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是一本由李时珍 等 / 绘者:岩崎常正著作,领读文化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生不息》读后感(一):手绘与古老文字
地球的存在已经有四十多亿年了,从最早的荒芜到现在的热热闹闹,真的是体现了一个成语——生生不息。对于陆生生物来说,植物居功至伟!植物可以说是所有陆生生物生存的基础,食植性动物从植物中获得热量,食肉动物又从食植动物哪里获得能量,植物生生不息,那么生物们也一样就会生生不息;千年以来,也是植物保证了人们的健康,中医自不必说,西医也是如此,青霉素不正是从发霉的橘子里发现的么?人类的生生不息,植物功不可没。所以这一本结合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手绘技法的书籍叫做《生生不息》。在这本书里我们能见很多的植物,有食物也有药材,就是这些东西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给我们热量,保证我们的健康,让我们能够生生不息的生存下去。
为什么说本书是手绘与古老文字的结合?因为书中对于植物描写是我国历代的中医药典籍的说明。有“唐本草”,“本草纲目”等等,而这些植物的图片是通过手绘的这种技巧画出来的。手绘是指临摹,是个行各业手工绘制图案的一种技法,大部分从事建筑,服装设计,家居,园林,美术等等行业人员的基本功。在阅读的时候我有些纳闷,为什么要用手绘的方式去表现这些植物呢?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不是已经有植物的样子了么?后来等到我从书店里看到《本草纲目》后才知道其中的植物都是用黑白两色和文字说明来描述的,对于熟悉草药的医生或者经常采药的人来说能够很好的分辨,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是相对困难的,通过手绘的技法给植物上色,这样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够容易分辨了。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不用摄像技术,不是早就有摄像技术了么?用摄像的方式去讲这些植物的照片拍摄下来更能体现植物的外在特点啊?因为《生生不息》是从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的学者岩崎长正的《本草图谱》中节选的,虽然当时照相机已经发明出来,但是画质是感人的,表现大的物体还可以,对于细小的植物来说,根本不能体现植物的特点。当然现代人也可以通过相机去捕捉这些植物,但一是没有那样的人;二是一些植物都可能已经灭绝了:第三可能没有人会像岩崎长正那样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养殖两千多种植物,然后再花时间去拍摄下来……我在书店里见过不少版本的《本草纲目》或者类似的医药书籍,不过《生生不息》里的植物是我第一次见到彩色版的本草。弄得我都想看一下岩崎长正的《植物本草》了。
因为是手绘,对比彩色照片来说,差距也是有的,为了表现植物的特点,手法上并不能完全写实。比如书中对于桔子的手绘,为了表现橘子的特点,手绘的桔子看起来有点怪,和我们日常所见的桔子不一样,不过这样的手绘在书中的占比也不是很多,不影响我们去分辨。不过我们要为这些不分古今中外为植物考据和研究而付出的人点赞。
《生生不息》读后感(二):别管那么多,只管欣赏就是了
看过很多以草木果蔬谷为讲述对象的书,但却感觉到唯有这本《生生不息:<本草>里的草木果蔬谷》显得相对更为特别一些。之所以说特别,大概是因为,对于这本书,如果想多知道一些,可以由这本书起步,先作初步了解;然后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开始看起,去那个更大的植物世界里转一转;如果时间不多、精力有限,就不妨多停留一点,把这本书好好地从头看到尾,既可以增长一些知识,又可以开阔一下眼界,还可以调心养性——琢磨一下那些画得非常生动形象的植物,形象在哪里,传神在何处?也不失为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北宋理学家周敦熙写过一篇《爱莲说》,首句即是:“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古往今来也可以看出,养宠物的很多,但再多也没有养植物的多、也没有喜欢盘桓于植物世界的爱好者的数量多。何况还有一点小私心是,宠物万一养不好,伤心是在所难免的,而且似乎也很难一时平静下来,更不用说原谅自己了;养植物要相对好一些,养好了开心不已,真的没有养好,那也不过就是从头再来的事情——伤心只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很快就会过去。
日本这个民族做事情,有一点非常让人佩服的是,他们一旦认定某件事情,就会非常认真地去做,直到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极致《生生不息:<本草>里的草木果蔬谷》这本书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这本书大体上是以中国明朝的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为依托的,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本草学才岩崎常正,由喜欢《本草纲目》,到愿意凭自己的研究、实践,摹拟真实植物绘制版画,并依据《本草纲目》以及《救荒本草》等书增补修订内容,形成一本阵势颇为浩大的《本草图谱》——而《生生不息:<本草>里的草木果蔬谷》就是精选自此书。百余幅精美本草图绘,再辅以历代《本草》著作中对应物种的产地、性状、属性及功用等文字,更足以让人顿生流连之感。
书名上就可以看出,《生生不息》这本书把所有植物分为了草、木、果、蔬、谷五部,每部包括植物数目不等;而每种植物的编写体例相同,首先介绍植物本身,然后是以“本草”原文来辅助了解,最后则是手绘植物图。这里的“本草”,不限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是博采自中国古时历代诸“本草”。至少,以后再说到《本草》,可要明白不仅仅有《本草纲目》,还有《神农本草经》等多个“本草”版本了!
由于《生生不息:<本草>里的草木果蔬谷》这本书本就出自著名本草学者之手,专业性、权威性不言而喻。所以完全可以给予足够的信任,或欣赏,或利用,不需要考虑那么多,随自己的需要和心愿去做就可以了。
《生生不息》读后感(三):向留下医学著作的人致敬
世间有太多值得自己惊喜的东西,对于没有学过中医的我来说生生不息:《本草》里的草木果蔬谷一书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对这本书中的植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有很多的作物很常见但就是不知道它还有这样的作用。 古有神农尝百草,古代的医生为后人留下多少财富,那时没有现在的照相技术,凭借着手绘的技术为让后人了解这些中药的作用和形态,留下了珍贵的手绘彩图。 《本草纲目》是我国乃至世界十分重要的医药学著作。由明代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共五十二卷、十六部,书中记载1892种医药本草。 岩崎常正摹拟真实植物绘制版画对《本草纲目》中缺少绘图进行了补足历时20年完成了《本草图谱》。 生生不息:《本草》里的草木果蔬谷,是一本将《本草纲目》中草药,花果,及日本岩崎常正手绘原稿汇于一身。 生生不息:《本草》里的草木果蔬谷,共分为5大部分:草部,菜部,果部,木部,谷部。其中每个植物都对进行注释,如名字,别名,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地理分布等等。 我国医学最为著名的就是我国的中医,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真实的例子,例如用针灸治鼻炎用中药治病等等,这本书将植物的药用价值粗略的展示给大家。 1、名字:令我感到新奇的是一株植物居然可以有好几个名字,这就像是人的小名一样,大名有一个,也可能有许多的外号。而且很多名字是那么熟悉,例如月季花,半夏,薄荷,最为奇特的是徐长卿,《仙剑奇侠传三》中一名角色的名字就叫徐长卿。 2、药用价值:有些植物不仅能要用又能使用。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小麦,磨成面粉可食用。中医认为小麦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之效。荞麦,北方人用荞麦皮做枕芯,全草入药,居然可治高血压、视网膜出血、肺出血,等等。 3、生长环境:有喜阴、有向阳、有亲水,等等。 4、区域分布:本书对这些草本的地理分布及生长环境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5、古时著作中的原句:这些著作有唐•苏敬《唐草本》、唐•孟诜《食疗本草》、宋•苏颂《图经本草》、宋•寇宗奭(shì)《本草衍义》、宋•刘翰等《开宝本草》、宋•刘翰等《开宝新详定本草》、五代•韩保升《蜀本草》、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佚名《名医别录》、魏•吴谱《吴谱本草》、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佚名《神农本草经》、元•吴瑞《日用本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明•姚可成《食物本草》、明•朱橚(qiū或sù)《救荒本草》、明•汪机《本草会编》、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生生不息:《本草》里的草木果蔬谷》让我了解了学中医的痛苦,一名出色的老中医真的很不容易。 在此向学中医的学子致敬,同时向李时珍等为后人留下医药学著作的人们致敬。福利
《生生不息》读后感(四):遍地草木鲜,处处药草香
谷雨节后一场微雨,我决定移植一株月季花到庭前小院。这是一株红花大朵月季,新叶紫红,大叶翠绿,花开鲜艳而芬芳。月季“处处人家多栽插之”,是常见的观赏性花卉。近日读《生生不息:<本草>里的草木果蔬谷》才发现自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月季花除观赏价值外,更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根、叶、花皆可入药,有活血消肿、消炎解毒之效。
枸杞:根皮、叶、果实皆可入药《生生不息:<本草>里的草木果蔬谷》精选自日本江户时期的本草学家岩崎常正的《本草图谱》。他依据中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明代“不务正业”的皇帝朱橚的《救荒本草》两本中医药著作,亲自到山野考察,亲自栽培植物,仔细观察而手绘之,又作整理补充,用时二十余年编成著作《本草图谱》,对医药学、本草学都有重要影响。而《生生不息:<本草>里的草木果蔬谷》作为对《本草图谱》的精选,在学术价值之外,更增添了实用性和艺术性。
旋花:花可入药,有益气养颜之效紫荆:皮、果、木、花皆可入药从小在农村长大,可谓日日与草木果蔬谷为伴,房前屋后,田间野地,随处可见。
春日里苦菜遍地,可炒、可煎、可煮,不仅味美且有败火消炎之效;
苦菜忍冬花细小玲珑,能清热解毒,《名医别录》列为上品;
忍冬,又名金银花栝楼成熟时,黄澄澄的挂一串,煮水来喝甜腻腻的,却对清肺止咳、清热化痰有奇效,种一棵栝楼可省去许多买药钱;
栝楼青蒿编成了火绳,点燃可驱蚊,若还是有蚊虫趁虚而入了,一片景天叶涂上,便能消毒止痒了;
青蒿景天若不小心划伤流血,青青菜揉碎了敷上,即刻就可止血······
青青菜这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提起中医药,便可闻得阵阵草木香。岩崎常正的绘图笔触精致、填色鲜明,配上文白两种说明,既彰显出中医美学,又为日常翻看提供便利。手执此书行走田间,不觉间便习得了许多的本草知识,真可谓是遍地草木鲜,处处药草香。
自然万物,周而复始,本草文化,生生不息。这是一本适合置于案头枕边,时时翻看的作品,于生活中发现自然之美,或许还会有阵阵草木幽香随风如梦来。
《生生不息》读后感(五):聊聊《生生不息》里的一些本草的故事
但有远志 不在当归
中药当归的得名有三种传说,《药学辞典》说:“当归因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则称:“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旨相同。”这是因当归为妇科要药,引申“思夫归来”之义而得名。远志《三国志》有两处记载与当归有关的事,一则是《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说,当时太史慈事东吴,曹操听闻他有才华,要他弃吴北归来魏,便给太史慈一封信,里面放入一些当归,这简直就是把当归作为文字使用了。 二则是《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载,姜维事母至孝,但他公私分明,建兴六年诸葛亮六出祁山,魏国天水郡太守马遵怀疑姜维有异心,对姜维不友善,姜维便毅然投靠诸葛亮。
当归魏国的谋臣知道姜维是“凉州上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想方设法争取他“回归”。他们知道姜维是一个孝子,便将他的母亲接到洛阳,诱逼她写一封信给姜维,要他来探望母亲,并在信封内附上当归,其意是要姜维回归魏国。 姜维接信后,明白其中用意,反复思量,几经挣扎,认为蜀国是汉室正统,而且诸葛亮对自己十分器重,认定“统一中原之时,便是母子团圆之日”,到那时再辞官归里侍奉母亲,这样就可以忠孝两全。 于是他在回给母亲的信中,附上一些药材述说志向,并写上“良田百顷,不在一亩(母);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知子莫若母,姜母接到儿子的信,非常谅解地说:“儿有远志,母无他求。” 魏国后来还多次要姜母写信劝姜维弃蜀投魏,都被姜母坚拒。姜维死后,蜀人对他十分景仰,在他屯军多年的剑阁建立一座姜维庙,又称姜公祠,春秋都有祭祀,祠内有联云: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热心,披开大胆;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为什么叫淫羊藿
淫羊藿南北朝时期,有些牧羊人发现,羊啃吃一种小草后,发情次数明显增多。公羊阳具勃起不软,与母羊交配次数增多,交配时间延长,而吃其他野草则无此功效。
有一次,陶弘景采药途中,无意中听牧羊人谈及此事,后经实地考察,认定这种小草具有壮阳的作用。由于此草能使羊淫性增加,陶弘景便给这种草取名为"淫羊藿"。
为什么叫三七
三七金不换是中药三七的别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是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为什么叫徐长卿
徐长卿版本一
相传在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外出打猎,不慎被毒蛇咬伤,病情十分严重。御医们用了许多贵重药材,均不见效,急得团团转转,只得张榜招贤:“谁能治好皇上的病,重重有赏。”民间医生徐长卿看见榜文,便揭榜进宫为皇帝治病。 徐长卿把自己采来的“蛇痢草”取三两煎好,一日两次让李世民服下,余下的药液用于外洗。第二天病情就有了好转。再连服三天,症状就完全消失。李世民高兴地说:“先生名不虚传,果然药到病除,但不知所用为何药?”徐长卿听了急忙跪下,吞吞吐吐地答不上话。原来李世民被蛇咬伤后,下了一道圣旨,凡是带“蛇”字的都要忌讳,谁说了带“蛇”字的话就要治罪。情急之下,站在一旁的丞相魏征灵机一动,连忙为他解围:“徐先生,这草药是不是还没有名字?”徐长卿会意,忙说:“秉万岁,这草药生于山野,尚无名字,请皇上赐名。”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是徐先生用这草药治好了朕的病,既不知名,那就叫‘徐长卿’吧,以免后人忘记。” 皇帝金口玉言,说一不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中草药“徐长卿”的名字也就传开了,而“蛇痢草”的原名反倒鲜为人知。
版本二
据传,赵匡胤成为皇帝之后。为了巩固政权,采用削弱军权,重用文人的政策。徐长卿作为"文人食客"被其录用,进入朝中供职。话说赵匡胤大权在握,终日饮酒作乐,以致酒色伤身。经不少御医诊治,总是难以治愈。一日,徐长卿看见宋太祖脸色异常,手顶胃区,甚感痛苦,忙前去探问。一问才知道皇上酗酒伤胃,老胃痛病又复发了。徐长卿从小学过医道,略懂一些中医药知识。于是,去野外采集一味草药,煎水给赵匡胤服用,谁知,这味药还真管用,很快皇上的顽疾竟神奇地解除了。
皇上很惊奇的说:"御医都无奈,你怎有如此医技,此药叫什么名字?"徐长卿答道:"皇上,臣有无礼之罪,此药还没有名字呢。"赵匡胤闻言道:"爱卿,你叫徐长卿,这药就以你的名字命名吧!"从此,这种中草药有了一个叫徐长卿的药名了。
为什么叫刘寄奴草
刘寄奴草《南史》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原为东晋大将,在他称帝前,有一次率兵出征新洲,敌军主力被消灭后,其残余人马逃奔山林。刘裕在带兵追剿中,被一条横卧路上的巨蛇挡住。刘裕弯弓搭箭命中巨蛇,巨蛇负伤而逃。第二天,刘裕带兵到林中继续搜查敌军残余。忽闻山林深处有杵臼之声,便派士兵前去查看。士兵循声寻去,只见几名青衣童子正在捣药。士兵正欲举刀杀之,众童子伏地哀救说:"只因昨日刘将军箭中我主,我主疼痛难忍,命我等捣药敷伤。"士兵们将此情回禀刘裕,刘裕甚觉诧异,乃前往察看,发现青衣童子不见了,只见地上有草药数束,遂命士兵将草药带回试敷金疮,甚是灵验,于是在军中推广使用。那时,不知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大家认为是刘裕将军射蛇得药,便以刘裕的字命名"刘寄奴"。
二十四节气书签这本精致美好的书还附赠二十是节气的小卡片,可以当做书签。这本书,每一页都是草本的手绘图,内容详略得当,草本植物有凭有据,比市面上一些其他的植物书严谨得多。感觉就是美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