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是一部由那达夫·拉皮德执导,汤姆·梅西尔 / 昆汀·多尔马尔 / 露易丝·谢维洛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同义词》影评(一):文化冲突下自我回归
影片除了男主角裸露之外,更多想表达多种文化冲突下个人应对和调整。通过主线情感呈现出主人公自我内心矛盾,回归平静后将去何处!
在成为法国人进阶的道路上主人公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和方式,这又是一种矛盾,到底要什么内心是无解的。
影片总有种荒诞的影子,即便导演通过摄像机特写镜头仍有流漏。这或许想表达所谓的高卢雄鸡也并非是理想国。
《同义词》影评(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
看完了这部拿下今年德国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的以色列电影:《同义词》,太一般了,可能是我对欧洲近几年的反犹主义不了解也无感,总觉得这部电影在故作深沉,故弄玄虚! 资本主义虚伪做作的双标主义在这部电影中被讽刺的体无完肤,巴以冲突永无宁日的现状让人深感无奈! 移民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融入与被接受是一件看起来容易实则难于上青天的事情!走出自己文化体系的束缚,接受异域文化的熏陶洗礼,渐渐地可能连自己也会迷失在这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浪潮之中!
《同义词》影评(三):…
那达夫·拉皮德执导,故事讲述一名男子从以色列逃往法国仅靠著法语字典来与人互动、生活,却在最后感受到被异地拒绝的故事。 以色列退伍士兵约亚夫(汤姆·梅西耶 饰),一心向往自由开放的法国,却在来到巴黎后惨遭洗劫。眼看即将沦落街头,约亚夫遇到一对生活富裕的情侣—作家艾米勒和女友卡洛琳,因而幸运获救。 一无所有的约亚夫,索性决定脱胎换骨,从此当个法国人。他开始拒说希伯来语(母语),并通过背诵同义词方式,积极学习法语,全力融入这个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度。有趣的是,他过去在军中的悲惨遭遇,却成了艾米勒笔下的绝佳题材;而他媲美罗马雕像的健美身材,也沦为卡洛琳每晚的意淫目标,永无止尽地利用他满足性欲,三人于是发展出一段极其微妙
《同义词》影评(四):你所向往的法兰西并不真的存在
本片用约阿夫在法国支离破碎的经历故事讲了一个以色列人想移民法国却最终放弃的故事。约阿夫赤条条的来到法国除了健魄的身体一无所有。他拼命的咒骂军国主义笼罩的原生国家以色列并积极想融入向往已久的自由、民主、文明的国度法兰西。然而在法国的一遭遭经历让自己最终放弃。一起工作的极端分子好友被人利用并被警察无情杀害,像对待牲口般毫不留情,救过自己的当地人女主卡罗琳仅仅是肉欲泛滥痴迷自己的身体,富二代埃米尔也只是对自己在以色列的经历感兴趣,道貌岸然的接纳移民但是并未真正关心移民和并不能够真正成为朋友,工作中碰壁不得已在一个艺术家那里当模特,遭受了事实上身体和精神上的猥亵与强奸。这一切和自己在移民课教室里被宣扬的法兰西民主、自由、平等对比是如此的讽刺和嘲弄。他冲到女主的交响乐表演现场冲她呐喊,冲整个乐队呐喊,然而回应的只是冷漠的音乐。所以理想的浪漫法兰西并不真的存在,至少对移民他是冷漠无情的。
《同义词》影评(五):自由相对
男主向往的就是那个自由自在的巴黎吧,就像我们所有人羡慕的一样,那个浪漫时尚之都,但男主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是在于他之前作为一个以色列人,作为一个犹太人被浸没在他想要逃离的环境中,精英主义,绝对服从……这从他以往的军队经历中可以看出来,因为他处在叛逆的状态,所以他想逃离,逃离自己的国家。而当他发现自己做梦都想融入的巴黎其实并不是他梦想中的自由的姿态时矛盾凸显出来了,这一点从开头他的全部家当被偷就是序幕,好朋友被杀,一直发展,并且矛盾越来越精彩。这部电影以学习法语为载体,表现的是男主作为一个外来文化者想要融入法国巴黎环境现实下的疏离与无力感,不仅是语言,文化、背景、历史原因都是面前的冰山,况且自由也是相对的,男主拼命想融入的巴黎不过也只是围城,只是外面的人想进去。当然对于“同义词”的含义,男主的映射还有很多种方式的理解。
但这部电影被打上同性和LGBT的标签有失偏颇,同性的意味不太明显,女主的方式也只是当成性解放的解读。
《同义词》影评(六):《同义词》:女权主义时代,男性的身体被消费
《同义词》必然成为各位女性,特别是腐女的大爱。男主汤姆·梅西尔穿上衣服如同一个时尚模特,脱下来衣服如同一个羞涩的小男生。身材非常好,是那种女生看了就想扑上去,心动的感觉。
不少观众估计都忙着意淫梅西尔跟另一位男主昆汀·多尔马尔之间的基情,整部电影里疯狂暗示,结果俩人没在一起,反而跟同居的露易丝·谢维洛特搭上了。我是因为这部电影爱上了(我果然是颜控,嘿嘿)露易丝,即使再花的姑娘,长得漂亮就行。
影片的立意很好,通过以色列小哥yoav裸着,进入法国社会,表现他从一开始到后面,就一直再被掏空。不光是他的身体被消费,为了生存在法国,灵魂也在耗尽。特别是yoav后面跟露易丝演的caroline闪婚的时候,真感觉到了一丝恶心,因为俩人不是因为相爱而结婚。结尾也有点戏谑的感觉,只不过个人觉得不如《魔方》里耍猴那段疯狂。
最后提一嘴摄影,感觉有时候有点随意,从主视角的晃动,不安,到后面旁观者的那种平稳。难道是我们的视角变得越来越冷静,无法同情男主了。
《同义词》影评(七):破灭
象征意义最浓的那场做模特的戏,他可以很轻易地用法语说,却没有办法用母语。他可以逃避到这片土地,他对这里也有着向往和想象,但是只有母语能激起他的自尊心和羞耻感。这场戏里,是法国对难民的消费。
他不是难民,他只是个任性的孩子,他没有归属感,他不属于以色列,不属于法国,他是the seeker,自己就在迷茫。
他突然撞上他爸爸这个镜头,以及那个小哥突然撞上他这个镜头安排得很有趣。这时小哥眼神的上下打量,同性是有的,只是没有过多着墨,这种同性情结仅仅停留在了表面,或者说,心理层面。
其实全片都没有点破他是不是真的是受了迫害来的,他对于参军对于战争的复杂感情,以及特意选了法国上层阶级的一个小哥。这个片子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
其实比起故事,这个片子的镜头更独特一点。
做一个工厂老板,做一个乐团成员的法国人,有多幸运?挺很多留学生抱怨过法国吃的东西太贵很多人吃不好或者拿别的东西凑合。在法国人是可以饿死的。我们一直接受着法国浪漫的传说,但浪漫只是对他们本国人民来说。
《同义词》影评(八):关于《同义词》中影像、人物、叙事的思考
(短评写不下了,就放长评吧╮( •́ω•̀ )╭)
1.关于影像。 目前记忆中运用手持摄影最多的电影,男主絮絮叨叨的台词配上匆匆晃过的手持摄影,既符合人物当下的心境,也或多或少暗表主题。印象最深的是男主啃着面包热舞的镜头,几秒的长曝光竟有《母亲》片尾的影子,一样很美,一样让人惊叹琢磨。 2.关于人物。 看了一些友邻评论都谈及了男主“难民”或“异乡局外人”的身份,又及与语言认同、文化冲突等等问题。诚然,这些因素确实存在。但我感觉男主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难民”,他更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要逃离以色列这个他连语言都讨厌的国家,为了“自由”“平等”等等诗性的理想来到法国,可到了之后,发现身入在这奇怪的三人关系中,最后他实在受不了基于人际关系产生对文化价值观的冲刷,依旧只能回乡。这显然是个悲剧人物,历来理想主义者莫不是悲剧的,片尾他用尽全身撞开房门却不得,也是此种反映。 这里很好奇豆瓣对此片“同性”元素竟然提得很靠前,并不是展示男性肉体多的都要贴上此标签啊,片中算是对这个元素展现得很隐晦了,感觉比《过春天》里互相贴手机的暧昧情节还要隐藏得深一点。 3.关于叙事。 此片的叙事方式着实不太友好,前段yoav和emile讲故事的时候,颇有点毕赣小姑父读诗展开电影叙事的影子。而到后面,割裂感和破碎感有些严重,甚至给我产生了一种有倒叙的观感
《同义词》影评(九):内啥!人家那叫做艺术!
≪同义词≫在柏林得了金熊奖,不是泰迪熊,是金熊,还有个费比西奖。这片子和同性基本无关。恭喜这张电影,它勇夺我今年看tiff最wtf的电影,而且还不是一般的wtf,是红色粗体加双下划线的WHAT!THE!FUCK!其WTF度甚至超越了去年还是前年的那张≪The Square≫。和我熟的人都知道我认为一张电影里有一轮华丽壮硕的大屁股多重要,而且拥有这个屁股的面孔还这样美,鸟还这样大,那这导演得WTF成什么样子才能让我一气之下去给它打一星呀! 说实话我以前真没看过这种大癫大吠风格的以色列片。fa4国有一种文青片,说话做事似乎向来不需要前因后果,不需要逻辑和理由,像娄烨拍的≪花/母狗/Une Salope≫那路的。时常上一句还两人你侬我侬甜蜜蜜的,下一句就咆哮上了。≪同义词≫这张在法国拍的,所以大概得fa4国文青真传,这些人做的每件事说的每句话都无理可依的,看了一个钟点还不知道他们到底要干嘛,所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云,不是所往。编导大概手一摊扯个气囊囊的文青脸冷笑道他们就是这样子的了、看着就是了。 做Yoav的这个苦命孩子我先前以为是以色列演员,查了一下发现居然是演在巴黎的以色列人的法国演员。我向来非常支持美丽的人们在电影里尽情裸体的——电影有伤风化破坏人类道德在我看是因为枪炮杀人太多,不是因为裸体太多。Tom Mercier小哥屁股奶子脸蛋
《同义词》影评(十):同义词:“近义”与“等义”
本片的片名“同义词”从释义来说指的就是意义相同的一组词语,但在“同义词”这一分类下还包含有“近义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与“等义词”(完全相同)这两种。而我们本片的男主一位想要移民到法国的以色列人,且对自己的祖国带有强烈的恨意且拒绝使用自己的母语希伯来语,并且通过一本字典来学习法语与法国人文希望自己能够融于法国成为一位真正的“法国人”。但与真正土生土长的法国人相比男主只是“近义词”,从表面上来看男主可以较为顺畅的使用法语与本地人进行交流且学习法国文化。但只是与本地人相近但不相同,不相同的就在于“人种”、“血缘”、“民族”“文化”这些是其“原生”背负的标签,导致其在“同义”当中只能做“近义”无法成为“等义”。
男二从男主在故国的生活经历中吸取写作灵感,女主从男主的肉体当中满足性欲。男二与女主作为本土上流阶级的法国人对于男主一个外来闯入者,来说都从男主上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灵感与欲望),是对男主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榨取”。
最后在剧情的开头和结尾,导演设置了两处呼应点,“门”成为了一个意象,刚来到法国的男主衣物被盗取浑身赤裸的敲着房门,却没有人应答,与结尾来与男二告别却还是一扇哪怕用力撞击却也开不开的门,宣告了男主的宿命,无论是赤身裸体坦诚相待还是穿着上男二“施舍”的衣物,一个真正的法国人的衣服,有了外在的一个新皮囊却还是不被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