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真正阅读可能是初中开始,记得我初二的时候流行《第二次握手》那时候我但是在书籍匮乏的年代得到了很了不起的一本书了。看得很感动,甚至不知道那只是一本小说。还希望自己长大去北京找他们。我有一个同学爸爸在外做生意,经常买些白话小说,现在回想基本是三言二拍的翻译版。我看得津津有味。常常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因为但是琼瑶小说开始流行,有时候为了赶时间,特地跟父母说,到村子里某个同学家去睡觉。其实却是看小说,有时候天黑了,还硬撑着看,好在视力没有受到影响。但一度影响了学习成绩。中考时,没有考上普师,爸爸安慰我:“高中再考不迟。”高中报名的时候,我那年轻的班主任第一年大学毕业,意气风发。老爸说:“你呀,要是三年之后考取了,工作的时候也是这么年轻。”现在想起真的好像在做梦一样。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那天的情景却依旧历历在目。我们这个年轻的老师,很有文学素养,自己读了很多当时肖复兴写的《当代中学生》一类的书,他妹妹和我同桌,看了之后常常借给我看。我看得如痴如醉。还有《校园文学》这本杂志,当时似乎有个作家梦。但是很快因为高二时他不再给我们当班主任,我的作家梦拜拜了。换了一位大李老师,是一位老者,弄得语文兴趣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对新来的历史老师感兴趣起来,因为这个我常常梦想自己将来去考古,自己也感觉带着了浪漫。(后来,才知道这工作很累,并不浪漫)升入师专之后是我的阅读黄金期,古代,现代,国外的很多文学作品有机会接触,读了很多书,过期杂志也是我爱好,那时,借书证被用得很频繁,几乎要烂了。后来我读书愈发杂了,佛洛依德,拉奥孔,他们的书我也看,甚至《易经》。以至于宿舍的同学后来得出一个结论:你借来的书,之适合你自己看,一般女孩子不喜欢看。记得最深的是因为赶时间一晚上不睡觉读《平凡的世界》,潸然而至泪下;读《穆斯林的葬礼》被内在的情感深深触动。《约翰克里斯多夫》在宿舍与同学热烈的争论。《艺术哲学》被古希腊人的那种精神感动,荷兰的街道洁净,令人神往。《飘》看了原著再看电影,还是那样投入……书在我目前展开了一个大世界,令我享受了很多。就这样被书深深吸引着。幸福着,在毕业时带回家一箱子书,忽然意识到自己是个文化人了,心底升起自豪,难以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