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求求你别再给我讲道理了,我只是想看个综艺啊

  周末看《奇葩说》

  差点被气死

  本来是冲着李思恒那一段去的

  那一段简直是小编本人

  在表达自己的绝望——

  领导发言两小时

  就一条有用信息:

  他到底在说啥?

  员工讨论三十分钟

  也得出一条有用信息:

  中午吃啥?

  就在真实到哭的时候

  突然出现了我的教导主任

  在那里满脸欲望地说教

  我那个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很想跟《奇葩说》说:

  我就是想看个综艺

  你请我的教导主任干嘛!

  我要是那么听话

  也不至于今天还在看综艺啊

  教导主任要是当年也听话

  也应该有更高的成就吧!

  所以,当我看综艺的时候

  请不要请我的教导主任

  磕头感谢各位选角导演!

  话说回来

  人因为听不懂道理作死

  这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100秒看懂人类为什么喜欢“明知故犯”

  ▼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

  ▼

  《思维与陷阱》

  史蒂夫·卡斯纳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10月

  点击封面购买纸书

  电子书购买请点击这里

  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没听进去

  “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经常说这句话,但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其实是:听了这么多道理,依然没听进去。

  别说别人的道理了,就连自己经历过的伤痛,那些要引以为戒的事情,也经常给我们忘掉。小编早些年有记日记的习惯(真是一个古老的爱好),偶尔翻开看以前的日记,发现原来我的痛苦就一直是这样的,几十年了,没啥变化。

  由此可知,人就是不爱长进的动物。小编反思自己这么多年来听过的道理,好像每一个道理都对我有用,但我就是不想用。这大概是很多人无法成才的原因。

  而那些能把正确的道理变成行动力的人,最终是会成才的。在这里,小编想到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查理·芒格,他的一本《穷查理宝典》,是他战斗的武器。

  为什么有的人能听懂建议并且执行,而有的人(小编本人)像是耳朵里塞了驴毛,什么也听不进去呢?《思维与陷阱》这本书的作者史蒂夫·卡斯纳为我们总结了几个原因。

  01

  信息量太大

  你有过那种体验吗?明明自己只要一粒米,别人却给了你一座山。等你从这座山里头扒拉出那一粒米的时候,你已经饿死了。

  很不幸,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需要我们从十座山里找一粒米。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个世界到处都是说明书,却没有我们想要的正确答案。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奇葩说的那个辩题,救猫还是救画,你爱救谁救谁呗,谁知道听到后来,就变成了——难道你听不见遥远的哭声吗?我只能说,是的,我听不见。

  但是这种信息冗余其实是很有用的。就比如,我们使用的每一款APP,都有长达好几页的用户同意书,如果我们不同意就没法使用,但是为了使用,我们就看不下去。于是,我们在无意之中就出让了很多权利。

  所以,矛盾就产生了,面对大量的信息,我们到底应该听谁呢?

  02

  理解能力不足

  《认知天性》里提到过一个观点,说某个领域内的专家很难成为该领域的好老师,因为专家眼里的常识对小白来说无异于李白眼中的蜀道,难于上青天。于是,差距就这样产生了。

  《思维与陷阱》举了一个特别美国式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正站在自己刚租的房子或者公寓前,一个人从旁边的人行道经过,他看着房子旁边的一棵树,不友好地对你吼道:“让你的房东把树枝好好剪剪!”然后就走掉了。你该如何解读他的话呢?或许你会会追上前去,问他何出此言。于是他回答你:“松鼠。”

  然后继续往前走。你还是觉得好奇,接着追问他松鼠是什么意思。于是这个人终于停下来转过身,和你解释他是消防员。他告诉你说,信不信由你,那些住宅火灾中,2%的火灾都要归咎于这种尾巴毛茸茸的小动物。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会跳到阁楼和墙上啃房子里的电线,然后……噗的一声,就着火了。接着他伸手向你指出,松鼠可以从屋顶进入这些地方,它们是从树上跳到屋顶的。松鼠的平均跳跃距离是10英尺,这棵树的树枝距离你新房子的房顶只有5英尺。

  “所以,”他再次强调,“叫你的房东把树枝好好剪剪!”现在你总算明白他的意思了。

  这对于听意见的人来说,提意见的人说话“大喘气”;对于提意见的人来说,却认为“我已经提醒你了,你怎么还不明白呢?”往往是思考过程中的信息差,也让双方出现误会,聆听建议的一方就会产生抗拒心理。

  03

  我们自身的缺陷

  当我们谈论人类的缺陷时,我们总是在谈论别人的缺陷。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但是我们总认为自己是相当聪明机智的,就连那些勤于反思的人都不例外。研究证明,90%的人认为自己在几乎所有事情上都能排在前10%,这就导致了我们很难听从别人的建议。因为那样好像意味着我们对某事一无所知。

  一无所知的感觉已经更糟糕了,但还有一种感觉要更糟糕,那就是,一个同样一无所知的人跳出来提建议的时候。

  所以,当我们听到建议的时候,本身就会给建议“打一个折扣”,那个折扣甚至比双十一的全场半价还要便宜。尤其是当我们没有求助,别人却给出建议时,这个建议尤为廉价。但是这也很容易造成损失,因为人最需要的建议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自以为心里有数,实际上大错特错的时候。

  除了以上3个原因,史蒂夫•卡斯纳还总结了其他一些原因。正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让我们经常听懂老人言,导致了一些列吃亏在眼前的行为。

  要如何克服听不进去建议这个难题呢?

  其实知道了原因,就等同于给了我们对症下药的方法。

  比如,做决定之前,不要相信自己的判断,而是通过统计数据来得出结论,这样做出的决定,就会少犯很多错。这也是瑞·达利欧在《原则》中坚持的观点。

  比如,收集别人犯的错误,当自己遇到同样的困境时,不要做同样的选择。这是查理·芒格之所以能成为投资大师的原因之一。

  更多方法,请关注——

  《思维与陷阱》

  史蒂夫·卡斯纳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10月

  点击封面购买纸书

  电子书购买请点击这里

  往期精选书单

  ▼

  哈佛大学著名测试:一个人正在废掉的9种迹象

  因为无聊、歧视、色情等原因被退稿的禁书

  第一批90后妇女走到了人生的米字路口

  特别强调:所有虚拟商品一经售出,不退不换。(虚拟商品:有声书、电子书、好书快听、阅读时差、课程。)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