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的观后感10篇

  《幼儿园教师》是一部由萨拉·科朗吉洛执导,玛吉·吉伦哈尔 / 罗莎·萨拉查 /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幼儿园教师》观后感(一):如何定义天赋。

  得看怎样去定义天赋。

  还得看孩子的家庭愿意为他付出多少,以及他自己是否有意识。

  拿郎朗来说,他父亲相信他可以,他自己也喜欢弹钢琴。在之前他的一个老师否定他的时候,他父亲没有放弃让他学。

  老师有时候也像一个发现你希望的种子的人。

但如果这颗希望的种子,有一天你自己也可以来保护它,承认它,为它浇水,给它阳光,那它才能真正的长大和发芽

  《幼儿园教师》观后感(二):差点以为又是恋童癖

  看到结尾前都强烈的预感会是恋童,最终不是,大松了一口气,结局很不错

  她渴望自己成为一个诗人,但现实太残酷,其实自己的文字干瘪得像脱水蔬菜。自己不能完成的梦想,突然有了另外一种实现的可能,但是也有现实的阻挠,退而求其次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孩子完全走向诗性的对立面,太强烈的想要去守护这一颗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幼苗,太用力,太极端,最坏的结果甚至更早的到来

  除了结局,揭晓安娜是谁那一段最精彩

  《幼儿园教师》观后感(三):天赋是否该被埋没

  电影的大半部分我都是在WTF中渡过的。教师的初衷一定是好的,希望有天赋的孩子可以被重视,天赋不会被磨灭。但是她选择了所有错误的方式。把小男孩的诗说成是自己的,不经过小男孩的父母同意便带着小男孩去各种地方。最后,她一定不是希望真的加害于小男孩。只不过,她为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把自己生活的希望强加于小男孩身上而已。

  关于神童的题材真的很多。天赋是否该被埋没也是永恒讨论的话题。毫无疑问,天赋是不应该被埋没的。但是没有天赋就是不好的吗?天赋该如何被发掘,并且打磨得闪闪发光呢?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的允许天赋的存在吗?和影片中种种错误的操作相反,这些却是真正存在并值得思考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观后感(四):天才诗歌少年的泯灭

  女主角的方法用错了,她可以负责记录,但是应该一开始就说明是男孩写的,男孩父亲不同意儿子去参加诗歌会,但女主还是带去了,说明女主也是有名利的私心的。最后,女主像是“绑架”的做法反而把男孩的天赋推向深渊,她是很想挖掘男孩的天赋,可却导致了男孩在警车里说出“I have a poem”,一个天才就此泯灭。如果女主角只负责记录,不参加诗歌会(毕竟对孩子来说,不太合适),不和男孩父亲交流,或许还可以挽救。

  但是,男孩的父亲也没错,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过个普通孩子的生活,毕竟搞艺术的人“疯掉”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诗人。

  另外,女主只能算个文艺爱好者。艺术创作是需要天赋的,男孩的灵感创作可能比她绞尽脑汁写出来的要好得多,这就是现实啊。

  《幼儿园教师》观后感(五):那些说多数人没看懂的

  看前半段还觉得女主只是有些偏执罢了,她第一次带吉米去厕所我以为……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看到后半段女主和诗歌俱乐部男搞外遇,还有她屡次向丈夫投怀送抱而未得到回应,我觉得她对Jimmy的偏执是有性意味的,只不过她渴望的不是吉米的身体或者说他这个人,而是那种渴望而不可得的才气。这种诗性和才气就是她的催情剂,或者说是满足她内心情感需求的灵药。所以不是什么女主错了还是社会错了(当然这个意思也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一个角度),但是归根结底,女主就是个有心理问题的人,她对Jimmy本质上仍然是偏执的控制狂。Jimmy只想做个有灵气有诗性的普通可爱小孩,可是她偏执地要他按照自己希望的路径去发展,这无疑是非常违背幼教的道德的。所以Jimmy喜欢梅根——漂亮对他来说就足够了。

  《幼儿园教师》观后感(六):天才的灵感就应该自然生长

  一开始对这个老师有种莫名的讨厌,但她明明就是一个说话轻声细语很温柔的人。她似乎因为自己的挫败,而把一切自己所谓的理想加注到这个突然发现的小诗人身上。也正是这种对理想的痴迷甚至说狂热,让她这个局中人迷失了方向。

  天才的灵感就应该自然生长才对。

  不过看到最后,好像也能体会到她那种癫狂,

  最后小孩子的报警和牵手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小孩子的心理就应该是这样琢磨不透吧。可能家长的教育是说有人带自己走就是绑架,但他心里似乎也觉得老师对他也很好,不会伤害他。最后一幕的“I have a poem.”却再无人应答了,似乎确实像Lisa说的那样,“Our culture does everything to crush it.”

  《幼儿园教师》观后感(七):执念

  1、女主欣赏艺术,但自己缺乏艺术天赋(也许女主曾经具有艺术潜质,但经过多年正规化教育后失去了,将这份损失归咎于现代教育制度),偶然发现一个天才小诗人,一心想要维护和开发小天才诗人的天赋,同时也是怨恨自己的“不幸”,将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寄托于小天才身上,但是她的做法并不被其他人所认可。

  2、看着片子里的叛逆高中生,感觉跟一群SB似的。不过想想自己当年的时候,好像也好不到哪儿去。父母们都希望子女不走自己的老路重蹈覆辙,但是不亲身经历过,体验不到那种感觉。只有当社会足够发达,才能让犯错的损失不那么大。

  2、可以把本片主题看成是对教育制度的质问,也可以看成是精英主义对世俗主义的质疑。

  3、在被科技统治的世界里,艺术大概只能作为消遣品,但并不会灭亡。

  《幼儿园教师》观后感(八):我就知道好多人是看不懂这个片子的

  但是没想到文青汇聚的豆瓣上也这么多。

  甚至把这电影看成了“情节曲折”的“犯罪/社会”作品。

  开始声讨女主保护“天才”的方式不对,质疑“剧情”“转折”过于生硬;

  妈呀,你们是“中国式家长”吗?

  这个世界可能真的不需要诗和诗人吧,

  说到女主,其实大多数尝试创造/创作的人,都经历过这样一个令自己神驰目眩的巅峰吧,

  距离那震撼心灵的奥妙是如此的切近,

  以至于不能分辨它是否真的属于自己,

  以至于想要不顾一切的擭取它,乃至自我毁灭,仅仅为了能在它傍边多逗留片刻,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把这电影看成今日说法的豆瓣诸君,我只能说,服

  片子里,除了女主,拍的都是你们!

  《幼儿园教师》观后感(九):绑架

  电影《幼儿园教师》讲的是,一位幼儿园老师丽萨,曾经有一个未完成的诗人梦,虽然报了诗歌班,但天赋有限,成为她的遗憾。但无意中听到园里的孩子吉米读自己的诗,朴实无华却非常动人。她从吉米身上看到了自己,决心用心培养,不顾吉米家人的反对,直到最后以绑架的形式满足自己的心愿。

  最后的绑架达到了电影的高潮,隐喻了亲子教育和学校教育里的‘绑架’,用自己的愿望去安排孩子的人生,但无论什么天赋,终归要在现实中成长,一旦脱离了孩子的需要和成长的现实,就是绑架。当吉米报警自己被绑架时,也在提醒成年人,当我们为了孩子好时,其实孩子很害怕,想要求助。

  电影最后一刻,吉米说想到一句诗,这个开放的结局提出了一个问题:

  当吉米被选择性地关注时,吉米的天赋会像考试和成就一样乏味,还是依然带给他乐趣?

  吉米写的诗将会是讨好成年人,还是来自他生活的真实感受?

  《幼儿园教师》观后感(十):我有一首诗

  儿童是否可以过早地接受现代人所称之为“艺术”的熏陶?若是儿童也的确有着异于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天赋,那么他将来的成长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大的影响,对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或者世界难有他的容身之所?别的孩子都不断地在未知问题当中去跟从这个社会,而他的未来,是不是会因此出现巨大的黑洞? 在观看影片时,我接二连三地思考起这个问题来,当我看完此片,猛吸一口烟,并且深沉的思考了一下,原来我的问题从出发点就已经错了,随之自然形成了方向错误的思考。未知的世界,看似变化着,人们却已经深陷在设计好的螺旋体时空当中无尽的游转。

  我有一首诗

  “安娜,起来

  记住

  孤独仍是消磨时光

  和这个世界

  大家都在这房间里

  你死去的朋友从你身边经过

  就像风吹过风铃一样

  别害怕,安娜

  路的尽头在遥远的前方

  他已经在我们的身后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