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这句话是说,在道路狭窄时,要留出一步的距离,让别人能顺利通过;在品尝美味时,要懂得拿出好东西与别人一起分享。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处处争先,不愿吃亏。 但其实,忍一时才能风平浪静,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 只有懂得凡事退一步,人生道路才能越走越开阔。 1退,是一种格局 相传,湘军率军攻下安庆之后,曾国藩曾给朝廷上书了一个按功请赏的折子。 大家都以为,曾国藩会把头等功归给自己和他弟弟曾国荃。 可谁知,曾国藩居然把指挥之功让给了胡林翼,把作战之功让给了绿营将领多隆阿。 曾国荃得知后,感到很郁闷,他对哥哥说:“凭什么啊?我们明明付出的更多。” 曾国藩却笑笑说:“让功于人、让名于人,才能率人。” 正因为曾国藩不争不抢,总是把功劳归给别人,所以湘军上下都对曾国藩特别服气,在他的带领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连李鸿章都不得不感叹:“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 的确,有功劳就让给别人,有责任则推给自己,像这样的人,怎么会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呢? 凡事退一步,是一种大格局,更是一种大智慧。 越是活得通透的人,越懂得凡事退一步。 相传,张之洞在初任湖广总督时,因其貌不扬,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嘲讽。 甚至还有一个人,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故意来诋毁他。 张之洞知道后,不但没有火冒三丈,反而自掏腰包,把那幅画给买了下来。 这种不计前嫌、善于包容的性格,也让张之洞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好感。 有句话说:“有退步时须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 有利时,退一步是豁达;有怨时,退一步是大度。 给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攒福报。 退一退、让一让,才能交到更多朋友,赢得更多尊重,获得更多机遇。2退,是一种豁达 《国朝典故》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明代有个官员叫杨复,家里养了两头猪,每天,仆人都会去后湖采摘新鲜的浮萍来喂养。 有一天,仆人又到后湖去采摘浮萍,没想到碰到了另一个官员的仆人。 两个人为了割到新鲜的浮萍,吵得不可开交。 后来,杨复的仆人气不过,就跑回家去向杨复告状,希望杨复为他出头。 杨复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没有生气,而是写了这样一首诗: “太平门外后湖边,不是君家祖上田。一点浮萍容不得,如何肚里好撑船。” 在杨复看来,浮萍本来不是自己的专属物,又何必斤斤计较。 倒不如豁达一点, “宰相肚里好撑船”,以和为贵。 的确,生活中,很多人做事,恰恰少的就是这点豁达和大度,什么事都想要占便宜、争高低。 哪怕最后真的争赢了,得到了,难道真的就会快乐吗? 太过精明的人,会让人厌烦;太过算计的人,会让人远离;太贪便宜的人,会让人鄙弃。 古人早就告诫我们:“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那些自以为占了先机、得了便宜的人,迟早会被人看不惯,受到挫折和排挤。 如此,恐怕就是得了钱财、失了人心了。 所以,有时候退让不是胆怯、不是弱小,而是看得透彻、想得长远。 人这一生,其实钱财都是身外物。 与其为钱财名利斤斤计较,不如学会退一步,让自己知足常乐、轻装上阵。3退,也是一种进 《周易》有云:“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人活一世,只知道前进是非常危险的。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适时的“退”,其实也是一种“进”。 据说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虽然贵为丞相,经常粗食布衣,盖着普通棉被,生活十分简朴。 大臣汲黯由此向汉武帝告状,批评公孙弘明明拿着不低的俸禄,却故作清贫,实际上是沽名钓誉、另有所图。 汉武帝便责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 公孙弘没有辩解,而是坦然承认,并夸奖汲黯说: “汲黯说得一点也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 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而觉得他为人谦逊有礼,更加尊重他了。为人处世,如果用力太猛,太过刚强,凡事非要争个你对我错,较个你高我低,反而会让人觉得这个人没有大格局、没有大胸襟。 相反,如果我们学会退一步,懂得包容和体谅,就会有不一样的心境。有句话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尺蠖尽量弯曲自己的身体,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性命。 为了长远的发展和利益,暂时委屈和退步,实际上未尝不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未必不是在给未来积蓄能量。 茫茫人海,人事沉浮,以退为进,方得大道。 做人做事,不能只计较眼前的鸡毛蒜皮,一味向前冲,更应该时不时回退几步,给他人留一点余地。 须知: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共勉! ©文|师父曰原创图|源于网络,侵删
这段话,适合任何一段关系
谈钱,最能看清一个人
人品好的人,绝不会随意开这3种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