环境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如何应对极端的太空天气,不仅仅是极圈内国家的课题,如今也开始成为世界人民关心且正在解决的课题。想知道光极光这一个太空现象,全世界有多少人多少机构花了多少年扑了多少心血在上面吗?《极光》这本书会领你去看看这冰山一角。

《极光》

  (四)

  地球在浩瀚的宇宙里算不得什么,却一直活得辛苦。既要为寄主人类的肆意作为担惊受怕,还得一路跟各种小行星大行星玩躲避球的生死游戏。就连给与自己的生命的太阳母亲稍微打个喷嚏都能让我们的地球小baby缓个老半天。

  但同时它也是幸运的。人类不是只知索取的生物,在享受美好的同时,也在尽力维护自己生命的载体。我们看到了种种风险,也在力所能及的做着预案,希望把伤害降到最小。地上的世界在改变,但天上的极光仍在那里,上演着它们欢快的舞蹈。科学的力量就在于,看清了其中的来龙去脉,却依然能保持欣赏的目光。

  高速日冕物质的抛射加上地球磁场,注定着一场绚烂的极光盛开。如果你是极光爱好者,那真是太好了。如果不是,也没关系,当你明白地球是如何于险境中存活至今且生生不息的,你就能学会对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报以微笑。地球十二时辰,每一分每一秒其实都有你所不知道的死里逃生和暗潮汹涌。毕竟,每一个未来都取决于当下的选择,而每一个看似平静的当下,背后都是千千万万人默默的心血与坚持。

  对于我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人来说,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亲眼见到极光。所以张韶涵在歌曲里唱的也是“爱是一道光如此美妙,指引我们想要的未来。”极光,欧若拉,本来就是象征期盼与希望的女神。生命是汩汩流动的,周围的一切是分秒变幻的,哪有什么一劳永逸高枕无忧,期盼和希望是需要去一刻不停争取才能得来的。你看街头那些孜孜不倦垃圾分类的人们,期盼和希望,就藏在那里。我们,时刻准备着。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