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坠落之时》是一本由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 编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阳坠落之时》读后感(一):科技改变生活 科幻转变观念
阅读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是人类获取智慧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读书的动机和目的也是多元的:学术研究、治国理政、修身养性、休闲娱乐、增长见闻、陶冶情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历史类的书籍可以知古通今,预知未来,增益其所不能。
文学,让一个民族更富创造力。而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相比历史题材的严谨,更具有人情味和趣味性。
科幻作品与历史、文学类的作品又不尽相同。
科幻小说能带领我们上天入地,探索未知的领域的科技前沿类的文学作品。
科幻小说畅想现在不曾发生、人们特别期盼或者不愿意未来的故事。
甚者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实现,但却有着宏伟蓝图的事情都能在科幻作品中得以实现。
我接触科幻题材的作品比较晚,《流浪地球》印象最为深刻。不仅具有科学性,前沿性,拓展性,幻想性,而且带给我们的除了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逐渐对这个世界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太阳坠落之时》,从此开启了我的科幻之旅。
在10年后的今天,我知道了星云奖。
星云奖作为国内科幻文学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与美国星云奖、日本星云奖齐名,在华语科幻读者群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星云志》系列图书收录了星云奖自2010年以来的中短篇精彩佳作,代表了华语科幻近十年的最佳写作水平,以“让想象力去旅行”为丛书主题。
《太阳坠落之时》为星云奖获奖作品精选集之一,内容主要包括张冉《太阳坠落之时》、陈楸帆《巴鳞》、陈梓钧《海洋之歌》、顾适《嵌合体》、宝树《我的高考》、王立铭《守夜人》、凌晨《太阳火》等7部短篇作品。
其中,最喜欢的也是最出名的就是张冉的《太阳坠落之时》。
《太阳坠落之时》是关于不法分子将合理利用的太空能量转化为武器的故事。
是一部具有警示意义的科幻作品。
旨在告诫人们在未来利用高科技技术方面应该加强监管和规范操作,不能让本应造福于民的高科技反而成为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就像恐怖题材的影视作品,以恐怖的氛围来进行渲染,最终的目的则是给予人们对生活中某件事情以启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满足丰衣足食的初级阶段之后,便开始找寻精神上的高级满足。
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而阅读正是提供了很好的精神食粮。
当各种形式、各类题材的书籍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时,必然是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双进入更高的层次和阶段的时候。
在国内科技题材日益丰富、作品日趋成熟、氛围不断浓烈之时,尤其是在深入了解《星云志》系列作品之后,发现我也转换为一个科技迷,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科技题材作品能够满足科技迷们日益高涨的需要,希翼我们的科技实力更加强大!
《太阳坠落之时》读后感(二):选择有得时候很重要
陈楸帆的《巴鳞》一度让人看得很是压抑,让人一度怀疑人的本性或者本来就是恶的吧,不然的话,人们怎么会心安理得的将巴鳞看做是一个宠物,并且还对他做出那么多邪恶的事情来呢? 在故事中,陈楸帆将巴鳞设定为罕见的狗鸦族人,他们浑身布满鳞片,却又有着类人的形象,可以直立行走。他似乎从来没有过自己的感情,更是习惯了逆来顺受,正如文中主人公的父亲所说的那样,狗鸦族人是一个认命的种族,就像是被人捉来当做宠物,这同样是神灵的安排。更为神奇的是,巴鳞拥有一种奇特的能力,他可以任意的模仿他所见过的所有人或者事物,惟妙惟肖。这才成为童年时巴鳞最痛苦的所在,如果,巴鳞拥有同人类一样的感知的话。 那么作者陈楸帆要通过“宠物”巴鳞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东西呢?在本文开始的时候,提到了一段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的一段话,我用我的视觉来判断你的视觉,用我的听觉来判断你的听觉。。。用我的爱来判断你的爱,我没有,也不可能有其他任何方法来判断他们。这一段话或者可以成为这个故事最好的注解,但是于我而言,在目前,我想我依然无法准确理会亚当斯密或者陈楸帆的真实意图。我们常说人要有同理心,要学会将心比心,陈楸帆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我并不确定。 在故事中,巴鳞拥有着超强的镜像神经系统,他强大的模仿能力究竟是源自于什么呢,是下意识的模仿还是一种自主行为。如果前者的话,那么巴鳞再聪明依然逃不脱宠物的命运。但是如果是后者呢?如果是后者那么巴鳞的存在无疑是一种最美大同世界里最好的存在,我可以看到你的欢乐,也可以读懂你内心的痛苦,你所经历的一切我都将感同身受。或者,作者也希望通过巴鳞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同理心并非人类天生的一种技能,我依然要学会将它变成是我们的一种自主行为,万物有灵,万物共情,这才是理想中世界的模样。 张冉的《太阳坠落之时》说实话是带给我不少的困惑的。首先说这个故事的出发点无疑是极好的。地球孕育了人类,毫无保留的向人类输送着一切,但是相反的人类的索求无度与大肆破坏,让我们的地球变得千疮百孔。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因为政治经济等等的缘故,也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矛盾,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人类在未来的命运变得不可捉摸,所以,一些“所谓的有识之士”开始研究探讨解决人类出路的问题。但是反映到故事中三个身处于外太空空间站的三位工作人员的表现上,这种探讨变得不切实际了许多。故事中肖们主张成立一个技术联邦式的新式政府来取代现有的政府模式,以为纯技术状态下的政府形式将会对人类的发展提供最好的帮助,但是肖们好像忽略了人类本身的欲望是沟壑难填的,因此,当肖作为整个团体的核心人物在攻击中死去之后,整个计划开始有温和变得激进,对峙双方失去和平对话的可能,一场针对整个人类的大灾难开始了,无数无辜的平民在空间站的无差别攻击之下,毫无意义的死去。因此这个计划从一开始便是疯狂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那么,肖们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或者,科幻小说的魅力便在于他们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它让我们知道在未来我们将可能去向何方,或者又会在怎样的境况下死去。。。
《太阳坠落之时》读后感(三):生命的意义
尽管“科幻”一词在二十世纪才正式提出,但早在公元2世纪,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幻作品的古希腊语小说《真实的故事》中,就已出现关于星际旅行、外星生命、星际殖民和战争、人造生命等内容。 这部科幻星云奖合集里,收录《太阳坠落之时》、《海洋之歌》等等几篇作品。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太阳坠落之时》,它带有一些悬疑的色彩,情节紧凑,几个场景之间交替变换,事件前后联系紧密,有点美剧《24小时》的感觉。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美好家园,除了电视上播放的,很少我们可以正面看到它的全貌。文中一开始,就是位于宇宙特里尼蒂空间站的人在太空俯视地球的景象。无论从怎样的角度观察,地球都美得令人忘记呼吸,仿若一颗闪烁光芒的、具有魔力的蓝水晶。任何企图破坏地球的行为,都将受到人类的打击。 三名宇航员,分别是俄罗斯人别列斯托夫•肖,美国人里克•威廉斯和法国女人莫甘娜•科蒂。他们无意间在特里尼蒂空间站主控电脑中发现并破解了原始设计文件,得知特里尼蒂空间站能够为全球提供电力,地球可以获得绝对清洁而高效的太阳能,不必付出环境与资源的代价。 很多高科技的产品被发明出来,有的是因为成本过高而收益低不适合推广,有的是因为成本过低而明显无法给控制国家的能源大鳄带来巨大的收益。由此可见人性的贪婪,而科技的进步可以带给人们的福利也是被国家控制的。美国就是想让特里尼蒂在低负荷状态下长期运行,适度地替代传统能源的发电量,直到他们把地壳中仅剩的石油换成美元,因此把特里尼蒂的供电量人为地降低到标准的八分之一。 三名宇航员想通过武力威慑国家的方式,企图重塑一种人类社会形态。但是我觉得他们的做法太过激进,用激光射死了几万人,带给人们巨大的震撼,迫使美国召集了联合国大会。在大会上,他们宣布了主权,成立了特里尼蒂共和国,并迫使联合国答应他们加入联合国观察员席位的要求。 加入之后,肖提出平等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希望拥有家庭之间的平等,关系群体之间的平等,创造力意义上的平等,换句话说,他要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社会结构,重新分配地球上的重要资源。然而想要重新分配利益的蛋糕,在现在的拥有者口中分一杯羹,无异于以卵击石,困难重重。
另外一篇《海洋之歌》,作者通过自述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熔岩生命的运动过程,揭示了关于生命起源的特有发生方式,想法非常独特。从煎鸡蛋呈现的六边形联想到海底世界的熔岩运动,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 作者幻想了一个熔岩生命,在大西洋的海底,通过新陈代谢产生了黑色的石头锰结晶。熔岩生命的主体应当包括地下更深的所在。它的主体面积相当于北美大陆,分布在地下八十公里的软流层中。 熔岩生命的强大,让人类无法通过武力征服它,只能通过音乐的方式与它交流。音乐本身就足以表达生命轮回的神圣,感悟到死亡的震撼,对未知的恐惧与渴望,是宇宙间所有生命通用的语言。而将这些熔为一炉的音乐,不仅可以让熔岩生命从蒙昧中觉醒,更可以与之分享生命所共有的这些感情,那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关于宇宙间生命的奥秘和起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究竟生命是如何诞生的,来源于哪里。这篇《海洋之歌》展现了作者非常的想象力。
《太阳坠落之时》读后感(四):科幻星云
《星云志》系列丛书是纪念“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创立十周年的经典之作。除了汇集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十年菁华之外,还汇编了2010年-2018年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历届获奖作品。内容包括时空、维度、意识存在、文明本源、人工智能、末日灾难、外星生命等科幻范畴,极具学科特色与人文关怀。我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作家们丰沛的想象力,体验浓烈的科技感,更会被紧张的情节所感染,被流畅优美的文字打动,震惊于思想实验中闪耀的哲学之光,为那些挑战认知的上线、拷问终极命题的疯狂构想而颤抖。
《太阳坠落之时》是星云志的第7本,里面有几个小故事组成。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太阳坠落之时》,讲述的是人类未来通过太阳能空间站转移太阳的能量,输送到地球转换为全球人类需要的电力,供给全球人类使用。这本来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和构想,但是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未来,有些人就别有用心的通过这种科技的力量来达到他个人的某些目的,使得太阳能空间站在作为一个能量转换的中间站的同时,也被作为了一个超级太空武器,这个武器的能量非常巨大,足以摧毁地球上面的任何物体。而且它的自我防御能力又非常强,通过这种太阳光能的照射可以击毁所有的来犯之敌。这样问题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强大的能量,当控制权集中在了某些人的手里的时候,当他们心态发生扭曲,欲望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就会被变成一种可怕的武器,失去了约束,什么事情都能发生。 本文中就是三个太阳能空间站在三个宇航员的操纵下,想成为一个实体国家,他们想加入联合国,并通过联合国观察员的身份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国家是强加于身上的枷锁,生活在国家中的大多数人既不与你发生关系,也不需要被你爱,憎恨,给予和掠夺,对他们来说平等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希望拥有家庭之间的平等关系,群体之间的平等创造力,意义上的平等,也就是说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会结构,重新分配地球上的重要资源。他们要求消除国家结构,以技术集团为核心,按照地域特征分化出独立城邦,城市文明应该是独立的,自由的,城邦有自己的军队,军队负责每个城邦的安全保证。联合国将以崭新的形式运行,负责统筹全世界城邦维持全球经济平稳。而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将由特里尼蒂来保证,特里尼蒂的激光炮将降落在所有发动侵略战争、反对特里尼蒂及城邦制度的区域。当城邦间出现纠纷或者战争的时候,特里尼蒂也就是他们三个太阳能空间站就会出手来阻止或者毁灭这些城邦,他们是最终的决策者,他们通过激光炮这种手段来胁迫地球上的人类和城市、胁迫联合国,接受他们的想法。如果人类不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就会操纵这个超级武器来毁灭地球、毁灭人类。 没有看懂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我不知道作者的真实意图和目的是什么?三个宇航员中想要人类放弃自己的阶级观念,取得平等。但是他们想要的平等,是想通过疯狂制造杀戮和恐怖威胁下,来迫使人类就犯。轻轻按了一下按钮,就造成了一个3万余人的城市毁于灰烬。牺牲小部分人来为多数人谋平等,这样的强权下岂能有平等二字。 总之这本书比先前看的那本《与机器人同居》较为难懂,或许是一开始就没有进入这个理解的状态,只有抽空再读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体会吧。
《太阳坠落之时》读后感(五):想象力再奇特,其实也终究要回到地球上
科幻小说之于社会心理,在一百多年前就曾经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时间机器》《星际战争》,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从地球到月球》等至今依然闪耀着无尽的光芒。百余年后,当人类的科技实力真的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旅行者”“先驱者”系列宇宙飞船已经或者正在进入宇宙更深处的时候,这个时候的科幻小说又会关注哪些方面呢?
刘慈欣因《三体》而获得“雨果奖”,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这一主题,其实依然是人类与外星文明之间关系的某种折射,似乎并没有脱离威尔斯、凡尔纳的窠臼。郝景芳因《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作品映射出的却是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一种深切焦虑,她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地球上,特别是人的内心深处。要么“逃离”地球,要么聚焦地球,或许这就是现有科幻小说的两种出路吧。但归根到底,对外星人的描述,其实也是在写人类自己,不过是给自己找一个对手或者朋友而已——没人有知道外星人到底有没有,它们到底在想什么,它们是怎样看待地球人的。
作为国内科幻文学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星云奖的地位十分突出;而“星云志”系列则收录了星云奖自2010年以来的中短篇精彩佳作,足以代表华语科幻近十年的最佳写作水平。作为星云奖获奖作品精选集之一,《太阳坠落之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个集子中一共包括七篇中短篇科幻作品,也即《太阳坠落之时》《巴鳞》《海洋之歌》《嵌合体》《我的高考》《守夜人》和《太阳火》。这些无论长短都足够精彩的科幻作品,目光也是转回到了地球上,讲的是发生在未来的故事,但关注的其实却依然是人的内心、人际关系。
《太阳坠落之时》中的七个中短篇各有代表性。其中,张冉的《太阳坠落之时》设计足够精巧,也足够震撼。想象力确实够奇特的,但奇特的想象力却为的是让人足够为之警醒:科技再发达,解决人类自己的问题依然是首要问题。但在解决诸如环保、平等等问题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也值得关注。方法不对,再高尚的想法也会失之偏颇,不过是以个人主义来谬以千里地漠视更多人的得益罢了。陈揪帆的《巴鳞》,主人公最后终于认识到了他的“玩具”其实并不是玩具,而是有着它的价值。其他几篇,也都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华语科幻作品,一方面格外突出以科技为基础的脑洞大开,另一方面其实又不会让想象力超出太多,最终都会回到人性这个主题,回到科幻世界之外的现实世界所关注的几个主题——这些主题其实都正在得到重视,也正在得到解决,当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的过程。
人类的科技实力已经非同凡响,但这种“非同凡响”或许只是人类自己的一种纵向比较,具有的局限性还是比较突出的。倘若真正的外星生命愿意与地球产生联系,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境,实在令人忧虑——不要尽想好事,凡事宁可想到最差的结果……毕竟,希望也好、失望也罢,总得尝试一下。把主动权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才是至关重要的。
《太阳坠落之时》读后感(六):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星球
星云奖,是国内科幻文学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该奖项面对全世界华语科幻领域,每年评选一次。2019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将星云奖十年来的中短篇精彩佳作集结出版为系列丛书《星云志》。
《太阳坠落之时》是我阅读的第一册。 这本书收录了包括《太阳坠落之时》、《巴鳞》、《太阳火》等七部中短篇。
“无论从怎样的角度观察,它都美得令人忘记呼吸,仿若一颗闪烁光芒的、具有魔力的蓝水晶。” ——这段话摘自张冉的《太阳坠落之时》。
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如若真有毁灭的那一天,我们要如何面对、如何行动、如何自处?《太阳坠落之时》从几个不同的视角、不同场景来描述地球即将被坠落的太阳毁灭的时刻里人们的挣扎与疯狂。
在这些人之中,有一个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存基地的小男孩。当然,男孩所谓的父母并不是男孩真正的父母。男孩醒来看到“爸爸”“妈妈”以及周围的人全部赤身裸身,他不解地问“爸爸”大家为什么不穿衣服?“爸爸”回答说——因为衣服是没必要的东西。
他与小男孩说起了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他说是这本书让人类有了环保意识,而他们正是地球上最有力量的环保团体中的一员。这个团体的人们崇尚解放自我,回归自然。小男孩的“爸爸”说,人最初是自然的一分子,但现在成了自然的敌人。
而书中收录的另一篇作品——王立铭的《守夜人》,从未来世界回望了地球面临时的环境困境。
陈东是开元冬眠集团能源分厂的一名守夜人,他与在这个城市居住的三十五万人一样,他们工作,开启自己的计分系统,在这个暗夜沉沉的恐怖世界里等待,等待冬天的过去,等待冬眠人重返地球的那一天。
就是这唯一的希望在支撑着他们,支撑着陈东。在陈东工作的七年里,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积累了两万一千二百四十小时的工作时长,按照这样的进度,陈东还需要大约二十三年的辛勤工作,到那时,他就会达到积分要求,就可以进入冬眠……
陈东回忆说,他曾经生活的世界是彩色的,天是蓝的、云朵是白的、秋天是金色的。但是,这一切全部都消失不见了,现在的世界只有灰黑,太多的变故让世界变了颜色,这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不仅出现在科幻作品中,也出现在我们的现实中。据统计,全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并且这个数据还在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更可怕的是,2018年10月22日,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胃肠病学会议上,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在全球一小部分受试者的每份粪便样本中都检测到了微塑料成分。
阅读《太阳坠落之时》,书中的许多场景和设想让读者不寒而栗,阅读过后,我们可以笑笑说,还好这是小说。但是,如若在阅读过后,没有能够引发足够的反思和重视,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我想,科幻作品为我们展现的世界和未来远景,满含了作者的深意,蕴含了作者的忧虑,也对读者们寄予了期许——让我们都为自己生活着的星球尽一份绵薄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