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读书的点灯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九年阅读总量400万字。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都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模式,以求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多年来,我一直在实践着,从中也摸索出一些属于个人的土方法。做这些,只有一个心愿——做学生读书的点灯人。

  一、 教室内建“图书角”,进行图书借阅活动。

  像我们农村的孩子,课外书的来源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教师经常感到束手无策。为此,我领着学生从学校图书室借一部分,再号召学生把家里的课外书带来,在班里建立图书角。有两个学生分管图书借阅工作。

  二、 专设读书汇报课,以不同形式展开。

  每个学生手中有书了,如果没有任务压着,没有读书反馈,那么学生读书就会浮于表层,甚至会如一盘散沙,流于形式,毫无成效。基于这一点,我每周都设有读书展示课。通过展示课,不仅让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并借此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提升。

  1、 当大家手中的书不一致时,采用“个人展示法”。

  先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做准备。这期间,学生最忙碌,他们都紧张搜寻,试讲,有卡壳

  的地方再看一看,然后合上书再试一试。到底干什么,看下面就明白了。

  接着我们进行抽签,学生上台展示。抽签的目的是给每个同学一个公平的机会。他们或

  把自己最喜爱的美文读出来,共同分享。或把书中一个有意思的情节讲给大家听,或谈自己的读书收获。形式不一而足。

  每当这时,大家跃跃欲试,气氛热烈。印象较深的是付海涛给大家讲《狼王梦》的一个片段,同学们都听得入迷,深深走进了故事里。讲完后,大家纷纷要求他再接着讲一段,付海涛说下次一定争取被抽到。结果《狼王梦》在班里大受欢迎,同学们都争借来一读。

  2、 班级共读一本书,进行“小组读书汇报”活动。

  当学生手中都有同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话题。我会早点和学生约定要读的篇章页数。汇报课中,抽签决定两个小组进行汇报。可以一个小组提出经过小组共同提炼的问题,另一个小组回答;也可以各自汇报自己的读书成果;也可以没有抽到的学生提问,抽到的小组回答问题。比如:这几个章节主要讲了什么?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那一片段你印象最深?从中你获得怎样的教益?你喜欢这里面的谁,为什么……这样,小组合作,互相促进,使阅读走向深入。

  三、 教师朗读,读写结合。

  我一直有把家里的书带到学校去的习惯,因为我迫切地想与我的学生分享它,这样我感到很满足,心里愉悦幸福。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语文课,孩子们有些累了,我便拿起书读起来。当太阳的余晖透过窗子映照在教室的黑板上时,这种朗读变得更富诗意、美好。我和孩子们的心里是安详的、温馨的,时光流逝浑然不觉。

  有时候,一个章节读完,我的朗读戛然而止,我的家庭作业是续写下面的故事,孩子们余味未尽,兴趣大增。

  《小老鼠皮克历险记》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并且很适合小学生阅读。于是,我每天给孩子们读一节,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每天要求我多读一点,这是他们每天盼望的最幸福的时光。孩子们续写的故事,真的很有意思,出乎老师的想象,有的地方竟然和作者的不谋而合,还有的有独具一格的创意,令人惊奇更惊喜。

  曾经听过这样的故事:从事艺术创作的崔利斯喜欢到教室里去。他渐渐发现,在一些个别的教室里,孩子们在阅读,在大量阅读。而走廊对面的班级却完全不阅读?相同的校长、相同的年级、相同的教科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崔利斯发现:差异就在于站在教室前面的那个人——老师

  做好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做学生读书的点灯人,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幸福根基,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语文教师应身体力行,责无旁贷!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