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暗章》是一本由李怀瑜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暗章》读后感(一):写作将作者置于主观回忆伤害与客观记录事件的两难境地
除了序幕和尾声共分为5部。从第4部开始正反两方呈堂对峙,精彩答辩不亚于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直到法官宣布判决,才令人意识到所有斗争的背后是隐忍的坚毅,而写作将作者置于主观回忆伤害与客观记录事件的两难境地,但她成功走完这段艰难的心路历程。判决后,法官所说的,相信也是我们每个人想说的: 我希望在你个人遭受到如此严重的侵犯后,这个裁决将是你走向恢复过程的一个开端。
《生命暗章》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来自于对侵略和坚强的震撼
最近集中的读了好多女性文学。一开始我还会觉得如此平淡的第三人称叙述过于冷漠,但越读越觉得这样讲述她与他的经历和故事才更加有感染力。 薇安,一个如此谨慎对待、思考两性关系的成熟女性;钱宁,一个没有被正确引导处理性关系的青春期男孩。由男孩酿下的悲剧,但绝不是他一个人的错,后文也提到,管理与体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后半部分集中讲述法庭的对垒也能感受到她的强大和她遭遇经历的可怕,不仅是时间本身,而是处理应对办法的无力与拖沓,对被害人关怀的漠视,都造成了另外的伤害。最后,他的结局虽然未知,但我愿意往好的方向联想。而她,终于能够开始与自己和解,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结合,是强大坚强的女性角色。
《生命暗章》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生命暗章》读后感
主要讲了一个29岁单身女性去健行时被强奸的事,这就是她生命里最黑暗的部分。
钱宁就是那个恶人,结构是两个角色对比描写。
这本书告诉我们第一单身女性不要去偏僻的地方,不要单独旅行,第二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第三,练就一身好本领,跑的时候快一点,第四,漂亮女孩危险多。
强奸造成的心理危害远远大于心理的,犯罪心理学值得好好研究,对于受害者的心理治疗也要重点关注。
这本书就当听个故事,说实话,真的很一般,今晚为了完成任务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好像今年有一部电影也是讲女性被强奸,并且维权时还要一遍一遍地讲述强奸过程,具体名字忘了,可以看下这部电影的情节。
现在的小说没有灵魂,故事也讲不好,不好看。
《生命暗章》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生命暗章的电影感
工作一年,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我越来越功利了,平日主要看工具书,极少看小说类文学体裁,不过这本书带给我的新奇和震撼的阅读体验,让我刷新了对小说的认知。
本作别开生面进行了主角和反派的双线叙事,非常新鲜,而且电影中也有双线甚至多线叙事的例子,不过本书中同时穿插描绘正反两方的成长经历,营造一种令读者刷新世界观的感觉。这个世界不缺少描写犯罪的作品,缺少描写犯罪背后动机与成因的作品。
得益于小说的体量,本作对主角和反派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以及所经历的事情做了详细的描绘,也引发我们的思考。作者并没有一味地苛责反派,而是试图从反派的成长环境入手,尝试去分析反派的成长轨迹以及最终犯罪的深层原因,这是令我惊叹与敬佩的地方!
《生命暗章》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 从生命暗章中夺回失控的人生
合上书的瞬间有点恍惚。
身为女性,对被性侵的内心屈辱感,PTSD的症状和阴影,如何接纳自己,其实会有很强的共情。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流转的情绪是懵懂的压抑,沉重,溺水感太强,我常常不忍翻下一页。
《生命暗章》更偏向于理智,客观的描述。双重视觉,双线交叉,像蜘蛛网一样构建起来的人物立体,场景饱满,对话真实,就像案件重演复盘。经历者血淋淋地撕开内心,就这样让你看。
薇安勇敢站出来对簿公堂,冷静睿智地和性侵案件中的“女性原罪论”对抗。在书里除了施暴者和被害者,也探讨了钱宁的原生家庭和背后的社会环境,阶层结构的话题,让我无法对他产生一种彻头彻底的恨意。偏偏想起《杀死一只知更鸟》:“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从他的角度去看问题,除非你钻进他的皮肤里,像他一样走来走去。”。
房思琪谭薇安伊藤诗织素媛们,遭受了这世上循环往复的龌蹉,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创伤在窒息中向死而生。希望她们都能从黑暗中走出来,夺回失控的人生。
《生命暗章》读后感(六):书评
接到出版社的样书,从第一次翻开到看完中间间隔了一星期没看下去。没看下去的原因是来自在看前半部分的时候内心顶着一股压抑的情绪,这股情绪,或许正如作者所说的,就来自于我们生命中的Dark Chapter。
这本书本身,平心而论,从文学上来看,算不上一本十分出彩的小说,但是就其内容本身确是意义非凡的。当我在读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和一个很深的质疑,这个感觉是,其中的一些心理描写必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看之前并不知道);质疑是,对其中的一些小说写法的使用让我怀疑了故事和作者之间一致的真实性。
于是我在看完小说之后在谷歌上搜索了一下作者,并且找到了她的TED演讲,就是关于她的故事。于是我随后打消了我的质疑,突然回想起她在小说中以这个小孩儿为视角写的内容,也是最令我影响深刻的部分。
回想起她在小说最后对这个小孩儿理性上的宽容,我突然觉得作者内心是有一股强烈的勇气的。这种勇气不但来自于面对痛苦,也来自于她完全设身处地站在那个伤害她的男孩儿去思考。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对男孩儿的宽容,也是她对自己的一种宽容。
除此之外,还有她站在社会精英,聚光灯下,却敢于克服这种羞耻的勇气,以及借用自己的感受对整个应急体制进行的反思也都是这部小说的精彩之处。
《生命暗章》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直面黑暗,直到走出黑暗
看《生命暗章》,读着突然的想起了去年看过的一本《女孩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是身为女孩,就会妨碍你相信自己。
女孩,既要保证自己在人生观形成的青春期里,不被原生家庭和不健康的社交影响。等到不为人左右、自信独立的成长过后,还要时刻警惕外来的伤害,我们一遍一遍的教会女孩子保护自己,却没有让男孩子们牢记不要去伤害别人。
本书没有一味的采取受害人角度的倾诉,更为公正的加入了施暴者的视角,更加还原真实,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在调查、取证、听证过程中,薇安一遍一遍的讲述那个下午发生的事,一遍遍的撕裂自己,甚至还要面对被告律师扭曲事实的羞辱。书中还提到如果原告受害人没有出庭,案子就会不了了之。这世界该有多少畏缩的受害人,不作为的公职人员,还有多少逍遥法外的施暴者。法律的制裁尚且不能使犯人真的悔改,那尚未伏法的人便更加会肆无忌惮的伤害别人。
原生家庭中女性的缺失也是造成钱宁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男人如果不懂得尊重女性,也该多想想自己的姐妹、母亲还有可能到来的女儿,懂得换位思考又怎么会去贬低伤害其他女性。
女孩们一定要坚强,没什么比我还活着、还能感受生活更重要的了;男孩们要懂得尊重,不是因为暴力才更强大,而是因为谦和才更使人信服。
《生命暗章》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你只看到“女权”?
“华人、女性、性侵……”这本书的标签就已经足够吸引人阅读下去,但本书承载的远超过很多豆友说的“女权”范畴,而是涵盖了原生家庭、阶层对立甚至种族隔阂等内容。
这本书相对于上一本《82年的金智英》(不知这样类比是否恰当,但两书都有关于当今女性面临的困局)是有细节的,甚至跳出了女性单一视角(金智英里的男性都“一面倒”,你看不到人性的复杂),从施暴者的角度去解释这场性侵发生的可能。
本书的叙述视角值得一说,用双线的内视角叙述形态为读者构建性侵发生前后的全过程,很注重描绘人物的个人感受和内心活动,这也是营造小说真实感的重要方式,也许是和作者自己的真实经历有关。此外,虽然作者大多以第三人称来叙述,但并非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讲述一个像是瞎编的故事,而让读者有一种沉浸其中(在想象世界中经历一次谭的遭遇,去抗争)而又立在现实(始终是“她”,还有他的故事)的感觉。
除了有对事情本身的思考,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性侵案发生后的种种机制问题,如何才能减少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采集证据的机制、媒体介入的程度、心理辅导的方式甚至法律制度的审讯等,都像流水线上例行公事的接触,常态未必不是伤害。
最后,说涉及“女权”的作品都是女权主义泛滥成灾的鸡肋,我只能说呵呵,您一定在暗中猥琐地笑着感慨“女权”名声臭了,男权又可以心安理得地昂首下一个世纪。
《生命暗章》读后感(九):【豆瓣鉴书团】生命暗章读后感
这半年读了几本性侵题材的书,比起房思琪的压抑,在这本则是一本勇敢的书。
这是一本很好的小说,记录了从被性侵前到一直重新活过来的这个积极而勇敢的女孩的全部心路历程。她痛苦却勇敢地面对着自己,从来都没逃避过,她是我们的榜样。 小说的另一条线是男孩的一家,他们想着逃脱罪行,我们恨得牙痒痒。
可是其实我说不出更多的话来。人生永远不会再像事件发生前的那一天,甚至是事发前的两小时。 这样思考人生,是否太戏剧化了?就这样断然划开自己的存在,让自己人生前二十九年与之后的日子都一刀两断吗?现在,我站在深谷的这一端,望向人生等高线中始料未及的一道裂缝。 要是她能早十分钟从那条步道启程,或许她就不会遇上那个男孩。要是我们做任何事都能提早十分钟,那人生该有多大的不同呀。你想想,十分钟可以让人免于几近致命的车祸,或遇上一生的挚爱,甚至可能遇上强奸我们的人吧。 人生真的如此随机吗?她认为,能让她真正接受这件事的唯一原因,就是着完全是随机的。 我们会变老,会变成三十岁,会了解恐惧。 对他们来说,这是娱乐。但我却得打赢比赛,然后活下去。 这一晚之后的时间,她要做什么呢?她不知道,不过她非常高兴能回到生活之中,从黑暗山谷那里的凄惨恐怖之中回来这里,被这些人围绕。接下来的夜晚是个礼物,随后所有夜晚亦然。
《生命暗章》读后感(十):挥刀更向弱者
《生命暗章》直给人最惊心动魄的印象无疑是薇安面对冷酷无情的法律直面痛苦经历带来的再次伤害的勇敢,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并非作者对亲身经历的精彩叙述,而是以交错对比的方式,向读者同时展示了这一案件中加害者与受害者双方的视角,并且将其与他们各自的生命成长联系在了一起。种族、阶层和教养环境完全不同的看似完全不会产生交集两个人,就像两条相交线一样,因为一次犯罪,才被完全不认识的人互相改变了人生轨迹。
从《生命暗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想要强调的是,钱宁并非生来就是怪物,是社会环境中的“强奸文化”促使钱宁成为了一个强奸者。他的家庭中的暴力和破裂、成长环境与人际关系中形成的的性观念,甚至让他坚信自己没有做错事:“这有什么差别?我有跟她打炮,她看起来也蛮喜欢的……或许她喜欢粗暴的风格。”
“她肯定想和我做啊,马子不都是这样?”
反观钱宁的妹妹,在狱中相谈时两人不同生活环境下谈吐的对比也明显暗示了这一点。钱宁的人生观源于成长过程中饱受周围社区人民的欺凌和鄙视,因此仇视社会、破坏道德、对上层阶级充满仇恨,恶性循环导致了社会对其的固化标签,于是便心安理得地偷鸡摸狗、侵犯弱小,而女性作为弱势群体自然成为了其复仇宣泄的靶子。
让钱宁坐十年牢,事情就算结束了吗?
对薇安来说不是,对社会中成长在“强奸文化”中的万万人来说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